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影响因子
⑴ 地理科学与地理学报哪个影响因子高
《地理科学》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综合因子内为:1.935
《地理容学报》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主办,综合影响因子:2.994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⑵ 地理学报的历史沿革
《地理学报》中文版创刊于1934年,是我国创刊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
2000年荣获中国专科学院科技期属刊一等奖。2001年被科学技术部评选列人“中国期刊方阵”。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地理学报》中文版影响因子2000年为1.080。
1992年, 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编辑质量奖、期刊效益奖、办刊条件奖。
1994年获中国地理学会《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 《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
2000年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
⑶ 地理学报期刊每个多少时间发一期
月刊,一个月来一期。
刊名: 地理学报自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主办: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0375-5444
CN: 11-1856/P
邮发代号: 2-109
复合影响因子: 4.222
综合影响因子: 2.99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地理学报
创刊时间:193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奖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⑷ 龙花楼的科研业绩
学术兼职
Habitat International(UK)副主编
Land Use Policy(UK)编委、客座主编(SI on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UK)编委、客座主编(SI on Rur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山地学报》、《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
环境保护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家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顾问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组专家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主要获奖
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7)
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09)
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2014)
第一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2013)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第五)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第七)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第四)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第二,2005/第三,2010/第四,2006/第四)
成果发表
在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演化机理与模式及其与土地整治的综合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科技成果。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32篇(第一/通讯作者23篇,第一作者论文H指数12)。代表性论著:
龙花楼.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地理学报, 2013, 68(8): 1019-1028.
龙花楼.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研究, 2015, 34(9): 1607-1618.
龙花楼.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 131-138.
龙花楼.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93-1100.
龙花楼.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2): 133-140.
龙花楼.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1): 87-90.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 地理学报, 2005, 60(2): 179-188.
龙花楼, 李婷婷.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地理学报, 2012, 67(2): 201-210.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地理学报, 2001, 56(4): 417-425.
龙花楼, 李裕瑞, 刘彦随.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地理学报, 2009, 64(10): 1203-1213.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地理学报, 2009, 64(4): 426-434.
龙花楼, 刘彦随, 张小林, 乔家君.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45-1158.
龙花楼, 蔡运龙, 万军.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地理学报, 2000, 55(6): 719-728.
龙花楼, 胡智超, 邹健.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地理研究, 2010, 29(8): 1369-1378.
龙花楼, 张杏娜. 新世纪以来乡村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 经济地理, 2012, 32(8): 1-7, 135.
龙花楼, 刘永强, 李婷婷, 王静, 刘爱霞. 生态用地分类初步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1): 1-7.
LONG Hualou (Guest Editor). SI on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Vol. 40 (2014) 1-146.
龙花楼. 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龙花楼, 蒙吉军. 中国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刘彦随, 龙花楼 等.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刘彦随, 龙花楼 等.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刘卫东, 龙花楼 等. 2013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发展态势.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Long Hualou, Liu Yansui. A brief background to Rur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A forthcoming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10): 1279-1280.
Li Yurui, Long Hualou*, Liu Yansui.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A rurality index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5, 38: 12-26.
Liu Yongqiang, Long Hualou*, Li Tingting, Tu Shuangshuang. Land use transi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15, 47: 293-301.
Li Tingting, Long Hualou*, Liu Yongqiang, Tu Shuangshuang. Multi-scal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ase of Bohai Rim.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5, 48: 227-238.
Xiong Shangao, Long Hualou*, Tang Guoping, Wan Jun, Li Hongyuan. The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marine oil spill from ship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 96: 7-17.
Long Hualou, Liu Yansui, Li Tingting. Agricultural proction in China under globalization. Editors: Guy M. Robinson, Doris A. Carson. Handbook on the Globalisation of Agriculture. Publisher: Edward Elgar, 2015, 214-234.
Long Hualou. Land consolidation: An indispensable way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2): 211-225.
Long Hualou.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Introction. Land Use Policy, 2014, 40: 1-5.
Long Hualou, Liu Yongqiang, Hou Xuegang, Li Tingting, Li Yurui. Effect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e to rapid urbaniz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Implic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in the new developing area of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4: 536-544.
