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词典

地理学词典

发布时间: 2021-02-04 11:16:15

Ⅰ <人文地理学词典>这书怎么样

没用--
地学类的一般都是考什么书看什么书--
其他的看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除了那些考版的特别闹心的学校
其他的基权本上考的都是书上的--
没什么其他的==
所以,没必要看这个
当然,要是导师让看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
人文地理考的多的也就是高教的那本

Ⅱ 地理这个词在牛津字典中是第几页

这个词在牛静字典里边儿有几集要画,这这一点差了完事儿以后。地理嗯,吃好点儿的太多,还是仔细查查吧。

Ⅲ 现代地理学辞典作者

现代地理学辞典
作者:左大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类别:地理
出版时间:1990-00-00 印刷时间:0000-00-00 上书时间:2007-11-11

Ⅳ 地理这个词地理这个词在1912年版的简明牛津字典中位于多少页

是在第623页的。

2014年4月21日,由于网络词汇的不断增加导致词语收录困难,“牛津回英文词典答”第3版或因太厚而不再印刷纸质版,改为网络版本发售。

网络新词的不断涌现是导致“牛津词典”编辑过程减速的主要原因,因为编辑部门需要整理许多新词的来源资料。据《牛津英文词典》总编表示,虽然互联网让人们获得讯息更为便利。

但也造成了过量的信息。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称,只有新版牛津词典有足够的需求量,他们才会印刷这个版本。

(4)地理学词典扩展阅读:

牛津词典详细追溯了每个英语词的历史演变(对其最早的出现年代有明确的标注),释义和引证繁富 ,因而是英语词汇的最高权威。

随互联网普及,加上新词日新月异,OED也将全面电子化。预计要到2034年才可完成编写的第三版(OED3),由于收录的字太多、卷数太庞大,可能只会推出网络版,既方便网络用户世代使用,也可以减省成本。

OED编辑普罗菲特表示,OED3预计长达40卷,是上一版的两倍,因此除非有足够需求,否则不会发行印刷版。据报道,OED3自1994年起开始编纂,70名专家以每月50至60个新词为目标,至今完成约80万个,但进度仍然比估计落后20年。

Ⅳ 地理学词典

地理科学 网络名片
“地理科学”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也指高校本科专业名称,学术期刊名称。
目录[隐藏]

