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人种地理学

人种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2-04 12:20:07

① 世界地理人种如何划分

1961年,加恩将全世界人类划分为 9大地理人种。
①亚洲地理人种。又称蒙古地理人种。是居住在亚洲大陆( 除西亚 )及其附近岛屿,以及北美洲北极地区的人群,包括蒙古地域人种、西藏地域人种、华北地域人种、东南亚地域人种和爱斯基摩地域人种等。
②欧洲地理人种。又称高加索地理人种。是主要居住在欧洲、北非和西亚地区的人群,包括东北欧地域人种、西北欧地域人种、阿尔卑斯地域人种和地中海地域人种等。1500年以后,欧洲地理人种经历了一场异常迅速的扩张活动,大量移居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③非洲地理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是主要居住在非洲撒哈拉地区以南的人群,包括森林尼格罗地域人种、俾格米地域人种、班图地域人种、布须曼和霍屯督地域人种(即开普地域人种),以及东非地域人种、苏丹地域人种和南非有色地域人种等。1500年以后,随欧洲地理人种大量迁入美洲,非洲地理人种亦大批移入北美洲、加勒比群岛等地区。
④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是原居住南、北美洲和加勒比群岛的人群,包括北美印第安地域人种、中美印第安地域人种、南美印第安地域人种、福吉安地域人种(即火地岛地域人种)等。1500年以来,欧洲地理人种的迁入,使美洲印第安人种人数大减,且大都被迫离开原居住地。现在的北美洲居民不少是非洲人和欧洲人的混血后裔,南美洲居民大量是印第安人与欧洲人的混血后裔,加勒比地区居民不少是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后裔。
⑤印度地理人种。是居住在印度次大陆的人群,包括印度地域人种、达罗毗荼地域人种等。 ⑥澳大利亚地理人种。原居住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人群,包括已于1876年灭绝的塔斯马尼亚地域人种,以及默里澳大利亚地域人种和卡奔塔澳大利亚地域人种。由于18世纪以来欧洲人的大量迁入,现在欧洲人及其与当地人的混血后裔已占澳大利亚居民的绝大多数。
⑦ 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又称美拉尼西亚-巴布亚地理人种。是居住在新几内亚、斐济群岛和西太平洋其他岛屿的人群。
⑧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居住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南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
⑨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居住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波利尼西亚群岛到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② 人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人种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人种的形成、地域分布、迁移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人种的地理分布、迁移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种志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人种地理学是从人种的观点研究全球和全球各地区人口的构成与分布,与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确定人种的分布界线。
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和发色、身长、面型、体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以及血型、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其形成原因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些特征经过世代相传,致使人类分衍成若干有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在生物学上,世界现生的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智人种。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界的严重束缚,各个人群长时期地生活在相当隔离的各个地理环境中,在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世代相传,致使人类分衍成为若干具有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因此,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种的各地方性亚种。
法国贝尼埃和瑞典林奈早在1684年和1758年就对世界人类进行了人种划分,但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对人种进行研究的是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卢门巴赫。他在1775年发表《人种的自然起源》,依据肤色、发型、身高等体质特征和原始分布区域,把人类划分为五个人种,即:高加索人种(俗称白种)、蒙古利亚人种(俗称黄种)、埃塞俄比亚人种(俗称黑种)、亚美利加人种(俗称红种)、马来亚人种(俗称棕种),这个划分其实是人种的地理分类。
1800年,法国居维叶把人类划分为三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1870年,英国赫胥黎把人类划分为四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1927年,当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的澳大利亚地理学家泰勒发表著作《环境与人种》,详述了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对人种的影响,以及各人种的区域分布,有力地促进了人种地理学的建立。
1929年,德国伦什依据人种一词本身带有地理分布的性质,以及各人种之间愈来愈混合等事实,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种”两个词。
1951年,苏联学者库什涅尔(P.I. Kushner)在《人种分布地区及人种界线》一书中,明确提出人种地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其研究的很多问题和方法接近于人口地理学。
1961年,美国学者加恩提出更低一级的“小人种”—词,根据人种分布的地域范围特点、遗传特征及习俗上的相似性,将世界人种分为地理人种(又名“地理种族”或“洲区种族”)、区域种族和小种族,并根据上述三级系统将全世界人类划分为九大地理人种,22个区域性人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
300多年来,学者们对世界人种的分类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方案。用肤色和发型等体质特征划分人种的三分法和四分法流行时间很长。
三分法将世界人种划分为三大人种:源于中亚和东亚干旱草原与半沙漠地区的蒙古人种,又称亚美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北极地区;源于非洲赤道地区的尼格罗人种,又名赤道人种,原主要分布于非洲,由于殖民主义者的贩卖等一系列原因,该人种后来广布南、北美洲;源于南欧、北非和西亚接壤地区的高加索人种,又名欧罗巴人种,1500年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南亚等地,以后该人种的足迹遍及世界,特别是在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四分法则将澳大利亚(原住居民)人种单独划出,与上述三大人种相并列。澳大利亚人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等地。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学者们采用更精确的方法研究血型、遗传因子和免疫系统,并综合考虑体质特征和地域障碍等因素后,将人类划分为7~9个地理人种。
人种的迁移及其对分布的影响。例如公元1500年以后高加索人种向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迅速扩张,随之尼格罗人种向南、北美洲等地大量迁移,使世界人种分布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促进了各人种之间的融合,产生一些新的人种。
不同的人种带有不同地理环境的印痕,如尼格罗人种由于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形成了一系列话应性生理特征,黑色的肤色可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的灼伤;浓密的卷发可防止头被日光晒昏;宽厚的鼻、唇扩大了粘膜面积,可促进蒸发散热。北欧地域人种长期生活在较寒冷地区,鼻子高而狭窄,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肤色浅白,可使皮肤少受冻伤;身材高壮。
人种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人种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地理学中,有人把它划归为自然地理学的分支,也有人把它划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人种地理学
60年代以来,人种地理学研究在深入探讨人种与地理景观的相互联系的同时,逐步转入研究人种的人口分布、生产、消费、城市发展以及划分人种的文化—经济类型等方面。

