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学生的生活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炼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地图概念时,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马上就会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
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水到渠成。然后引导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经过的主要街道,标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位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地去学会阅读地图,应用地图。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还原生活”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在生活中学习的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与把握。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难点,至于虚拟的立体图像,那就是难上加难。为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显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里是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星球号遇险,我是星球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一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5°,南纬35°,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地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的点画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分部立即行动!”。
提问:救援部怎样迅速地判断出“星球号”的位置 自然 进入经纬网教学中,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经纬网现场——教室。具体实施步骤是把标有经纬度的标牌放置在课桌上: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内的准确位置。2、让学生用经纬网说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并说出其经纬度位置。4、搭快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又快又准(位于赤道、本初子午线、东经20°、西经30°的同学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带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想说,积极主动。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而且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动,教学相长。
三、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郑州的学生对农业没有感性的认识,“同学们都听说过,郑州要努力发展成一流的大都市,第一产业——农业要不要发展呢?”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都认为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业及第三产业上。“郑州的近郊种植了大面积的大棚蔬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农业与城市、工业有着内在联系,在城市和工矿区周围,为满足城市人口日常的大量需要,多形成以乳、蛋、菜等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业基地,这就是经济地理位置对农业的重要影响。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是对学生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应用能力直接的检验,让学生更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
学习长江之时,当提到“就在我们重新审视母亲河长江的时候,另一条河流也同样孕育了另一个优秀民族,听说那里 历史 悠久,是迄今为止欧洲最早人类的发源地;听说那里文化灿烂,从科学到艺术 ,许多学说推进了世界的进程。那里是人类最早进入工业文明的大河流域,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就是莱茵河。这两条大河有很多话要说,今天就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愿望——让长江与莱茵河对话。”学生都非常踊跃,立刻就分成了两大组,分别代表长江和莱茵河。代表莱茵河的同学提到:莱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它是欧洲的大动脉,可以见到很多国家的航船。代表长江的同学们提到:逶迤的长江,浩浩荡荡,与莱茵河有着不同的景致。壮丽的河流赋予两地相同的内涵。培育出了“苏湖熟,天下足”、“日出万匹,衣被天下”、“十朝都会”等灿烂文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切忌变成第二条黄河,这样长江才能继续参与竞争。
在中复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制 应尽量结合客观存 在于生活之中的生动的、 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实现课堂的生活 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提高课堂的效益。 关键词: 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学 著名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曹颖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说她记忆力非常 好 , 一篇的文章读一遍就基本能背下来, 地理也经常考 10 0 分。但是, 在 生活中的她却不能辨别方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电视台在天安门的什么方 向。我想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悲哀
3.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购房者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运用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课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现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收集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然后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海啸、地震等。由于资料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如在生活中,为避免“白色污染”应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生活垃圾应分类进行回收利用;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用利于环保的再生纸。在生产活动中,不能以损害环境的方式去谋利,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 我目前在做毕业论文,是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的。问卷里问题不多,只需要几分钟,希望看到的老师能
OK
5. 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晓之以理。 地理在高中阶段,在现有的江苏高考模式下,一直是人们心中所谓的“副科”,不受学生、家长甚至 一些老师的重视,因而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但我认为,不管别人重视与否,地理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及家长,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 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例如:在讲授“城市区位分布及其演变”课中,用古巴比伦王国的毁灭、美 国西部的黑风暴以及我们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等实例,使学生了解由于缺乏地理知识,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使人类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于乐。 现在,在每个班级中,都可以找到若干个厌学的学生,但却找不出几个不爱玩的孩子。针对这一 现象和学生大多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好自我表现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大学生活动的力度,尽可 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小组竞赛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 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地理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国行政区划”一课中,可以设计“中国拼图游戏”,请 学生分组完成拼图,对于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在“中国的地形与河流”一课中,也可以设计这样的学生 活动:请学生分组在空白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河流,然后请学生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选出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在“天气与气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收看天气预报,正确穿衣打扮”的 活动,请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图,选择正确的衣服和配装,然后请大家评判他的选择是否合理。通过课堂及 课后的反馈,我们发现在紧张的比赛、快乐的游戏和正确的评价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这几节课的重点 知识,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三、融入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会产生明显的感受:这是自己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是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亦是对自己终身发展有帮助的地理知识。这是 地理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江南丘陵的土地上适合种植茶树,可以提问学生有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 答:那里的地形坡度适中,气候适宜,降水适中,关键是土壤(红壤)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再加上有丰富的劳动力, 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交通条件改善了,拓展了广阔的市场(主导因素),西山成为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碧螺 春飞向许多大城市,而且远销国外,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就地发展观光农业(游客自己采摘杨梅),促进了经济 发展,这就是农作物合理的区位选择。因为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地理教 学中,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 思考、解释、探究、发现与创新,使地理课程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因为生活 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 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四、走出课堂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讨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更应发挥自己的 学科特点,让学生不要封闭在狭小的教室中。当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带领学生们周游世界,但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图行天下”,通过多媒体及网络信息,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够知晓天下。 如“中国铁路线分布”的学习,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担当导游、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说出经 过的铁路线名称,在情境分析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 堂,观察身边事,思考我们对资源利用的种种现象是否合理?针对不合理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什么好的 解决办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6. 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讲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夏季冬季日出,日落方向,和昼长的关系等等。
7. 地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五届
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根据省教科所《关于举办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号)文件要求,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地理教学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36篇,三等奖71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论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发
