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地理学
Ⅰ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谁呢
20、中国最早来的地理学家是?B
A.刘微 B.郦道源元 C.徐霞客 D.徐光启
郦道元是做什么的?搞水利的。刘微是做什么的?现在不犹豫了,答案是C是错误的。只有B是正确的,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CCTV七喜冰爽活动曾问过这道题,答案是郦道元!
Ⅱ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复约470—527),字善长,范阳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Ⅲ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谁
郦道元
引言:在中国地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注有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郦道元,中国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年有皇兴三年(469)、延兴二年(472)之说,但都缺乏可靠依据;卒于孝昌三年(527)。
他生于仕宦家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孝昌三年任关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陕西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全书 1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作者不详,其撰述年代历来说法不尽相同。《四库全书提要》推论:“观其《涪水》条中,称广汉巳为广魏,则决非汉时;《钟水》条中,称晋宁仍曰魏宁,则未及晋代。推文寻句,大概三国时。”以后多数学者同意这种说法。
《水经注》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唐六典》说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等。此外,也有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资料。 为撰写《水经注》,郦道元搜集了大量资料,在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70余种,金石碑刻达350余种,另有大量未指明来源的地图、方志、歌谣、谚语等。他所引用的文献、碑刻等大部分已亡佚,由于他的引用方保存至今。郦道元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便“访渎搜集”,观察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其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全书许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并指出文献引用处的正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水经注》成书的年代,从注文中出现的最后一个年代是北魏延昌四年 (515),和郦道元被害于孝昌三年(527)而论,必在此十余年之间。《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均作40卷,说明此书当时仍还完整。至北宋景□年代(1034~1038)的《崇文总目》,著录此书为35卷,已佚5卷。今本40卷,是后人按原卷数拆凑的。《水经注》(1897年新化三味书室据长沙王氏本重刊)
《水经注》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在历史学、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Ⅳ 地理学科的起源
按照传统的看法,地理学在西方作为一门学科发轫于古希腊。约公元前9~前8世纪时,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有许多地理方面的记述,而且古希腊学者对源于埃及、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资料进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公元前六世纪,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了测量和定位。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记述了许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江河湖海、山川地形、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政治、经济等情况。 约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提出南、北半球因温度差异可划分成若干对称的温度带。公元前331~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东方,取得了关于亚洲中部、里海、印度河流域和波斯湾的资料。约公元前二世纪,喜帕恰斯提出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地物的位置,并发明了极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二世纪的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创立“地理学”一词,并著有《地理学》一书。他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周长,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初步基础。他把世界分为三个主要地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即非洲);五个气候带:一个热带、两个温带和两个寒带。同时划定了气候带的界线。他还第一个根据经纬网绘制了世界地图。 希腊文明衰落和罗马帝国兴起的时期是西方经典地理学全面建立的时期。罗马初期的斯特拉波是西方地志学或区域地理的开创者,著有《地理学》。他整理了荷马史诗以来的古代地理知识,对已知世界进行区划和分类,研究了海岸、三角洲形成和沙漠中的绿洲,还解释了尼罗河的泛滥。 罗马帝国后期的托勒密著有《地理学指南》,总结了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的知识他绘制的世界地图至文艺复兴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他所采用的以经度和纬度区分方位的方法,成为近代地图的渊源。大量的地理资料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促进了地理学思想的建立。它首先引导了古希腊学者去探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认为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四周被海洋包围,上方由拱形天空笼罩着,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荷马和希罗多德;认为地球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扁平圆盘。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持此观点;认为地球是一个中间凸起的圆盘。德谟克利特还对这种推断作了一定的解释;认为地球是球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作出过这种推断。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地球上人类可居住性同纬度有关的思想。他的思想得到了埃拉托色尼的继承和发挥。
Ⅳ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第一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1983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5)最早地理学扩展阅读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
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网络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Ⅵ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一个古代做官的人,到各地游历时,用心考察各地山川河流,写出了一部流芳百世的书——《水经注》,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这个人就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约466—527)。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质等。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权贵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夤杀害。
Ⅶ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哪位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约466—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版北省权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Ⅷ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谁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出来流传千古的《水经注》。南北朝北魏时期的人。
Ⅸ 最早的地理学巨著是什么书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这部古老的奇书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被人们广为传诵。传说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间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于是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山海经》里还记载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山海经》全书共18篇,约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作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该书按照地区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Ⅹ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0)最早地理学扩展阅读: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
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
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山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