科学体系简介
学科发展
高校本科专业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
主要专业实验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相近或相关专业
专业开设院校
学术期刊名办刊宗旨
主要报道范围
主要检索刊物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科学体系 简介
学科发展
高校本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
主要专业实验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相近或相关专业
专业开设院校
学术期刊名 办刊宗旨
主要报道范围
主要检索刊物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编辑本段]科学体系
简介
“地理科学”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基础科学)地理科学导论、技术理论层次(技术科学)、技术层次(工程科学)。 一般认为,基础理论层次包括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技术理论层次主要是研究应用的地理理论,如建设地理学、应用地貌学、应用气候学等;技术层次包括灾害预报、生态设计、区域规划、计量地理学、地理制图、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技术。这样理解的地理科学比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学研究领域要广阔得多。从学科性质上来说,它是受哲学指导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从层次上看,是一个“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技术”的完整体系。 钱学森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11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做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学科发展
地学跟其他科学一样,20世纪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通常所说的地学,包括了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气候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以及生态学的一部分,所以地学是一门很大的学科。地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并且利用这种认识来维持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地球能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必需资源,比如我们所烧的煤和石油就是从地下开采而得到的;同时也会有自然灾害,比如干旱、地震、暴雨。我们研究地球就是为了保持和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地学在我们工农业生产中和人民生活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二十世纪,地学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首先,认识了地球的构造。地球外面有大气、海洋,而且认识到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内部还是很复杂的,地理科学进展大致来说,地球是由地壳、地幔以及地核组成的。 第二,在六十年代认识了板块理论,这对地学是一个革命性进展。地壳是由很多板块构成的,比如说欧亚大陆是一个板块,印度是一个板块,太平洋是一个板块等等。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很多的现象,例如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对碰隆起形成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板块之间互相交错,在交错运动时就会发生地震,这就是日本、东南亚还有中国的台湾地震多的原因。 第三,提出大陆存矿及成矿理论。人类的生存、工农业的生产需要矿物,这种理论为找矿提供了依据。 第四,认识地球的演化。以前我们认为生物的演化是渐变的、缓慢的,由单细胞变成多细胞,再由多细胞变成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但是地球的演化不是这样的,而有时是突变的,这种演变严重影响到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如云南省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证明生物有一个大爆发的现象存在,而生物也有大灭绝的时代,如恐龙的灭绝就是在几千万年前白垩纪末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于地球演化又很密切的关系。 第五,提出地理的地带说。地带说是把地域按照能量、水分来划分,比方说我们把我们国家按照降水、蒸发分为湿润带,如长江和黄河流域,从内蒙直至长城以外为半干旱带,从新疆到河西走廊是干旱带。这是地理学的很大进步,以前我们只是知道按照气温分成热带、亚热带、寒带,而按照能量和水分来划分就更科学,更便于做工农业生产规划时的科学依据。 第六,提出深海的地热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地学科学家发现深海里存在裂缝,大量热量从固体地球里冒出来,虽然在此裂缝周围温度很高,但仍有生物生存着,而且这些生物已经生存了几百年,这是二十世纪的一大的发现。为什么生物在这么高温下还能生存,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第七,天气系统和气候系统的提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挪威的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气变化了,提出天气系统和大气环流的概念。到了三十到四十年代,气象学加提出天气系统的变化是与大气中波长为几千公里的波动有关,从而使天气预报大大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气候系统有关,也就是说气候不仅只是大气的变化,而是大气与海洋、陆地、大气等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候系统的提出是地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地学以前各门学科互相独立在发展。现在由于人类活动放地理科学英文版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地球增温,地球增温又影响了气候,气候变化的问题使我们成为一个把地球各圈层看成是一个互相作用的子系统。地球气候系统的提出使地质、地理、海洋、大气等地学的分支学科结合到了一起,打个比喻说,地理学本来是地学的母亲,由于它的发展使得各个孩子都分家走了,各自发展去了,地球气候系统一提出来,这些孩子又走到母亲的身边来了。 地理科学导论 第八,发现大洋里边存在着海流。在二十世纪由于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发现了在大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海流。比如发现热带西太平洋表层存在着各种赤道流系,在二三百米深的大洋中还有潜流,这些海流变化能引起海洋状态的变化。海流的形成和变化,这其中大气中的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风成环流;在比较深的海洋中,海流是由于海水的密度不均匀分布所造成的,而海水的密度又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分所决定,因此,这种海洋又称为温盐环流。第九,全球变化的认识。人类为了生存,或者某种程度上说为了享受,一方面大量发展各种工业,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大量砍伐森林,制造家具或当燃料。二氧化碳就像花房的玻璃一样,它可以让太阳光进来,而热辐射却出不去。这就是温室效应。我们整个一百年来地球平均气温大约升高了0.6度,全球温度增高使中国北方气温升高、干旱加重,这个问题是很大的。 另外在古人类研究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根据科学的发现和推断,北京猿人大约生存在五十万年以前,后来又发现非洲人生活在离现在约二百万年前。如按照人能直立行走的标准,人类出现大概在四百万年以前,这是地学研究的成果。 地学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贡献:首先可以根据地学所研究的成果去发掘各种资源,从而为人类提供生活、工农业生产的资源;并且,由于地学研究的发展,海洋变化的预测、天气变化和环境质量的预报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地震预报也在研究之中,从而减轻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这是第二个应用;第三个应用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现在科学、文化、经济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把全球的地理信息数地理科学据化、系统化,这对我们进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资源探测、自然灾害预测以及资源管理、区域规划都有很大帮助,使得我们地学一些学科研究定量化,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非常快。此外,地学另一个技术是遥感,特别是六十年代卫星发射成功发射以后,可以利用它来探测大气、监测海洋、探测资源,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评估等。遥感技术在地学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也大大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编辑本段]高校本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地理科学期刊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师范类要求培养中等以上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
主要学科:地理学 相关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现代地貌学、环境演变、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
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主要专业实验
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气象与气候学实验、水文学实验、植物地理学实验、土壤地理学实验、沉积学实验、地理模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相近或相关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天文学、海洋科学
专业开设院校
排名不分先后: 青岛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学院 济南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西藏大学 西安联合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佳木斯大学 渭南师范学院 兰州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哈尔滨学院 南通大学皖西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 济南大学 临沂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武汉大学 咸宁学院 嘉应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泰山学院 许昌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编辑本段]学术期刊名
办刊宗旨
《地理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地理科学期刊[1] 《地理科学》作为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主要介绍我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地理科学事业。 《地理科学》发展定位于精品期刊。支持刊登探索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力求精悍、精辟,期刊内容广博。重视地理学基础理论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论文。刊载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及各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关注人地关系、人口、资源、环境、能源、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区域发展等热门课题的重大研究成果。同时也支持相对较薄弱的分支学科等,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期刊栏目多样、形式活泼,表现形式富于创新。本刊特色在于"新、精、博、活","促进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以中青年地理学家为主;刊物的大部分版面为全国地理学家使用"。
主要报道范围
刊登我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叉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及人地关系研究,关注资源、人口、环境、能源以及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重大课题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问题讨论、技术方法、学位论文摘要、书评、国内外学术态和学术活动等。
主要检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美国)、Elservier/Geo Abstract(英国)、俄罗斯文摘杂志检索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的交流、人才的培养,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贡献,并已经成为国内外地理界较有影响的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已被地理学界评为3大核心期刊之一,成为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专业人员提职、基金项目成果评价、博士研究生毕业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刊物,荣获2000年中国地理优秀期刊奖。 自1981年《地理科学》在广大地理工作者的期盼中问世,在参与中外地理学的交流与竞争中发展分别已有20个春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记录我国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家科学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继全国地理学最高学术刊物《地理学报》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当前,刊物已成为中外地理科学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探讨新理论、新方法,反映最新、最重要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地理科学》长期拥有的中青年特色作者群,成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重要园地。期刊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地理界专家的好评,被国际知名的地理情报检索刊物收录,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馆藏期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都与其建立了交换关系,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地理科学》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改成了大16开版本与国际接轨,2001年增加了页面,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发稿数量,缩短了稿件刊发周期。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网站

