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小博士地理知识竞赛

中国小博士地理知识竞赛

发布时间: 2021-02-26 08:55:52

❶ 第五届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题目是什么

第五届“ 环保之星”全国小学生科技大赛试题(上)
主题: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碳和其他元素可以组成很多物质,请说出下面哪类物质组成中不含碳?
A.大米 B.牛羊肉 C.塑料 D.普通玻璃
2、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公共交通系统于 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它位于:
A 纽约 B 东京 C 伦敦 D 巴黎
3、“低碳”指的是:
A. 减少含碳物质使用 B、减少碳元素排放
C、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减少含碳资源的开发利用
4. “低碳行动”的宗旨是指:
A.鼓励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调整生活方式,为减少温室气体气体排放出力。
B.减少白色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
C.护林种树,绿化环境
D.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减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5.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对于我们来说是应当确立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下面的生活方式哪种可以成为“低碳生活”?
A.争做“节约小模范” B.努力学习,争当“学习标兵”
C.全面发展,争当“三好学生” D.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6.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会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有些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
A氟里昂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7. 温室效应可以带来很多危害,比如加快物种灭绝,人类易患某些疾病等等。下面哪些现象还和温室效应有直接关系:
A冰川后退减少 B水利资源减少 C地震频发 D火山爆发
8. 二氧化碳在燃烧、呼吸作用中都能够产生,绿色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来制造养料,释放氧气,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叫:
A.消耗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9. 自然界碳是循环的,天然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但是人类的活动打破了这种平衡,特别是近200年来,人类对下面哪种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A铁矿、铜矿等矿石资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
C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 D风能利用
10.下图中建筑所在的大洲,最有可能是: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11.在南极洲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A 坐北朝南
B 坐南朝北
C 坐东朝西
D 坐西朝东
12.你听说过“碳足迹”么?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消耗量”。“碳”消耗得多,导致地球温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下面公式可以让你简单计算家庭耗电和碳排放关系:
家庭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
根据公式请计算:家庭每天用电两度,一个月(30天),碳排放量大约多少?
A、 将近50千克 B、 将近25千克 C、 1.5千克左右 D、 0.785千克
13.下图是一项活动的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活动?

A 爱护地球环境
B 珍惜时间
C 地球一小时
D 水资源保护
14.下列世界地图中描述的主要内容是:
A 人口数量 B GDP
C 面积 D 粮食产量

15. “地球一小时” 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为改善全球变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改善地球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你知道熄灯时间从几点到几点吗?
A 20:00-21:00 B 20:30-21:30 C 21:00-22:00 D 21:30-22:30
16.“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节电,就会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说的,可见节电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方面,生活中下面哪项措施还可以减少用电:
A 减少电器待机时间 B 增加开关电器次数 C 使用大功率电器 D 多用干电池供电
17.小明一家四口人,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奶奶爱听戏,经常听收音机里的京剧,爸爸爱上网,经常从网上看新闻,妈妈爱电视剧,天天看连续剧,小明爱看书,每天空余时间看各种书。他们四人,谁的生活方式最低碳? A奶奶 B爸爸 C妈妈 D小明
18、10月8日,同一时刻上海的大林与澳大利亚悉尼工作的姨妈打电话互致问候。以下说法符合两地实际情况的是
A 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 B 一个在秋季,一个在春季
C 上海濒临太平洋,悉尼濒临印度洋 D 悉尼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19. 小红打算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全班同学开展低碳活动,下面哪些内容适合写到倡议书中?
①少用一次性物品,如筷子、纸巾 ② 作业尽量白天写完
③ 多在家里呆着,少出去玩 ④ 随手关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④①②
20、你是否经常帮助父母做饭?下面各项中,哪一种做法最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A、自然解冻冰冻食品 B、将大块的食物切成小块后再下锅 C、用最大火力烹调食物 D、淘洗好的米浸泡10分钟后再煮

❷ 地理小博士高中组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的汶川(103.40E,310N)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 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多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板块张裂地带

C、板块挤压地带 D、地质灾害

2.我国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干旱③地震④台风⑤滑坡泥石流⑥飓风⑦风暴潮⑧火山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⑤⑥

3.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B.我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

C.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D.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Ⅰ、Ⅲ两区共有且频率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寒潮

5.图中Ⅱ区,冬春季节突出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干旱 C.泥石流 D.滑坡

6.图中Ⅳ区内,频率大且对公路交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暴雨 C.地震 D.火山

7.下列地形区中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A.长白山地 B.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据此完成8~10题。

8.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A. 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B. 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C. 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 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

9.下列叙述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A. 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导致河湖萎缩

B. 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C.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D.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

10.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①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资源的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③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但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下列地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最严重的是

A.火灾 B.瘟疫 C.毒气泄露 D.水灾

12.我国很早就研究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它发明的时间为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汉朝

13.休眠火山是指

A.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B.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喷发的火山

C.人类历史时期长期休眠,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D.今后不可能喷发的火山

14.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活动最常见形成的是硫磺矿 B.地热资源都是火山带来的

C.全球气候变暖是火山爆发引起的 D.火山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5.下列选项中,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