Liu Yansui, Yang Ren, Long Hualou*, Gao Jay, Wang Jieyong. Implications of land-use change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Land Use Policy, 2014, 40: 111-118.
Long Hualou, Li Yurui, Liu Yansui, Zhang Xingna. Population and Settlement Change in China’s Countrysi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Editors: Cawley M., Bicalho A.M.S.M., Laurens L. The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Systems: Global and Lo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Publisher: The Commission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Systems (CSR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IGU) and the Whitaker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 2013, 123-133.
Long Hualou, Li Yurui, Liu Yansui, Woods M., Zou Jian. Accelerated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fueled by ‘increasing vs. decreasing balance’ land-use policy for dealing with hollowed villages. Land Use Policy, 2012, 29(1): 11-22.
Long Hualou, Li Tingting.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farmland and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3): 548-562.
Long Hualou, Liu Yansui. A commentar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d Use Issues and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 3(4): 384-384.
Wang Ling, Long Hualou*, Liu Huiqing, Dong Guihu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ought-Flood Disasters and Land-Use Changes in West Jilin, China. Disaster Advances, 2012, 5(4): 652-658.
Long Hualou, Woods M. Rural restructuring under globalization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Wales? Journal of Rur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2011, 6(1): 70-94.
Long Hualou, Zou Jian, Pykett J., Li Yurui. Analysi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 Applied Geography, 2011, 31(3): 1094-1105.
Long Hualou.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Disaster Advances, 2011, 4(1): 3-5. (Invited Editorial)
Long Hualou, Liu Yansui, Li Xiubin, Chen Yufu.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in China: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Land Use Policy, 2010, 27(2): 457-470.
Long Hualou, Zou Jian. Farmland destroyed by natural hazards in China: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Disaster Advances, 2010, 3(4): 592-597.
Long Hualou, Zou Jian. Grain proction driven by variations in farmland use in China: an analysis of security patterns.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1): 60-67.
LI Yurui, LONG Hualou*, LIU Yansui. Instrial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their effects on loc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Changshu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 2010, 4(4): 438-448.
Long Hualou, Zou Jian, Liu Yansui.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9, 33(4): 454-462.
Long Hualou, Liu Yansui, Wu Xiuqin, Dong Guihua.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farm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Su-Xi-Chang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n coastal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09, 26(2): 322-333.
Long Hualou, Wu Xiuqin, Wang Wenjie, Dong Guihua. Analysis of urban-rural land-use change ring 1995–2006 and its policy dimensional driving forces in Chongqing, China. Sensors, 2008, 8(2), 681-699.
Long Hualou, Heilig G.K., Li Xiubin, Zhang M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07, 24(1): 141-153.
Long Hualou, Tang Guoping, Li Xiubin, Heilig G.K.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of land-use change in Kunsha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Area of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83(3): 351-364.
LONG HL, HEILIG GK, WANG J, LI XB, LUO M, WU XQ, ZHANG M. Land use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ome socio-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n China’s Grain-for-green Programme.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06, 17(6): 589-603.