《地理科学》简介
扩展阅读:
1.《地理科学》编辑部官方网站http://geoscien.neigae.ac.cn/CN/volumn/current.shtml

Ⅵ 有哪些可以搜索地理知识的网站

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一些著名杂志的官方网站很值得一逛,如中国国家专地理,华属夏地理。
同理,如果英语水平不错的话,也可以逛国外的网站,想英国的地理杂志,美国的国家地理,如果水平一般也没关系,只要下个在线词典,不会的顺手一查就好了

如果是要学术方面的,可以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网页上有个“学术期刊”,可以下载《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的文章看。

有需要的话,可以考虑从电驴上下载,上面也有很多资源。

Ⅶ 谁告诉我一下世界上第一本出版的词典名字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吗

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上市 “小手”提示规范词条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6:44 新华网

昨天,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由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载、九易其稿,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从而填补了词典领域的一项空白。

这部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原国家语委委员兼语文出版社社长李行健任主编的词典,与其他词典不同,它是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编纂而成的。

词典建立文字规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编纂辞书的国家,辞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语言文字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混乱与不规范现象亦俯拾即是。比如“莫名其妙”与“莫明奇妙”的混用,将“橘”错误地简写为“桔”……除了这些不规范的用法,生活中还出现了一些新鲜而具有活力的词汇,如已家喻户晓的“三个代表”、“非典”、“豆腐渣工程”、“短信息”、“黑客”、“网虫”等。而新出现的人们不甚熟悉的“影子内阁”等新词,往往令普通人倍感疑惑。

今日上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责任编辑刘展鹏告诉记者,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问世之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词典的内容完全符合现行的语言文字规定,包括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是部分地体现了一些现行言语文字的规定。一般语言文字的规定最高由国务院颁布,此外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也有规定,有时是三个部门联合发文。这本词典就是应时代变化要求,综合了现行的全部语言规范文件编辑而成的,它的问世将给汉语言文字建立一个规范。

严格审定字型字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全面体现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比如严格按照汉字规范标准审定字形,严格按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注读音,部首和笔画检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规范处理。

比如,为了执行有关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的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原释义中的“白血球”改为“白细胞”,“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又比如“肖”一直作为“萧”的简化字用,现在规定两个字各有其独立意义和读音,“萧”意为“冷落;缺乏生机”,不得简化成“肖”。肖读音为去声,动词,意思为“相似;像”。整合规范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也有前后公布的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标准有好几种,时间跨度大,内部有不统一的地方,例如“粘”、“黏”二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取“粘”废“黏”,1986年《普通话异读词整理表》给“粘”注zhān音,暗含着读nián当用“黏”,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正式确定“黏”为非淘汰字。按国家语委意见,这就需要整合使其一致,以后出的标准统一协调处理。

