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分子地理学

分子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1-29 10:07:34

㈠ 地理科学专业学物理吗

看情况来说,地学类的主要专业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勘测(地质工程)等。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不用学习物理

地理信息科学会学习信息和图像类的课程会涉及一点电磁学的课程,但不是物理课程

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业学习普通物理和大学化学,很简单的不用很深奥的物理

地球物理要掌握包括数理基础、普通化学和地球科学基础等知识,课程涉及大量物理知识,要学习电磁学,四大力学,重力学,固体地球物理基础等。

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力学类课程,包括地质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其他的物理课程一般不用学习。

所有的地学类专业一定要学数学。知识难度和一般的理工科类的差不多。(除地球物理外)

总之来说,理科和文科都可以学地学类专业。任何的两门学科都是相辅相成的学科。比如地理中的地转偏向力,物理中的重力加速度取值也要考虑地理纬度,海拔等问题。学习课程会按照专业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去开设的。总之,地理类的基础主要是数学和地理,地质类的是数理化。

建议如下:

  1. 物理超级好:地球物理

  2. 物理好:地质学,地球化学

  3. 物理还可以:地理信息科学

  4. 物理一般般: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5. 物理不好不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物理差就算了,学业水平都过不了的话,只有种田和搬砖两个专业可以选)OvO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㈡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线粒体DNA标记的优点和问题

线粒体基因是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子标记。
其优点是:
1)进化速度版快;
2)单拷贝,权缺少类似于核基因的重组;
3)具有可用于不同类群的通用引物;
4)线粒体DNA能更有效的揭示单倍型和种群的历史。
虽然线粒体DNA标记在研究中有较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样也是核基因标记的优点):
1)由于线粒体基因组以一个整体遗传,缺少重组,虽然不同的基因可以揭示不同水平的变异,但不能被解释为不同的遗传座位;
2)由于其单倍体特性和母系遗传,mtDNA较核DNA有效种群大小要小,在一个种群中,单个线粒体单倍型频率的波动大于核DNA等位基因,因此线粒体DNA对奠基者效应和小种群更加敏感;
3)由于其母系遗传特性,当用于基因流研究时,雄性扩散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如果雄性和雌性迁移和定居的能力不同时,线粒体DNA的研究结果可能导致对种群迁移历史的错误解释。相反,核DNA可以同时考虑雄性和雌性的影响。

㈢ 分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方面的学科

分子系统地理学 (Phylogeography)是研究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版一门学科。作为生物权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系统地理学已不局限于解释现有种群的分布状况 ,而是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 ,阐述其进化历程 ,分析区域类群在时间上和空.

㈣ 学物理和地理的可以选什么专业什么大学

全国重点学科

理学
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础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计算数学: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
应用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新疆大学 四川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理论物理: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兰州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等离子体物理: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中山大学
声学:南京大学
光学: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山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天体物理: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兰州大学
人文地理学: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气象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北京大学
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化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学:厦门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同济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 西北大学
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西北大学
植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动物学: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生理学:北京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水生生物学:暨南大学
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神经生物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遗传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
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系统理论:北京师范大学

(七)工学
光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固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力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
材料学: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东北大学 中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工程热物理: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热能工程: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江苏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化工工程机械:浙江大学
电机与电器:清华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物理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路与系统: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清华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大学
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市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清华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
水工结构工程: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武汉大学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大学
化学工程: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太原理工大学 石油大学
生物化工: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催化:天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吉林大学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采矿工程: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西安科技学院
油气井工程: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工程:大庆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大学 后勤工程学院
纺织工程:天津工业大学 东华大学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东华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制糖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发酵工程:江南大学
皮革化学与工程:四川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北方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北方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大连海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水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
飞行器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人机与环境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南京理工大学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清华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中国农业大学
森林工程:东北林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环境工程: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青岛海洋大学

㈤ 地理科学必须得选物理吗

物理科学是一门很庞大的学科。
包括天体物理、基础物理等等。

㈥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发展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以下方面。
1)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线粒体回标记开始被大量应用于答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大量的研究发现系统发育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可以被用于种内水平的研究,并且线粒体基因谱系常呈现明显的地理格局,此类研究的大量积累促进了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出现。
2)群体遗传学中发展的溯祖理论(coalescent theory)为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提供了理论根基,并成为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
3)DNA测序技术(1977年)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1983年)的发明从技术层面促进了线粒体DNA的应用,为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提供了技术基础。

