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地理学
Ⅰ 一月份出现的地理时空现象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geographical phenomena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地理现象是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专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属特征。 2、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现象都可称为地理现象。由于受传统地理学的影响许多地理现象被排除在地理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外。
Ⅱ 地理学上的时空变异性怎么解释
那是空间异质性吧……
景观异质性 就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专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属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景观异质性不仅体现在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上(空间异质性) ,而且体现在景观及其组分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时间异质性)。
Ⅲ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框架”是什么意思
“时空框架”:意思是通过卫星构成立体通讯网络。也就是现在地理信息离不开卫星,比如导航就是通过卫星完成的。
Ⅳ 时空地理学的主要运用
时间地理学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去认识内人的行动及其容过程的先后继承性,去把握不同个体行为活动在不间断的时空间中的同一性。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一种资源的概念,这种资源不仅有限,而且不可转移。时间地理学将传统的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秩序动态扩展至时空问资源配置和时空间秩序动态,特别是强调了时间秩序的动态
时间地理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动态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研究的微观手段,它将微观化个人的研究成果转移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微观人群的研究上,尤其注重个人日常行为的分析。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跟踪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日常活动路径,研究发生在路径上的活动顺序及时空特征,以得出个人或群体活动行为系统与个人或群体属性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找到不同类型人群的活动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进行合理的设施配置。
Ⅳ 时空GIS的发展历程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在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的早期,根据应用部门的不同需求,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时空现象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受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技术方面的限制,对地理实体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属性维度同时进行研究和处理,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人们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在只考虑空间、时间和属性特征中任两个变量的情况(或者将三个变量压缩转换为两个变量),近几年来,随着GIS技术的提高和软硬件环境的改善,时空GIS的研究才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综观国内外时空GIS的发展,可将其发展过程
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起始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从计算机硬件角度看,出现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使得计算机在实现原先科学计算的同时,可以完成信息的管理功能。
但数据主要以文件形式组织管理,对时间维度的研究更多是在传统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时间因素。如早在1964年Berry在栅格格式下使用
了三维的地理矩阵(geographic matrix),以位置、属性和时间分别作为矩阵的行、列和高;1970年,Hagerstrand提出了时间地理学的概念;同年,Giederhold和J F Fries在研制的医疗系统中对时态信息方面的处理作了最早的尝试。Thrift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历史GIS的概念,1978年Basoglu和Morrison设计了最早的历史GIS(historical GIS)。
该时期对时间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时间的本体和表达、不同领域中时间的作用而展开;时空GIS的研究更多的表现在为空间为主的GIS功能研究和以图形动画为主的表达途径研究。
(2)开拓阶段
随着80年代图形工作站和微机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数据库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发展时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该时期工作主要集中在时态历史数据库和时态数据库查询语言等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J Ben Zvi(1982)、J Cliford(1982)和S Ginsburg(1983)三位学者分别在非第一范式时态数据库、关系型历史数据库和对象历史模型方面所进行的时空数据模型的开创性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践方面,唐常杰与Ginsburg于1983年合作在提出对象历史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关系型的历史数据库管理系统——HBase;Snodgrass于1985年至1986年开发的时态查询语言(TQuel),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INGRESS查询语言的扩展,其目的是不作为属性而根据其语义来处理时间值。
总的说来,该阶段对时空GIS技术的研究处于低潮时期,因为同时涉及时态、空间数据库的文章数量很少,但与此相反,由于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受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库专家思路的影响,围绕关系型历史(或时态)数据库方面的研究却蔚然成风。
(3)大发展阶段
Langran于1992年撰写了关于TGIS的第一本专著《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间》。以此为契机,世界范围内重新点燃了时空GIS研究的热潮。大家意识到要研究时空GIS,仅仅考虑时态数据库的存储、查询等还远远不够,因此,时空GIS的研究也由原先的注重具体设计细节和算法的研究,逐渐过渡到诸如时空语义、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拓扑关系、时空查询语言、时空推理过程模拟、地理对象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表达和管理时空语义的时空数据模型大量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为:Langran(1992)首先从时变空间数据存储的角度,总结出了文件系统支持下的时空立方体、快照序列、基态修正和时空复合等四种时态数据模型E3 ;Hazelton(1990)进行了4DGIS的理论研究;Gadia,eta1.(1991)和张师超(1993)引进了时态元素(temporalelement)和时态赋值(temporal assignment)的概念,为1NF关系的属性加上了时间参照,成为时态属性,建立了一种有特色的时态模型;MichaelF.Worboys(1992)、Hoinkes,et a1.(1994)和Wachowiez,et a1.(1994)都先后发表了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时空数据建模;从时空语义理解的角度,Donna J Peuquet将时间语义理解为事件的序列,提出了事件驱动的三域时空数据表达框架模型TRIAD(1994);Bill Hibbard和Dave Santek(1994)提出和建立5D数据模型;P~afat,et a1.(1994)以一个公路网为例,提出了一种符合第一范式关系的时空数据模型,并阐述了关于历史GIS空间拓扑关系。
Ⅵ 时空地理学的介绍
时间地理学注重分析围绕人们活动的各种具体制约条件,并在时空轴上动态的描述和解释各种人类活动。它关心生活质量问题,强调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服务设施配置方案,从微观上研究作为个体的人的活动。
Ⅶ 时空地理学的主要概念
时间地理学认为,一个人要满足需求,就要从一个驻所移动到另一个驻所。然而,这种移动受回到许多限制(constraints)。哈答格斯特朗将这些制约概括为能力制约(capability constrains)、组合制约(coupling constrains)、权威制约(authority constrains)。
哈格斯特朗看时空间中的人
(1)人是不可分割的;
(2)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3)一个人同时从事多种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
(4)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5)空间内的移动要消耗时间;
(6)空间的容纳能力有限;
(7)地表空间是有限的;
(8)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的状况的制约。
Ⅷ 地理学上的时空变异性怎么解释
是地理上的因时间变化而发生的空间物质成分结构的变化。
Ⅸ 在旅游地理学中什么是时空压缩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版游地权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