没有收录新词四千多条

同时,不少语言领域目前尚无国家的规范标准,事实上也不可能为所有语文现象制定出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对于这些,词典通过释义和例句等的示范性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成语“空穴来风”,已有词典有的注释为“事出有因”,而有的则注释为“无稽之谈”,还有的注释为既指“事出有因”又指“无稽之谈”,释义纷纭使读者无所适从。按照社会约定俗成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注释为“从前指事出有因,现在指无稽之谈”,用概括的词语分清了历史与现在,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词典还注意吸收时代共识,并体现到词义的解释中,全书共收单字13000个,收词目68000条,而词目中当代新词语、新义项就超过4000条。如在“熊掌”词条中明确提示:“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有关法规禁止把熊掌列为食品。”在“虎”的条目下加注了“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内容。

“小手提示”强调规范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全面落实“规范”的具体要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把语言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用“提示”指出,并别出心裁地在这些词条的末尾伸出一只生动的“小手”,用图标方式进行“提示”。针对人们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记忆误差,词典细心地提示:“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在“内地”词条下提示:“‘内地’的反义词不是‘外地’,而是‘边疆’或‘沿海’”。针对小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词典提示说:“鱼”“生”当偏旁使用时,最末的“横”要写作“提”。

这样既从道理上讲清了有关规范的情况,也达到了积极干预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规范的作用。

推敲仨月只为一字

编写词典是一项网络全书式的工作,需要庞大的知识积累,不仅要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深邃的研究,对民俗学、地理学、天文学,乃至相关的现当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要求更是永无止境。曹先擢先生编写一个“打”字的释义,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为“授权”和“受权”这两个词的辨析,专家们从语料库中分别查了300多个句子。生活中,编写组成员留心捕捉一切与词典有关的细节。一位广东的同志探亲回家,听说附近产“橘红”,经了解才知道橘红原来是一种植物,而不单是指果皮或颜色。(记者/张卉于建实习生/傅洋)(来源:北京晚报)

Ⅷ 什么词典最好

词典简介
词典是按一定的次序编列语词,分别加以解释的工具书。信息论兴起以后,词典的概念有所扩大。凡是学科就有信息,有信息就有必要编出词典以便检索,于是词典就和知识的储存和编排同义了。和“词典”同属词典学的有“难词汇”、“词汇”、“名著或名家用词索引”、“分类词汇”;中国古时有“字源”、“字通”、“字鉴”等书名,而“字书”是通称。
据古希腊记载,公元前 2世纪已有字书家35人,不过他们的书没有传下来。中古世纪所出拉丁文词典多为解释《圣经》和古典作品之用,语词释义不足。161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学士院编出《词集》,释义用文史引语,是第一部欧洲民族语词典(图1)。1694年法兰西学士院出版《法语词典》。1726~1739年西班牙学士院编出 6卷本《西班牙标准语词典》。第一部大型英语词典出版于1755年,编者S.约翰逊,收 43500词,文史引语118000条。近代西方最大的词典是《牛津英语词典》,倡议于1857年,1928年成书,共12卷,又补编一卷。这部词典收1150年以后曾见于英语文献的414000词,每词有引语为证,按年代列明词的意义和形态的演变,共1827000条。此书出版后,成为英语民族的骄傲,各国也相继仿效,编出同样规模的词典。

