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的印度

地理学的印度

发布时间: 2021-01-31 08:21:48

Ⅰ 古印度的地理学

有关印度古代地理学的记述始见于吠陀文献。深受宗教影响是印度古代科学的共同特征,这一点在地理学上比其他文明古国尤为显著。
地理学在印度可能起源较早,研究范围也较广泛,但一直未出现专门的著述,所有与地理学有关的知识皆散见于宗教性的文学典籍之中。
印度上古代典籍全无年代记载。按有关古代典籍的产生时间,印度古代地理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吠陀和后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往世书时期。
吠陀是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有古代印度人活动范围的陆地、海洋、大气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记述。例如《梨俱吠陀》提到某些部族、国家及河流的名称。属于后吠陀时期的《百道梵书》《爱达罗氏森林书》《阿达婆吠陀》《法经》和《法论》等描述了雅利安人扩张时连续占领的地区。《梨俱吠陀》和《阿达婆吠陀》都有天和地为两个相对的半球的说法。《梨俱吠陀》另一处说地自由悬于空中。
吠陀中还有风的详细记述,并依据风的强弱和性质把风分为和风或微风、带雨的风和暴风三类。带雨的风按方向又分为带雨东风和带雨西风相当于印度北部的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在以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命名的史诗时期,随着征战、贸易、传教、外交等活动日益频繁,使古代印度人的地理视野不断扩展。
《摩诃婆罗多》的不同篇章中提到许多国家、山脉、河川,有关于各个地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描述,并有地球由七大洲和七大洋组成的说法。史诗时期以后的典籍,特别是往世书,大量引用了史诗中的地理资料。
往世书时期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突出的特点是对印度及其周围国家和地区作了详细描述。在已知的18种往世书中,以《鱼往世书》《风神往世书》和《薄伽梵往世书》包含较多的地理学内容。
所有往世书的头两篇都是讲述宇宙的起源(原初创生)和再生(二次创生),然后才是对地球表面可居住地区的描写,以及关于日月运行、时间计算等天文概念的论述。
往世书的另一分支即所谓《大赞》专门讨论朝圣地的起源和方位,为研究印度城市和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往世书中还有关于云的分类和雨的形成的论述;《毗湿奴往世书》指出潮汐与月亮盈亏有关;《鱼往世书》记述了潮差的测量等等。

Ⅱ 在地理中什么是相关位置呢!那印度的相关位置是什么啊。

就是两地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可以解释为亚洲的南部,位于印度半岛上

Ⅲ 跪求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欧洲【概况】名称 欧罗巴洲,简称欧洲。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亚洲的西面。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范围: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东经66°10′,北纬67°46′),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36′,北纬36°00′),西至罗卡角(西经9°31′,北纬38°47′),北至诺尔辰角(东经27°42′,北纬71°08′)。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地理区域: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北欧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居民】 人口 7.2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人口分布相对均匀。绝大多数国家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千米,仅北欧地区相对稀疏。民族: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在各大洲中,种族构成相对比较单一。全洲大约有70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的人口均达到一定数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较为少见。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也较单一。民族构成较复杂的国家有俄罗斯、瑞士等。语言:欧洲各国语种很多,主要语言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自然环境】海岸线 大陆海岸线长37 900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半岛和岛屿的总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其中半岛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面积的24%;岛屿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7%)。此外还有许多深入大陆的内海和海湾。地形:欧洲地形总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其中海拔在500? 000米的仅占15%,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约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气候: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 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你好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0%。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自然资源】矿物 欧洲的地质勘探进行较早,大部分地区已勘查。目前,石油的探明储量约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7万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原苏联,其次在荷兰、英国和德国);硬煤探明储量4.7万亿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和捷克之间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煤田、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皆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钾盐储量约640亿吨(多集中在原苏联、德国);铁矿储量3 400亿吨(主要集中在原苏联、法国、瑞典、英国和德国);铜矿金属储量约7 100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原苏联,其次分布在波兰);铬矿储量约3.5亿吨。褐煤、铅、锌、汞、硫磺也较丰富。阿尔巴尼亚盛产沥青,世界驰名。森林与草原:欧洲森林面积达8.74亿公顷,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其中以原苏联森林面积最广大。草原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15%。水利: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为18 000亿度,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18%。海洋渔业:欧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32%。盛产鲭、鳀、鳕、鲑、鳗、沙丁鱼和金枪鱼等。著名渔场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欧洲捕鱼量约占世界30%,捕鱼量最多的国家为俄罗斯和挪威,其次为西班牙、丹麦、英国和冰岛等。【经济简况】欧洲经济发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等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学技术的若干领域内也处于世界较领先地位。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其中北欧、西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南欧一些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工业 欧洲煤、铁开采量占世界总开采量的30%以上,汞、钾盐均占60%以上,其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机械、化学、食品。汽车、船舶、飞机、发电设备、农机、电子器材等产量占世界40?0%,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生产规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钟表和精密仪器、捷克与斯洛伐克的重型机器、德国的光学仪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矿山机械等在国际上素有盛誉。农业: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欧洲已形成了庞大的综合运输网络,各种运输方式高度发展,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都非常发达。运输业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rydizaggth1282161774
2013/2/28 4:41:23

