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羌塘高原
Ⅰ 羌塘高原的气候特点
海拔高与四周高山重围的内陆处境使羌塘高原成为同纬度寒冷干旱的独特区域。羌塘高原气候寒冷而干燥,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其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下,高原的西北边缘属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可低达-6℃以下,最暖的7月份平均气温南羌塘海拔4200—5000的亚寒带为6~10℃,局部地区可达12℃;北羌塘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带地区为3~6℃,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暖季的日最低气温可达-1~-18℃,1976年8月曾在北纬35°43′的涌波错畔(海拔4881米)测得-18℃的低温纪录。甚至无连续3天日最低气温高于0℃的记录,而冷季的最低气温可达-40℃,1964年1月3日在北纬31°48′的班戈县气象站(4700米)测得-42.9℃的最低温纪录。高原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6~9月,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春多大风,如改则≥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羌塘草原是有名的风窝窝。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高原人编了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其实,如果老是刮风倒好,更多的时候是风搅雪,难怪这里的天空总像从沙水里捞上来似的迷迷不清亮。
Ⅱ 羌塘高原分布着冰川有哪些好处
冰川主要分布在羌塘高原的东、南、北以及中心地区。大量冰川的存在不仅塑造了羌塘奇特的景观,同时保证了高原地表和地下水的补给,供养着羌塘草原上美丽的生灵。
Ⅲ 羌塘高原的地貌特征
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南起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至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自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西以公珠错——革吉——多玛一线与阿里西部山地为界。羌塘高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低山缓丘与湖盆宽谷组成的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800米,相对高差一般200~500米,为青藏高原内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典型地域。因气候干燥,除高原四周大山脉发育较大规模冰川外,高原内少数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如阿木岗、木嘎岗日等)仅有小规模大陆性冰川。但寒冻风化与冻融活动等形成的冰缘地貌普遍,冻土面积亦广,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最为发育地区。在巴毛穷宗以北至昆仑山南麓残留有许多新生代火山活动遗迹,如火山锥、桌状山及熔岩台地等。此外,在南部石灰岩地区则有过去间冰期温暖气候的产物──溶洞、天生桥、石芽与孤峰等喀斯特地貌。
羌塘高原的湖泊除少数为风沙沉积物堵塞或冰川作用形成外,多属构造湖。其发育与分布均与断陷构造有关。如黑阿公路以南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为羌塘高原地势最低洼的地带,大湖密集,即与冈底斯山脉北麓东西向的断陷带有关。
羌塘高原最大的景观特色是湖泊众多(见表1),湖泊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湖泊分布的海拔高度也列于世界首位,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2大咸水湖──纳木错,面积19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718米,远高于曾被称为世界最高的湖泊──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其他有色林错、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等。因高原隆起,气候趋干旱,大多数湖泊强烈退缩,湖水矿化度增高而演化为咸水湖或盐湖。盐湖多属碳酸盐或硫酸盐型,蕴藏丰富的食盐、钾盐、硼酸盐、石膏、芒硝及锂、铷、铯等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锂的蕴藏量居世界前列。据盐湖附近的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含有淡水螺和贝蚬等化石,表明湖泊的咸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时期。
Ⅳ 羌塘高原的水文特征
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不仅湿润着整个羌塘高原,它们也是羌塘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羌塘湖泊的面积总合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是中国湖泊总面积的25%。这里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区。据统计,羌塘境内有近500个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和300多个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湖泊有纳木错(1920km2)、色林错(1640km2)、扎日南木错(1023km2)等,这些湖的湖面均超过1000平方公里。
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南部多碳酸盐型咸水湖,往北盐化过程强烈,以硫酸盐型盐湖占优势。许多高原湖泊盛产食盐,并有硼砂、钾盐和许多稀有元素,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羌塘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流区,流域集水面积小,大部分地区地表径流匮乏,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高海拔湖群区。羌塘高原河流稀少,多为时令性河流,并均流入湖泊或消失在干涸的湖盆中。较大的常流河多集中在降水稍多,冰雪融水补给较丰的南部地区,如扎加藏布、波仓藏布、措勤藏布等,在夏季的流量均不超过60立方米/秒。故羌塘高原地表径流少,淡水资源匮乏。一些靠泉水补给的小溪为过往旅客与牧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但在严寒的冬季经常冻结成冰,宛若冰川,为当地特殊景观之一。
Ⅳ 羌塘高原的简介
藏北高原在藏语中被称为“羌塘”。它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代生息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游牧民。
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藏北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地处高寒地带的藏北高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并且长年干燥,多风,缺氧。年均降雨量仅在100-200毫米之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藏北的黄金季节是6-9月,这期间温度可达摄氏7-12℃,风和日丽,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景色尤其宜人。
藏北西阿里及藏北高原西部等地域往往百里不见人烟,且黑阿公以北的羌塘高原北部更被称作“无人区”,因而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保护区,它包括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以北,以及昆仑山脉以南的广阔地区。该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分布于西藏北部的青藏高原特有种有野牛、藏羚、藏原羚、白唇鹿和西藏野驴等以上资源兽类在藏北的羌塘无人区被保护得最好,种群数量也最多,该地区是目前世界上高寒生态系统尚未遭受破坏的最完好地区,是研究珍惜野生动物生态生物学的理想场所。
Ⅵ 羌塘高原在什么地方
