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之梅里雪山
Ⅰ 云南三座山峰: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1、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150公里。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西南方10千米处,距中甸县城184千米。长约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状的最高峰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突出于周围群山山顶面近千米的极高山,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断裂活动强烈地势高耸,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边环绕,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最高山。
2、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地处东经100°4′2″-100°16′30″、北纬27°3′2″~27°18′57″之间,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隔江西与中甸雪山、东与绵绵山相并列,北自三江口,向南延伸到北纬27°,如扇面向古城展开。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发育有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1984年,云南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1年,玉龙雪山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07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3、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市东南部,与玉龙雪山隔虎跳峡相望,是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及其以后第四纪族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急剧抬高的高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望之险峻雄伟而又美丽神秘。“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攀登季节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风影响,1、2月风力较大,经常达8级以上。11月与12月风力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节。
(1)人文地理之梅里雪山扩展阅读:
梅里雪山地质地貌
在地质构造上,梅里雪山处于古地槽三江印支褶皱系弧形转弯受急剧挤压而变窄的部位;在地形地貌上,北段山体宽厚,地形起伏相对不剧烈,没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和发育完全的冰川,但高山流石滩地貌极为发达,而南段山地狭窄,地形剧烈起伏,形成极为发育的高山和冰川地貌。呈北北西一南南东向伸展,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 。
Ⅱ 云南梅里雪山海拔
动物资源
独特的低纬度冰川雪山、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明而干湿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使梅里雪山成为野生动物的生活的天堂。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云豹、羚牛,有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小熊猫、猞狸、黑麝、大灵猫、小灵猫,还有珍稀的白尾稍虹雉和雉鹑,以及凤头鹰、红隼、血雉等113种可爱的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列为世界上5片“最后的净土”之一。
Ⅲ 梅里雪山,被誉为“世界最美之山”,为什么人类至今无法企及
梅里雪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他的全长有150公里。受很多因素影响,梅里雪山的登峰之途中受到了重重阻碍,导致了这座最美的雪山至今无人登顶的遗憾。
综合上述原因,攀登梅里雪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挑战者都无法克服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而无法攀登到梅里雪山的顶峰。所以这座“世界最美之山”依然有无人登顶的遗憾。
Ⅳ 云南的梅里雪山的简介和关于它的神话传说!
【概述】
梅里雪山(Meri Snow Mountain)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
【地理位置】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6°,北纬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上。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自然风光】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蜂,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碛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丽江葵花宝典里描述,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其为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故而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静,在各个雪蜂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
然而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
【宗教传说】
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
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维护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当驴子们在卡瓦格博山间旅行时,藏族同胞的这一禁忌最好还是要予以尊敬的。
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区流传的指南经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内似千佛簇拥集会诵经……。具佛缘的千佛聚于顶上,成千上万个勇猛空行盘旋于四方。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缘人拜祭时,会出现无限奇迹。带罪身朝拜,则殊难酬己愿……。”
在指南经中,对外转路线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内容作指引和解说,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灵物。据佛教之说法,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妙果,护佑今生来世。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
在藏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宗教文化】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主峰卡瓦格博,其左(北)边的山峰有布穷松吉吾学、再北为扎堆吾学,被称为无敌降魔战神;其右(南)依次为帕巴乃丁吉著、巴乌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优美的女神峰缅茨姆,缅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药王的侄女,又有传说为丽江玉龙雪山之女。藏区称卡瓦格博峰为“绒赞卡瓦格博”,绒:指河谷地带;赞:属于很厉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个意思为:圣神的白雪山峰。
梅里雪山地区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区,以藏传佛教为主体,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宗教共存共荣。
藏传佛教有萨迦、宁玛、噶举和格鲁四大派,其中以格鲁和宁玛派影响最大。该地区的藏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噶玛.拨希,二世大宝法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
◆噶玛.让穹多吉,三世大宝法王,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
◆藏传佛教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
◆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之前还云遮雾绕的卡瓦格博峰已云开雾散、展露真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着神奇的光芒!