中国古代的字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世纪的《史籀篇》,现存最古的是史游的《急就篇》(公元前 1世纪),是一种儿童识字课本。按意义编排的《尔雅》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3世纪,是解释字义和分类编排事物名称的字书。扬雄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成书于公元1世纪初。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它将汉字分为 540部,并按“六书”说明文字。中国从汉代以后,词典学即分为①没有注解的分类识字课本,②有注解,按意义编排的分类字典,③按部首编排并解释字的形、声、义字典,④按意义排列的方言字汇。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成书于1716年,收47021字。按部首编排近几十年出版的词典,通行最广的是《辞源》和《辞海》。此外,《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从1986年起陆续出版。
词典惯常分历时性的和共时性的,规定性的和描写性的,语文性的和网络性的,通用的和专科性的等类。但在信息时代,词典数量很多,有必要采取更为概括的分类法。新的分类法把一切词典分为两类,一是语文词典,二是专科词典。
语文词典分3大类
学习用词典:4~6万词,是语言的核心部分。以现代常用词为主;释义先列常见的词义,次列不常见的词义;着重说明词的用法,详细注明搭配。不注或简注词源,如《牛津高年级学生通用英语词典》。
参考用词典:14~18万词 ,适合参考的需要。收词以现代为主,力求全面,包括通用的、专科的,以及网络知识的词;义项先列词的中心意义,次列边缘意义,主要以文史引语为例句,注明词源,例如《考林斯英语词典》。
研究用词典:40~60万词,属词库性质,供学术研究之用。收词原则:凡属某一年以后出现于本民族文献的词,以及词的语音和形态变体,都予列入;义项按历史上出现先后排列,各有注明年代和出处的文史引语为证;分层次释义,多义性的词按基本词义、语境词义、习惯词义注明;详述词源,例如《牛津英语词典》。
上述三类语文词典中,A 类的特点是着重说明常用词的词义和词的用法,以适合学习的需要; B类的特点是尽可能全面地收录现代语言通用的词,以适合各行各业参考的需要; C类的特点是尽可能完全地收录自古以来曾出现的民族语词,记录它们语音、形态、语义的变化,以适合各种研究工作的需要。在义项排列上, A类从最常用的词义开始,B类从最中心的词义开始,C类从最早出现的词义开始。A、B都从现代语言收词,但 B大于 A一倍或几倍,因为B包括A所不包括的专科的和网络知识的词。B、C都用文史引语作为例句,但 C着重说明词义的历史演变,B着重说明当代的词义,C注明引语的年代和出处,B一般只注明作者。
三类之中,最具词典学特色的是 A、C两类。A类的对象是语言的学习者,而且多半是非母语的学习者。为这类学习者编辑的词典,构成词典学一个特殊的课题。例如外国人学汉语,有声调问题,词类识别问题,词序变换引起语义不清楚等问题;中国人学英语,有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的及物性和搭配问题,冠词和介词的惯用法等问题。母语使用者认为不成问题的语言现象,非母语学习者总是要求有明确的规则可以遵循,满足这一要求,是 A类词典的特殊任务。至于学习用的双语词典,还有单语词典所没有的问题。单语词典用定义,双语词典用译义,而译义所用的词可能和原词的若干义项相符,和另一些义项并不相符。又如词典里的惯用词组,单语词典解释其中关键词的意义即可,双语词典则需全译,但因其是惯用,释文往往不易达意。
A 类词典的编者所面临的形态、句法、跨文化的语义传输等问题是很多的。单语的《牛津高年级学生通用英语词典》自1948年在英国出版以来,已有过四次大修改。名词可数不可数的精细处理,动词塔配的模式化,语境语域描写的标准化,便是几次修改的结果,也代表了词典学的进展。
B 类词典收词多,除广收常用词以外,还收专科性和网络性的词。它力求以一卷本的形式提供最全面的词的语义信息和网络信息。
C 类词典代表词典学的历史主义结晶。研究者利用它作为词库,可以从历时角度观察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段里发生的形态、语音、语义上的变化。也可以从共时的角度观察一组词在某一时期形成的语义场和它的语义结构。研究者还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借词观察文化的接触,从词所反映的文物制度观察社会形态。从几百年的文献中收集到的几十万个词,按一定次序编列和注明义项,在这样条件下编成的一部(通常为多卷本的)词典本身即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库。

专科词典 专科词典(图3)和语文词典有根本性的不同。语文词典提供词义,专科词典提供知识。语文词典的核心是语言的共核,专科词典的核心是总汇各科知识的网络词典。语文词典以收词的范围分类,分小中大三种类型,三类的关系是由小到大的同心圆关系;专科词典以知识的部门分类,各类的关系是在人类知识总汇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专科词典分类如下:

网络词典:包括网络全书、网络性语文词典、书目总汇、分类书目等。
人文学科的词典:包括哲学、宗教、语言学、语文学、文学、美术、艺术、音乐等的词典。 社会科学的学科词典 包括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神话学,风俗研究,统计学、经济学、政治科学、法律学、地理学等的词典。

