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最后的洞居

地理中国最后的洞居

发布时间: 2021-02-25 22:05:23

1. 中国最后1个穴居部落在哪里

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汲汲营营,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活得很快乐?这个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中的村民们与现代人不同,他们不需要名利也能很快乐。这个大洞穴就位於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在海拔约1800多公尺接近山顶的高地,村民很少,但他们却过著清寒却幸福的日子。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山顶的大洞穴被称为中洞,由于路途险峻,因此不仅长期与世隔绝,也是亚洲最后一个穴居部落。

虽然政府为了让他们搬离洞穴费尽苦心,但一直住在中洞中的苗族居民却不领情,显然还有不少现实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虽然中洞是一个非常闭塞的世界,但是随着媒体的曝光,来到中洞旅游的旅客也越来越多,据说有些中洞居民还能用英文还老外对上几句话呢!

2.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近百名族人住在200米的深洞中,他们都是如何在洞穴里生活的

中洞苗寨当地居民其实靠着简单的种田、放牛或养猪维持着日常的生活,他们还是可以外出购买日常用品的。活在山洞中的中洞苗寨,他们的日子确实过得很清贫,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但起码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他们并非与世隔绝,其实也会到大城市去购买东西的。

中洞苗寨虽然活在山洞中,但是其可以种田、放牛或养猪,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3. 中国地理的顺口溜