该地区现共有14座寺庙,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现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区的寺庙分布:
◆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现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214国道旁,在册僧人636人,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德钦林寺:位于德钦升平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五世达赖赐名,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红坡寺,位于德钦云岭乡红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属格鲁派黄教,有清咸丰皇帝赐匾“化行南帮”一块,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位于德钦奔子栏乡书松镇,始建于公元1772年,现有尼姑115名
◆永主顶寺:位于德钦燕门乡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有僧人80人,属宁玛派红教
◆崩贡寺:位于德钦燕门乡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现有僧人50人,属宁玛派红教
◆拖拉竹寺 :位于德钦燕门乡拖拉村,现有僧人30人,属宁玛派红教
◆玉仙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现有僧人33人,属达隆噶举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钦尼通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噶玛噶举派
【登山活动】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7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现在,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米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米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 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2月28日)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C2营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攀登梅里雪山。
【朝山活动】
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这条几百年来至少有数百万人次走过的转经路现今仍处于原始状态。
【探险活动】
对梅里雪山的研究与探险,起源于19世纪,甚至更早,主要有:
◆泽切尼仁觉,匈牙利人,1879年著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
◆金顿·瓦尔德(F Kingdom Ward),英国植物学家,1911年和1914年两次对明永冰川做了详细的地质和植物学调查后,1916年在英国地理杂志发表,1925年出版,记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状况,他写到:“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
◆奥圣多夫斯基,前苏联圣彼得堡地理学教授,1920年率骆驼队,在梅里雪山探寻香巴拉王国的入口
◆亚力山德拉·大卫·尼尔(Alexandra David Neel)女士,法国藏学家,1923年,化装成为一名女朝圣者,历经8个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写成《一个巴黎女人拉萨历险记》。
◆尼古拉·雷里西,1924-1927,来此探险,在他的随笔集中记载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国的神奇体验
◆约瑟夫·洛克,美籍植物学家,1922-1935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记录梅里雪山的文章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线》,后经好莱坞搬上银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闻名
【旅游信息】
观赏梅里雪山的理想季节是10--5月的冬春季,最佳季节是10月底后,天气晴朗,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
其他时间,要看运气。一般在清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更容易看到雪山。但梅里雪山气候瞬息万变,卡瓦格博峰突现的机会也不少。有的游客在丽江看天气,雨则不动,晴即前往,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看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尤其是看神山。一种正确的思想是不太关心时间和天气,而是带一颗心,去看神山。
秋末和春初,观卡瓦格博峰8-9点左右,能看到雪峰下,针叶带有一条白的云带,当地藏民特称之为“卡瓦格博献哈达”。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不断上升,中午时分云朵飘浮在卡瓦格博峰顶上,此为“卡瓦格博打伞”,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
雪山观景有几个地方比较理想,一是214国道下了白茫雪山,可以看到了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狭窄,不宜久留。二是雾农顶观景台,从中甸方向进入德钦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5公里,建有13座白塔,地势开阔,颇为壮观。三是飞来寺烧香台,飞来寺村位于德钦往西藏的214国道上,离德钦县城约11公里,当地藏民及过往行人均在此烧香祈褔,此乃观日出日落之佳境。现在飞来寺烧香台已经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旅游地,餐饮食宿酒吧都有,绝大部分游客都住在这里,观日出日落,去雨崩和明永也最为方便。
旅游小贴士
1、内转经无需地图,外转经可在香格里拉找到地图。
2、全程均为土路,7-8月份会有坍方,1-3月会有雪封山。
3、每年的冬天都有来自香格里拉各地以及来自西藏、四川甘孜的朝圣转经藏民。
4、建议租马。
5.如果能够骑自行车从香格里拉到梅里雪山,即使一年四季的雪景不一样,即使没有看见最美丽的雪山和雨崩的美丽景色,但在路途的风景十分的美丽。丽江自助游攻略发布站里描述,这沿途的风景已经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和幸福。真的是人间一件十分难得的人间享受,但是仍然建议各驴友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骑自行车去香格里拉十分艰苦。
附: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考虑。在香格里拉租自行车(15-30RMB)。
6.住宿:德钦县招待所,飞来寺都可以住宿,价钱便宜。
经验推荐:最好是到明永村住宿,晚上住在山里,可以很近地看到月亮和星星,那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不是在每个地方都能感觉到的。
梅里雪山的历史、宗教、文化和探索史: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227168&PostID=11008971
希望你满意我的回答o(∩_∩)o...