⑸ 地质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
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
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
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
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
地理学报 2.31
矿床地质 2.09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
地质学报 1.783
石油学报 1.701
中国沙漠 1.691
岩石学报 1.561
地球物理学报 1.56
地理研究 1.48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
地球学报 1.374
中国科学D 1.354
第四纪研究 1.323
岩矿测试 1.319
地质力学学报 1.30
地理科学 1.28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
干旱区地理 1.239
石油实验地质 1.18
自然资源学报 1.165
煤炭学报 1.119
古地理学报 1.086
沉积学报 1.077
天然气工业 1.006
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投稿到接收需要多久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
一般看出版单位,专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属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
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
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
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
地理学报 2.31
矿床地质 2.09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
地质学报 1.783
石油学报 1.701
中国沙漠 1.691
岩石学报 1.561
地球物理学报 1.56
地理研究 1.48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
地球学报 1.374
中国科学D 1.354
第四纪研究 1.323
岩矿测试 1.319
地质力学学报 1.30
地理科学 1.28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
干旱区地理 1.239
石油实验地质 1.18
自然资源学报 1.165
煤炭学报 1.119
古地理学报 1.086
沉积学报 1.077
天然气工业 1.006
⑺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你好,上海交大查询结果,该刊不属于SCI、不属于EI,收录信息如下
古地理学报
[1671-1505]
本刊收录在:
中国回科答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1.08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1.056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地质学
-
第28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地质学类
-
第21位
主题分类:
Earth
Sciences:
Geography
Earth
Sciences:
Paleontology
P5:地质学:
P5:地质学
⑻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你好,上海交大查询结果,该刊不属于SCI、不属于EI,收录信息如下 古地理学报 [1671-150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1.08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1.056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地质学 - 第28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地质学类 - 第21位
主题分类:
Earth Sciences: Geography
Earth Sciences: Paleontology
P5:地质学: P5:地质学
⑼ 科技论文的影响因子是怎么分类的谁能详细说说
影响因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nk-1+nk-2
计算公式:IF(k) =
Nk-1+Nk-2
说明:
k 为某年, Nk-1+Nk-2 为该刊在前一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nk-1 和nk-2 该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数量。也就是说,某刊在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其2004和2003两年刊载的论文在2005年的被引总数除以该刊在2004和2003这两年的载文总数(可引论文)。
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目前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 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a.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d.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化学类的期刊,首先当然要推美国化学会旗下的各大猛将了。2003年化学类十大引用频次
最高的文章里,ACS占了9篇,不服不行。我是一向反对影响因子决定论的,不过美国化学
会的期刊是办得不错,尤其是新期刊,出一本就是一本经典,号召力超强。
说起化学类的龙头老大,当然要推《美国化学会志》(JACS)。有些人会说美国化学会志
的影响因子不是最高,这个有点像以人均GDP来衡量国力的强大与否一样。影响因子就是两
年内的平均引用次数,很狭隘的一个评价指标。2003年JACS的影响因子是6.5,可是它的总
引证次数和被引次数是雄踞第一(远远超过第二名),这说明JACS的覆盖面、信息量是无
与伦比的。而且影响因子评价中总文章数是分母,很大型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容易显著提高
,不过也不容易波动。加上JACS既有简讯类文章,又有全文型的文章,这也是影响它影响
因子的重要原因。综合而论,JACS以其总优势可以当之无愧地执掌化学类期刊之牛耳。
说起影响因子,那就得说《化学评论》(Chem. Reviews)。 化学评论的影响因子常年在
20以上,前几年直逼SN,为化学类的刊物争了口气。不过Review类的期刊,影响因子容易
很高,这是因为无论什么文章,在背景介绍里总是会提相应的综述,这是常理,或者说这
是格式。而且化学评论每年的文章才100来篇,分母这么小,商自然就大。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原因,是外国的综述类期刊,通常是约稿制,写文章的本身是牛人,号召力本身就大—
—不知道有多少个小组在跟踪他的工作呢,有综述还会放过?