羌塘高原(qiangtangplateau)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亦为高原最大的内流区。中国第2大湖区,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羌塘”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既“北方高平地”之意。范围约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东迄东经91°左右的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西止于国境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59.7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 行政上属西藏自治区的那曲与阿里两地区管辖。
Ⅶ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羌塘地区也是中国高原现代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这里有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羌塘高原现代冰川、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等众多山系现代冰川。这些冰川的总面积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羌塘高原的东、南、北以及中心地区。大量冰川的存在不仅塑造了羌塘奇特的景观,同时保证了高原地表和地下水的补给。
总之,羌塘的冰川、雪山、河流以及众多高原植物为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和高原野生动物提供着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空间。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空气稀薄,自然环境严酷。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其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下,高原的西北边缘属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可低达-6℃以下。南羌塘海拔4200-5000米亚寒带地区,最暖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6~10℃,局部地区可达12℃;北羌塘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带地区为3~6℃,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暖季的日最低气温可达-1~-18℃,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6~9月,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
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羌塘草原冬春多大风,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如改则≥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Ⅷ 羌塘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挡住着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使得中国西北部干旱,求采纳
Ⅸ 藏北高原和羌塘高原是不是一个地方
藏北高原在西藏的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之间。在东经90°,北纬30°附近。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约700公里,面积约占西藏的3/5。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核心。一年之中有九个月冰封土冻,是高寒地区。羌塘由一系列间夹着大小盆地的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冰川作用及冰冻风化作用强烈。其中低处常堵水成湖,不乏热气腾腾的地热和温泉涌现。有湖泊200多个,以纳木错最大也最著名。在藏北高原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交界处,有一片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渺无人迹,被世人称为“无人区”。然而这里却不寂寞,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当你在藏北无人区旅行时,常会见到一群群藏野驴、藏羚羊、黄羊、野牦牛群在高原上
羌塘高原(qiangtangplateau)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亦为高原最大的内流区。中国第2大湖区,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羌塘”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既“北方高平地”之意。范围约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东迄东经91°左右的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西止于国境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59.7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 行政上属西藏自治区的那曲与阿里两地区管辖。
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南起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至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自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西以公珠错——革吉——多玛一线与阿里西部山地为界。羌塘高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低山缓丘与湖盆宽谷组成的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800米,相对高差一般200~500米,为青藏高原内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典型地域。因气候干燥,除高原四周大山脉发育较大规模冰川外,高原内少数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如阿木岗、木嘎岗日等)仅有小规模大陆性冰川。但寒冻风化与冻融活动等形成的冰缘地貌普遍,冻土面积亦广,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最为发育地区。在巴毛穷宗以北至昆仑山南麓残留有许多新生代火山活动遗迹,如火山锥、桌状山及熔岩台地等。此外,在南部石灰岩地区则有过去间冰期温暖气候的产物──溶洞、天生桥、石芽与孤峰等喀斯特地貌。
羌塘高原的湖泊除少数为风沙沉积物堵塞或冰川作用形成外,多属构造湖。其发育与分布均与断陷构造有关。如黑阿公路以南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为羌塘高原地势最低洼的地带,大湖密集,即与冈底斯山脉北麓东西向的断陷带有关。
羌塘高原最大的景观特色是湖泊众多,湖泊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湖泊分布的海拔高度也列于世界首位,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2大咸水湖──纳木错,面积19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718米,远高于曾被称为世界最高的湖泊──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其他有色林错、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等。因高原隆起,气候趋干旱,大多数湖泊强烈退缩,湖水矿化度增高而演化为咸水湖或盐湖。盐湖多属碳酸盐或硫酸盐型,蕴藏丰富的食盐、钾盐、硼酸盐、石膏、芒硝及锂、铷、铯等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锂的蕴藏量居世界前列。据盐湖附近的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含有淡水螺和贝蚬等化石,表明湖泊的咸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时期。
Ⅹ 急求:有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里面附带了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图,4000M以上山峰的名字都有,请问谁有
http://ditu.google.cn/maps?q=%C9%EE%DB%DA%CA%D0%C3%FB%C6%AC%C0%C9%CE%C4%BB%AF%B4%AB%B2%A5%D3%D0%CF%DE%B9%AB%CB%BE&opt-map=on&ie=gbk。看看去,自己找版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