Ⅳ 印度人文地理

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温饱无法满足。印度拥有较充沛的外币储备,印度货币汇率稳定。 印度的软件业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主要有化工,冶金,电力,石化,纺织,食品等。
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著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班加罗尔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农业作为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
(1)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2)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
(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
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需要较多水分)。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强,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起伏缓,降水较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地势低平)。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人口次于中国,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将来肯定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障碍,人口是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6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
空中运输的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个国际机场。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人口约1500万,位于印度北部,东依亚穆纳河,东北紧连德里旧城(沙贾汉纳巴德),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印度铁路与航空交通中心。还是全国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买频临阿拉伯海,是个天然良港,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全国工商、金融中心,西部铁路、航空枢纽,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位于印度西部,濒临被称为印度西部的门户,也是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还是印电影制作业中心之一,被称之为“电影城”的外景基地颇负盛名。
加尔各答的人口1086万,位于恒河下游支流胡格利河畔,离孟加拉湾有碍138.4公里。印度第二大城市,是印度东部最大的港口和铁路、航空枢纽,在印度的工商业、金融、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中心。
钦奈(原名马德拉斯)人口约536万。它东频孟加拉湾,是印度最大的人工港,海、空、铁路和公路均很方便,被成为印度南部的门户。又是南印度的旅游中心。
海德拉巴——面积298.5平方千米,人口约427万。该市实际上是由海德拉巴和塞康拉巴德两个城市组成。它位于德干高原,是印度南北交通要道和印度空军高级飞行训练基地.
班加罗尔 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520万。城市规划整齐,市内公园众多,风景幽雅,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Ⅳ 印度河是印度的还是巴基斯坦的,为什么地理学印度的时候会扯上印度河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的老家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冈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过克什米尔的深山峡谷,再转向南行,就进入巴基斯坦的东北边境了。入境后切穿盐岭,又进入了号称“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为它在这里接纳了5条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最后进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长3 180千米,是南亚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96万平方千米。它的干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内,只有上游一部分干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内。
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为什么河名却叫作“印度河”呢?这有历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亚次大陆上的统一国家,后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独立时,“印、巴分治”,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归两国共同使用 。为了避免纠纷,两国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规定印度使用河水系总水量的1/5,其余归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东南部还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两次涨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纵横,人烟稠密,盛产小麦、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粮仓”。

Ⅵ 人文地理学知识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因为

C.恒河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河水灌溉

Ⅶ 地理——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是亚洲最大的

印度有风调雨顺的气候,还得益于加大了对提版高农业生权产力的投入,以及采用更多更好的科技知识。

印度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手段加快向农民传播科学技术,并促进建立必需的基础设施。

在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ICAR)的领导下,印度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的农业研究网,它包含97个国家级机构,主要开展对农作物、牲畜、渔业和其它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包含82个全印协作研究项目

世界银行一直资助开展印度国家农业技术项目(NATP)

印度政府最近还提出另外一项提议以帮助各邦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这项提议是将ICAR提供的科学信息、邦农业大学、国家管理官员和ICAR巨大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ARIS)数据库以网络相连,最终,因特网将连接农业的市场、研究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众多团体,形成一个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网络,使印度的农业真正走在领先的前沿

Ⅷ 求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问题四:印度自抄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选计划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②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5、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主要家产品为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盘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Ⅸ 印度地理问题

楼上的各位,你们说到底也是气候问题,而我认为农业生产地形作为决定性因素.
再印回度中部大多数地区以高原为主答,平原主要分布再印度以北的恒河平原以及在印度南部沿海地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孟加拉国所处的恒河平原之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麻产区,优良的地形因素对于农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印度城市大多在沿海,耕地面积所占比重不大,恒河西部气候的大陆性太大因而集中到气候湿润的东部.
即自南向北季风区与印度北部恒河平原东部的交汇处为农作物主要分布地.

Ⅹ 《印度地理》的作者

《沿着恒抄河探险——印度地理笔记》一书的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多次游历印度,对印度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丁炜生于齐齐哈尔,长于广州。喜探险:曾环球航海20余年,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经历过“两伊”战争、遭受过加勒比海海盗袭击、与大西洋飓风进行过殊死搏斗,历经诸险大难不死。爱创作:出版文学著作10余本。儿童散文《曼谷的小象》曾入选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捕鲨的小孩》荣获广东省第一届儿童文学奖。现为国家二级作家。好绘画:曾出版大型个人画集《丁炜—— 艺术与生活》(2000 年,海南出版社),撰写过大量美术评论文章,长期在《广州文艺》开设专栏《画人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