2003年的十大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章里,排第三的不是美国化学会的。我估计可能是德国应
用化学( Angew. Chemie)或者 英国的 化学通讯 (Chem. Comm.)。最有可能是德国应
用化学。 想想看放眼综合类期刊,能够跟美国化学会志一较长短的,也就只有它了。德国
应用化学的规模是JACS的一半不到,而且只有简讯类文章(有时有小型综述),这是它影
响因子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它的影响因子波动比较大,2001年8.2,2002年7.5,20
03年又回到8.5。我觉得Angew. Chemie上的简讯,主要分布在有机化学、生命有机化学、
材料学、高分子化学这几块,比较冷门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基本没有,这也是它的一个
办刊方针。
我自己是学有机的,自然要说说有机类的老大,《有机化学》(JOC)了。可能又有人要诟
病JOC的影响因子,不错,JOC的影响因子这几年是在下降,去年前年持平回稳。这是因为
JOC裁掉了所有的Communications,因为ACS成立了《有机快报》(Org. Lett.)。要看到
JOC在ACS的地位——2002年Peter. Stang由JOC的主编升任JACS的主编,而Org. Lett.的主
编升任JOC的主编。2003年的十大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章里,排第一的不是JACS,是JOC,第
二才轮到JACS呢。JOC上的全文,很多工作做的很漂亮,相比之下它的Notes要弱一些。不
过前一阵Corey在JOC上发了一篇文章,专门讲他的自传的——我觉得比较恶心,看他一付
自诩天才化学家的样子,谁能够想象他是化学界有名的周扒皮呢。
有机除了JOC之外,就是它的姊妹篇《有机快报》(Org. Lett.)了,Org. Lett.是ACS办
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刊物,99年创刊,2001年有影响因子,从3.4, 3.7,一路稳步成长到4.1
。而且它的规模一开始就非常不小,双周刊,文章数跟Angew. Chemie,JOC相当。虽然只
有简讯类文章,但是简讯的质量相当不错,可以说Org. Lett.是JOC的影响因子下降的直接
原因。不过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自家兄弟,弄来弄去还不是在ACS家里混跶。
当然除了美国和德国,自然得说说英国的化学通讯(Chem. Comm.)。Chem. Comm.这个期
刊呢,我个人认为是有点片面追求新意了。虽然说一个简讯类的期刊应该以新意为第一要
务,但是不能不及其余。看Chem. Comm.上的文章,大部分就是新而且怪,说实际用途,说
句实在话说不上来。说工作做的漂亮,也说不上来。就有点象“意外反应收购站”的感觉
。
欧洲的期刊,有一个我觉得是很值得推荐的,那就是《四面体》(Tetrahedron)。Tetra
hedron影响因子不高,不过我觉得上面的工作比《四面体通讯》(T. L.)高半个档次。T
etrahedron和T. L.是姊妹篇,应该说水平差不多,看看人家KCN,文章基本是JACS, Ange
w. Chemie。什么Chem. Comm, JOC,OL都看不上的,可是很有一些文章在Tetrahedron 上。
T. L.上垃圾很多,重复T. L.上的文献基本上没有满意的。有人开玩笑说是中国人的文章
降低了T. L.的水平,可是这两个期刊亚洲区(除日韩)现在都是上海有机所的林国强执行
副主编,按说他应该卡关标准是一样的,这个理由说不通。主要还是一个办刊方向和审稿
人群体的问题。
说了半天,其实还有一个是超级大牛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
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好比说高校化学学报和化学学报在争谁是中文化学刊物的
老大,忽然有一个声音大吼:争什么争!老子还没有说话呢!——这个声音就是中国科学
(B)。呵呵。PNAS上的化学文章比SN多得多(SN一年也就三四十篇化学或者相关化学的文
章),上面的文章我个人觉得比JACS要强,高半个档次左右。离SCIENCE半个档次。这个期
刊中国人投稿不多,值得国内的牛人大力关注。
其他的比如 欧洲化学(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也是不错的,就是规模太小,
Angew.Chemie的全文类文章基本在欧洲化学上。JCC 是ACS 的又一成功典范,不过规模实
在是小了一点,毕竟专门关注组合化学这一小块的。 Synlett, Synthesis什么的,跟T.
