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1. 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到底是多少(本人要参加的是地理、物理、生物、化学)
70%基础,25%中等,5%难
2. 2012年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及答案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地 理
一、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低温晴朗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图2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 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4 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5 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图有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11甲处谷地成因是
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12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A含沙量增大B结冰期缩短C年径流量增大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图7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14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河流C地形和河流D植被和土壤
1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山取石,发展建材工业B围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C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2011年11月29日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图8为“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流经①②③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A暖流、寒流、寒流B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D寒流、暖流、暖流
17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景观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洋流
图9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19.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图10为“1980年以来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21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表1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22——23题。
表1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3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22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3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24——25题。
24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25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6——28题。
26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7两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台风活动频繁 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 D季风的不稳定性
28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12),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13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13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32.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3.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都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
34.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35.世界著名渔场都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36.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7.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38.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9.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40.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综合题
41.图14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 。(2分)
(2)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甲地此时风向为 。(2分)
(3)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变化是气温 ,气压 ,阴晴变化为 。(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材料一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材料二 图15为“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空间分布”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高的地区最主要分布在 地区(填东部或中部或西部)(2分)
(2)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苏省多个城市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园集聚有利于企业 。(2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为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改良奶牛品种,为加拿大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玉米、蔬菜和花卉以及30—40%的牛肉等畜产品。玉米除大量销售外,还用作饲料,牲畜粪便作为肥料归还到耕地中,节省了对化学肥料的支出。2006年农机数量高达8881台。
材料二 图16为“加拿大南安大略1956年和2006年农业生产类型”
(1)南安大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其主要特点是 。(6分)
(2)与1956年相比,2006年南安大略地区各类土地租用中,“水果/蔬菜”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2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本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被除数列入本部重点开发地区。本区降水较少,沙漠广布;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含量全中第一,煤炭储量全国第二。
材料二 图17为“呼包银榆地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本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2)根据本区矿产资源优势,除发展采掘工业、电力工业外,还发展 工业、 工业等。制约本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3分)
(3)为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积极发展坑口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3分)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ADBCC ;BBDBA; ADBCD ;ABDBB ;DDCCB ;BDCAC
二、判断题
误正正正误; 误正正正误
三、综合题(本部分共4题,共30分)
41.(7分)(1)甲>乙>丁>丙(2分)
(2)乙 西北风(2分)
(3)降低 升高 转晴(3分)
42.(7分)
(1)东部(2分)
(2)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1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环境良好(任答2点给2分)
(3)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1分),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任答1点给1分)
43.(8分)
(1)混合农业(2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市场适应性强、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恢复地力(任答4点给4分)
(2)扩大 市场(2分)
44.(8分)
(1)种类多 数量大
(2)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机械制造(任答2点给2分) 水源(1分)
(3)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 加大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3分)
3. 2014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补考卷答案
哪个地方的?