91、中国领土范围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止太平洋西岸;
北连蒙古大戈壁,南海之南赤道边。
面积九百六十万,世界列位居第三。
92、中国领土四极①
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
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
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
南极:曾母暗沙南群岛②。
①以东极为起点,逆时针方向记忆。
②南群岛,南沙群岛。
93、中国疆界
海疆一万有八千,辽冀鲁苏自北连。
浙闽粤桂成一线。陆界二万二千里,
滇藏新陇比邻居,内蒙黑吉紧相依。
94、中国行政区划
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和内蒙,京津两市河北抱。
华东七省有沪市,三江鲁皖闽台岛①。
中南五省又一区,海南粤桂湘鄂豫。
西南三省加一区,云贵川藏是高地。
西北两区和三省,陕甘青宁新疆区。
①三江,指江苏,浙江和江西。
95、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①
两湖两广两河山②,五江云贵福吉安③;
四西二宁青甘陕④,还有内台北上天⑤。
①该篇为周恩来总理所作,题目是编者加的。注意在记忆时还应补上海南省。
②本句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③本句指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④本句指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⑤本句指内蒙、台湾、北京、上海、天津。
96、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相邻关系①
青甘新藏川,桂粤湘黔滇;
皖浙苏鲁豫,鄂赣接西南:
内冀辽吉黑,宁陕晋相连;
还有京津沪,福建和台湾。
①本歌诀先确定青、桂、皖、内蒙古四点,然后与其相邻省区按从正东开始,逆时针旋转的顺序排列。另外,记住京、津、沪、闽、台的位置就行了。
97、省区的简称①
春秋有鲁晋,分界一重山。
山东鲁国地,山西晋国田。
冀州位河北,蜀郡在四川。
湖南有湘水,甘肃有陇山。
①省区的简称多为古国、古城、山河的名称 98、我国人口和民族
人口世最多,十三亿突破;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策。
民族五十六,平等团结歌;
少数民族中,百万十五个。
华侨港澳胞,广东福建多;
世界各地有,心心怀祖国。
99、我国地势
西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
阶梯分有三:青藏高原一,
大太巫雪山,东三西二级。
海风入内陆,东流河源西。
100、我国地形
地形五大种,分布交错综;
山地高平原,盆地和丘陵。
西部多山地,山盆两相间。
山有世界最,盆高世界奇。
中部高原多,南北连一体。
东部平原广,线丘分界域。
101、我国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
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
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
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
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
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
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
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
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①本节选自王成功主编的《最新中学历史地理快速记忆》。
102、我国四大高原特征
(1)青藏高原
巍巍苍苍,冰峰千丈,
百里悬河;山川相间,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蒙古高原
坦荡荡,平沙无际;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黄羊成帮。
(3)黄土高原
秃山黄丘,川梁相间;
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黄土深厚,世界罕见。
(4)云贵高原
洼地罗列,山川相间;
溶岩地表,结构奇巧。
103、我国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述,周围高山矗;
成都平原阔,一把扇斜铺。
西北盆地三:塔准柴达木,
沙漠成大片,绿州均分布。
104、我国三大平原
我国平原三,东北首堪赞,
“沃野千里”平,稍高在中间;
华北第二川,开阔又平坦;
长江中下游,“水乡”河湖繁。
105、我国南北温差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温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106、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干旱;
东南至两北,降水呈递减。
年降水量变,南小西北显;
八百等降线,秦淮藏东南①。
干湿地区言,降水蒸发联;
湿润八百南,二百西干旱;
半湿与半干,四百分界线;
长白小兴安②,亦属湿润焉。
①秦淮藏东南,秦岭一淮河至西藏东南边缘一线。
②长白小兴安,长白山、小兴安岭地区。
107、大陆风向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东风多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
东南风吹湿多温,西北风来干又寒。
108、我国四季气候特点
(1)春季
风和日暖,少雨天干;
飞沙扬尘,气象万千。
(2)夏季
烈日当头,风云多变;
高温重湿,阴雨连绵。
(3)秋季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雨过天凉,霜雾多见。
(4)冬季
朔风怒号,万里雪飘;
寒海滚滚,地冻坚牢。
109、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大陆季风强,影响区域广;
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旺。
第二特征有,复杂又多样。
地形千百态,气候受影响。
110、灾难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种秧苗难保全。
北方春旱难播种,南方伏旱摘秧难。
夏季台风多成灾,房倒屋塌粮减产。
若遇寒潮霜冻早,庄稼未熟已枯干。
111、我国主要河流①
河流众多丰水量,水能巨大世界响。
外流江河分三路,大多东入太平洋。
黄河含沙世界首,综合治理日加强;
华北海河短而广,五大水系扇形张;
淮河皖苏流域广,东入黄海南入江。
亚洲第一长江长,“黄金水道”多河港;
