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发布时间: 2021-01-23 11:56:16

Ⅰ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扩展阅读: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

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

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山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

Ⅱ 最早的地理学巨著是什么书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这部古老的奇书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被人们广为传诵。传说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间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于是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山海经》里还记载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山海经》全书共18篇,约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作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该书按照地区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Ⅲ 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学著作是哪一部

《史记•货殖列传》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学著作

《史记》记述中国版两千余年的上古历史权,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此书有不少篇章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内容,《货殖 列传》为其中重要的一篇。

《货殖列传》主要叙述了这一时期农 业、手工业、商业的分布以及各主要区域的发展概况。是古代第一次记述了两千年前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情况。

例如:

1、《史记•货殖列传》综述了战国至西汉初年全 国农、林、牧、矿产和水产的主要产区。 ——“夫山西饶材、竹、 谷、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2、根据西汉初年的情况,首次把全国划分为关中、巴 蜀、陇西、三河、燕赵、齐鲁、梁宋、二楚、江南和岭南共10个经济区。并记述了每一个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开发情况、人 口,城市、交通、土特产等经济地理状况和特点,以及在全国的地位,并做区域对比,而且指出了 区域间的联系,既概括,又明确。

《史记•货殖列传》之所以能记录下这样丰富而翔实的西汉 时代各地区的经济地理知识,是与秦汉以来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司马迁多年从事旅行考察记录密不可分的。

Ⅳ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什么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生物

我国古代最早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里面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生物,

Ⅳ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还是《禹贡》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来作是战国时代源的《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以《禹贡》命名。《禹贡》撰著者根据理想中的政治区划,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在全书1193字中,该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

Ⅵ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版代国神话、地理、植物、权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
人文地理:《山海经》部分大量记述了当时的一些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等。有许多关于先民对于疆域的开发等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

Ⅶ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Ⅷ 世界上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
被誉为古代地理网络全书追问内容
回答《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初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陈盘从《周礼》疏中找到:“古山海经邹(邹衍)书”之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并表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赵桦从其说[4]。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明朝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清朝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民国以后以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经》者必读袁书。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6],《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
《山海经》共有18卷,分为山经五卷及海经十三卷。
《山海经》共有18卷,分为山经五卷及海经十三卷。

[编辑] 山经第一卷 南山经

南山经
鹊山
招摇山
堂庭山
猿翼山
杻阳山
柢山
亶爰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南次二经
(木巨)山
长右山
尧光山
羽山
瞿父山
句余山
浮玉山
成山
会稽山
夷山
仆勾山
咸阴山
洵山
呼勺山
区吴山
鹿吴山
漆吴山
南次三经
天虞山
祷过山
丹穴山
发爽山
旄山
非山
阳夹山
灌湘山
鸡山
令丘山
仑者山
禺稿山
南禺山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编辑] 海经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Ⅸ 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地理学著作是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这是撰著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回称雄的局面统一答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叙述 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ō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

Ⅹ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第一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1983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10)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扩展阅读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

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网络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