Ⅳ 梅里雪山纪录片
《再见梅里雪山》 http://xqian.ustc.e.cn/io/纪录片/体育人间:风版雪权磨人/10.wmv http://xqian.ustc.e.cn/io/纪录片/体育人间:风雪磨人/11.wmv
Ⅵ 关于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的传说有哪些啊
有人说,它是莲花生大师派往守护雪域东方的大将,列于藏区的八大神山之一。缅茨姆,正是位于卡瓦博格峰左侧的一座雪峰。 还有一个是关于日本登山队的故事,十八名日本登山队员于1991年攀登梅里雪山的时候,在半山腰上全部遇难,被雪崩掠走了罪恶的生命!而在香格里拉,你会听到另一个版本的关于日本登山队员遇难的又一种有趣的说法。 事情还得从七十年代说起。 七十年代的某年春季,云南省丽江风景区来了两个日本人,这两个日本人打着科研的幌子,在丽江风景区整整呆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月里,这两个日本人不与任何人接触,专门爬山沟,钻树林,当他们离开丽江的时候,只带走了一只蝴蝶,一根树枝。过了没多久,这两个日本人又重返丽江,还是不与任何人接触,依然只是爬遍丽江的大小山沟,钻遍丽江的所有茂密的树林,当他们离开丽江的时候,还是只带走了一只蝴蝶,一根树枝。但是这一次他们就没有那么走运了,因为他们两次来丽江的时候,为他们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正好是同一个海关人员,这名谨慎的海关工作人员对两日本人来丽江的行为非常惊奇,也对这两个日本人的第二次丽江之行充满了疑虑,于是他请来了云南省动植物检疫所的专家,对这两个日本人所携带的蝴蝶和树枝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检查,这一检查可就查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这两个日本人第一次所携带出境的蝴蝶是濒危蝴蝶品种,这种蝴蝶是与恐龙同一时期的物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美丽的四尾三色蝶,而这种蝴蝶只在我们国家的丽江才有,(七十年代)目前估计不足300只,早已经被国家列为了濒危动植物。被日本人携带的那根树枝也很令人惊讶,原来那可不是根普通的树枝,那也是恐龙时期延续下来的唯一一个树种,名叫“红豆杉”。话说这“红豆杉”可不是一般的树种,在丽江被纳西族儿女称为神树。经研究发现“红豆杉”对很多疑难杂症有特殊疗效,特别是能防癌抗癌(丽江地区的癌症患者是全世界最低的),对治疗高血脂症也有奇效,因此“红豆杉”也被国家列为濒危动植物,是严禁采伐的树种之一。 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搞清楚这两个日本人的真实面目之后,宣布从此以后云南丽江为日本人的禁行区,任何日本人不允许踏进大理、丽江等一带风景区旅游。那两个日本人也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从此不准再来到中国领土。 事情再往前走了近20年,1991年日本登山队经过千辛万苦死皮赖脸的申请由日本外交部和中国外事办商量要来攀登梅里雪山,中国外事办与国家体育总局为了顾全两国关系,万般无奈之下答应了日本人的乞求,但有三条戒律:一.严禁携带任何物种出境;二.不能违犯少数民族的族规;三.不提供中国导游。 香格里拉地区的少数民族以藏族居多,这里的藏民与西藏的藏民虽然不属于同一支,语言也不相同。但是香格里拉的藏民不仅骠汗强壮,而且更加汉化,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都了然于胸,因此也知道日本人在丽江的丑恶行径。梅里雪山在藏语里讲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雪山”的意思,于是全香格里拉的藏民不管国家外事办和体育总局颁发的登山令,自觉地在各个进山路口达成人墙,不让日本登山队进到梅里雪山地区来,最后在公安部门的保护下,日本登山队才艰难地在梅里雪山山脚下安营扎寨,准备好登山的具体工作。第二天早上,当疲惫的日本登山队员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发觉他们的帐篷周围已经被一千个手拿藏刀的藏族青年团团围住,那些藏族青年全部上身赤裸,脸上涂画着山神形象的油彩,嘴里不停地怒吼着,一步步向日本人逼近。这样僵持了一天,公安部门才艰难地将这些藏族青年们劝离回家,日本登山队员们长长吁了一口气,他们才有时间准备向梅里雪山进发。 第三天早上,日本登山队员们整装出发了,当他们全部离开山脚往山上攀登的时候,山脚下来了一支约二百人的队伍,其中有二十个从香格里拉松赞林寺(俗称“小布达拉宫”)来的藏族喇嘛手里拿着长长的挞杩(藏族的长喇叭),他们在梅里雪山山脚下做了一会法事之后,围成一圈将手里长长的挞杩对着日本登山队上去的方向一起吹响,只见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转眼间狂风大作,冰雹骤然而下,半山腰间聚起阵阵黑云,突然,一场迅速而来的雪崩将所有的日本登山队员全部吞噬之后,天气又马上放晴,微风飘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山茶花香。 此次雪崩事件过后三天,全国各地的报纸才报道“日本登山队在攀登云南省梅里雪山的过程中,因为事前对梅里雪山的天气情况准备不足,在半山腰时不幸遭遇雪崩,全体登山队十八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组织搜救工作……!”。 从那以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任何地方的登山人员来攀登梅里雪山!