东北边境黑龙江,支流松花江通航;
华南珠江大流量,主干西江船来往;
横断山区巨能藏,最大河流澜沧江。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丰南入印度洋。
京杭运河南通航,世界人工河最长。
西北额尔齐斯河,唯一注入北冰洋。
此外闽江与钱塘,位于福建和浙江
112、我国河流的一般特征
河流主特征,众多水量丰;
水能蕴藏大,世界第一称;
内外流域分,大阴贺祁东。
水文变化南北同,枯水期为春与冬。
夏秋两季是汛期,天气多雨需防洪。
南水常流北水冻,北水浑浊南水清。
西北河流多内陆,断流季节是春冬。
113、长江概况
滔滔入东海,涓涓青藏源;
全长六千三,流域百八万;
亚洲第一河,世界位居三。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断。
十大政区过,青蜀藏与滇;
中游鄂湘赣,下游苏沪皖,
金沙经横断①,虎跳峡云南;
上游落差大,龚嘴站四川;
瞿巫西三峡②,电站正在建。
葛洲坝枢纽,长江水横拦。
中游江面宽,“九曲回肠”弯;
洞庭鄱阳湖,沅湘汉江赣;
支流南北布,汛期易排险。
下游阔又深,江口与海连。
自古航运重,“黄金水道”赞。
①金沙,金沙江。横断,横断山区。
②瞿巫西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14、黄河概况
源于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湾;
流经青蜀陇和宁,内蒙晋陕豫东山①。
第二长河五千五,河口孟津分段三;
上游一二阶梯过,龙羊青铜峡水电;
中游河水多泥沙,支流汾渭三门峡;
下游“悬河”遇洪险,引黄淤灌措施佳。
①东山,山东省的倒称。
115、黄河治理办法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
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
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
116、东北三省
(1)地理概况
东北三大省,黑吉辽简称。
黑北漠河镇,“极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征,外山平原中。
大小兴安岭,西北“人字形。
东部长白山,天池绮丽景。
东北大平原,松辽三组成①。
肥厚耕地阔,“沃野千里”平。
(2)气候与农业
气候之特征,冬长又寒冷;
河冰坚且厚,航运半年通。
积雪和冻土,水丰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为盛。
农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
春小麦甜菜,苹果产辽东。
一年一熟主,农业基地重。
(3)自然资源
木材基地重,长白兴安岭;
红松木优质,落叶松有名。
貂皮鹿茸参,东北“三宝”称。
东北之水库,最大松花湖。
河流流量大,水能亦丰富;
白山水电站,丰满须记住。
本区矿产多种,石油煤铁为重。
辽河吉林油田,最重须记大庆;
鞍山本溪铁矿,阜鸡鹤煤著名②;
露天采煤抚顺,矿产综合利用。
(4)城市、工业、交通
东北三大省,工业类型重。
哈尔滨机电,长春“汽车城”;
沈阳属机械,鞍钢最著名。
铁路稠密网,骨架“丁”字形;
哈尔滨沈阳,南北枢纽重。
大连不冻港,航线八方通。
①松辽,松辽平原。三,三江平原。
②阜,阜新。鸡,鸡西。鹤,鹤岗
117、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地理概况
黄河中下游,文明发祥地;
陕晋豫和鲁,京津二市冀。
地形之特征,太行分东西:
平原丘陵东,西高原山地,
高原黄土厚,广布世第一;
秦岭大断崖,西岳华山立。
华北平原阔,黄海淮冲积;
半岛丘陵广,东岳泰山屹。
(2)气候与农业
位居暖温带,农业生产利。
夏季长高温,棉花豫鲁冀;
渭原和汾谷,①二地棉区亦。
粮食冬小麦,高梁谷玉米;
陕南亚热带,水稻种植宜。
春季和初夏,干旱是问题;
农业需灌溉,节用要合理。
(3)矿产和工业
本区煤矿赞,山西首先谈:
大同与阳泉,太原并西山;
平朔露天矿,神府正兴建。
开滦位河北,河南平顶山;
枣庄兖州鲁,京西亦堪赞。
油田亦重要,南阳在河南;
胜利山东省,中原豫鲁兼;
华北分两片,任丘大港焉。
靠近产棉区,棉纺工业繁:
京津和青岛,石郑洛西咸②。
(4)城市和交通
铁路通全国,北京中心站;
京包哈沪广,四大主干线;
石太德胶济,陇海同蒲连;
山西煤外走,大秦运输繁。
首都北京位,永定冲积扇③;
文化享盛名,工业高精尖。
天津直辖市,港津塘新三;
海盐化工重,引滦入津赞。
西安开封洛,古都添新颜。
①渭原,渭河平原。汾谷,汾河谷地。
②石郑洛西咸,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和咸阳。
③永定,永定河。
118、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地理概况
长江中下游,秦淮南岭间。
六省一市记,湘鄂赣和皖,
江苏浙江沪,沿江多平原;
河汊纵横错,湖荡星罗繁。
江口崇明岛,第三大岛焉。
丘陵和山地,广布长江南;
江南丘岭著,井庐黄衡山①。
淮河综合治,灾域产粮棉。
(2)气候与农业等
气候亚热带,温润地区属;
冬温零度上,一年二、三熟。
梅雨春夏间,伏旱七月八。
红壤宜茶园,油茶和杉木。
平原面积阔,河网又密布;
水田种水稻,小麦亦兼顾。
棉花与油菜,太湖“丝绸府”。
淡水鱼产区,湖北和江苏。
(3)矿产
矿产有多种,有色金属丰:
大冶与铜陵,德兴盛产铜;
大余锡矿山,钨锑各闻名;
两淮徐州煤②,鄂磷湖南锰;
马鞍山大冶,武马铁矿供③。
(4)工业、交通和城市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最重;
沪宁苏无常④,南通工业城;
秦山核电站,苏绣杭锦名。
中游分三区,鄂西武湘中⑤。
“黄金水道”赞,长江干流称;
支流湘赣汉,运河南北通。
铁路交通网,干线须记清。
东西有三条;汉丹和海陇⑥;
上海至贵阳,杭株枢纽中。
京沪广焦柳⑦,南北干线纵。
江苏连云港,宁波浙江省。
南京金陵宁,历史称名城;
革命烈士墓,紫金中山陵。
武汉鄂省府,钢铁享盛名;
铁路枢纽地,“九省通衢”称。
上海长江口,全国最大城;
陆海江航运,交通工业重。
苏州园林美,杭州山水胜。
①井庐黄衡山,井冈山、庐山、黄山、衡山。
②两淮,淮南和淮北。
③武马,武汉和马鞍山钢铁工业。
④苏无常,苏州、无锡和常州。
⑤武,武汉。
⑥海陇,陇海线的倒称。
⑦京沪广,京沪线和京广线
119、南部沿海地区
(1)地理概况
南部沿海省,闽台粤和琼;
壮族自治区,广西府南宁。
曾母暗沙岛,南疆为国境,
香港和澳门,世纪末还中。
地形丘陵山,陵低分布广;
武云五和台①,东北西南向。
越都萌骑庾②,南岭分水忙。
平原台湾西,三角洲珠江。
桂林甲天下,山水好风光。
南岛交通重③,资源在海洋。
(2)气候与河流
高温多雨地,台风常侵袭;
雨多流量大,河流长汛期。
珠闽两水系,珠江分三友;
东江新丰江,大化水电“西”④。
3)物产
主要农作物,水稻多两熟。
“基塘”三角洲,甘蔗最突出。
水果种类多,荔枝名最著;
香蕉和柑橘,菠萝三大属。
(4)台湾
大陆之东南,台湾称宝岛。
日月潭景美,雨极火烧寮。
浊水溪最长,玉山峰最高。
山地樟脑著,平原种水稻;
“水果之乡”称,菠萝和香蕉。
金铜煤石油,矿产最富饶。
台北最大城,基隆高雄港。
居民两千万,我骨肉同胞;
两岸盼统一,分裂不能搞。(5)海南岛
第二岛海南,五指山最高;
作物属热带,经济是橡胶。
石油天然气,铁矿品位高。
海口为省会,经济特区搞。
旅游避寒地,三亚游客招

