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关于北美洲人文地理的

关于北美洲人文地理的

发布时间: 2021-02-25 21:43:01

㈠ 北美人文地理

地形
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公里。西部的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南半部海岸较平直。半岛总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千米。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其中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

全洲平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4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平均海拔约为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

== ※东部山地和高原 ==

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

== ※中部平原 ==

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德逊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部多湖泊和急流,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

== ※西部山地和高原 ==

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伸展至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脉,由东至西为:落基山脉、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岭-内华达山脉、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美国海岸山脉,其中阿拉斯加山脉中的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部山脉和中部山脉之间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6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

气候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有时寒冷,有时温暖,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水文
北美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88%,其中大西洋流域面积约占全洲的48%,太平洋流域约占20%。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大盆地及格陵兰岛。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长度为世界第四大河。重要的河流还有: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约塞米蒂瀑布,落差达700米;尼亚加拉瀑布,落差51米,宽1240米。

北美洲多湖泊,淡水湖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区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总面积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苏必利尔湖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人口
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岸地区。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无人居住。居民主要为来自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的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人等。主要信基督新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经济
美国和加拿大是工业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农业也极为发达,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烟草为主。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国主要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农作物。

可以参考维基网络

㈡ 关于美国的知识(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

美利坚合众国(USA)是一个由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总量超过三亿人,居世界第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美国国旗别称“星条旗”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洲,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洲数.首都华盛顿、无法定官方语言。英语是事实上的国家语,美国国花为玫瑰花,
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美国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母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五大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
美国有两大都市带,分别是沿太平洋都市带和沿大西洋都市带。

沿太平洋都市带中的著名城市从北向南依次是:西雅图(Seattle)、科瓦利斯(Corvallis)、旧金山(San Francisco)、洛杉矶(Los Angeles)。

沿大西洋都市带中的著名城市从北向南依次是:纽约(New York)、费城(Philadelphia)、华盛顿(Washington)、迈阿密(Miami)。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评价)
15.065万亿美元(2011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147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于文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
15.065万亿美元(2011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147美元(世界国家和地区第9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于澳大利亚、瑞典)。
更详细的地址 http://ke..com/view/2398.htm

㈢ 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等

一、北美洲的自然环境与旅游北美洲,在全球各洲中为第三大洲。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其中岛屿 面积410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及其所占全洲面积的比率在世界各洲中居第一位。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公里。东北部海岸比较曲折,有若干大海湾。墨西哥北岸、南岸和中美地峡,海岸较平直。西部太平洋海岸地带,山脉与海岸平行,很多地段陡崖壁立,海岸也较平直。名称:南亚美利加洲,简称南美洲(South America)。位置: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1914年划分)范围:大陆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面积:约1 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地理区域: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㈣ 美洲按人文地理划分为什么和什么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因素,美洲地区可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
北美是内主要指美国和加拿大容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按照地理因素,美洲地区可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地区,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地区为北美洲。
墨西哥以南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世界,也叫拉丁美洲。这些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乱且穷。而且,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回到发展中国家的国家。
墨西哥以北的美国和加拿大是英语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牛逼。

㈤ 北美洲的区域特征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解题过程]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有:
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形成了海洋气团运行的重要障碍。因此,北美洲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特别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暖热,七月是最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
二是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型,这在各大洲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北美洲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极地冰原气候的分布比亚洲广;亚洲缺少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北美洲东岸又
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是由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代替;另外,本洲无赤道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三是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北美洲所拥有的各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点。首先,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又作东西延伸,这与亚欧大陆北部的情况基本上相似,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点。自此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了东、西部的对比:大致在西经100°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说来,它们也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基本上体现了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西经100°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因深居内陆,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作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它们虽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因此,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的综合体现。

㈥ 七大洲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总结 急用 求!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细亚”是古代腓尼基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与欧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唯一不具备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斯里兰卡狮子岩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 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洼地(枣死海)。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亚洲的河川大都发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美丽的济州岛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类型复杂。 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巴厘海滩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 4 4.43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 9 2 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 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世界最长)(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 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
亚洲地形图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开发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发展。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亚洲草原总
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26 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盛产鲑、鳟、鳕、鲣、鲭、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以及鲸等,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1/4。
在古代,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源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亚洲各国中占重要地位。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柚木、胡椒、黄麻、椰干、茶叶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80%--90%以上,原油、鱼、大豆 、棉花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30%--40%,锡精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左右,钨精矿、花生、芝麻 、烟草、油菜籽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5%,木棉 、蚕丝、椰枣等的产量和牲畜总头数也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先进,手工业正在发展。中国东半部、日本、韩国、爪哇岛、斯里兰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发达。 东南沿海海上运输发达。广大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以畜力为主。
剩下还有很多,可以到网络上搜索。网址: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细亚”是古代腓尼基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与欧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唯一不具备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斯里兰卡狮子岩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 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洼地(枣死海)。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亚洲的河川大都发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美丽的济州岛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类型复杂。 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巴厘海滩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 4 4.43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 9 2 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 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世界最长)(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 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
亚洲地形图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开发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发展。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亚洲草原总
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26 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盛产鲑、鳟、鳕、鲣、鲭、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以及鲸等,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1/4。
在古代,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源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亚洲各国中占重要地位。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柚木、胡椒、黄麻、椰干、茶叶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80%--90%以上,原油、鱼、大豆 、棉花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30%--40%,锡精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左右,钨精矿、花生、芝麻 、烟草、油菜籽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5%,木棉 、蚕丝、椰枣等的产量和牲畜总头数也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先进,手工业正在发展。中国东半部、日本、韩国、爪哇岛、斯里兰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发达。 东南沿海海上运输发达。广大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以畜力为主。
剩下还有很多,可以到网络上搜索。网址:

㈦ 北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北美地形
北美是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

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

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
对气候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
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
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居民为
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自然资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1]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及*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

工业

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人文地理
农业

北美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

北美铁路总长420,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000多千米。
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
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

㈧ 中亚与北美洲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对比

一,中亚
①位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
②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③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④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
⑤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二,北美洲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居民为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㈨ 美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美国自然条件
1、本土所跨纬度,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
2、本土三面濒临海,沿海多优良港湾,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3、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是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4、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
5、森林、矿产、草原等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特色:农业的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
2、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