③ 人种地理学的研究简史

人种划分一
1775年-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J.F.布卢门巴赫发表《人种的自然起源》,把人类划分为5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亚美利加人种、马来人种。
人种划分二
1800年-法国G·居维叶把人类划分为3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
人种划分三
1870年-英国T·H·黎把人类划分为4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赫胥。
1927年-澳大利亚地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G·泰勒发表著作《环境与人种》(曾译为《人种地理学》)。
1929年-德国B·伦什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种”两个词。
1961年-美国S·M·加恩提出更低一级的“小人种”一词,并首次采用上述3级系统,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32个地域人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
1800年,法国G.居维叶把人类划分为3个人种: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1927年,当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的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发表著作《环境与人种》(曾译为《人种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对人种的影响,以及各人种的区域分布,有力地促进了人种地理学的建立。1929年,德国B.伦什依据人种一词本身带有地理分布的性质,以及各人种之间愈来愈混合等事实,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种 ”两个词。

④ 人种地理学的介绍

人种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人种的形成、地域分布、迁移及其与地理环境关回系的学科,研究世界各国、各答地区各人种的地理分布、迁移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种志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人种地理学是从人种的观点研究全球和全球各地区人口的构成与分布,与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确定人种的分布界线。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⑤ 有色人种的九大地理人种

美国科学家S·M长恩,在经过长达10年的酝酿和调查之后,他认为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种,并划分出32地域人种。 1.美洲印第安人种 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独立的状态。其特征是具有棕黄色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 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和西色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 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 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 主要指分布在亚洲大陆,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呈浅黄色,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但B型频率较高。 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还有报道称在热带雨林地区,考古探险队员曾发现罕见的绿色人种和蓝色人种,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评。

⑥ 9大地理人种,22个地域人种分别是什么以及人种或者地理人种学的相关书籍介绍基本!

1.美洲印第安人种 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独立的状态。其特征是具有棕黄色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 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和西色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 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 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 主要指分布在亚洲大陆,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呈浅黄色,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但B型频率较高。
这是九大地理人种,至于22个地域人种就不知道了,关于人种的书有一本叫《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⑦ 纪录片《楼兰美女》反映了哪些人种地理学方面的信息

这边楼那里美女反映了很多的种地理方面的信息信息。

⑧ 人种地理学的四大人种

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版大洋洲人种(棕种人)。权 亦称棕种。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波浪状且较为粗糙的毛发,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于远东大洋洲上的岛屿上,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例如新西兰北岛上的毛利人等。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而在建筑物的周围则一般会采用石雕来做装饰,海岛文明显著,在文明上主要是继承了隶属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根据基因库网站信息表明,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论文显示:Y-Q1a3a存在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包括东部岛屿,显示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迁徙到了这个区域!而这也为几百年来的大洋洲人种的来源之谜的争论划上了句号。

