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可用来描述武汉的人文地理特征

可用来描述武汉的人文地理特征

发布时间: 2021-02-26 09:28:07

人文地理特征怎么描述

人文地理特征抄是人类的社会,文袭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② 议一议,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态,国家,民族,经济,文化。这些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③ 谁能介绍一下湖北的社会人文地理

楚风遗韵

湖北是先秦时期楚国的地域,与中原文化并列为华夏文明二大源头的楚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早在先秦时期,这里的文明已经相当繁荣,楚地制作的青铜器、丝织与刺绣、漆器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带有鲜明楚文化特点的哲学、艺术以及宗教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

现今,湖北存留的大量文物和遗迹都足以标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所创造的文化高度。一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艺术仍带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它与严肃深沉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张扬而绚烂的。

名城荆州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人们时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出典就在这里。

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荆州古城,该城保存完整,里面有玄妙观、关帝庙及铁女寺等,在荆州,有许多古迹都是跟三国志有关的;城北5公里处的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保存得也较好。作为楚文化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的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此外,荆州还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松滋风景区内湖山掩映、溶洞成群,还有一些旅游休闲项目。

交通:荆州的交通条件比较好,距武汉市179公里,有高速公路连接;沙市港是客轮的重要停泊站,交通便利;铁路通达全国;沙市机场有到达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航班。

随州曾候乙墓

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

目前,当地政府已成立了随州市博物馆,复原曾侯乙墓址,建立编钟陈列馆,还组织了“随州市古乐队”,为各地来的游客用编钟复制品演奏古乐,来此的游客可以一饱耳福,倾听古代文明的悠远回响。

交通:武汉与随州之间有316国道相通,可坐长途客车前往

④ 用一句话来描述或形容武汉

九省通衢,人杰地灵

⑤ 急:武汉人有什么特点

武汉人是什么人,我认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精”。很精明,头脑灵活,会做生意,算得清白帐。但从另一面看,就是有点吃不起亏,有点斤斤计较。发展到极致的坏的典型,就是做笼子,强买强卖,坑蒙外地人,欺生,形成不好的形象。但主流还是精明,适合搞市场经济。

武汉人的第二个特征,是来源于武汉的人文地理条件的特殊性的。武汉的最大的人文地理特点,叫做交通便利,也就是所谓的“九省通衢”。交通便利带来的武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开放。武汉人信息灵通,不封闭,不太容易僵化,有改革精神,勇于开拓创新;而且武汉人喜欢到处跑,对各个地方不生疏,总体来说对外地人不岐视;武汉人什么菜都吃,酸甜咸辣都不怕,所以没有自已独立的菜系;武汉人跟得上潮流,赶得上时髦,特别是女子的服装很新潮,记得还是七八十年代,武汉女孩穿超短裙、低胸装,让外地人不敢盯着看。武汉人具有兼收并蓄的本事,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比如体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就有:别的地方好吃的菜都可以学过来,改造成自已的菜;打麻将敢创新,发明了打赖子、红中杠、下水等新名堂,当然这既能说明武汉人善于创新,也说明武汉人没耐性。

武汉人的第三个特征,是由武汉多水这个自然地理特点决定的,构成了武汉人的性格的很多实质性的方面。一是不怕死,不怕鬼。水既是利,也是患,特别是在解放前,经常有水患,财产房屋被毁,人被淹死,不是什么稀奇事。住在汉口的人,头顶一江水,照样乐观生活。洪水来时,泰然自若,齐心协力,奋力相抗。你曾看见光着屁股从很高的地方跳到江中游泳的小孩吗?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不畏水的习惯。当然,现在防洪标准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小孩子每家只有一个,家长看得紧,不会让他们去随意跳水了。现在的武汉人将来的武汉人还有没有不怕死不怕鬼的性格特征,我不敢说。二是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水从高处自然流向低处,流到哪里算哪里。水不会自已去向上流。武汉人也差不多,胸怀远大理想,刻意去做一些不太可能的事,不是武汉人的性格。武汉人想,生活就是这样,要慢慢来,要慢慢好起来。从整体上说,武汉人奋斗精神不足,对生活容易满足。三是透明。武汉人没多少花花肠子,待人特热情直爽,说话粗声大气,直筒子多,一眼就看得透。