打印:吴儒敏 校对:吴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篇 目 单 位 作者
《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
《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钱宏瑾《铜陵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铜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铜陵市第一中学 杨国兵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安庆市教研室 何陆祎
《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阜阳市教研室 陈鹏飞
《地方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吴岱峰《透过一次地理评优课谈新课程课堂教学》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颖上县教研室 何长剑
《关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几点探讨》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淮南市第三中学 朱元坤
《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附中 洪成旗
《浅谈新课程下我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黄山市枧忠中学 汪德利
《探索课程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贵池二中杨淑萍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学 苗红青
《地理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怀远一中 孙尚楼
《谈地理教学中学上情商的培养》 六安皋城中学 余 蕊
二等奖
《梳理经历 整合资源 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周跃红
《谈新课标下的“太阳高度”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三中学 马 静
《巧用身体语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合肥市第五中学 沈龙海
《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贯彻》 亳州第一中学彭长玉
《新课堂教学下教学策略的初探》 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周慧本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淮南实验中学廖惠荣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五中学 王玉龙
《地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 中
《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固镇一中李方平
《构建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长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 郎溪中学 胡燕平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一些误区》 来安中学 董桂山
刘 俊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和县二中 夏立军
《高考地理复习的“虚”与“实”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黄永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微》 歙县中学钟彩琴
《浅谈“问题研究”的作用与教学》 五河一中 刘继英
《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地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枞阳县浮山中学陈相林
《如何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黄山市黄山区一中崔仲文
《加强地理基本概念教学的探讨》 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完全中学 汪明洁
《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滁州市实验中学 曹 明
《“任务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验》阜阳第十中学 马兴海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 安徽省石台中学 姚 萍
《新课标下浅谈地理与各学科的经纬结网》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江美丽
《“读图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宿州市埇桥区梅庵中学刘玉才
《多元智能评价与地理教学》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程 刚
《农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六安市双河中学 刘全稳
《新课程地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落实》 铜陵市第九中学钱义国
《以烈山区为例谈农村高中地理活动课的开展》 淮北七中 吴才华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 安徽广德中学 江春芳
《选修7课标、教材研读及开课条件分析》 铜陵市第五中学 陈俊群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设的一些设想》 宿松县程集中学 石雅斌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镇中学蔡金燕
《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敢问”与“会问”》 芜湖县第一中学 王邦忠
《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宿州市第八中学张建国
《浅谈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淮北市西园中学荣海侠
三等奖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初探》 来安中学 卢玉斌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离现象 》 阜阳第三中学 吴 强
《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特点》 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明
《浅谈地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蚌埠包集中学赵东宇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章 波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陈 丽
《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阜阳一中 巫祖安
《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的构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卢大亮
《地理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 宿州埇桥区汴河办事处北十里中学 武 波
《新课标下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青阳县木镇中学 方 静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 黄山市屯溪一中 潘胜庭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歙县新安学凌文英
《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祁门一中胡义松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歙县中学吕文英
《地理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歙县二中汪明锋
《如何看待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作用》 凤台一中李 全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 淮南望锋岗中学廖和喜
《兴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淮南一中朱庆龙
《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淮南市第五中学孙 峰
《合适参照物选择与“地球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 亳州三中 刘永志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辛县第一中学谢 尧
《高一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涡阳三中 王 娟
《谈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淮北市西园中学孙 凯
《充分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五河县安淮中学聂 鑫
《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的层次》 蚌埠十二中马 燕
《立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蚌埠第一中学李云静
《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学王海燕
《新理念下培养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铜陵市第十三中学戈广兵
《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体会》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纳新
《在新课程目标下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铜陵市第十六中学孙大信
《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初探》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胜来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太湖县徐桥高中 李永清
《将实验教学引进地理课堂》 宿松县程集中学周文招
《生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安庆三中张 军
《档案袋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黄郑尧
《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和活动》 桐城中学段焕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桐城市天城中学汪 宏
《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季风勇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孙 成
《作图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全椒中学 李 君
《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体会——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滁州市第五中学 六振梅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肥东县梁园中学 周义兵
《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舒城县南港中学 沈龙明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探讨》 芜湖市第二十六中 吴安宁
《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探讨》 五河二中刘丛兰
《在地理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怀远县龙亢中学 朱 英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芜湖市二十七中学俞 敏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 芜湖八中邱玉启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裘伟东
《如何选编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学刘运良
《中学生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李显静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张 蕙
《为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动初探》 马鞍山市星光学校 古 莉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萧县中学常书云
《让新课改沐浴和谐之风》 灵璧县师范学校苏 洪
《光照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砀山中学陈国华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浅议》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中心校李永春
《关注学生发展优化地理教学》 安徽省青阳中学张 俊
《谈地理新教材“活动”的使用》 石台县崇实中学汪利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贵池区杏花村中学程丽萍
《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学校 李 涛
《借杜朗口“春风”促地理课鲜活》 阜阳四中 徐玉玲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颖上县第四中学 田华利
《巧妙点拨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界首一中 王 键
《评价共同体在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 涛
《构建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初中廖必根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六安市徐集中学 张碧松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提高能力应对高考》 东至二中侯 俊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界首市田营镇中心学校 闫 斌
《“问题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宁国市胡乐初级中学 张 文
自己网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