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做地理试卷

做地理试卷

发布时间: 2021-01-26 15:44:08

『壹』 帮我做下这一份地理试卷

纠正楼上几处错误:
1.选B,因为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点,不可能平行。B项正确,因为纬度回最高处为南北两答极点,90度,纬线收缩为一点,长度最短;纬度越低,纬线越长。最低处:0度纬线,即赤道,长度最长。
2.选C。A:自西向东。B:一年。D: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产生四季的变化,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4.选D。不需要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细。此题秦皇岛地图比例尺最大。

『贰』 做地理试卷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
( 一)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 二)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二、综合题
(一)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二)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三)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 (四)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叁』 做地理试卷遇到的N个问题

a 1)后半句太过绝对,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及长江支流比如岷江,峡谷很多,都有很多大型水电站
2)黄河下游基本没啥航运价值,地上悬河,所以历史上总泛滥,最近几年干旱更是多次断流。从另一方面来看,假设黄河航运价值可以媲美长江的话,那么交通优势影响,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的经济发展至少也应该不逊于上海杭州,而实际上相去甚远。也可以侧面反映了黄色情况了。
2 日本地震时 还依然处于昼短夜长阶段,因为还没有到3月21日春分日,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等长,过了春分后直到秋分前都是昼长夜短。秋分后到第二年的春分前都是昼短夜长。
3 海洋气候影响,而且风大,台风多。这与长江沿线的火炉城市不一样。首先热一般受体感因素影响。而桑拿天(雾蒙闷热天气)是最热最难受的,这点重庆、武汉、南京等火炉城市夏季空气流动慢就容易形成闷热天气。而海南虽然日照很多,紫外线很强,但强降雨也多,加上海洋的比热影响,相对长江沿线城市。(不过个人实际感觉海南也还是很热的,基本上3-11月都夏天,基本都在30度以上,只是极端气温少些而已)
4 应该是度假疗养型,那边风光好,海水洁净,适合疗养度假。比如海南三亚。
5 有政策影响--改革开放窗口,开放区的设立(如果你要是答题的话要多提改革开放比较好)1985年,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等在内的开放体系。深圳、珠海特区 广、汕头、东莞等城市都是这时候起来的。
6 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只有针叶树不落叶。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肆』 帮忙做地理试卷~~~

1、不清楚
2、太平洋
3、亚马孙河
4、底特律
5、北美洲跟大洋州
6、密歇根湖
7、80%以上吧。版。(不太清楚)权
8、先流入圣劳伦斯河再进入大西洋
9、是科迪勒拉山系吧...
10、南美洲(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印第安人,还有大量混血人种)
11、印第安人

『伍』 做地理试卷有哪些注意事项(高中)

恕我直言……他们说的都不是失分最多的地方…………
在我印象里地名错别字相当少。不光读图题应该全面,猜题意,全部都应该如此…
我的看法是:
1,审题,把关键词全部画出来,不要漏掉信息(漏信息可能导致做不出来,浪费时间,甚至方向出错)
2,根据关键词,全面分析题目意图,不能单独去一个词去理解。(这个很关键,最佳选择项每项都对,但指向不同,就靠这个了)
3,读图的时候注意先看图的类型(气候还是经济分布),这个直接决定图应该反映的内容,然后看图例,(我经常掉图例总以为图画错了,浪费时间),再看图中总体趋势和特别地方。(这个往往是题目切入点)
4,注意高考材料中给的背景信息。现在高考注重实际,往往给你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就是我们处理问题的看“情况”而定的“情况”,里面包含一部分答案。必须先答,以免送分变成丢分。
5,揣测出题人意图。命题者说的每句话都是有用的。只要根据他的话猜到他想考你什么,你的答案不偏离这个中心,分数不会低到哪去。(有点难,不过高分层必须做)
6,答主观题时不能用背的答题模式。要把原理的因果联系完整表述出来。对某一现象的过程应有逻辑性的表达(如,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冲刷作用强,加上植被稀疏,石块疏松,从而大量砾石随河流向下流动,在出山口处,山地向平原过渡,流速变缓,搬运作用减弱,大块砾石沉积,长年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鹅卵石)
暂时没想到别的,等高手补充

『陆』 地理试卷,大神帮做做!!

每空以分号为分界
第一幅:
(1) 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
(2) 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第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冬季总体说来从南到北,温度分布依次降低,第二,冬季冷空气来自北方,自北向南降温幅度逐渐变小;青藏高原,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呃。。。感觉最后一空出题有问题。。。);

第二幅:
(1)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渤海;
(2) 渭河;汾河;
(3) 青海省;四川省;
(4) 地上河;中上游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增大,至下游,泥沙淤积进而导致河床抬高;植树造林,加强中上游水土保持;

第三幅:
(1) 没有看到地形剖析图;
(2) 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喜马拉雅山脉;台湾山脉;
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
(3) 大兴安;太行;巫;雪峰;

第四幅:
1、广东省(粤) 2、湖北省(鄂)3、云南省(云、滇) 4、陕西省(陕、秦) 5、黑龙江(黑)6、山东省(鲁)
(1)1、6 (2)3、4 (3)1、3 (4)3、5

第五幅:
(1) 巴西;黑白混血种人;
(2) 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亚马孙河;
(3) 热带雨林;
(4) 高温多雨;
(5) C

第六幅:
(1) 落基山脉;
(2) 华盛顿;硅谷;
(3) 加拿大;墨西哥;
(4) 密西西比河;
(5) 专门化;技术化;
(6)东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煤、铁矿产资源丰富;

纯手打,望采纳~^_^~

『柒』 地理试卷、帮忙做一下,谢谢

1`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西亚、北非地下的石油,一般具有储量大、埋内藏浅、出油多、容油质好的特点 。
3·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
4·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
5·英国是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粮食一直靠进口。
6·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
7·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它的长度6400多千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三。

8·大洋洲的岛屿按成因分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类。
9·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工业。
10·南极气候的三大特征酷寒,干旱,烈风。特有鸟类企鹅

1·对
2·对
3·错,是英国人后裔
4·对
5·对
6·错,北海道浴场在日本,加拿大的是纽芬兰渔场。
7·错,是棉纺织中心。
8·对
9.对,
10·错。长绒棉是新疆的,棉花才是埃及主要的经济支柱

1C 2A 3B
1A 2B

『捌』 地理试卷怎么做

就这样做吧。注重基础、认真审题。

『玖』 地理试卷

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D. 1年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C )
A.地转偏向力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的差异
3. 期末考试的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B )
A.赤道上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南极圈
4.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D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东半球
5. 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时,他周围的方向是:(A )
A. 四周都是北 B. 左东右西 C. 左西右东 D. 四周都是南
6. 在一幅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A )
A. 240千米 B. 2400千米 C. 24千米 D. 1200千米
7. 下面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B )
A.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 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米
C.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D.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000米
8.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C)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印度洋
9.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D)
A. 50% 和 50% B. 79% 和 21% C. 29% 和71% D. 71% 和 29%
10.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B)
A. 丹麦海峡 B. 白令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德雷克海峡
11.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A)
A. 印度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 亚欧板块 D. 欧洲板块
12.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B)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②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3.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C )
A. 秋高气爽 B. 冬冷夏热 C. 狂风暴雨 D. 全年炎热干燥
14. 南半球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C )
A. 7月 B. 8月 C. 2月 D. 1月
15.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
A. 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该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拾』 帮我做一份地理试卷

+601941112
本人地理一直较好,一般在八十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