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地理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2-05 22:28:35

⑴ 地理测试题

参考:选择A(用排除法)
B图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标志
C图是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D图好像是北京金雁饭店
这三幅图都跟“一带一路”有关

地理考试

34.(1)甲国气温年较抄差和日较差大袭于乙国(2分)。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与乙国,冬季气温低于乙国,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4分)甲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所以甲国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国。(4分)(2)径流量:M河流域深居内陆降水少,对河流补给少。(5分)N 河流域终年受来自海洋西风控制,降水多,对河流补给多。(5分)流量季节变化:M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补给水源不来自降水,而是冰雪融水。(5分)  N 河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终年受来自海洋西风控制,降水分配均匀,对河流补给稳定。(5分) 结冰期:M河流域有冰期,深居内陆,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5分)  N 河流域无冰期,流域终年受来自低纬度海洋西风控制,气温高。(5分)(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气温高)

⑶ 济宁地理结业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朝鲜半岛上经济发达的国家是( )

A、朝鲜
B、印度尼西亚
C、日本
D、韩国

2、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

A、寒暖流交汇
B、附近有大江大河注入海洋
C、人工养殖
D、水温较高

3、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有( )

A、140多个
B、20多个
C、180多个
D、200多个

4、地跨南北两半球,人口又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 )

A、尼日利亚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孟加拉国

5、跨经度最大的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多项选择题
6、我国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分别是: ( )

A 、重庆
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

7、下面属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是: ( )

A 、太行山
B 、阴山
C 、贺兰山
D 、秦岭

8、新疆的主要农产品有: ( )

A 、棉花
B 、哈密瓜
C 、玉米
D 、高粱

9、下列铁路和陇海线相交的有: ( )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通线
D 、京沪线

10、西双版纳地处西南边陲,南部和哪两个国家接壤: ( )

A 、老挝
B 、泰国
C 、越南
D 、缅甸

判断题 11、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央的鄂毕河在俄罗斯.
对 错

12、澜沧江的下游是湄公河.
对 错

13、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的是海南.
对 错

14、贝都因人是黄色人种.
对 错

15、因扭特人就是爱斯基摩人.
对 错
1、朝鲜半岛上经济发达的国家是(韩国)
2、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
3、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有(20多个)
4、地跨南北两半球,人口又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2.1亿)
5、跨经度最大的洲是 (南极洲)

多项选择题
6、我国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分别是: (重庆、南京、武汉)
7、下面属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是: (太行山、阴山、贺兰山)
8、新疆的主要农产品有: (棉花、哈密瓜)
9、下列铁路和陇海线相交的有: (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10、西双版纳地处西南边陲,南部和哪两个国家接壤: (老挝、缅甸)

判断题 11、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央的鄂毕河在俄罗斯. 对(干流在俄境内)
12、澜沧江的下游是湄公河. 错(澜沧江和湄公河虽是同一条河,但是不同概念)
13、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的是海南. 错(应该是云南)
14、贝都因人是黄色人种. 错(是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15、因扭特人就是爱斯基摩人. 对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