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村落地理学

村落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2-06 09:36:16

人文地理学中,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的特征。

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一)一般类型的乡村
1.密集型农村聚落(不规则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紧凑,各户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发展缺乏指导,大方块形团聚状。
2.分散型农村聚落:地形条件不好的地方,如山区,相对集中,特殊出现独家村,形成排列松散的不规则村落。分布于特殊的生产地区,最典型是水稻种植区的村落,若干农家住在地势较高之处。西方殖民地区孤立的家庭农场。政府调整地块、合并土地使村落趋于分散。
3.半集聚型农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法国式村落(类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着一条交通线排列,每户彼此保持距离,相互不联结,长条式松散村落。
(二)活动型村落:出现在草原半干旱地区、牧区、少数山区。牧区房屋为帐篷式,可拆迁。少数以农、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山区,住房多为茅草棚,极易搭建。上述两种村落规模很小,甚至单户成村。
(三)特殊类型:1.美国单户型:非自然形成,单户构成一个聚落,出现分散型单户型聚落形态,有完善的设施。聚落出现社会基础是土地私有制。
2.集体农场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时做了规划,各种设施齐全,俨然一个小集镇。
3.经营性农场: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务设施较差,农场的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

⑵ 聚落地理学的学科作用

由于聚落有乡村和城市之分,聚落地理学也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两大内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容地理学发展较快,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而乡村聚落地理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理论和方法上发展很慢。
尽管聚落地理学包含两大部分的概念没有消失,实际上不少地理学家把聚落地理学看作乡村聚落地理学的同义语。在注重聚落景观研究的国家,还考察聚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内部结构,分析聚落经济活动对聚落内部结构的影响,具体研究在平原、山地、沿海、城郊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聚落内部的组成要素和布局。
聚落的分类:通常是按经济活动(或职能)和形态两大属性来划分聚落类型。
聚落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重视实地调查,注意搜集与聚落发展有关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充分利用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或航空像片。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聚落功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分析中,还引进了数量方法和行为理论。
聚落地理研究对于研究人类活动空间规律是不可缺少。在实践中它对协调聚落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有直接的作用,例如村落员为适宜的布置形式、服务设施员为有效的设置地点、村落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变革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新特点等课题。

⑶ 聚落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聚落形成条件与发展演化规律
研究聚落形成、发展与其周围特定环境的关系,分析区位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条件等对聚落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聚落分类研究
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聚落地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聚落。聚落分类研究主要侧重职能分类,其方法从定性到用统计方法处理,以后发展到把一定地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与非经济的变量加以综合,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找出聚落之间的异同。
3.聚落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是在聚落内部分化为居住、公用、商业、仓储、工业、交通、生态保护等功能区域的情况下,研究这些区域的特点,研究各种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而研究整个聚落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聚落空间组织研究的目的是合理利用聚落土地,以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作用,使各功能区协调发展。
4.聚落体系与结构
聚落规模体系、空间体系、职能体系内涵极为丰富。聚落规模体系是人口数量、用地范围、经济总量的综合体现,—个区域由不同等级的内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农村聚落和城市镶嵌而成。探讨聚落规模体系的分级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法,以建立合理的聚落结构。
5.城镇化
城镇化是人类居住地变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各国政府、学者极为关注的世界性课题。研究城镇化发展历程、标志与类型、动力机制、测度标准、不同区域城镇化特征、城镇化发展趋势及措施等。目的是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乡村聚落的现代化。
6.聚落问题
在聚落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聚落规模过大,就会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规模过小,布局分散,则难以形成聚集效益。不同聚落规模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差别扩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不仅影响了农村聚落的发展,也使城市发展缺乏有利的支撑和动力。必须因地制宜,根据聚落自身的实际,统一规划,不断提高聚落的现代化水平。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不同地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
②聚落所在地的地理条件。
③聚落的分布。揭示聚落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
④聚落的形态。这是聚落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聚落组成要素,聚落个体的平面形态,聚落的分布形态,聚落形态的演变,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民族、人口、交通、产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在注重聚落景观研究国家,还考察聚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建筑风格。
⑤聚落的内部结构。分析聚落经济活动对聚落内部结构的影响,具体研究在平原、山地、沿海、城郊等不同环境条件下聚落内部的组成要素和布局。
⑥聚落的分类。通常是按经济活动(或职能)和形态两大属性来划分聚落类型。