第四个特征是由武汉的气候决定的。武汉冬冷夏热,而且冬天房内比房外冷,夏天屋里比屋外热,这种气候,使得武汉人性格上反差大。受天气热的影响,一方面,武汉人很热情,很直爽,男人不太修边幅,过去上街,常常光膀子,穿拖鞋,男男女女都大大咧咧的,当然现在没有了。另一方面,武汉男男女女都较暴燥,动不动容易发脾气,过去在公汽上,在自由市场,每天都会碰到有人吵驾,而且一有人吵驾,就容易围一大堆看热闹的人,还没有人劝驾。现在各方面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所以很少见到有人吵驾了。

⑥ 武汉人什么性格特点

城市面貌有可能千城一面,但不同城市人的性格却各具特点。武汉人的性格特点可用五个字来概括:

※扳

武汉人蛮不“不服周”。曾经“大武汉”的荣耀,让武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意,那就是复兴大武汉。当下,武汉人正在全城聚力让“大武汉”名至实归。武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的经济发展一直往上冲,武汉人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时代改变了武汉人的性格,他们不再安于贫穷、乐于现状,他们越来越爱扳,为个人的命运,为城市的前途;他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扳,扳出武汉的新时代!

⑦ 关于武汉地理位置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消费水平不算高,工资水平也不高。 武汉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汉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汉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 误读武汉天气:外地人经常把武汉的夏天说的十分恐怖,实际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理解城市建设:武汉城市格局两江三镇,坐拥七湖。水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0倍。让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时光中,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或重或轻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整治。21世纪是水的世纪,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在武汉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汉的城市建设不得不已江湖为轴线,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规中矩,给人的感觉有点乱。的确,横跨两江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约束,尤其对交通建设十分不利,常常出现断头路,所以在一些主干道和过江通道上发生大规模的交通拥挤,在重要的节日更加明显。必须承认这是武汉做的不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在大规模的改善道路环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 武汉是电话区号三位数(027)的城市,全国也是为数不多啊! 武汉(Wǔhàn)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 副省级城市 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 特大城市 ,中国 中部地区 (华中)的 最大都市 和 中心城市 (中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 重要 的 工业基地 、 科教基地 和 综合交通枢纽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其中城镇人口537万。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 武汉在中国的位置称“江城”。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 中国 近代 规模最大的城市 ,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融合。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即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 新中国首个直辖市 。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武汉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在城市面积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湖泊数量达到170个。武汉的东湖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补充: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综合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区位和资源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教育与科技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1、能源供应武汉煤碳、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里;与荷兰SHV公司合资建有年卸能力10万吨的液化气专用码头。民生石油公司已建成年周转能力60万吨的专用码头。目前,武汉正积极实施“川气东送”工程,到2003年每年将有3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四川进入武汉。2、交通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贷物列车80多对。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 次。 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⑧ 能帮我介绍一下武汉市的人文、地理概况吗

慢慢看哈!
武汉之地理人文

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广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车基本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地形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类 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 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

中列:横穿城区

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气候环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水系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⑨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素质、宗民族、教、文化、民居等。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城市分布、交通、商业、市场、科技等。

社会:国防需要、个人偏好、乡土观念、政策等。

⑩ 陕西汉中的人文地理介绍,有哪些地理特点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 871.8 ,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曾经是商朝的方国,秦国时的汉中郡,此后又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汉中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与关中差异较大,古代建筑具有南北兼备的风格,民居多样,生活习俗颇具江南风采。在这里端午节赛龙舟,在陕北和关中是看不到的,饮食习俗也与四川接近,巴山的锣鼓草、汉中的瑞公戏、西乡的刺绣挑花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洋县的黑米和香米,古为贡米,如今成为普通百姓的大众食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