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地理学
『壹』 地理科学专业是冷门专业么
这个应该是师范类专业吧,在师范大学还不是特别冷门
『贰』 地理学中什么是LULC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ULC)land use ,land cover
楼上的lucc翻译不过来
LULC数据包括城市和建筑区、农田、牧场、林地、专水、湿属地、荒地、冻土带和终年积雪或终年结冰地带的有关信息。LULC相关数据包括:(l)政区单元;(2)水文单元;(3)联邦土地所有权;(4)县级人口调查分区。
『叁』 从一元地理观的角度看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如何统一
思想?5
我来答
陌上初熏nancy
LV.6 2010-06-18
一元性与二元性
近代地理学自洪堡和李特尔谢世以来,地理学的统一与分裂一直是争论焦点,地理学的一元性受到非议。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去了解统一性;将人类作为自然统一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在内。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以德国佩舍尔(O. Peschel)为首的一些人认为,地理学只能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研究,人类活动不属其研究范畴。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认为地理学仅限于自然地理,而摈弃人文方向。西方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推动地理学的统一性。赫特纳倡导统一地理学,认为区域是地理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相关结合;二者统一于区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很少是纯“自然的”或纯“人文的”,分为“两半”是有害的。麦金德认为:“地理学成功发展道路需要将它当作一门统一的科学”。1963年,美国以阿克曼(E.A. Aekerman)为首提出地理学革新建议,否定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论。苏联从20~50年代,一些地理学者认为统一地理学已经过时,分裂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1926年以康斯坦丁诺夫(O.A. Konstantinov)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提出:“彻底抛弃地理观点”。其观点与巴朗斯基等领导的地理学派相对立。50年代末阿努钦(V.A. Anuchin)著《地理学理论问题》一书,指出地理学存在着与其它科学不同的“统一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原则,既包括自然的,也是社会的。马尔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学的统一性,认为自然和人类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不仅要研究其相互作用,还要给予经济评价。地理区应看作自然经济综合体。指出现在再强调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独立性是时代的错误。在1980年苏联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他指出:“统一地理学或简称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中国不少学者均主张地理学的统一性,主要论点仍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上需要统一地理学。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的综合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城市化等问题需要综合探讨解决,人为地划分成“无人”的自然地理和“无自然”的人文地理学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很难担负上述任务。研究客体的统一性决定了地理学最终应是统一的。地理学分支科学的超前发展则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整体发展的阶段产物。目前地理学中分化
『肆』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4)元地理学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
『伍』 如何看待统一地理学和二元地理学以及二元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学科的细化、交叉、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所以地理学可能会走向多元。
『陆』 地理专业可报研究生有哪些
可报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等专业。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6)元地理学扩展阅读:
自然地理学分类
1、综合自然地理
着重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自然景观进行系统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土地类型研究和自然综合过程研究等几部分。
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特点是按地域分异规律对地球表层进行区域系统的划分,划分出的地域单元是彼此不重复出现的;土地类型研究的特点是按地段分异规律进行类型系统的划分,划分出的类型单元在地表是重复出现的;
自然综合过程研究包括现代物理过程(热量水分平衡)、化学过程(化学元素迁移与平衡)、生物过程(生物地理群落与生态平衡)和时间过程(古地理过程)等。
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展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现代特征,古地理过程的综合结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环境。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地理环境演替的结果与延续。
2、部门自然地理
是从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角度进行研究,阐明各要素的类型、特征、过程和与其它要素相互作用关系与结果的学科。主要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学科。
3、区域自然地理学
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柒』 地理经济学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经济抄地理学,一般偏向研究中国或世界的产业布局,经济宏观的规划和资源利用等.由于跟经济学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该专业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来为经济服务.现在常用的是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非常广.政府机关,城市规划部门,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捌』 阐述现代地理学中统一地理学(一元地理观和多元方法论)思想
一元性与二元性
近代地理学自洪堡和李特尔谢世以来,地理学的统一与分裂一直是争论焦点,地理学的一元性受到非议。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去了解统一性;将人类作为自然统一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在内。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以德国佩舍尔(O. Peschel)为首的一些人认为,地理学只能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研究,人类活动不属其研究范畴。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认为地理学仅限于自然地理,而摈弃人文方向。西方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推动地理学的统一性。赫特纳倡导统一地理学,认为区域是地理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相关结合;二者统一于区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很少是纯“自然的”或纯“人文的”,分为“两半”是有害的。麦金德认为:“地理学成功发展道路需要将它当作一门统一的科学”。1963年,美国以阿克曼(E.A. Aekerman)为首提出地理学革新建议,否定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论。苏联从20~50年代,一些地理学者认为统一地理学已经过时,分裂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1926年以康斯坦丁诺夫(O.A. Konstantinov)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提出:“彻底抛弃地理观点”。其观点与巴朗斯基等领导的地理学派相对立。50年代末阿努钦(V.A. Anuchin)著《地理学理论问题》一书,指出地理学存在着与其它科学不同的“统一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原则,既包括自然的,也是社会的。马尔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学的统一性,认为自然和人类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不仅要研究其相互作用,还要给予经济评价。地理区应看作自然经济综合体。指出现在再强调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独立性是时代的错误。在1980年苏联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他指出:“统一地理学或简称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中国不少学者均主张地理学的统一性,主要论点仍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上需要统一地理学。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的综合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城市化等问题需要综合探讨解决,人为地划分成“无人”的自然地理和“无自然”的人文地理学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很难担负上述任务。研究客体的统一性决定了地理学最终应是统一的。地理学分支科学的超前发展则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整体发展的阶段产物。目前地理学中分化的分支逐渐有接近、统一的倾向。
『玖』 中国古代地理学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和《管子·地员》。《尚书·禹贡》按地理特征将古代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并概要记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物产交通,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员》探索了中国土地的分类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进行系统分类的作品。
在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的中古时期,中国的地理知识和思想有长足的进步。这时候中国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显的《法显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为考证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的要著;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提出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用以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较西方类似的见地早四个世纪。
公元十五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的近古时期有两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航海的技术也远胜于哥伦布,然而其社会意义和对地理学的影响则远不及地理大发现。
中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也在同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理论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论述。但中国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记载,缺少对地球表面整体规律的研究,这也是近代中国地理学落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