4. 中国最长的洞穴简介

中国第一长洞——双河洞

双河溶洞位于贵州省绥阳县城东北面50公里处的桂花村,距历史名城遵义90公里,处于著名的宽阔水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东部边缘,距黔北著名的绥阳温泉仅9公里。
该洞是座水洞、旱洞并存、结构复杂的巨大洞穴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探明有四层洞、五条地下河、22个洞口,总体呈网络状。洞深(相对高度)达240米左右,洞高一般在10米以上,最高60多米;洞内竖井众多,最深达75米,一般都达15-30米,目前探明深度已达145公里,是我国第一长洞穴。洞内环境良好,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350-400ppm,温度一般常年恒定在13-15℃,湿度85-98%。双河洞主要形成于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中,地表沟深壁峭,山峦叠嶂,地貌景观壮丽,森林覆盖率大于60%,区内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小气候差异明显。 双河溶洞长度中国第一,但地形复杂,很多洞尚未开发。
1987年至今,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贵州省洞穴协会及日本、法国的专家们先后对该洞进行了5次考察,发现了石膏洞、卷曲石群等世界罕见的洞内景观。
2012年10月4日,由中法两国洞穴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国最长洞穴”——贵州绥阳县双河溶洞系统进行的联合探险科考结束,据探测,洞穴长度再增7公里,并发现多种新洞穴生物。
参加此次科考的法国洞穴联盟委员会委员让·波塔西说,此次探明双河溶洞洞穴长度为145.891公里,在原先138公里的基础上又增长了7公里,在亚洲仅次于位于马来西亚的瓜爱尔杰尼赫洞。
名称由来双河洞的水系有一条河流,它名叫双河原,因此溶洞的命名由它而来。
编辑本段地理与自然地质
双河洞主要形成于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中。
地理位置:东经107º02'30"-107º25'00",北纬28º08,00"-28º20'00"。
结构
双河洞结构错综复杂,洞上有林,林下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水洞旱洞相互交错。

到目前(截止2012年)为止已探明有四层洞、五条地下河、23个洞口、118条支洞,总体呈网络状。洞深(相对高度)达240米左右,洞高一般在10米以上,最高60多米;洞内竖井众多,最深达75米,一般都达15–30米。
气候
区内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小气候差异明显。洞内环境良好,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350–400ppm,温度一般常年恒定在13–15摄氏度,湿度85–98%。
生物
双河溶洞区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有原始林,也有次生林,有距今2-250万年就已形成的孑遗植物(银杏、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鹅掌揪、亮叶水青冈等)。
双河洞生活着许多生物,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白色的小蝌蚪。在洞穴内发现了大熊猫化石,另外还发现一条红色的洞穴蝎子,可能为一洞穴新种。
编辑本段科考历史
早在100多年前,居住在当地的人们便进入洞穴系统的部分洞段采炼硝矿,他们的足迹已经深入到了当时一般人所不能到达的地方,算得上是对双河岩溶洞穴系统进行过探险的先行者。

