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地理学
⑴ 《南方草木状》对我过古代植物学有什么意义
从《南复方草木状》可以制看出,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实物绘图。书中“水蕉”条说:“水蕉如鹿葱,或紫或黄。吴永安中,孙休尝遣使取二花,终不可致,但图画以进。”
看来当时的植物图已能真实地反映植物的性状,为后世鉴定植物学名提供了依据。
《南方草木状》对我国古代植物学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宋代以后,曾被许多花谱、地志所征引,特别是后世本草学著作引用更多。这部书还传播到国外,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学著作,是解决植物学若干问题的重要文献之一。
⑵ 植物生物学跟植物学的区别
1、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由细胞到器官各个层次)的学科,分支学科有植物细胞学、解剖学(专注于内部结构)、组织学(关心特殊种类细胞的性质)、植物胚胎学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各部分或整体的功能和行为的学科,它和植物生物化学紧密相联。后者研究植物生命过程中化学组成和变化。植物生物化学还有一个重要分支——植物化学——研究植物次生代谢的化学产品。
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的种质和遗传、变异等现象的学科(因此和研究植物进化相联系)。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和其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在其定义上还更广泛一些,因为除去它本身特殊的方法之外,它既牵涉到区系学也牵涉到生理学。和它紧密联系的是植物地理学(包括地植物学)研究植物和地球表面的关系和植物社会学(植物群落学)研究植物群落。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和命名的学科,它们的系统和演化(包括区系学,研究特定区域的全部植物,其种类分布、起源和发展)。这些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为明了植物的功能和行为,必须了解植物结构的一些知识。分类学家在一个谱系的理论上来将植物分类,他也要关心进化。植物细胞学研究植物的各个细胞,部分是形态学,部分是生理学,而部分是遗传学等等。
此外,还有些特别分支如以研究对象的类群不同而划分的分支,如藻类学。藻类象真菌一样相当小而简单,但有各种色素能自制食物。它们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部分,在未来可能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地衣学研究藻菌共生的地衣。
苔藓学研究较大多数植物稍小而生殖过程较复杂的苔藓植物。蕨类学研究更大的开始有维管束的植物,在这一类群中有石松、木贼和羊齿,并研究它们怎样向有花植物迈进。与应用密切相关的分支则有经济植物学,探讨植物和它们用途的各个方面。
民俗植物学则对各民族利用植物的不同方式感兴趣。古植物学研究已绝灭的植物(又是古生物学的分支),它们是写在岩石里面的进化史。孢粉学研究远古的花粉、孢子,也属微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古植物学和孢粉学也是研究植物进化和植物地理学尤其是植物历史地理学和区系学的重要手段。
2、植物生物学 (植物学)是生物学 中发展历史较长的一 门分支学科 ,但同时又是近代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特别是 20世纪 50年代 以来 ,伴随着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迅猛发展,植物生物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并由静态的观察描述逐步进入到实验研究的阶段,逐步接触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本质问题。近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促使人们对一些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新的理论和方法 ,使植物生物学的理论框架 日臻完善。
⑶ 关于植物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入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死者已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 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⑷ 什么是广义植物地理学和狭义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又称地植物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的分布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地球植被分陆地的和海洋的两部分,陆地植被中的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都在植物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海洋植物地理一直研究的很少,所以现在的植物地理学主要指陆地植物地理学。
地球上已知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还会有许多类型尚待发现。在过去某个时期生活过而现在消失了的物种,也可能比现存的还要多。无论现存的或过去生存过的植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
每一个种(或属、科)都不是在地球表面普遍分布,而只是出现于某种生境,占据地表某一有限范围,它的分布的地理范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它所占据的地理范围的不同部分,它的分布多度也是不同的。此外,植物种在自然界通常是与他种结合形成群落出现的,植物群落也同样具有自己的独特分布格局,植物种和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就是植物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定义
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植物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植物学家把植物分布看成是植物或植物群落的一种性质进行研究;地理学家则把植被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分,是鉴别区域特征,进行自然区划时不可缺少的参量。此外,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土壤学等密切相关,利用这些学科的研究帮助研究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现象。
⑸ 周志炎的中科院院士、古植物学家
古植物学家。浙江海宁人。1950年考入浙江大学地理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南京大学地质系,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该所研究员。早年参加“中国各纪地层”与“中国各门类化石”综合性论著的编写,主持东北、中南等地中生代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的综合研究。首次系统研究我国南方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阐明满江红大孢子壁超微结构的方向性及其潜在分类意义;发现最古者的银杏和罗汉松科植物并系统研究总结我国掌鳞杉科化石;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真蕨类和松柏类也进行了研究。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在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曾担任国际古植物协会中国地区副主席,国际植物分类委员会植物化石组委员,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科组名誉成员。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中国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印度Birbal-Savitri Sahni基金会1995年度Birbal Sahni百年纪念奖。出版了学术专著6本,发表论文80余篇。其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古生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国内外最新的古植物教科书及专著多次引用。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⑹ 中国古代的植物学
古代吃小麦(面)、稻谷(米)、小米(谷子)、高粱、大麦、大豆专、、
野山椒没推广估计是属各方面因素,估计古人不喜欢吃辣。
胡萝卜也是13世纪才引进,古代也不嗑葵花瓜子。明朝流民据说就是遭遇小冰期,本土农作物不耐寒,大幅减产,后发现新大陆引进玉米和薯类等才状况改善。不过后来爱尔兰大饥荒却应为太依靠土豆引起。
⑺ 对古代植物学有着空前总结和发展的是哪部著作
《植物名实图考》全面地记载了每种植物的文献渊源,以及它们的别名、版产地、权形状、习性、用途等,受《救荒本草》的影响,该书一般不注重传统本草书所注意的生长时令、采收季节。对于前人的描述不确或有错误的地方,作者就加以纠正。一些植物作者未能找出更好的资料加以论证的,就采用前人较好的图文。因而可以说《植物名实图考》是对古代植物学的空前总结和发展。
⑻ 古植物学考古在哪里发现了最早的栽培葡萄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是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版于权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
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⑼ 古代植物学专著主要是写的什么
《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l9世纪重要的植物学著作,由清朝吴其睿所撰。在编撰《植物名实图考》之前,吴其睿先完成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该书共有22卷,收录植物838种。分谷类、蔬类、草类、果类、木类等l1类。《植物名实图考》共38卷,收录植物17l4种,共分l2类。其中大部分的植物都是根据作者亲自观察所得,详细记载形色、性味、产地、用途等,并绘附精图。对于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更是详细,至今对研究我国植物种、属及其固有名称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它在植物学史上的地位,早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而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珍贵的植物学知识,而且为医药、农林以及园艺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贵的史料,值得科学家参考。
《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为晋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问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类。书中记载了广东、广西及越南的植物总共80种。其中上卷记载草类植物29种,中卷记载木类植物28种,下卷记载果类植物17种以及竹类6种。该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植物的重要资料。
《花果卉木全芳备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统的植物词典。为南宋学者陈景沂所编纂,成书于1256年。全书共58卷,分为果、花卉、草木、农桑、蔬菜和药物等部分。这部书出版后,其他原本都已散失。现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宫内厅把这本书的影印件赠送给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