4. 谁有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文档呀
淘宝网上可以购到
5.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http://search.zxxk.com/search1.aspx?pagesize=10&grade=cz&channel=&version=&type=&cate=&keyword=2009%E5%B9%B4%E6%B1%9F%E8%8B%8F%E7%9C%81%E6%99%AE%E9%80%9A%E9%AB%98%E4%B8%AD%E5%AD%A6%E4%B8%9A%E6%B0%B4%E5%B9%B3%E6%B5%8B%E8%AF%95%EF%BC%88%E5%BF%85%E4%BF%AE%EF%BC%89%E8%AF%95%E5%8D%B7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试卷
地理(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 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一3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2.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图3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3中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4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7.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6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 C.寒流自北向南流 D.暖流自南向北流
10.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日本暖流对我国台湾东部沿海的影响是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气温 D.增加降水量
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2008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图8为“我国今春某日早情分布示意图”,图9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5-18题。
15.位于特旱区的城市有
A.广州、南宁 B.呼和浩特、沈阳 C.太原、石家庄 D.兰州、西安
16.造成我国北方早灾的主要原因是图9中的
A.①偏少 B.②偏多 C.③偏少 D.④偏多
17.下列受早灾影响最大的部门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
18.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图10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中分别反映了两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19-20题。
19.甲国最有可能是当今的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英国
20.甲、乙两国相比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
图11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2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12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4.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25-26题。
25.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26.20世纪80年代,该市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该工业属于
A.动力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图13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2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完成29-30题。
2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B.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C.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D.数量和种类都增多
30.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我们应尽量
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②使用私家车出行③选用节能灯具④调低夏季空调设定温度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可能引起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32.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3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34.当前,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首要因素是地形。
35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36.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37.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38.“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
39.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图14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 ▲ 。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 ▲ (快、慢)。
(2)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 ▲
(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
42.图15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 季。
(2) N地受 ▲ 气压带控制,降水较 ▲ (多、少)。
(3)M地盛行 ▲ 风,气候特征是 ▲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43.图16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 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
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44.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图17为“京津唐 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 、 ▲ 、 ▲ 、 ▲ 等。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 、 ▲
(3)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 ▲ ,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 ▲ ,集 中处理废弃物等。
(4)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提出解决该地9下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开源: ▲ ;
节流: ▲ 。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A D B A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B C C A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B C C A C D D
二、判断题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正 正 误 误 正 误 误 正 正 正
三、综合题
41、(1)丙 快
(2)能量
(3)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42、(1)夏
(2)副热带高(或者副高) 少
(3)东南(季)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3、(1)商业
(2)b
(3)①果林业 坡度大、土地租金低
②乳牛业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③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开阔、土地租金低
44、(1)原料丰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政策优惠等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或促进产业升级) 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3)基础设施 成本
(4)开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
节流: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
6. 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答案有吗
51.“玉兔号”月球来车自在月球上运动扬起的月尘会长时间悬浮在空中, 分析其主要原因。 (2 分)
52.12月26日“玉兔”首次进入月夜休眠期。有人说,月夜休眠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区转到了月球的背面,所以在地球上看不见了。此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 2014年临清市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查询网站
聊城信息教育网
8. 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地理试卷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地 理
一、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低温晴朗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图2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 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4 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5 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图有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11甲处谷地成因是
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12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A含沙量增大B结冰期缩短C年径流量增大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图7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14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河流C地形和河流D植被和土壤
1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山取石,发展建材工业B围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C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2011年11月29日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图8为“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流经①②③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A暖流、寒流、寒流B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D寒流、暖流、暖流
17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景观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洋流
图9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19.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图10为“1980年以来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21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表1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22——23题。
表1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3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22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3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24——25题。
24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25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6——28题。
26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7两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台风活动频繁 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 D季风的不稳定性
28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12),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13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13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32.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3.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都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
34.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35.世界著名渔场都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36.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7.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38.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9.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40.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综合题
41.图14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 。(2分)
(2)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甲地此时风向为 。(2分)
(3)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变化是气温 ,气压 ,阴晴变化为 。(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分)
材料一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材料二 图15为“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空间分布”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高的地区最主要分布在 地区(填东部或中部或西部)(2分)
(2)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苏省多个城市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园集聚有利于企业 。(2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为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改良奶牛品种,为加拿大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玉米、蔬菜和花卉以及30—40%的牛肉等畜产品。玉米除大量销售外,还用作饲料,牲畜粪便作为肥料归还到耕地中,节省了对化学肥料的支出。2006年农机数量高达8881台。
材料二 图16为“加拿大南安大略1956年和2006年农业生产类型”
(1)南安大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其主要特点是 。(6分)
(2)与1956年相比,2006年南安大略地区各类土地租用中,“水果/蔬菜”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2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本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被除数列入本部重点开发地区。本区降水较少,沙漠广布;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含量全中第一,煤炭储量全国第二。
材料二 图17为“呼包银榆地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本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2)根据本区矿产资源优势,除发展采掘工业、电力工业外,还发展 工业、 工业等。制约本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3分)
(3)为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积极发展坑口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