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人文地理背景
⑴ 大理 丽江地理概况
位于我国西南的云南省,地势高地悬殊、属喀斯特地形吧,有热带风光、且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古迹也很多…
⑵ 云南人文地理环境的概述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人口4956.6万,有少数民族26个。地处亚温带,旅游名胜众多。昆明四季如春,大理风和日丽,龙脊梯田婉如世外桃源。
⑶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距昆明740公里,有航班直达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这里是傣族自治州,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波涛滚滚的澜沧江斜贯境内,茫茫林海遮天盖地,是个繁荣的生物世界。植物学家把这里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西双版纳风光绮丽,物产丰富,是四季鲜花怒放的游览胜地。
“西双版纳”是傣语。在自治州成立之前,这里有十二个自然行政区。傣语把“十二”念作“西双”。“版纳”是傣语行政区域的名称。因此,“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行政区域的意思。现在全州设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东部是哀牢山脉的尾部,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大多在一千米左右。在山地、河谷之间镶嵌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因北有高原作屏障,挡住了寒流,南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故气候冬春无寒潮大风,夏季无台风暴雨,终年温暖湿润,旱雨两季分明,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人说,西双版纳兼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优点,而没有两者的缺点,这是十分恰当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繁多的植物种类,成为闻名中外的热带植物宝库。
西双版纳风景区包括景洪市风景片区、勐海风景片区、勐腊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植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景观独特,知名度高,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群山高耸,雄伟壮观,森林密布,山丘绵延。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平坝面积仅占5%。辖一市二县40多个乡镇,总人口82万余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民族 。傣族是主体民族,近30万人。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车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有橡胶、茶叶、甘蔗、香料、南药、热带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旅游资源更富有特色,令人陶醉,目前,已开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观察台、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景点120多个,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当你迈进西双版纳在域 的时候,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渌浪的画面,绿涛将涌进你的心里;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还有那丰富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外来游客啧啧赞美。
"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将实施科教兴州和开放两大战略目标,积极争取昆明-曼谷的公路,铁路建设,尽快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全年水运能力,做好资源利用,经济留易,跨国旅游等,跨入21世纪西双版纳将更加繁荣和美丽。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以傣族为主的十多种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与绿色世界浑然一体,构筑了蜚声海内外的自然人文景观,自八十年代初国家批准为对上开放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西双版纳正向着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森林公园”目标迈进。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6条公路通向境外,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⑷ 丽江的人文地理及一迷阳光的传说
据说,在丽江的玉龙雪山顶上,常常在特别偶然的时间,才能看到有一版米长的阳光照在上面权,那场面非常宁静,非常壮美。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真正灿烂、终生难忘的爱情一闪即逝,正如这“一米阳光”般短暂!“一辈子无法成就的永恒,或许在某一点便凝成;一辈子无法拥有的灿烂,或许只在那一米之内。可是,错过了便是错过了,短暂的一米阳光,只会偶然地照射在人们的身边,而不会必然地覆盖在大家的周围。”
云南 丽江 在清冷的玉龙雪山顶上,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在最晴朗的天气,阳光也很难穿透云层,传说每年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只有在特别偶然的时刻,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山顶,而神灵会在那天赐予人间最完美的爱情阳光。
⑸ 云南的人文地理
云南驿:古道千年,话“彩云之南”沧桑
--
云南驿古镇,属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东19公里,南侧为楚大高速,北侧为滇缅公路即今320国道3094公里处,距昆明车程约三小时。云南驿是古今之交通要冲,两千多年来先后有蜀身毒道、灵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马古道、明清官方驿道经过或者汇集这里。二战期间,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和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全省三个战略机场之一)更使得云南驿蜚声海内外。
汉廷打通了连接云南驿的三条道路:灵官道:起点为成都,经四川西昌地区和云南楚雄地区,终点到达云南驿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开创了两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从四川南部的宜宾启程,过金沙江,经滇东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县)到达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横断山脉的博南山(今永平县)而得名,属于蜀身毒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于云南驿,同灵官道、五尺道相连,向西经过大理市,越博南山,渡澜沧江,到达保山市,从腾冲或瑞丽出境。 茶马古道的起源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两种大宗商品——西藏输入的茶叶,内地输入的马匹而得名。后世泛指滇川藏之间或者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马帮运输路线。云南驿地处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从这里连通着川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经过的地区,山高谷深,气候多变,即便是马帮运输也属异常的艰难,运输多以藏族地区必需的茶叶、布匹为主。 一九九九年,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广大铁路(成昆线的广通—大理)同时建成通车
