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的理论

地理学的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1-26 10:16:08

Ⅰ 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来说,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而言,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经济、人文复合系统。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论,当前应突出研究如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人的文化适应中,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其相互间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了解。与人地关系论相比,文化景观论与行为论虽然有着各自的理论价值和独到之处,但各自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文化景观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动力和原因。行为论只能说明人在某种环境中的一些行为。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曾经是地理学界最热衷的话题,当时兴盛一阵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做过理论上的辩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过“左”批判,曾经导致这些国家除经济地理以外的人文地理学大衰退;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生态学思想已经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地理学从以往的形态学方法向生态学方法转化,体系性更强了,它给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各个分支领域的学术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Ⅱ 社会文化地理学的著名理论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I.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 ,瑞典地理学家 S.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聚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既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也表现人类文化的差异。德国地理学家J.G.科尔最早对聚落作系统的研究,他于1841年发表了《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白吕纳则把房屋这一聚落现象列为人文地理事实的第一纲第一目,包括房屋类型、村落形式、都市位置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此后,聚落地理研究在一些国家形成各自的风格。如德国着重聚落景观,法国重视经济对聚落的影响,英国偏重聚落历史地理,美国则关注白人拓荒者居住问题。聚落地理学形成后,最初包括在其中的城市地理学由于发展迅速,逐渐独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使得聚落地理学现在实际上是研究乡村聚落地理。以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和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乡村地理学也是在聚落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研究内容已超出乡村聚落地理范畴。

Ⅲ 论述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1. 人文地来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源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

  2. 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3.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Ⅳ 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将今论古原则。它假定现代所存在的自然地理过程﹐在过去时期里都同样地存在﹑同样地进行﹐因而可以利用现代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自然地理原理﹐推论和复原过去的自然地理环境。但是事实上﹐在40多亿年历史进化中﹐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过程是不可能不变化的。如当生物圈还处在原始阶段的时候﹐大气的组分﹐特别是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异于今天﹐生物过程﹑风化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等也是不同于现代的。因而﹐在复原环境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时﹐又要对此原则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说﹐对于机械的和物理的过程﹐该原则适用的时间范围大一些﹔对于化学的﹑特别是生物的过程﹐适用的时间范围不能过于扩展。自然地理学范畴的古地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属于新生代时期(距今6700万年以来)﹐现代自然地理过程大体上适用于这个时期。
古地理的重建﹐不论是单一的或是综合性的自然地理要素﹐都需要考虑时间的尺度问题﹐即一幅古地理复原图所表现的自然地理现象覆盖的时间长度。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发展和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很大差别: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引起的海陆分布变化,和造山运动引起的地形起伏变化,在时间尺度小于105年的古地理图上是难以显现的;大陆冰盖的伸展和退缩﹐海岸线的进和退﹐却在103年的时间尺度的古地理图上就能明显表现;水系﹑植被等要素﹐甚至在102年的时间尺度的古地理图上就能显现。即使是同一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也存在著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如气候要素可区分出从10年至109年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因而﹐复原不同的自然地理现象﹐必须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时间间距﹐选择的时间间距小于该特定现象的变化率﹐其成果才有意义。如重建更新世时期“洲”级空间尺度的古环境,时间间距应不超过104年;重建全新世间冰期期间的古地理变化﹐时间间距应不超过103年。重建古地理的具体依据和方法有。

Ⅳ 系统地理学的理论延伸

在这种共同思想的支配下,奥德姆(H.T. Om)发展了《系统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乔内莱发展了系统地理学容的理论与方法;哈维(D. Harvey)发展了系统地理学的哲学思想与方法论。应当指出,systems geography不同于systematic geography,前者代表现代地理学的主要潮流;后者为表征地理学传统研究领域的常用术语,主要指普通地理学和部门地理学,其特点是按专题对整个地球表面进行系统探索,以区别并对应于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区域加以研究的区域地理学。现代一般所说的系统地理学,已不再是systematic geography的概念,而是特指systems geography。

Ⅵ 关于城市地理学的所有理论

http://ke..com/view/100968.htm

Ⅶ 经济地理学有哪些经典理论学说

19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来的新自古典经济学模型解释
197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剖析(社会-空间辩证法)
198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区域发展独特性和创新能力的分析。
1980年代以来基于“生物学”类比而兴起的“演化经济学”
1990年代以来文化和制度转向
200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潮

Ⅷ 色彩地理学的理论主张

色彩民俗地理以调查、测色记录、取证、归纳、编谱、总结色彩地域性特质等版实践方法为权主要研究形式,并在城市规划、建筑与环境景观、现代工业产品等设计实践领域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配色指导作用;其理论主张和实践成果受到社会文化学、城市规划、国际流行色等领域里许多专家的肯定。
色彩地理学主张对某个区域的综合色彩表现方式(主要是民居)做调查与编谱、归纳的工作,目的在于确认这个区域的“景观色彩特质”、阐述这个区域居民的色彩审美心理。
这项研究的创立与郎科罗教授本人社会实践的成功促进了跨专业操作的色彩设计方法在色彩学、色彩设计界的推广,使得职业化的色彩设计师日益同专业设计师的队伍里分化出来。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自然、人文环境因素对区域人群色彩审美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Ⅸ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核心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报酬递增思想、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路径依赖和“专锁定”等概属念以及D-S 模型。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两个,即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区域集聚”。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数学定量分析,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包括:中心—外围模型、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区域专业化模型及历史和期望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模型。
新贸易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比如,有一些部门规模经济十分突出,区域可以通过促进这些部门的出口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使一个国家改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专业化格局,向有利方向发展。

Ⅹ 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文化地理学,作为抄人文地理学范畴下的一个亚分支,是研究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以及文化渗透、转变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国对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文化地理学也正到了用武之时,将在规划、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周尚意认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是广义文化,它分为三个层面,即生计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
生计文化主要研究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如衣食住行、生计类型等;制度文化则指组织生产、生活活动的机构、制度,如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家族制度等;意识形态文化则是与人们心理、信仰、价值观相关的宗教、艺术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