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考试地理
⑴ 贵州的具体地理位置
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省份,是西部大开发的沃土。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海拔1444米;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淑处,海拔高程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特征之二是境内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温一般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温一般在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全年日照时数约1300小时,无霜期为270天左右,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因素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尤严重。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
⑵ 贵州地理地貌特征是什么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内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容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地理环境独特。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2)贵州考试地理扩展阅读:
行政规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
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底,贵州省共有9个市、州(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9个县级市、52县、11自治县、1特区、15个区);1381个乡、镇、街道(其中:837镇、124乡、193民族乡、227个街道)。
⑶ 贵州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35.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⑷ 贵州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利弊
利:地处亚热带地区降水充沛,地形以云贵高原为主,冬季寒潮影响小
弊: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适合发展农业,
⑸ 贵州地理概况有哪些
贵州省简称黔(省会贵阳),位于东经103°37′—109°32′,北纬°37′—29°13′,面积17万平方千米。地处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山高谷深,有千亩以上坝子(枣形盆地)300多个。本区属于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大部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C,1月平均气温4—9°C,7月为20—28°C。年均降水量900—1500毫米,多阴雨天气,俗称“天无三日晴”,各地气候差别较大。主要有汉、苗、布依、侗、彝、水、回、仫佬、壮、瑶、满、白、土家等民族。农副产品是以水稻、油菜籽、烤烟、剑麻、咖啡、栓木、生漆为主,栓木、生漆产量居全国首位,中草药较为重要。钢铁、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造纸、卷烟、酿酒业发展很快。
旅游资源:以岩溶、瀑布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贵州省的两大旅游资源优势。贵州岩溶总面积12万余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是地球上亚热带岩溶面积的1/4。有以溶洞奇观而著称的织金洞、贵阳南郊公园(又称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安顺龙宫、兴义飞龙洞、黄果树风景区的溶洞群等。石膏剑、卷曲石等更为世所罕见。另有许多溶洞以有古人类遗址或建有溶洞电站、溶洞工厂而著称。岩溶还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石林,蔚为壮观。白水江、打帮河、霸陵河、王二河等有上千个瀑布,其中黄果树瀑布居全国之首,其附近陡坡塘、滴水滩、冲坑等爆布亦颇具气势。贵阳红枫湖、花溪、黔东南潕河等都以风光奇秀著称。有的已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极有旅游吸引力,苗族游方、彝族歌舞、侗族拦路歌、布依族酒歌与铜鼓等都极有魅力,“三月三”、“四月八”、“火把节”、“六月六”、“龙船节”等都是民族的盛会,轻歌曼舞令人陶醉,华丽服饰令人眼花缭乱,民族建筑令人称奇。“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地方文艺:贵州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歌舞和说唱艺术。黔剧是极富地方色彩的新剧种,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人物服饰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特点。贵州花灯有花灯歌舞与花灯戏两种,乡土气息浓郁。其它有侗戏、布依戏等。
饮食文化:黔菜为辣香为主,乡铃肉圆、酸辣海参锅巴独具特色。地方小吃以肠旺面、豆腐圆子、糕粑、恋爱豆腐果、遵义羊肉粉、毕节汤圆、铜仁绿豆粉等最受欢迎。
⑹ 贵州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利弊
利:贵州的地形主要为高原,地形崎岖,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着
当地经济
的发展。
⑺ 贵州在中国地理位置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
地貌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其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9℃-10.4℃,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7.7℃-27.9℃之间,为典型夏凉地区, 省会贵阳拥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
年均降水量1181mm,雨季明显,年均日照时数1185小时,年均无雨日数190天,阴天多,辐射小,常年相对湿度在80.1%以上。贵州立体气候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水文
贵州境内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乌江、南盘江、北盘江、都柳江等水力资源丰富。
(7)贵州考试地理扩展阅读:
农业
2013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84万公顷(4,677.60万亩),比上年增长2.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6.08万公顷(841.20万亩),比上年增长2.4%。烤烟种植面积25.49万公顷(382.35万亩),比上年增长7.5%。蔬菜种植面积84.77万公顷(1,271.55万亩),比上年增长9.5%。中药材种植面积11.75万公顷(176.25万亩),比上年增长57.4%。
饮食
辣香是贵州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如宫保鸡丁、各类火锅、肠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来调味,黔菜带辣味的菜肴更是口感各异,又分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几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鲜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
交通
贵州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交通密度不及中国沿海地区,但是自2014年底贵广高铁开通,贵州融入珠三角快速经济网,贵阳到广州只需要4-5小时,2015年沪昆高铁(贵阳-长沙)段开通,贵阳到长沙只需要3小时,到上海高铁9小时,贵阳至北京高铁9小时,贵州目前已经接入全国高铁网。
2015年底还实现了贵州88个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目前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络公路网,交通的便捷也让贵州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高铁:贵阳至成都、广州、重庆、昆明、长沙、南宁、兴义(延伸至东南亚)等八向高铁,除了至南宁(350)和兴义 2016年开工外,其他均已通车或开工。
⑻ 简述贵州省地理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⑼ 从地理角度看贵州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和主要限制条件
从地理角度看贵州发展经济的优势及限制:
1、贵州拥有美轮美奂的山水风光。
贵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构成了贵州的山水美景。在贵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还是温泉之城、峡谷之城。
2、贵州拥有美轮美奂的山水风光。贵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构成了贵州的山水美景。在贵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还是温泉之城、峡谷之城。
3、从贵州运出来的产品成本是极高的。
贵州应加大力度培育内部市场,加强省内基础设施建设,把由于地理因素无法通达的地区通过公路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内部市场,以此承接和消化产业转移。
(9)贵州考试地理扩展阅读:
贵州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1、农业生产持续向好,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2%)2.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
分行业看,19个重点监测的行业中,17个行业保持增长,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