初中地理学中的人种是怎么划分的

界上对人类种族有多种的划分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三分法,即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蒙古人种(黄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种人)。

①蒙古人种,亦称亚细亚人种或黄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硬直墨黑,肤色黄褐,体毛不甚发达,颧骨突出,眼有内眦褶。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大陆。②欧罗巴人种,亦称高加索人种或白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细软呈波状,肤色较浅,体毛和胡须发达,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北印度,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亦称赤道人种或黑种。主要特征是发色深黑呈卷曲状,颌部微凸,鼻宽唇厚。一般分成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支,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者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人种的混合类型,多在中古和近代形成。由于民族迁徙,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多种混血民族。

人种与民族,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民族的一员,同时又属于一定的人种(种族)。一般来说,同一人种的人都分成为不同的民族;一个民族通常有着自己特定的人种(种族)背景,属于一个人种(种族)集团,但对那些带有混合色彩的过渡类型民族来说,有时则含有多重种族成份,像部分中亚民族、埃塞俄比亚人、部分现代美洲民族等等。

蒙古族是蒙古人种的一个民族。

⑩ 人种是怎样分类的

人种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的性状而加以区别的,如肤色、体型、头型、眼色、发型、鼻状、血型以及性格和潜力等。它不像语言和宗教因时而异,是人类长成后所附加的。

人类学家在18世纪就开始研究人种的分类。1775年德国的布鲁门巴哈根据肤色、发型、身高等体质特征,把人类划分为五个人种:高加索人种,俗称白种;蒙古利亚人种,俗称黄种;尼格罗人种,俗称黑种;亚美利亚人种,俗称红种;马来亚人种,俗称棕种。

这个划分,可以说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将人种作第一次的地理分类。其后1927年,英国的泰勒发表了《环境与人种》的著作,详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影响以及各人种的区域分布,对人种地理学有极大的贡献。1929年,德国的伦丝用“地理人种”来描述大区域的人种。其后又有人倡议“区域性种族”和“小种族”的名词,因为存在着虽分居在地球各大洲,而在体质上具有相似遗传特征的人群,或因隔绝,或因受习俗限制,日久在各区域遗传性上变为有所差异的人种。1961年美国加恩采用以上分法加以综合,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32个地域性人种。数百年来,世界人类的分法,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根据最流行的分类法,把全世界的人种分成下列三大类。

(1)高加索人种,又名白色人种或欧罗巴人种,发源于南欧、北非和西南亚洲,体质特征是瘦长、鬈发、高鼻、蓝眼。高加索人种包括居住在北欧的波罗的海人种,南欧的地中海人种,东北欧的白海和波罗的海人种,西亚的巴尔干和高加索人种,中欧人种以及居住澳大利亚的白色人种。在15世纪以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南亚等地。目前该人种遍布全球,是南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主要人种。

(2)蒙古利亚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发源于中亚和东亚的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区。体质特征是中等身材,头发黑而直,面扁。该人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等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及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都属蒙古利亚人种。

(3)尼格罗人种,又名黑人和赤道人种,发源于北非和欧洲接壤地区。体质特征是黑肤、发鬈而曲、宽鼻、厚唇。尼格罗人种包括居住南非的布西曼人种、中非的班图人种、西非的森林尼格罗人种、北非的苏丹人种和小黑人种。原来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由于西方贩卖人口的殖民政策,该人种现已遍布南北美洲。

关于原住澳大利亚的人究竟属于何类人种,是争论很久的问题。英国的赫胥黎等学者,认为其是棕色人种,与以上三大人种并列成为全球四大人种。由于澳大利亚人种的肤色、眼色、唇型和鼻型等和尼格罗人种相似,因此法国的居维叶等主张将其与尼格罗人种合并,统称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可是又有人如法国的白洛嘉根据发型、血型和人类化石遗骨的特征,认为澳大利亚人种应该归入高加索人种。澳大利亚人现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塔斯尼西亚等地。

以上三大人种,以高加索人种分布最广。仅欧洲一地,高加索人种又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1)北欧型:体质特征为身材高大、蓝眼、头长、发鬈。主要分布在英国、瑞典、挪威、芬兰等地。

(2)地中海型:体质特征为中等身材,发黑而鬈,棕眼、头长、肤呈棕色。性格多热情豪放,多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其主要分布于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在英国此类人居住在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威尔士。这些人可总称为凯尔特,在历史上也曾居于伊比利亚半岛。

(3)高山型:体质特征是身体短壮、黑发、棕眼、面宽。性情多保守,工作勤奋。主要分布地为中欧和东欧的山地区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