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地理学
㈠ 地理是什么
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地理专”一词属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1)界面地理学扩展阅读:
核心分支学科
1、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天文,数学,技术等。
2、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经济,政治,历史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理
㈡ 发现两个不连续界面的依据地理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地震波,就像石子扔到湖面里会产生水波一样,地震产生时,地震波也会从震源向四周扩散。地震波分为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传播)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在地震波向四周传播的过程中,科学家检测到纵、横波穿过地下平均33km的位置时,传播速度突然上升;传播到地下2900km 的位置时,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这就是发现两个不连续面的理论依据,望采纳。
㈢ 地理学 的内容是什么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研究对象
地理学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个同心圈层组成的整体,它们分别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
大气对流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也包括部分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同地面和水面接触,因此大气中各种要素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种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地理学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人类圈。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太阳能。
地理学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能分布的不均匀性。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比如人种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和位置几经变迁,气候历经了炎热与寒冷、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是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控制或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况的出现,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的影响程度还在加剧。
㈣ 地球内部界面分层
利曼界面在中学地理都不提及,在大学地理教材中都只是寥寥几句话。我所知的就下面这么几点。利曼界面位于地下5100千米深处,介于地球内核与外核之间,在该界面,P波急剧加速,S波重现(由P波转换而来)。
㈤ 地球表层系统驱动力量有哪几种人与环境界面上的相互驱动作用表现何在
这应该是中学地理:
1、驱动力有内里和外力之分,内力就如地壳运动,引起地层回的结构变化,答致使表层变化,例如:火山喷发,地震; 外力则有堆积,侵蚀,搬运(流水,风力),还有风化作用(物理和化学);
2、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㈥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6)界面地理学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
㈦ 学地理有什么软件可用
我了解的除了来一般非地理专业自也可以用的比如谷歌地球、地图这些以外,学地理可以用的地理专业方面软件主要都是地图处理这一类的,比如超图(supper map)、Map GIS,ENVI,Arc GIS等,第一个是国内超图公司开发的软件,正版的比较贵,可以申请试用版的,下载好申请许可证书就可以,期限好像是三个月;第二个操作和界面比较简单,功能可以做空间分析,路径分析和简单的图形处理,也有三维视图的效果图,这个不需要申请许可,下载软件直接安装就可以了;第三个主要是针对地图的校正、分类、添加地理坐标等等,剪裁和植被分析、波段计算等等,这个不需要申请许可,安装软件即可,不过有的很多版本都是英文版的,有需要的再装个中文补丁就可以了;最后一个据说比前几个功能要强大,正在学,对电脑的系统要求也比较高,对地图图像的处理功能比较强大精准,正版的比较贵,可以申请试用版的,网上有安装教程。
目前我了解过的就是这些,别的没有装来用过,希望信息对你有帮助啦。
㈧ 如何学自然地理学
这里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资料,整理出中国近现代有关自然地理学的专著,主要选择了题名为《自然地理学》的专著.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伍光和等编著,2008年版,502页。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伍光和等编著,2000年版,384页。
《自然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潘树荣等编著,1985年版,405页。
《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吴成基主编,2008年版,328页。
《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刘南威主编,2007年版。
《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杨达源主编,2006年版,391页。
《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刘南威主编,2000年版。
《自然地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林爱文主编,2008年版,335页。
《自然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履平主编、丁尧清等撰稿,2007年版,298页。
《自然地理学》,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刘鸿喜著,2004年版,396页。
《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杨达源主编,2001 年版,421页。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效逑编著,2001年版,204页。
《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刘国梁主编,1995年版,128页。
《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何钟主编,1991年版,191页。
《自然地理学》,测绘出版社,方贤铨、李矞云编著,1991年版,223页。
《自然地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等编,1978/1979年版,253+149页。
民国时期的著作:
《自然地理学》,上海:商务印书馆,(法)马东(Emmanuel de Martonne)著、王勤堉译,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版。另有: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455页。
《自然地理学》,上海:商务印书馆,张资平著,1923年(民国十二年)版,66页。[一作:1929年(民国十八年)]
有关实验/实习的著作: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原理、方法与实践》,青海人民出版社,周强主编,2005 年版,351页。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科学出版社,杨士弘主编,2002年版,210页。
辞书:
《自然地理学名词辞典》,台北:名山出版社,刘继湘主编,1985年版,179页。
《英汉自然地理学词汇》,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1976年版,279页。
最后,祝你好运!