Ⅶ 梅里雪山在哪里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10千米处,这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3座,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峰藏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神山之首。所以每年的秋末冬初,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大批香客不惜千里迢迢赶来朝拜,匍匐登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交界处,距离昆明849千米。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它逶迤北来,连绵十三峰,座座晶莹,峰峰壮丽。在这一地区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与南下的大陆冷空气相遇,变化成浓雾和大雪,并由此形成世界上罕见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性海洋性现代冰川。雨季时,冰川向山下延伸,冰舌直探2600米处的森林;旱季时,冰川消融强烈,又缩回到4000米以上的山腰。由于降水量大、温度高,就使得该地冰川的运动速度远远超过一般海洋性冰川。剧烈的冰川运动,更加剧了对山体的切割,造就了令所有登山家闻之色变的悬冰川、暗冰缝、冰崩和雪崩。
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梅里雪山的气候变幻无常,雪雨阴晴全在瞬息之间。梅里雪山既有高原的壮丽,又有江南的秀美。蓝天之下,洁白雄壮的雪山和湛蓝柔美的湖泊,莽莽苍苍的林海和广袤无垠的草原,无论在感觉上和色彩上,都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
这里植被茂密,物种丰富。在植被区划上,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类型,在有限的区域内,呈现出多个由热带向北寒带过渡的植物分布带谱。海拔2000~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种云杉林构成的森林,森林的旁边,有着延绵的高原草甸。夏季的草甸上,无数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满山的杜鹃、格桑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犹如一块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构成的巨大绿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红。
从德钦县沿滇藏公路北上,东行至10千米处的飞来寺,但见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接踵,雪峦绵亘,势如刀劈錾斫,气势非凡。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拜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称号。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似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教化,受居士戒、改邪归正,从此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王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瓦格博的像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雄姿英发,这与雪山之神的高峻挺拔、英武粗犷的外貌特征是极其相似的。在西藏地区甚至有这样的传说:如果今生有幸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
梅里雪山诸多海拔在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雪峰下蜿蜒着一条条冰川,其中最壮观的冰川是明永恰冰川。这条冰川是因它之下的村寨名而得名的。明永恰冰川下有村名叫“明永”,意为火盆的村寨,因该村处于热河谷明永恰冰川?
地带,气候较为温暖,故名。“恰”在藏语中指冰川,明永恰,即明永冰川。还有一种解释“明永”意为明镜,传说明永恰冰川是卡瓦格博这位护法将军的护心镜。
明永恰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一直铺展到海拔2660米的森林中,绵延12千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总面积约为6平方千米,年融水量2.3亿立方米。冰川冬季下延,夏季退缩,延伸幅度大,消长的速度快,是世界上稀有的低海拔冰川。
登临冰川,你会感到景致光怪陆离,看到的有飞架的冰桥以及冰洞的碧绿晶莹,纤细的冰芽、冰笋、千姿百态的冰的世界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Ⅷ 关于梅里雪山的传说
山峰
概况
在云南省
西北
与
西藏自治区
东南部
的
交界处
,莽莽苍苍的
怒山
自北向南直指而下,
在滇藏交界处的
怒江
北段,西侧是西藏自治区的
察隅县
,东侧是云南省
德钦县
的
云岭
区和佛山区。
范围大致在东经98度30分至98度52分,
北纬28度
16分至28度33分之间,南北纵长30公里,东西宽度36公里。
人们把这一段称为太子雪山,它的
主峰
就是
梅里雪山
,藏族同胞称之为“卡格薄”,是云南省的
最高峰
.在藏语里,“卡格薄峰”意即“白色的雪山”,它是被藏族同胞视为“八大佛山”之一的“神山圣地”。
每年有从
西藏
,四川,云南,
青海
等地
跋涉千里前来朝拜的
信徒
。梅里雪山的
海拔高度
为6740米,位于东经98度6分,北纬28度4分。坐落在怒山
山脊
的主
脊线
上。从
峰顶
到
山脚
澜沧江
边明
永河
入口处(海拔2038米),
高差
达4700米。在水平距离14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向前l公里就得上升360米,可见
山势
之陡。以它为中心,周围有20多座
终年积雪
的山峰,其中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
气候
由于太子雪山的
地势
北高南低,
河谷
向南敞开,气流可以溯谷
而上
,受
季风
的影响大,干湿
季节
分明,且
山体
高峻,又形成迥然不同的
垂直气候带
.4000米
雪线
以上的
白雪
群峰峭拔,云蒸霞蔚;山谷中冰川延伸数公里,蔚为壮观。较大的冰川有纽恰、斯恰、明永恰。而雪线以下,冰川两侧的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
高山
灌木
和
针叶林
,郁郁葱葱,与白雪相映出鲜明的色彩。林问分布有肥沃的
天然草场,
竹鸡
、漳子、
小熊猫
、
马鹿
和熊
等
动物
活跃其间。
高山
草甸
上还盛产
虫草
、
贝母
等
珍贵药材
。梅里雪山,不仅
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更为复杂,每年
夏季
,山脚河谷气温可达ll-29℃,
高山则为-lO℃-20℃。
年降水量
平均为600mm,大都集中在6—8月,此期间气候极不稳定,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路线
地形
等高线
图
进山路线图
自
昆明
乘车
行程
502公里到达
丽江
,再从丽江沿
公路
北行30公里即可到达主峰北侧海拔3050米的登山大本营所在地。
攀登历史
1991年1月3日
中日联合
登山队
,晚间遭遇不可预测的
大雪崩
,一夜之间
营地
消失得无影无踪,l7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成为登山史罕见的
悲剧
。
Ⅸ 梅里雪山的传说
梅里雪山m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 10km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m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m,是云南的第一高峰。
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
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处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m。这个错误主要源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当年,一支解放军测量队到了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压过了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
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乃制敌宝珠雄师
梅里雪山(21张)