L. 一个档次的, 规模也不大,不说也罢。
1
中国科学D
1.453
2
科学通报
0.706
3
中国科学E
0.696
4
实验技术与管理
0.655
5
中国科学B
0.515
6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0.493
7
自然科学进展
0.492
8
中国科学C
0.466
9
武汉大学学报
0.41
10
东北师大学报
0.356
11
安徽大学学报
0.338
12
北京大学学报
0.332
13
南京大学学报
0.313
1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0.299
1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0.271
16
厦门大学学报
0.269
17
江苏大学学报
0.263
18
中国科学基金
0.263
19
高技术通讯
0.252
20
中山大学学报
0.248
21
中国科学A
0.247
22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0.242
23
四川大学学报
0.241
24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0.234
2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0.231
2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0.231
2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0.212
27
华侨大学学报
0.212
2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0.193
30
云南大学学报
0.191
31
河南大学学报
0.185
32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0.184
33
兰州大学学报
0.182
34
内蒙古大学学报
0.179
35
西北大学学报
0.176
3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0.161
37
湖南大学学报
0.159
38
扬州大学学报
0.152
39
复旦学报
0.151
40
南京师大学报
0.15
41
山西大学学报
0.145
42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0.14
43
河北大学学报
0.136
44
湖北大学学报
0.129
4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0.129
46
天津师大学报
0.125
4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0.125
48
海南大学学报
0.124
48
南开大学学报
0.124
50
福州大学学报
0.12
51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0.118
5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0.113
5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0.11
5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0.11
53
应用科学学报
0.11
56
广西大学学报
0.108
57
科技通报
0.104
58
宁夏大学学报
0.103
59
江西科学
0.1
6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0.098
61
湘潭大学学报
0.094
62
上海大学学报
0.093
63
济南大学学报
0.088
64
山东师大学报
0.087
6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0.081
6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0.073
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0.072
68
郑州大学学报
0.072
69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0.071
70
苏州大学学报
0.067
71
山东大学学报
0.066
72
南昌大学学报
0.065
73
内蒙古师大学报
0.063
74
新疆大学学报
0.063
75
浙江师大学报
0.062
7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0.06
7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0.058
7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0.058
79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0.056
80
河南科学
0.049
81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0.045
82
松辽学刊
0.044
83
甘肃科学学报
0.033
84
贵州大学学报
0.031
85
科学技术与工程
86
计算数学
0.32
87
模糊系统与数学
0.278
88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0.267
89
数学学报
0.263
90
应用数学学报
0.224
91
CHINESE ANNAULS OF MATHEMATICS
0.214
92
数学年刊A
0.197
93
应用数学和力学
0.192
94
生物数学学报
0.19
95
数学进展
0.188
96
数学物理学报
0.184
97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0.171
98
应用概率统计
0.167
99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0.127
100
工程数学学报
0.121
101
应用数学
0.119
102
数学研究与评论
0.089
103
J PARTIAL DIFF EQS
0.088
104
ACTA MATHEMATICA SCI
0.077
105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0.057
106
运筹学学报
0.056
107
数学杂志
0.054
108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0.034
109
CHIN QUAR J MATH
0.027
110
APPROX THEORY AND ITS APPL
0.014
111
NE MATHEMATICS
0
112
力学进展
1.024
11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0.873
114
振动工程学报
0.653
115
工程力学
0.371
116
力学学报
0.369
117
岩土力学
0.364
118
计算力学学报
0.307
119
实验力学
0.279
120
固体力学学报
0.264
121
应用力学学报
0.219
122
ACTA MECHANICA SINICA
0.205
123
力学与实践
0.13
124
力学季刊
0.129
125
系统工程学报
0.761
126
控制与决策
0.529
127
系统仿真学报
0.484
128
信息与控制
0.452
129
系统工程
0.433
130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0.431
131
系统科学与数学
0.323
132
控制理论与应用
0.289
133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0.225
134
物理学报
1.397
135
CHIN PHYS
1.277
136
CHIN PHYS LETT
0.817
137
液晶与显示
0.702
138
光子学报
0.649
139
物理学进展
0.551
140