㈨ 界面设计
界面是人与信息沟通的渠道,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使这个渠道简洁明了,使人能随意地进行操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帮助。而网页界面设计的目的则是为了使网页中的内容得到更好的体现,更加突出界面设计的主题性。尽管网站的页面设计根据不同的系统功能要求,会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设计,但也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即使网站整体保持色调、组件等元素的一致性(张帆等,2005;古大诒等,2000;刘永瞻,2002;吴瑜,2004)。由于系统涉及的页面众多,文中仅选取若干代表性的页面进行设计说明,主要包括总体界面设计、国家风险界面设计、运输风险界面设计与系统管理界面设计。
5.2.4.1 总体界面设计
该原型系统总体界面设计参考了Web界面设计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采用Sharepoint对整个系统界面进行合理的部署。主体界面主要包括:A区域为系统主题LOGO; B区域为功能导航栏;C区域为功能细分区;D区域为功能展示区;E区域为版权信息说明(图5.20)。
图5.20 系统总体界面
5.2.4.2 国家风险界面设计
国家风险展示界面的设计宗旨是:①全面准确、清晰地在GIS地图上显示世界各个区域或者国家的风险;②清晰、明确地显示与我国在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进出口方面有密切往来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等基本信息,特别是油气输出敏感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缘等风险信息,为用户是否选择其作为石油进口来源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风险界面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GIS调用世界地图,在世界地图上根据每个国家或者区域的风险大小,用不同的颜色来为每个国家或者区域着色,主要是采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色系来表示风险。
第二部分为每个国家的信息展示,主要包括与我国在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进出口方面有密切往来的20几个国家。第一部分页面设计与主界面保持一致,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国家信息展示页面,如图5.21所示。风险信息的国家风险界面色系选择了与整个系统相一致的蓝色系,色彩清爽、干净,给人以清新愉快的感觉。界面布局以块状分布为主,在有限的区域内井井有条地展示大量、丰富的信息。整个界面链接的逻辑思路清晰,用户可从任何页面方便地返回首页,或者在各功能模块间切换。
图5.21 国家风险界面——国家信息页面
此页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最重要的油气信息,将页面中心分为3个区域,区域C是地图展示区,在最醒目的区域E将以文字结合图标的形式展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油气资源概况和数据来源说明;页面的左下部(区域D)被设计为列表菜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要选择、查看相关信息;页面最下方的区域F是版权信息展示位置。
国家风险界面在设计过程中严格贯彻了简洁、美观的设计思路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较好地实现了美观与实用的结合,达到设计初期制定的目标。
5.2.4.3 运输风险界面设计
我国在进口油气过程中有80%是靠水路运输完成的。在海外油气运输过程中,必然涉及航线风险事故率、港口吞吐能力、海盗袭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系统中重点对运输风险这一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开发。该界面设计,首先是以功能性为第一指导原则,以技术因素为主要考虑对象,以完成或实现必要的功能为目标。在整体界面风格上同主界面以及国家风险等其他几个子模块风险采取同一色系和界面框架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大家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界面挖掘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体界面搭配合理、美观。
运输风险界面设计的思路主要是:首先,通过MapInfo软件并运用GIS技术将运输风险各底层指标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展现,包括港口风险、航线风险、承运风险、海盗袭击4个主要模块。通过可视化处理后,针对具体港口等详细信息进行单独页面展示;最后运用Flash技术对港口、航线、承运、海盗袭击进行动画展示。
进入运输风险界面后,点击其中某一子菜单风险查询,即可得到如图5.22所示的GIS风险专题图界面。以航线风险为例,在右侧主框架下,利用MapInfo和MapXtreme软件对所有航线进行绘制,通过GIS技术实现航线的风险展示,主要分为以下4个版块:在C区域内,采用树形菜单,使得客户可以直接选择所需版块;在D区域内,参考部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拖动条调整专题图界面的大小,对整个界面显示实现了有效补充;在E区域内,主要通过航线的颜色展示该航线的风险程度,航线的粗细表示该航线的承运能力,将后台数据可视化展示,客户可以根据图示直观地看出各个航线的相关风险信息,方便决策者依据信息作出决策;在F区域内,利用频谱技术将航线的风险值由高到低通过图例显示,以方便客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航线的风险值高低;在右下方的G区域内,为了对GIS专题图进行详细了解,运用GIS软件设置了相关辅助按钮,包括放大、缩小、拖移等,以求实现更智能化操作。另外,在选择国家底层风险值以及航线的风险值时,考虑整体界面风格的搭配,选取合适的色系,使得界面显得柔和、美观。
图5.22 运输风险中的航线风险GIS图
5.2.4.4 系统管理界面设计
系统管理模块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很好地体现了总体设计原则,系统管理在保持整体蓝色调、系统默认字体,以及分栏框架结构设计,系统管理内部的各个子页面之间也体现了系统风格以及交互行为的一致性。
国外油气与固体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模块,主要面向后台的系统管理员用户,所以对于用户的系统知识有着一定要求,比如后期的网站操作维护、数据库更新等,都要求系统管理员能够进行良好的网站维护操作(吴坤,2005)。因此,界面在设计过程中更具有专业面向性。针对系统管理模块的典型页面(国家数据管理页面)进行具体介绍,如图5.23所示。
图5.23 国家数据-资源概况
国家数据页面中,系统管理的基础数据管理页面设计,主要采用了基于模板技术的动态网页设计,即利用模板页技术以及AJAX技术,使得子页面能够继承模板页的主体界面。采用这一关键技术的优点是:当要对网页的主体界面进行修改时,只要对模板页进行变动即可,大大地简化了网页的维护工作。
主体页面分3大功能区域:A区域是功能选择区,包括两处链接入口;B区域是事件触发区,控制C区域内容展示;C区域是对象信息展示区。其他区域如系统LOGO、导航栏、版权信息等,与主界面设计保持一致。这样的布局,以最适合操作、浏览的方式将文字放在页面的不同位置,也体现了页面触发的逻辑流程。
㈩ 地球内部界面分层 地球内部有三个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还有丽曼界面,求高人详解丽曼界面.
利曼界面在中学地理都不提及,在大学地理教材中都只是寥寥几句话.我所知的就下面这么几点.利曼界面位于地下5100千米深处,介于地球内核与外核之间,在该界面,P波急剧加速,S波重现(由P波转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