大王格萨尔麾下一员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围诸峰,虽称“十三峰”,但语意是取“十三”这个藏语里的吉祥数,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个雪峰,而是较多山峰的统称。诸峰中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说拉赞归面布峰。其中线条优美的面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又有人传说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意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m。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的布迥松阶吾学峰,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指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归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Ⅹ 请问梅里雪山的高度是多少
【概述】
梅里雪山(Meri Snow Mountain)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
【地理位置】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6°,北纬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上。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享誉世界。
【自然风光】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仅有太子十三蜂,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碛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谓最壮观的冰川。此冰川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丽江葵花宝典里描述,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因其为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故而色纯气清;阳光照射,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将阳光映衬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们潜心受其淋洒,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高山湖泊清澄明静,在各个雪蜂之间的山涧凹地、林海中星罗棋布,且神秘莫测,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风唤雨”的效应,故而路过的人几乎都敛声静气,不愿触怒神灵,完好、丰富的森林则是藏民们以佛心护持而未遭破坏的佛境。
【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
然而目前,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
【宗教传说】
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
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维护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当驴子们在卡瓦格博山间旅行时,藏族同胞的这一禁忌最好还是要予以尊敬的。
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区流传的指南经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内似千佛簇拥集会诵经……。具佛缘的千佛聚于顶上,成千上万个勇猛空行盘旋于四方。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缘人拜祭时,会出现无限奇迹。带罪身朝拜,则殊难酬己愿……。”
在指南经中,对外转路线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内容作指引和解说,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灵物。据佛教之说法,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妙果,护佑今生来世。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
在藏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宗教文化】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主峰卡瓦格博,其左(北)边的山峰有布穷松吉吾学、再北为扎堆吾学,被称为无敌降魔战神;其右(南)依次为帕巴乃丁吉著、巴乌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优美的女神峰缅茨姆,缅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药王的侄女,又有传说为丽江玉龙雪山之女。藏区称卡瓦格博峰为“绒赞卡瓦格博”,绒:指河谷地带;赞:属于很厉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个意思为:圣神的白雪山峰。
梅里雪山地区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区,以藏传佛教为主体,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宗教共存共荣。
藏传佛教有萨迦、宁玛、噶举和格鲁四大派,其中以格鲁和宁玛派影响最大。该地区的藏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噶玛.拨希,二世大宝法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
◆噶玛.让穹多吉,三世大宝法王,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
◆藏传佛教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
◆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之前还云遮雾绕的卡瓦格博峰已云开雾散、展露真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着神奇的光芒!
该地区现共有14座寺庙,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现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区的寺庙分布:
◆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现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214国道旁,在册僧人636人,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德钦林寺:位于德钦升平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五世达赖赐名,属格鲁派黄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红坡寺,位于德钦云岭乡红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属格鲁派黄教,有清咸丰皇帝赐匾“化行南帮”一块,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位于德钦奔子栏乡书松镇,始建于公元1772年,现有尼姑115名
◆永主顶寺:位于德钦燕门乡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有僧人80人,属宁玛派红教
◆崩贡寺:位于德钦燕门乡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现有僧人50人,属宁玛派红教
◆拖拉竹寺 :位于德钦燕门乡拖拉村,现有僧人30人,属宁玛派红教
◆玉仙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现有僧人33人,属达隆噶举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钦尼通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噶玛噶举派
【登山活动】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7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现在,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米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米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 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2月28日)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C2营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迄今为止,过去15年中共有9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自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攀登梅里雪山。
【朝山活动】
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