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2015北京文科高二地理期末考试

2015北京文科高二地理期末考试

发布时间: 2021-02-06 11:58:56

㈠ 高二文科地理考 急

第一题:应该从交通,地理位置,高校等方面着手
第二题:科技含量,政策支持等方面
第三题:电子产品的废弃物等方面

㈡ 地理文科高二环境保护具体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2010/05/22一、环境概述1、环境概念与不同分类方式(属性、空间、时间、组成要素)、环境质量理解2、环境问题分类与具体表现1) 环境污染:水污染(富营养化、赤潮)、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2) 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能源等3)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3、环境问题原因与危害(能结合实例分析)l 原因:①工业三废②人口急剧膨胀③科技进步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l 危害:①危害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经济可持续4、全球环境问题(一)臭氧空洞原因: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②人类排放的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副渔业造成破坏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二)酸雨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危害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分布——我国酸雨:以硫酸型 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硝酸型―――珠三角(汽车尾气) 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具体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煤减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排)②控制工业汽车污染排放 ③调整工业布局(影响小、扩散快)、产业结构(重化比重降低) ④植树造林例题:为什么重酸雨区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②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③燃烧高含硫量的煤、有色冶金工业排放④酸性土壤(三)全球变暖原因:自然原因——温暖时期、太阳活动等;人为原因——排放增多: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的CO2增多;吸收减少:毁林危害:1、海平面上升;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2、保护森林3、努力加强国际间合作(四)大面积生破坏二、人地关系1、人地关系图的理解与实例分析2、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时代、代表性思想(中国、外国略)①西汉戴圣:地理环境决定论②战国孟轲:人定胜天思想 ③荀况:天人相关论④贾思勰:因地制宜 3、人地关系和谐的三观点理解①尊重与善待自然(环境观念)②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最终行为规则③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 (1)中国淡水短缺原因: l 自然原因:①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②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l 人为原因:④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③人口多――人均少(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活:增强公民节水意识 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例如: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质型缺水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加剧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2、土地退化及防治:(1)我国耕地短缺:比重小(山地多平原少)、人均少、分布不均、非农业占用、耕地质量下降[注:解决土地与粮食矛盾:①耕地总量不减少②提高产量――加大投入](2)土地退化(广义荒漠化)的防治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原因、防治措施 (注意中国各区域:黄土高原、西北、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华北平原、灌溉农业区等)例如 (一)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二)太阳能:青藏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稀薄、洁净;现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则太阳副射削弱作用小 ②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贫乏的原因:雨雾天气多,晴天少;海拔低。台湾、海南岛西南部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纬度低。(三)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3、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煤 开采:滑坡、塌陷;植被――水土流失;污染 运输:空气(粉尘)、水、土壤污染 利用:污染大气、酸雨、温室效应。措施:① 科学采矿、提高回收率②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设③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复垦④提高利用率、减排(洗煤脱硫、回收)⑤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4、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石油① 石油危机分析② 石油应对措施(方针与具体措施,能够读图分析)③ 地表采矿与地下采矿的表现(选择题)④ 煤炭利用的环保措施 5、可再生资源⑤ 植树造林(中国各区域防护林的分布与作用)⑥ 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选择题)⑦ 整理土地的理解 四、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 生态系统组成:物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 生态平衡:①生物种类、数量②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3) 生态平衡特征4) 食物链与食物网5) 生态平衡打破→受损生态平衡2、我国森林、草场资源状况:①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低、人均少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③采伐快、毁林开荒等导致森林破坏严重,总体质量下降④草场粗放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导致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3、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冷湿)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高山峡谷)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低山丘陵)注:(了解)森林作用 l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l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l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l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破坏森林 后果: 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洪水; 土地沙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 原因:垦殖、薪柴――>商业采伐森林保护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4、草地退化原因:自然:气候异常――干旱的生态环境失衡人为:过垦、过牧、采挖(人口过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②游牧方式――>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⑤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5、湿地 分布:河湖滨、三江平原等(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湿地减少的原因: 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自然:②全球变暖――干化①水土流失――淤积人为:②围湖造田、围海造陆③污染加剧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截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湿地保护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 [注:案例: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㈢ 学长学姐们,马上就高二了,我文科生,上期末地理只考了58 ,因为初中也不好,感觉高中有点懵,

地理是文科里比较复偏理科的学科,制相对来说比较难学,如果初中地理知识学得比较薄弱,高中会受到影响,地理58分不仅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还有学习能力的问题和做题方法的问题,建议找个老师专门补一补,如果自己做辅导资料就能学好的话,那地理就不至于考58分了。

㈣ 我是文科生,高二最后一次期末考总分只有468分,英语62,地理51.像我这样的在高三一年里如果努力能提高吗

其实你的问题当中已经包含答案了——“如果、努力,能、提高!”
文科只要肯多花点时间,语文要想有大进步比较难,其它的,一年时间,绝对可以有大幅度的提高。你的目标不应该是只提高30几分而已!