声学学报
0.543
141
发光学报
0.517
142
高压物理学报
0.396
14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0.374
144
化学物理学报
0.37
145
光学学报
0.358
146
强激光与粒子束
0.34
147
量子光学学报
0.324
148
物理
0.317
149
COMMUN THEOR PHYS
0.311
150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0.269
151
应用声学
0.263
152
工程热物理学报
0.248
153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0.241
154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0.233
155
低温物理学报
0.212
156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0.202
157
波谱学杂志
0.177
158
计算物理
0.175
159
原子核物理评论
0.171
160
量子电子学报
0.163
161
低温与超导
0.156
162
声学技术
0.119
163
质谱学报
0.065
164
物理测试
0.007
165
无机化学学报
0.913
166
高分子通报
0.812
16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782
168
高分子学报
0.726
169
化学进展
0.667
170
分析化学
0.608
171
催化学报
0.593
172
化学学报
0.58
173
应用化学
0.559
174
物理化学学报
0.53
175
燃料化学学报
0.502
176
分子科学学报
0.479
177
分子催化
0.469
178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0.455
179
分析试验室
0.44
180
功能高分子学报
0.429
181
电化学
0.427
182
化学通报
0.422
183
色谱
0.392
184
有机化学
0.379
185
环境化学
0.371
186
结构化学
0.356
187
分析测试学报
0.344
188
CHIN J OF POLYMER SCIENCE
0.322
189
分析科学学报
0.282
190
煤炭转化
0.273
191
化学研究与应用
0.245
192
化学试剂
0.187
193
合成化学
0.181
194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0.116
195
天文学报
0.34
196
CHIN J ASTRON AND ASTROPHYS
0.276
197
云南天文台台刊
0.182
198
天文学进展
0.155
199
上海天文台年刊
0.023
200
测绘学报
0.951
201
遥感学报
0.719
20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0.45
203
国土资源遥感
0.438
20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0.371
205
测绘科学
0.321
206
遥感技术与应用
0.316
207
测绘工程
0.391
208
测绘通报
0.28
209
中国沙漠
1.182
210
第四纪研究
0.958
211
地学前缘
0.938
212
地球物理学报
0.894
213
地球化学
0.871
214
地球科学进展
0.771
215
地球物理学进展
0.687
216
地震学报
0.673
217
自然灾害学报
0.659
218
地震地质
0.525
219
古脊椎动物学报
0.517
220
地球学报
0.479
221
干旱区研究
0.44
222
中国地震
0.429
223
古生物学报
0.417
224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413
22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0.403
226
遥感信息
0.402
227
地震
0.367
228
微体古生物学报
0.359
229
物探与化探
0.349
230
空间科学学报
0.294
231
世界地震工程
0.282
232
地球科学
0.247
23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0.238
234
灾害学
0.177
235
地震研究
0.169
236
西北地震学报
0.164
237
内陆地震
0.148
238
华北地震科学
0.144
239
华南地震
0.104
24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0.091
241
冰川冻土
2.426
242
地理学报
2.301
243
地质学报
2.133
244
地理研究
1.418
245
地理科学进展
1.245
246
岩石学报
1.197
247
地理科学
1.02
248
地质论评
0.821
249
极地研究
0.806
250
地层学杂志
0.78
251
矿床地质
0.769
252
古地理学报
0.759
253
沉积学报
0.751
254
地质科学
0.689
255
岩矿测试
0.678
256
高校地质学报
0.624
257
石油实验地质
0.552
258
干旱区地理
0.545
259
山地学报
0.528
260
工程地质学报
0.506
261
中国岩溶
0.486
26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0.479
263
玑代地质
0.364
264
西北地质
0.343
265
地质科技情报
0.323
26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0.323
267
经济地理
0.315
268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0.272
269
新疆地质
0.269
270
地质力学学报
0.26
271
矿物岩石
0.256
272
热带地理
0.219
273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0.21
274
地质与勘探
0.198
275
地质与资源
0.198
276
铀矿地质
0.198
277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0.197
278
地质通报
0.185
279
地质找矿论从
0.126
280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0.058
281
海洋与湖沼
1.1
282
湖泊科学
0.643
283
海洋学报
0.555
284
热带海洋学
0.496
285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0.443
286
海洋工程
0.388
287
盐湖研究
0.352
288
海洋科学
0.344
289
海洋通报
0.308
290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0.29
291
海洋科学进展
0.281
292
台湾海峡
0.237
293
CHIN J 0FOCEA AND LIMN
0.179
294
海洋湖沼通报
0.155
295
海洋预报
0.15
296
东海海洋
0.145
297
高原气象
1.203
298
大气科学
0.625
299
气象学报
0.506
300
应用气象学报
0.485
301
气候与环境研究
0.315
302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0.276
303
热带气象学报
0.243
304
气象
0.169
305
气象科学
0.119
30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0.04
307
生态学报
1.206
308
植物生态学报
0.968
309
植物学报
0.904
310
遗传学报
0.888
311
生物多样性
0.842
312
应用生态学报
0.684
313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