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的试卷
㈠ 高一地理试卷
图片上半部拍的不清晰,也不知道你要问哪几道题。
㈡ 高一上地理复习提纲及试卷
★为重点
第一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1.2行星运动的特性:同向性、共面行、近圆性
★1.3类地行星:可以根据火生于木、木生于土来记忆
★1.4巨行星:木星质量最大、土星
1.5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是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1.7太阳辐射。①直接和间接。②太阳能量的能源。★③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有整体性)
1.8纬线的概念、指示东西方向,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1.9经线的概念、指示南北
1.10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的具体数值
★1.11近日点线数度比远日点快,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1.12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时间和其对应的太阳直射情况
1.13时区。
★1.14会区分晨昏线
1.15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的速度比较。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联系
第二章
★2.1大气的受热过程、(白天和夜晚不同)
★2.2热力环流、水平梯度力的判断
★2.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4低气压中心和高气压中心的分布和形成
★2.5我国夏季和冬季的季风定向移动
★2.6地中海气候、东亚季风的特点、成因、和分布,一些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量的图符表示
★2.7冷锋与暖风的对比(时间、过程、降水、移动方向、图像表示)
★2.8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概念、中心气压、气旋方向、图像表示)
第四节做一下了解就可以了
题、暂时没有找到
我建议第二章作为你的复习重点。
㈢ 手写的高一地理卷子
地理试题都有图这里不容易发过去,建议你自己去网络文版库抄权一下http://wenku..com/link?url=4KnSFAMZ8SkGM__-cDlMKrqyWd_AmXY5IUvjZzhHb8J891F-YhcdYXVf8ES3
㈣ smj高一会考地理模拟试卷(一)答案,急啊
这题就送给我自己了吧!哈哈!
㈤ 高一地理会考模拟试卷SMJ
专题:世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定
[知识依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气候带 气 候 类 型 分 布 规 律 成 因 气 候 特 征
热 带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回归线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 气候 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亚 寒 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间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暖短
寒 带 苔原气候 北纬70°~80°间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8、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10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1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 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2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 R为某日日期, (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 (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