⑷ 聚落地理学的简介


聚落(settlement),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不仅在聚落内部有各种企业商店进行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而且聚落内部也进行着农副业生产以及文化娱乐活动。聚落是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心。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聚集中心,具有多种功能。首先是居住功能;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社会功能。
聚落地理学(Settlement Geography)又称居民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聚落形成发展、组合分布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聚落本身,按聚落规模和性质大小,又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学(Rural Settlement Geography)和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两大分支学科。
乡村聚落地理学又称农村聚落地理学,也有人称为村落地理学(Village Geography),是研究乡村地域人类聚居地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着重研究乡村聚落的形成、功能、组合分布、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⑸ 聚落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们居住形式的发展与变化,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巢居阶段。乡村聚落,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在远古时代,人类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生活。传说中的古代人类是巢居的。巢居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地区,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居住方式。
2.穴居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大约150万年到30~40万年前的晚期猿人阶段,人们逐渐脱离树栖生活,天然洞穴就成为最理想的住所,用来躲避野兽和风雪。天然山洞并不是到处存在的,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和扩散,以及人类制造工具和技术的提高,生活地域进一步扩大,但他们仍不能达到建筑房屋的水平,他们在乎地上居住也是采取挖掘洞穴,加以简单地覆盖而成。因此,穴居并不一定是天然洞穴。
3.原始村落阶段。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居住从洞穴向地面发展。房屋和村落的出现,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4.聚落发展完善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也出现了真正的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固定居民点。聚落的产生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得农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的交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固定交换场所的出现,这就是人类社会集市的萌芽。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不仅形成了与农业相互依存的原始制造业,也大大提高了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供交换的产品大量增加,从而使得产品交换的频率增加和范围开展,也扩大了交换场所的规模。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集市与城郭相结合的趋势。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这就是人类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流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进步,也是早期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而且由于阶级的出现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人类开始在聚集区周围筑城,出于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兴建了城市,于是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了。
最早对聚落作较为系统的地理研究的是德国地理学家J.G.科尔,他于1841年发表《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一书。1906年O.施吕特尔发表《对聚落地理学的意见》,第1次提出“聚落地理”的概念。以后经F.拉采尔、以及法国的P.维达尔-白兰士、J.白吕纳、A.德芒戎、美国的I.鲍曼等人的推进,到20世纪30年代,聚落地理研究遍及全世界,并在发展较早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
德国以景观论为特色;法国重视社会经济史对聚落的影响;英国则对聚落的历史地理有较多的研究;美国的聚落研究从白人的拓荒和居住问题开始,带有明显的实用性质。

⑹ 聚落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了解实际的基本情况和变化;
典型对比,可根据经济水平版或乡村景观权等将研究区域分为若干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对比研究;
系统分析,把乡村作为自然、经济、社会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动态研究分析乡村的形成和演变,探讨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区域模式,根据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区域模式,根据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投入和产出结构等经济发展指标,建立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并加以论证,为建立乡村级地域经济体系提供依据。
乡村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乡村地域类型和功能分区的研究;乡村聚落的合理布局和乡村城镇化的研究;乡村生态环境的研究;乡村人口职业构成和劳动力转移规律的研究;乡村聚落、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总体规划。

⑺ 求一篇关于聚落地理的2000字论文!!

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居民点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聚落所在地的地理条件;聚落的分布,揭示聚落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聚落的形态,这是聚落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聚落组成要素,聚落个体的平面形态,聚落的分布形态,聚落形态的演变,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民族、人口、交通、产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settlement),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不仅在聚落内部有各种企业商店进行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而且聚落内部也进行着农副业生产以及文化娱乐活动。聚落是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心。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聚集中心,具有多种功能。首先是居住功能;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社会功能。
聚落地理学(Settlement Geography)又称居民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聚落形成发展、组合分布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聚落本身,按聚落规模和性质大小,又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学(Rural Settlement Geography)和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两大分支学科。
乡村聚落地理学又称农村聚落地理学,也有人称为村落地理学(Village Geography),是研究乡村地域人类聚居地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着重研究乡村聚落的形成、功能、组合分布、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1]

⑻ 乡村地理学的历史起源

乡村地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也是乡村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的活动场所,乡村居民点与乡村经济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对乡村地区某些问题的地理研究历史较久。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paulVidal de la Blache)及其学生德孟雄(Al- bert Demangeon)、白吕纳,早在19世纪20年代即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乡村聚落的类型、分布、演变及其与农业系统的关系。同时及稍后,德国农业地理学家韦伯(Leo Heinrich Waibel)、奥特伦巴(Erich O. Otremba)等也描述并研究了田块形态、土地利用形态、乡村道路网、农舍、村落等农业活动所引起和制约的乡村景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随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乡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乡村人口比重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城乡联系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专业的农民越来越少,而兼营工副业、旅游、服务业等的兼业型农民增多,乡村地区的经济职能由最初的单一提供初级产品向多样化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乡村景观的变化,并出现一些新问题,导致乡村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963年,法国的乔治(Pierre George)在其所著《乡村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最早采用“乡村地理学”这一名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地理学家的重视,70年代以来,由于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以及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乡村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使许多国家开展了乡村地理研究。英、法、美、联邦德国、印度、波、匈、日等国的地理学工作者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有:乡村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结构变化,乡村交通运输与可达性,聚落合理化,乡村工业,乡村人口与就业,城乡冲突与乡村城市化,乡村景观演变与乡村功能分类以及乡村规划等。国际地理联合会也于1976年成立了乡村地理委员会。许多学者还重视评价政府政策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⑼ 聚落地理学又可分为什么地理学,研究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发展和什么

聚落地理学(Settlement Geography)又称居民点地理学,研究对象就是聚落本身,按聚落规模和性质大版小,又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地理权学(Rural Settlement Geography)和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两大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⑽ 国外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分成哪几个阶段

巢居阶段、穴居阶段、原始村落阶段、聚落发展完善阶段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