㈤ 高二文科地理寒假作业答案(世界地理的)

没有图,抄无法判断啊!
首先A项错误,纬度越高气温底,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再则C项错误,寒流是减温减湿,暖流才是增温增湿;
至于B和D项,说法本身没有错误,要结合具体的图来分析,比如等高线和两地距海的远近等!!

㈥ 高二文科地理,求答案,好评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交通便利,毗邻长江,有廉价的水运
2矿产资源丰富版,链接西部权地区
3土地资源丰富,开发较晚。
4劳动力资源充足。
5西部大开发工业制品需求量大,靠近市场
农业有利
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2土壤肥沃,土地开阔,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
3毗邻长江灌溉水源充足
运输业有利
1 流经地区广阔 货物运量大 经济腹地广阔
2流经地区经济发达
3江阔水深 利于大吨位船只运输
4海河联运,注入海洋
自己写的可能有小问题

㈦ 高二文科下学期地理考试范围是什么

会有涉及,一般学校都会讲两本选修书,我们学校学的就是选修5和6

㈧ 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考试快速复习

1、用地图学地理法:大家都知道,学地理时,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
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
度某大陆西岸。这样,我们就容易一下子推断出:它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没有长久的冰冻,生长着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
最美,宜于游览等等。

上述是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谈谈地图运用的效能。地图对学好地理的作用当然不局限于此。有人曾说:离开地图,便不是 地理课。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 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运用好地图的另一个做法是要把《中国地图

册》、《世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辅助工具。“两图”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

生动活泼。如《中国地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

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运用好地图的最后一个做法是不要忽视地理作业填充图的作用,一定要按
教师的要求和布置认真做好填充图作业。

2、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
两湖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
流域超过百八万,宜昌湖口各拉段。
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云”是字头,指明长江流经的十省市名称,“六千三”(百公里)是长江全长,“百八(十)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面积,第四句“宜昌”和“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点,“各拉段”与“各拉丹”音近似,很容易联想到长江的发源地“各拉丹冬”。

例2、记忆世界煤炭储量丰富的七个国家,可以这样记忆:俄巴中澳印加美。中亚五国,哈吉塔土乌。

3、综合法: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下面结合北美简易图像,说明如何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法的一般步骤。
图中哪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及风带等方面去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由上图可知,纬度、西风和地形的特点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4、谐音记忆法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例3、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例4、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5、识图记忆法: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例5、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

储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是绿色或深黄色相
同的地区,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过识图,即可记得一清二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习惯,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6、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例6、长江水系简图:长江干流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B)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虎跃峡

(A)、三峡地段,长江干流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峡东端处。“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w”两端分别是宜昌(B)和南水北调

东线的江都(F)水利枢纽,中点武汉市(D)则有长江最大支流双江汇人。“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C)和鄱阳湖(E)、BE河段
为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

7、归类记忆法: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例7、以半岛为例,主要半岛我国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亚洲有朝鲜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欧洲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非洲有索马里半岛;北美洲有拉布拉多半岛。

8、串珠成线法: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

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
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例8、用铁路、河流把铁路枢纽和城市连接记忆。

9、比较法: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地理课的特点所决定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把这一地理事物和另一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乡

土地理事物同其他地理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现在,比较法不仅在教学、总复习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各级各类命题考试中也常出
现。
在地理学习中,以选择同类地理事物的相似特征作比较最为常见,目的是有利于减少头绪,减轻学生负担。如常常把亚马孙河与刚果河(扎伊尔河),喜马拉雅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海河治理与淮河治理进行比较。
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已知的,不能选择那些尚未学过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

㈨ 高二文科地理

⑴图中A、B、C代表的国家分别是(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⑵D、F两地气候类型专分别属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E地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⑶该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是(C)。(C是印度尼西亚)
⑷该区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E)国入海。(该区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E是越南)
⑸世界上华人华侨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本区的(新加坡)。
(6)A所在的半岛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图示范围内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㈩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文科高二第二学期的历史,地理全区统考的试卷><急求谢谢~

书店,过去其他学校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