⑹ 请问有关云南腾冲的人文地理情况
腾冲古称腾越,位于云南省西部,西北与缅甸为邻,国境线长达151公里,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隘,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素有“侨乡”之称。
腾冲有悠久的历史,古为“滇越国”,汉置郡县,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为云南西部重镇。明代筑有坚固的石城及关隘,以作防御。城内街道俨然,设有各种商行,万商云集,工商兴旺。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玉石工艺,较为发达,是云南缅玉的加工与集散地,又有“翡翠城”的美称。来凤山雄踞城南,一峰突起,山上建有来凤寺,山麓有国殇墓园。腾冲火山群、温泉群、打鹰山、云峰寺、国殇墓园、和顺乡、艾思奇故居、云龙阁等都是腾冲的风景亮丽之处,其中腾冲地热火山尤其著名,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腾冲县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它地处世界瞩目的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地质构造带之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结合线上,地下断层非常发达,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火山群景观,区内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火山类型多样,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景观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火山博物馆。
腾冲也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这里是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以温泉遍布、热力强大,外部显示奇特著称于世。全区目前发现有64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这里青山环抱,流水喧腾,徐霞客曾游历到此,描写道“飞仰口而张其上颚,其中下部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天,坠洞下流,犹热如探;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
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目前已开发了大小滚锅、哈麻嘴、美女池、狮子头、珍珠泉、鼓鸣泉、怀胎井、仙人澡堂及澡堂河瀑布等十余个景点。其中最壮观的就是称为“一泓热海”或“大滚锅”的硫磺塘。大滚锅呈圆形,直径6.12米,水深1.5米,确实是一口硕大无匹的“巨锅”,锅内有三个喷水孔,锅底水温最高可达102℃。据说一头牛掉进里,十分钟后捞起来,就只剩一具骨头了,可见其热力之强。在这里,游人还可挖一小坑,把盛米和菜的饭盒埋人坑里,约20分钟左右,就可品尝一份别具风味的“热海快餐”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大滚锅”中煮鸡蛋,立等可食。
位于腾冲县北部,距城14公里的打鹰山,是腾冲火山群的中心。以它为轴心,东西有规律地排列着70多座火山,构成了中国近期火山的一个著名地带。此山“林木繁茂,鹰多集于此”,因有人在这里捕鹰,故名。打鹰山海拔2614米,上尖下阔,呈圆锥体状。山底部呈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椭圆型,火山口也呈椭圆状,深60米,足有20层楼高。山的底部有3个火山湖,山顶有明代建立的宏恩寺。由于它相对高度达750米,因而在腾冲火山群中显得异常高大挺拔。
腾冲同时也素有“天然植物园物种基因库”之称,国内和世界上稀有树种在腾冲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著名的如生长于腾冲县北部大塘乡的一种杜鹃花,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多种杜鹃花中树最大,花朵最大,枝干最粗的一种,被科学家称为大树杜鹃王。人们曾在海拔2380米的高黎贡山山腰发现了一株大树杜鹃,树高25米以上,根部直径3.07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大树杜鹃,堪称杜鹃花的“王中王”。大树杜鹃择地极严,大部份分布于海拔2250米至2480米的高黎贡山西坡山腰地带,生长区域较狭窄,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植物。其它的珍稀树种还有秃杉、红花油茶、银杏、红豆杉、香柏等。
除火山、地热等著名的自然景观外,腾冲的国殇墓园因其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一处闻名于世的人文景观。国殇,指死于国事者。源自屈原《九歌·国殇》篇,原文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诗歌,诗歌热烈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精神。
墓园位于腾冲城西南一公里处来凤山山麓小团坡东北面,占地5.33公顷,全园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及园林等建筑组成,从山麓到山顶,主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台阶式布局。墓园大门门额上刻“腾冲国殇墓园”六个大字,为李根源先生手书。大门左侧有一高约1米的“倭冢”,内埋有日军尸骨一具,周围高大的松柏与这“倭家”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烈士精神万古长青与侵略者的可耻下场。沿林荫道而行到忠烈祠,“忠烈祠”匾额为于右任先生所书,祠前有《腾冲忠烈祠碑》,记述了战斗始末和建园缘由。忠烈祠台基正面的中央勤石上,有蒋介石题、李根源手书“碧血千秋”四个大字。祠堂两壁的石碑上刻有抗日阵亡将士9168人名录,及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何应钦、卫立煌、孙科、陈诚、龙云等写 的楹联、挽诗、悼词。祠旁厢房内陈列着274幅收复腾冲时的实战照片。山坡上,是烈士碑冢。碑前刻阵亡官兵姓名、籍贯、军衔、职务,计3168人。坡顶为高8米的纪念塔,塔基上刻蒋介石所题“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塔身正、侧三面刻有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政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李根源先生曾为“国殇墓园”赋诗曰:“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 ,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 ”
腾冲景区以火山地热为主,拥有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同时又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悠久的历史底蕴,到这里旅游,可以同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神秘雄奇和历史的厚重深沉,如此种种的优越之处,让腾冲焕发出了迷人的吸引力。相信你如果前来游历一番,一定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交通:腾冲的交通并不很发达,所以要费一些周折。如果是从昆明直接去腾冲,路上要走700公里,不过可以经过大理、保山,可以一路游览下来。另外最快捷的一条路线就是做飞机从昆明到保山,然后转汽车到腾冲县城。
行知提示:
1、交通。