㈦ 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中常用到的分子标记有哪些

为了使检索的过程,即文献标识和信息提问的对比进行得顺利,二者都需要用一定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只有借助于这种语言,文献的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才能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彼此才能沟通思想。也就是说,文献存储时,文献的内外特征按照一定的语言来加以描述,而检索时信息提问也按照一定的语言来加以表达。这种把文献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联系起来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实现交流的语言,就叫做检索语言。 检索语言的种类: 一 按照标识的性质与原理划分:①分类法语言 ②主题法语言 ③代码语言三大类。 ①分类法语言是指以数字、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结合作为基本字符,采用字符直接连接并以圆点(或其他符号)作为分隔符的书写法,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以类目的从属关系来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类检索语言。 著名的分类法有《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 ②主题法语言是指以自然语言的字符为字符,以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用一组名词术语作为检索标识的一类检索语言。以主题语言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信息处理方法称为主题法。主题语言又可分为标题词、元词、叙词、关键词。 ③代码语言是指对事物的某方面特征,用某种代码系统来表示和排列事物概念,从而提供检索的检索语言。例如,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这种代码语言,可以构成分子式索引系统,允许用户从分子式出发,检索相应的化合物及其相关的文献信息。 二 按照表达文献的特征划分:①表达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 ②表达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 ①表达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主要是指文献的篇名(题目)、作者姓名、出版者、报告号、专利号等。将不同的文献按照篇名、作者名称的字序进行排列,或者按照报告号、专利号的数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以篇名、作者及号码的检索途径来满足用户需求的检索语言。 ②表达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主要是指所论述的主题、观点、见解和结论等。 《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读者掌握了这部分类法的有关知识,便能迅速、有效地查寻全国各图书馆的馆藏。 分类法基本结构 (1)基本部类:如中图法分五大类部:马列毛邓;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构成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中图法为22个基本大类。 (3)简表: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的一、二类目所形成的类目表。如: (4)详表:由简表的各种不同登记的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是文献分类的真正依据。 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确定分类体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组成二十二个大类。《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即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编号使用小数制。现将五个基本部类及下设的二十二个大类列表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宁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泽东著作 A49邓小平著作 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哲学、宗教 B0哲学理论 B1世界哲学 B2中国哲学 B3亚洲哲学 B4非洲哲学 B5欧洲哲学 B6大洋洲哲学 B7美洲哲学 B80思维哲学 B81逻辑学(论理学)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B83美学 B84心理学 B9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统计学 C91社会学 C92人口学 C93管理学 [C94]系统科学 C95民族学 C96人才学 C97劳动科学 D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论 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中国共产党 D33/37各国共产党 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世界政治 D6中国政治 D73/77各国政治 D8外交、国际关系 D9法律 E军事 E0军事理论 E1世界军事 E2中国军事 E3/7各国军事 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军事技术 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经济 F0经济学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3农业经济 F4工业经济 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交通运输经济 F59邮电经济 F7贸易经济 F8财政、金融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文化理论 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G3科学、科学研究 G4教育 G8体育 H语言、文字 H0语言学 H1汉语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常用外国语 H4汉藏语系 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 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西亚语系) 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H64东北亚诸语言 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西亚语系) H7印欧语系 H81非洲诸语言 H83美洲诸语言 H84大洋洲诸语言 H9国际辅助语 I文学 I0文学理论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3/7各国文学 J艺术 J0艺术理论 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绘画 J29书法、篆刻 J3雕塑 J4摄影艺术 J5工艺美术 J59建筑艺术 J6音乐 J7舞蹈 J8戏剧艺术 J9电影、电视艺术 K历史、地理 K0史学理论 K1世界史 K2中国史 K3亚洲史 K4非洲史 K5欧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传记 K85文物考古 K89风俗习惯 K9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自然科学现状与发展 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非线性科学 N94系统科学 [N99]情报学、情报工作 O数理科学和化学 O1数学 O3力学 O4物理学 O6化学 O7晶体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P1天文学 P2测绘学 P3地球物理学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P5地质学 P7海洋学 P9自然地理学 Q生物科学 Q1普通生物学 Q2细胞生物学 Q3遗传学 Q4生理学 Q5生物化学 Q6生物物理学 Q7分子生物学 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Q89]环境生物学 Q91古生物学 Q93微生物学 Q94植物学 Q95动物学 Q96昆虫学 Q98人类学 R医药、卫生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79外国民族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S农业科学 S1农业基础科学 S2农业工程 S3农学(农艺学) S4植物保护 S5农作物 S6园艺 S7林业 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水产、渔业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U1综合运输 U2铁路运输 U4公路运输 U6水路运输 [U8]航空运输 V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医学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社会与环境 X3环境保护管理 X4灾害及其防治 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Z1丛书 Z2网络全书、类书 Z3辞典 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年鉴、年刊 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希望能给你带去帮助!!

㈧ 分子谱系地理学能解决什么时间尺度的问题

我知道应该需要建立模型应用于CPU运算能力要求非高需要计算N力传递CPU错选择根本专办
CPU要I7 2600打底 内存8G或者属更高用1600或者2000套装计算结巨块SSD少机械硬盘用散热电源都要计算间等于期烤机相反显卡需要用集

㈨ 分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方面的学科

分子系统地理学 (Phylogeography)是研究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作为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系统地理学已不局限于解释现有种群的分布状况 ,而是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 ,阐述其进化历程 ,分析区域类群在时间上和空.
系统地理学(Ph ̄logeography)是研究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作为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地理学已不局限于解释现有种群的分布状况,而是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阐述其进化历程,分析区域类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从而重建生物区系的历史(Avlse,1996,1998)。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方法上的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出现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系统地理学(Molecularphy|ogeography)。分子系统地理学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种内的系统地理格局(Phvlogeographcparttern)的形成机制。它融人了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系统发育学、统计学、行为学、古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精髓,将种内水平上的微进化(Microevolution)和种及种上水平的大进化(Macroevolution)有机结合起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