对双河溶洞进行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6年,贵州省著名的地质学家杨汉奎教授等就对该洞穴系统做了初步考察研究,从洞穴发育的地质、水文、地貌条件,认为这个洞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1988年夏,贵州山地资源研究所与日本国秋田大学、东京都农业大学、早稻田大学及大阪教育大学等著名学府组成“中日青年洞穴联合考察队”,对双河溶洞区域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探测及探险工作,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洞穴,测绘了部分洞段,测量长度25公里。
1992年8 月,贵州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洞穴协会应绥阳县人民政府邀请,对双河洞穴系统又进行了全面的区域调查和测量工作。这次考察,将双河洞穴系统的实测总长度从25公里提高到35.2公里,
1994—1996年,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在贵州省洞穴协会的协助下承担了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双河洞系成因及古环境研究”。全面系统地调查了双河洞穴系统的区域地质、地貌和水文环境,重测了部分洞段的洞穴图,增测了新发现洞段(红罩子洞),使洞穴总长度度达到了37.5公里。
1998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地理学家理查德"迈耶博士应贵州省洞穴协会邀请,对洞穴及附近有关区域进行了考察。
2001年,在理查德"迈耶博士的推荐下,法国洞穴联盟、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派出6名洞穴学家,与贵州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洞穴协会的4名专家共同组成 “中法联合洞穴科学考察队” 在双河洞区调查、测量20余天,将洞穴长度从35.2公里提高到50.5公里。
2004年8月,法国洞穴联盟、贵州省洞穴协会6名专家对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表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明确了168个洞穴的具体位置。
2005年3月,中法11名洞穴专家再次对双河洞进行探测,双河洞长度达到85.29公里。位居世界长洞排名的第20位。
2011年4月7日—5月9日,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洞穴专家和法国洞穴专家组成中法联合考察队,对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等喀斯特洞穴进行了考察。 考察中发现并测量了多座新洞穴,并成功地将新洞穴与双河洞洞穴连通后,使双河洞系统实测总长度达到138.409公里。
2012年10月3日,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对双河洞洞穴系统中一处新生成的名为龙塘子水洞的洞穴展开综合科考。科考队伍将进入龙塘子水洞,开展为期3天的考察,寻找未知的洞穴生物,并验证龙塘子水洞是否与其它已知的洞穴相连 。
保护
2003年元月,民革贵州省委员会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重点提出了上述调研报告的建议案。
2004年3月19日,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绥阳双河洞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5. 中国最后一个部落是什么部落在什么地方

中国“最奇特”村落:与世隔绝300年73人世代共居一洞,就在贵州

人们之所以喜欢美景,酷爱旅行,还是因为在大都市的生活比较劳累,想要通过旅行来解放一下自己枯燥的生活。正是这样,越来越多人比较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种愿望在现实当中既然无法达到的,很多人更是愿意去通过旅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无法长期这样生活,自己去看看也是很不错的。

洞里的生活特别的民风淳朴,大家互相帮助,而且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不过他们偶尔也会外出,到15公里左右的山外,去买一些日常吃的食用盐,等一些必需品。通常男人在家里种田,不忙的时候则在洞里喝着酒,女人们则在一边织布,一边闲聊一些琐事,这里过着常年与世无争的生活。现代的人压力比较大,而在看看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羡慕至极,朋友们,你会来这里看看吗?

旅游地点: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与世隔绝300年73人共居一洞,如同世外桃源

6. 中央十套地理中国第169期天坑,仙人洞是怎样形成的

地质运动和河流冲刷形成

7. 中国的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在哪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专绕的山属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佤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
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8. 求3,14日中央科教频道 地理·中国 的节目【关于太极洞的,好像叫“迷洞”重重】 急急急。这星期必要

http://tieba..com/f?kz=1026325182
这是这个网址,你看吧!这是我们广德的太极洞,很美丽的,下次有机会专到广德来一属睹风貌,绝对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9. 从中国古代洞穴居住到现代建房居住有什么意义

居来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人源文景观。人类从穴居到建造各种舒适美观大方的现代房子,展示出人类进步的速度与深度。居住从满足有个安所到体验精神层面的要素,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洗礼。居住从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看,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与自然界相生相应的结果。由于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各种差异,导致人们的居住文化千姿百态。

10.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近百名族人住在200米的深洞中,为何他们至今都不愿意离开那里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当地居民由于习惯了自由悠闲的生活模式,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居住。因为战乱而搬到洞里面居住的中洞苗寨,由于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模式,也听闻洞外高消费的生活,因此还是比较多喜欢现在悠闲简单的生活不肯外出居住。

或许是他们习惯了山洞才是自己真正的家,或许外面昂贵的生活模式让他们产生了控制,直到现在中洞苗寨还是有很多户居民居民,在这个中洞里面简单地生活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