腾冲县城有中巴前往马站,车费10元,下车后再步行大约1公里可到公园。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包车前往,直接到公园门口,桑车50元,夏利40元,面的30元,包车很方便,从街上拦车就可以,也可以到“二街”附近面的较集中的地方包车。
2、住宿。
腾冲宾馆,(0875)5121044,标间120;
秀峰宾馆,5121371,标间60;
翡翠宾馆,5122107,标间100;
热海宾馆,2150327,标间100(这间宾馆就在热海风景区,如果想在热海多转几天,住这里是最方便的!)
’
⑺ 用200字介绍昆明。要运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还拥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全市总面积21111平方公里,辖5区1市8县,总人口578万,聚居着26个民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百花盛开,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截至2006年底,拥有昆明户籍的家庭162.3931万户,总人口共计514.3015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户数1183.2168万户的13.74%和全省总人口4315.7489万人的11.92%。其中非农业人口213.518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52%,农业人口300.78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48%。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千米,西抵中缅边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
景观:西依西山之畔,是游览观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围,东有二碑,千佛塔,阿庐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抚仙湖,星云湖,九龙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宁温泉,禄丰古生物化石遗址;北有武定狮子山,禄劝彝文摩岩石刻。可为景点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更是世界自然遗产。
⑻ 迪庆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加地图
境域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23870平方公里,西北接西藏自治区,东临四川省,东南与丽江市毗邻,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接壤。境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时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海拔最高和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距省城昆明市608公里。
地貌
迪庆藏族自治州风景(2张)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这里地貌独特:有古高原面,也有大山、大川、大峡,是世界著名景观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
迪庆藏族自治州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格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并拥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低海拔(海拔2700米)现代冰川。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硕都湖、纳帕海、天鹅湖等高山湖泊是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泊群,大小中甸、硕都湖等秀丽草甸占迪庆州土地面积的1/5。
气候
迪庆藏族自治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⑼ 中国南方人文地理环境
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台湾火烧寮为全国“雨极”,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南方地区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称为聚宝盆)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⑽ 丽江的地理概况
呵呵!!提问高手——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位于东经100.25 北纬 26.86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以不筑城墙而驰名,因为古代丽东世袭的土司姓木,若筑城墙,木字加上框便成为“困”字,因而古城没有城墙。玉泉水自城东北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常年清流,有“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选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赞语。路面都以丽江特产彩石板铺成,溪流之上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经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丽江当时的街场是个土圩场,雨季泥泞过膝,干季风沙遍地。明代土司开挖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入中河,并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干净。到了清代,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又分为无数小渠,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金城。才有“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景观。有水就有桥,及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共七十余座。许多石拱大桥都是明代纳西族木氏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营造的,具观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性。丽江城中心为四方街,自古商旅云集,贸易兴盛,也是节日聚会处。城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龙潭、五凤楼、得月楼、锁翠桥、解脱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瑰宝。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庙、万卷藏书楼等数十个院落和狮子山“御苑”,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占地达40万平方米。寻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样均三方一照壁,门多东门,厅廊宽敞,天井大方,门窗雕饰花鸟等图案,极富文化气息,体现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有“高原姑苏”高原“威尼斯”之称。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 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哼着一首叫纳西净地的歌曲,吟唱着心中的净地,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江出境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山南麓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