人类历史的学科词典:包括世界通史、地区历史等的词典。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学科词典:包括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地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工程学、医学科学、农业科学等的词典。
最后,专科词典和语文词典还有一点根本性的不同。语文词典很自然地限于民族语言范围之内,而专科词典则具有很大的国际性,基础科学学科和应用科学学科术语的国际性尤为重要。但是国际间科技信息的传输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即术语的统一问题。各国的科技专家使用的术语往往和标准术语不一致。世界上资力雄厚的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科技产品,各自印发科技术语手册,他们之间也不一致。还有,科技术语不可能不用某些非术语的词语,但所用含义并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要求统一科技术语的呼声已越来越高。有人建议编出一部两级科技词典,第一级编列具体的科技操作,第二级是用多种语言编列的科技术语词典,以保证国际科技信息的准确传输。
纵观词典学的发展趋势,语文词典中的学习用词典多为各类学习者着想,参考用词典以多收现代新词新术语见长,研究用词典以历时地收列词语、详列书证为其主要目标。专科词典以不断更新不断填补空白作为科技信息的软件而愈益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足以表示一国学术成就的,仍是集中人才、长期工作而编出的多卷本研究用的语文大词典。20世纪已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大词典有:
《丹麦语大词典》(1918~1956),哥本哈根出版,28卷。
《现代俄罗斯文学语言词典》(1948~1965),苏联科学院出版,莫斯科 -列宁格勒,17卷。
《牛津英语词典》12卷,又补编 1卷(1884~1928);《牛津英语大词典补编》, 4卷(1972~1986),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瑞典语词典》(1892~ ),瑞典科学院出版,已出27卷;在进行中。
《拉丁语词库》(1894~ ),德国慕尼黑出版。自1900年起已出A-M部(L部尚未出齐);在进行中。
《法语宝库:18世纪与20世纪(1789~1960)法语词典》,1971年起已出版 8卷,全书现定15卷(最初定为60卷);法国南锡出版;在进行中。
《西班牙语历史词典》,1914年倡议,1933~1936年出版 2卷;1947年重组编辑部,1960年新版,已出12分部,西班牙马德里出版;在进行中。
《格林兄弟德语词典》,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出版;J.格林兄弟原稿编成 3卷(1854~1862);近年续编的16卷本于1960年在莱比锡出齐;1965年开始出版新编本,收词和引语已大大增加,已出 7个分部;在进行中。

Ⅸ 地理辞书是什么意思

地理复学的专业词典。
地理,是制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Ⅹ 比较全面的免费的英语专业词典

我一直用的是金山词霸 其中收录有:
简明汉英词典
简明英汉词典
新词词典
数字反查词典
英汉地质大词典
英汉地理大词典
英汉电子大词典
英汉电子工程大词典
英汉公共大词典
英汉化学大词典
英汉机械大词典
英汉机械工程大词典
英汉建筑大词典
英汉矿业大词典
英汉农业大词典
英汉轻工业大词典
英汉生物学大词典
英汉数学大词典
英汉物理大词典
英汉信息大词典
英汉信息大词典
英汉信息大词典
英汉原子能大词典
汉英船舶工程名词
汉英测绘名词
汉英电工名词
汉英地理学名词
汉英大气科学名词
汉英地球物理名词
汉英动物学名词
汉英电子学名词
汉英地质名词
汉英船舶工程名词
汉英测绘名词
汉英电工名词
汉英地理学名词
汉英大气科学名词
汉英地球物理名词
汉英动物学名词
汉英电子学名词
汉英地质名词
汉英公路科技名词 汉英古生物学名词
汉英航海科技名词
汉英化学名词
汉英海洋科学名词
汉英名词机械工程
汉英人体解剖名词
汉英计算机名词
汉英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
汉英昆虫学名词
汉英力学名词
汉英林学名词
汉英煤炭科技名词
汉英农学名词
汉英胚胎学名词
汉英生物化学名词
汉英生理学名词
汉英水利科技名词
汉英生物物理名词
汉英数学名词
汉英石油名词
汉英铁道科技名词
汉英土壤学名词
汉英天文学名词
汉英物理学名词
汉英微生物学名词
汉英细胞生物学名词
汉英心理学名词
汉英药学名词
汉英遗传学名词
太多了~~~下面就省略了~~~~~~够专业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