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四点
⑴ 地理学习口诀
不管你是哪个年级的,下面的应该有你需要的:
地理记忆顺口溜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行星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觉得好的话,还有好多!
⑵ 地理学上的四方点是指的什么
四方点 地平圈上东来、西、南、北四自点的总称。又称四正点和方位点。在地平坐标系和时角坐标系中,天子午圈和地平圈相交于两点,其中距南天极近的一点为南点,另一点为北点;天赤道与地平圈相交于两点,其中自北点顺时钟方向旋转90°的一点为东点,另一点为西点。
⑶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3)地理学四点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
⑷ 地理学科在研学中要遵循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 理解界定问题 学生利用有关知识背景,把问题情景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探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性质和条件,删繁就简抓住本质,辨别并界定问题的思考。具体思路如下:
①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③我们对研究的问题已有了哪些了解?
④我们能做什么样的预测或假设?
⑤我们应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研究?可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
第二步 寻求研究思路 学生在理解界定问题并作出预测或假设基础上,对探究体验过程(重点是问题研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包括实施研究的途经、形式、方法和技巧等)展开的思考。具体思路如下:
①我们打算怎样进行研究?可用哪些方法?
②我们怎样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
③我们需要哪些资料?用谁的?哪里的?怎样获得?
④获取的资料与研究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对问题的解决有多大作用?
⑤我们怎样筛选获得的资料?怎样进行分类整理?
第三步 尝试表证结论 学生运用已收集并整理的能支持预测和假设的实证资料,以合作和单独的方式尝试研讨交流得出结论,展开对问题的预测和假设验证,并表达研究成果的思考。具体思路如下:
①我们用收集并整理的实证资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这些结论与我们的预测或假设有哪些异同点?
③如果得出的结论与问题假设有太多不吻合,我们怎样重新研究?
④我们用什么形式表达已被验证的结论?怎样表达?
第四步 考虑社会实践 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成熟的观点后,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社会决策,开展相应社会实践行动的思考。具体思路如下:
①关于这个问题研究成果我们能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对课堂上的、学校里的、乃至社区中的决策有所贡献?
②我们怎样才能使其他人了解我们的行动?可开展什么样的活动?
③我们怎样才能有助于或影响社区和主管部门决策?应该做什么?
⑸ 高考地理对于四至点要求高吗,需要背下来具体的经纬度嘛,还是比如只要知道最北是漠河,最南是曾母暗沙
高考不大会直接考你四至点是哪些这么简单的问题,会结合时区、气候等知识点进行考核,南北两点记住纬度,东西两点记住经度,我想这也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吧。
⑹ 今天早上八点和八点四分那个时间更早一些在地理学。
8点4分当然比8点早了,你理解的方式是我8点起来比8点4分早对吧,你那样是把版2个地方的时间权弄混淆了。地理时间以时间轴为准,从零度经线开始分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共二十四个时区,越向东时间越早,以北京和东京为例,北京是东八区,东京是东九区。北京是8点,东京就是9点,这样一看就明白了。你才到8点,人家已经9点了,8点已经过去1个小时了。你认为8点比8点4分早是长期养成的心理习惯,把同一地点的时间拿来对比了。实际上整个中国跨5个时区,但统一用的是北京时间。
⑺ 地理知识到底学些什么知识
地理学来可分为自然地源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上的应用. 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十分广泛,首先要具备的基本功: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统计学),物理(包括流体力学),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遥感、测量、素描…… 其次的基本知识是地理要素基础课:地球概论(天文、历法)、气象学、水文学、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计算机基础、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国际贸易地理、城市规划、历史地理、文化与社会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