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语言
Ⅰ 如何规范地理教学语言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因此,如何规范地理教学语言,已成为新一代地理教师必须练就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具体体现在语言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口语化的要求上。
1.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首先体现在音准上。对地理教师的音准要求,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求用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标准外,还应十分注意地名读音的准确。许多字的地名读音不同于常用读音,如中朝界河鸭绿(lù)江、安徽茶乡六(lù)安、大禹治水的会(kuài)稽山、广东珠江三角洲上的番(pān)禺都是易读错音的,地理教师要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以至于丧失自己的威信。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例如:讲天气现象中的锋时,暖锋是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出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冷锋是暖气团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这种用词的讲究,正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尤其地理概念、地理原理需要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2.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例如:地理课教学,总离不开讲方位,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必须用标准的方位术语“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要求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结构教学,即有系统、条理分明的层次,教学语言要有序化。如讲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先分析纬度位置,再分析海陆位置;分析一个区域经济特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
3.地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所要求的科学性是针对中学地理水平而言的,不能都像大学地理那么严谨,科学性的程度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就是因教学对象的程度不同,初中、高中所用语言不能互相替代,要有针对性。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用大学语言代替高中语言,用高中语言代替初中语言,自以为科学性强,但实际上脱离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例如:高初中教学大纲上均有褶皱的概念,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定义,“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褶皱”。而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则只能告诉学生褶皱的中心思想:“岩石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虽然初中的说法不如高中严密,但鉴于学生年龄特征,只能这么说,否则揠苗助长,学生反而不能接受。
4.地理教学语言的口语化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是相对于地理书面语言而言的。地理书面语言是视角语言,以教材作为依托,学生可以反复感知,所以,可以使用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句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错综复杂。而地理教学语言则是依*听觉来感知的,难以重复感知,所以,地理教学语言必须设计得短,必须设计成短小句子,句子之间关系简单明了,将书面语言表达的大问题化解成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尽量不留后患。例如:五带的形成,教材使用综合概括的写法,“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6.5°夹角,因此,一年之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移动。”转换成口语教学,就至少应当化解成“地球公转—轨道面—地轴倾斜—北极星指向不变—两分两至太阳直射点所在—两分两至之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等一系列小问题逐个讲清。但是口语化不等于俗语化,如将热带雨林说成“热雨”,热带沙漠说成“热沙”等都不是正确的口语化,那将既违背了科学性又会遗患无穷。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语言决不是教材书面语言的搬用,地理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进行再创造,即以教材为纲领性蓝本进行再创作,写成口语化的教案。新教师尤其必须这样做,不能怕麻烦。口语化的教案还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性,如考虑到节奏、停顿、抑扬顿挫、语气声调等等,并逐步做到声情并茂,甚至富有诙谐幽默。地理教学语言的追求和提炼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钻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征,精于思考,勤于推敲,才能不断升华,以至达到炉火纯青、自成一格的境地。
Ⅱ 为什么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GIS是地理学第三语言
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说明看地图对于学习地理很重要,GIS是地球信息系统,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地理的高技术手段。你可以从传统的地图和现代的GIS的特点着手,讲讲他们跟地理学习的密切关系,就可以了。
Ⅲ 为什么说地图学是地理学的第二种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抄的第二语言袭,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可以代替很多文字,历史地图是历史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历史地理研究的手段,也是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故中国古代地方志曾被称为图经.宋以后,图的比例越来越少,而以文字为主体,但是这些不叫历史地图,我们一般称它为古地图.
Ⅳ 地理学的第一语言是什么
第一语言 文字
第二语言 地图
第三语言 GIS
Ⅳ 地理科学第三代语言是指什么
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学地理的都应该知道的。
Ⅵ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的第一语言是什么
每个国家的地理学的第一语言就是他那个国家的国语!
Ⅶ 地理学语言的发展过程(简略点)谢谢!
地理学语言的发展:
•文本语言:“…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山海经》•“The Chinese University lies on a spacious 134-hectare campus with some 110 state-of-the-art buildings. It rises fromTolo Harbourjust north ofShaTin -a burgeoning new town in Hong Kong's historic rural area.”
•地图、图形、图像语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语言:
•虚拟环境(虚拟现实)语言:
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的13-15页.
http://www.vgelab.org/paper/pdf_and_doc_zip/VGEIntroHenanU200406.pdf
Ⅷ 采用地理学的语言描述方法,说一说七大洲的“个性”!!急!
非洲:气候炎热 草原广阔 动物种类繁多
亚洲:世界最大的大洲
欧洲:海岸线曲折,多高山,专以平原地形为主
北美属洲:美国很适合人类居住 你们懂得
南美洲:雨量充沛 植被茂盛
南极洲:气候寒冷
大洋洲:起初都是毛利人,后来被英国佬占领
Ⅸ 地理语言学的含义是什么
地理语言学是普抄通语言学袭的一支,是指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专门以绘制地图的方式来研究语言(或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差异的学科。
把某语言集团的地理位置和该语言集团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研究,阐述一个区域中某地区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在类型上是怎样相似的,在此基础上研究语言或方言的分类,以发现语言变迁的痕迹。其目的是研究语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