A.地面塌陷沉降 B.泥石流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沼泽化

16.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

B.灾害性天气发生时,人类无法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

C.当气候变化超出正常变化范围时,人类也能够适应

D.人类对于这样的系统变化是能够应付的,并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规模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据此完成第17题。

17.我国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原因是东部地区

A.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小 B.人口素质差

C.人口、建筑物密集 D.地震震级高

18.北欧建筑物的屋顶多呈尖状,主要原因是当地

A.日照不足 B.夏秋多大风 C.降雪量大 D.年温差较大

19.下列地区最不宜建飞机场的是

A.地势较高的地方 B.城市郊区 C.沿海地 D. 多雾的地方

20.我国各地楼间距不同,主要考虑的气候因素是

A.热量 B.风速 C.光照 D.降水量

2008年1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严重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这次灾害的形成与拉尼娜有关,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回答21-23题

21.图中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的正确环流方向和拉尼娜年该大气环流的强弱为

A.顺时针 强 B.顺时针 强 C.逆时针 强 D.顺时针 弱

22.拉尼娜是雪灾和低温冻害形成的一个原因,另外和灾害形成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23.需谨防冰雪融化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有

①高海拔山区,须防冰雪融化后的土质疏松引发崩塌、滚石、滑坡等地质灾害 ②警惕融雪(冰)对输线电缆造成的大面积跳闸 ③气温回升明显,须加强畜禽、水生动物的疫情监测 ④要防范污水或有机污染物对饮用水造成污染。⑤山区要谨防冰雪引发的火山活动、地震等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25.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26.风暴潮属于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海洋灾害D.生物灾害

27.下列措施中,可以减轻台风灾害的是

A.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B.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C.进行水利基本建设 D.改良耕作制度

28.下列地质灾害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 B.日本东部沿海的海啸

C.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泥石流 D.我国唐山的大地震

29.下列做法能够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

A.通过养殖,实现海洋农牧化 B.制定渔业法,实行禁止捕捞制度

C.停止海洋矿产的开发 D.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30.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有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B.大面积围海造田

C.火电站的冷却水排入海洋 D.沿海地区农民喷洒农药

31.有关暴雨、洪涝的正确叙述有

A.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遇地形阻挡,不利于暴雨的形成

B.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很少的国家

C.非洲是世界上每年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D.防洪需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32.有关地质灾害的正确叙述有

A.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无关 B.我国是火山活动频发的国家

c.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D.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33.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有

A.火山爆发、森林火灾 B.环境污染、台风

C.海啸、滑坡、泥石流 D.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某地理课外调查小组对某地区方圆1-2km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34~36题。

34.与这种生态现象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可能是

A、滥采矿产 B、过度开垦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35、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36、利用现代化技术,结合地面实际调查,可推断此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适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声纳技术

37.1965年起,美国倡导成立“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下列哪些国家参与

①美国②英国③中国④俄罗斯⑤日本⑥澳大利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38.当遇到下列情况,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39.中国在位于法国巴黎的欧洲空间局总部签署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航天局已成为这个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重大灾害期间,可无偿获取其他成员国卫星提供的数据

B.我国将利用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的数据向受到灾害的其他成员国无偿提供数据支持

C.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空间合作的领域,提高我国在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D.这是由欧洲空间局和中国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

4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是

A.充满活力B.生产发展C.生活富裕D.生态良好

二、科技论文写作

灾害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几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自身在不断地同大自然协调与抗争中得到发展。自然灾害可以破坏人们已有的家园,但它阻挡不了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科学发展注重的是经济、社会、人文、自然间的协调发展,主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以牺牲生态、资源、环境为代价,坚持的是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其内容而言,减灾当属重要内容,因为减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请以“防灾、减灾,提升自我防护和生存能力”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600-800之间。

(注:也可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提交作品)

答案:1-5:C C A B B

6-10:A B A C D

11-15:D B D D B

16-20:A B B A D

21-25:A B B C B

26-30:C B A B B

31-35:B B A C B

36-40:B A B C B

❸ 全国的“地理小博士”竞赛获奖,在高考有加分吗

没有高考加分。
2010年底,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并指出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从2014年高考开始实施和执行。
这意味着,2014年以后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面对“全国联动”的加分瘦身: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被取消,加分不超过20分;全国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保送和加分资格均被取消;体育特长生规定项目为8项,各省(区、市)自选项目一般不超过2个,加分均不超过20分。
同时,《通知》还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重新备案,经同意后方可实施。“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
在学科竞赛方面,除个别地区,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取消了全国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加分,对全国奥赛决赛、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生的加分控制在5—20分,其中北京、浙江等地的分值下调幅度达10分,辽宁、广东等地则直接取消了此类加分。
由此可见,全国的“地理小博士”竞赛获奖并不能提供高考加分。

❹ 第十一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初

DDBDC6-10AACDC11-15CBBCC16-20ADDCC21-25AAADA26-30BBBDB31-35DCDAC36-40DAADC第十一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初

❺ “地理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竞赛算不算国家级科学竞赛

地理小博士是全国性的科学竞赛,但三等奖算不了什么。。。

❻ 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的网站是什么

http://www.dilidasai.com/docfile.asp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