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文地理金庸
㈠ 金庸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
我最喜欢神复雕侠侣,但成就不算最高吧制。
应该是天龙八部。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陈世骧说的。
相关的评论很多,可以去看看孔庆东的,他本人也是金庸迷,比较有认同感。
个人觉得很多金庸小说可以载入史册了。他的作品比中小学课本里说的某些“作家”的小说要好的多吧。
㈡ 金庸小说
第十五名:《越女剑》
评语:本来不想把《越女剑》这部作品也归入此次排名讨论范围的,因为它实在太短了,短到不象武侠小说、而更象一篇散文。但是它又确确实实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因为有“武”有“侠”。很多人其实对《越女剑》并不熟悉,因为它不属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它可以看作金庸先生对我们中国古代著名隐士情侣范蠡、西施的一部外传,同时它更象一首优美的叙事长诗,向我们讲述着遥远年代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第十四名:《鸳鸯刀》
评语:把《鸳鸯刀》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相信引起的争议一定不会太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和《越女剑》两个短篇是金庸小说中相对最不瞩目的;虽然这其实是一部充满了幽默风格,很独树一帜的作品(个人觉得有点模仿十九世纪法国巨匠莫泊桑的黑色幽默风格),把这部作品排在这么一个位置,只好说它能留给读者的东西实在太少(篇幅所限),也许仅仅就是“仁者无敌”这四个字吧……
第十三名:《白马啸西风》
评语:这同样是一部容易被人遗忘的作品,一则由于它的短(只是一部中篇),二则由于很多人对它的评价:平淡。也许是,《白马啸西风》的确是一部淡淡的作品,很多武侠小说迷所渴望的激烈、快意恩仇在这本书中无疑是看不到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文娱小说或者爱情小说,是金庸笔下的另类——其实金庸小说真正好看、耐读的一点就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你很难在其作品上找出古龙、梁羽生那种风格化的东西,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市面上仿古龙的作品很多而仿金庸的作品几乎没有了。象《白马啸西风》这样的一部作品作者其实是想表达他的一种情感和观点,因此我觉得看这本书你不能单纯地当它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而必须带着自己的一种情感去阅读,去感受不同的东西,在书中所描述的由一个个无望之爱、或者称之为苦恋所编织成的一张大网中去体味一种久违的苦涩——虽然味道绝不会好,但有时这种苦却也是值得回味的……
第十二名:《书剑恩仇录》
评语:很多人不喜欢金庸先生的这部处女作,当然理由有很多,我也很赞同,而且从一般规律上来说早期的作品肯定没有中后期成熟,艺术水准相应也不会太高,而且这部作品以及其主人公都太不讨人喜欢,等等等等——这些我都承认。可以说,《书剑恩仇录》这本书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两部金庸作品之一,那么我为什么还是把它排在了第十名这个不算甚低的位置呢?主要是因为这部作品,它创下了太多的“第一”!《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第一部正式发表的作品,这只是小说篇幅之外的一个“第一”,而在小说篇幅之内,查先生更是创造了许多后来难以企及的“第一”:主人公陈家洛是金庸笔下学历最高的人(举人),背景最大的(乾隆的亲弟弟);香香公主喀丝丽堪称金庸笔下第一美女;喀丝丽的姐姐翠羽黄衫霍青桐是今庸笔下第一女诸葛(黄蓉相比其只是小打小闹);而这个故事本身的结局又堪称金庸笔下第一悲剧。那么多的“第一”,恐怕再多的瑕疵我们也必须给以包容了吧,哈哈……
第十一名:《飞狐外传》
评语:把这部小说列为金庸小说中的第十一位可能会招来不少不少读者的不满;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真的很不喜欢《飞狐外传》这本书,也不喜欢胡斐这个人。这部作品虽然也算是个长篇,而且看得出金庸本人对胡斐这个角色其实是有点偏爱的(否则他不会破天荒地让他成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但是在洋洋洒洒读了这几十万字之后,我心中对胡斐这个人物的感觉反而更加模糊了,整部作品中,感觉得出金先生刻意想去为主人公塑造点什么,但是正是这种刻意导致了其在经历一切情节时都显得那么生硬和不自然,由此也导致了其性格的缺失——更为致命的是,书中的其他人物非但没有掩盖主人公在性格塑造上的缺陷,也是同样的苍白无力,无论是心中只有报仇和佛祖的袁紫衣还是苦恋胡斐的程灵素,都显得缺乏说服力。即使是同为再次出现的苗人凤、田归农也不如《雪山飞狐》的几万字刻画得深刻……也许金先生在写这部作品是注入了太多自己的希望,反而影响了创作时的一种平常心吧……
第十名:《侠客行》
评语:《侠客行》是一个寓言,或者说他很象一个寓言。写这部作品时,金庸本人正沉迷于佛家经典之中,因而有意或无意地,他把这本书当作了一个寓言来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小说主人公的经历象极了佛家经典中很多著名人物成佛的过程:石破天(姑且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出身孤苦、从小被养母当成狗一样来养,历经苦难,之后又屡次被人误解、被人欺骗、小小年纪可以说尝尽了人世冷暖,但他虽然无知无识,却天赋惊人、领悟力极强;虽然受尽欺负,但胸怀慈悲,在仇人大难临头的时候心甘情愿代人受过。而故事最后,世人眼中的所谓地狱原来竟是意料之外的天堂,而主人公更是在“天堂”中顿悟了仿佛为他度身定做的绝世武功,同时故事又在主人公身世之迷即将揭开的一刹那嘎然而止,一切的一切都为这个故事盖上里一层神秘的面纱,给人一种宿命的感觉……
第九名:《雪山飞狐》
评语:短篇中的经典,一个精彩绝伦的悬疑故事,其实根本不用狗尾续貂地再写一部《飞狐外传》,因为《雪山飞狐》本身已经足够精彩,你无法想象在这么短的篇幅中作者竟然能如此细致地勾勒出四大护卫后人之间的种种恩恩怨怨,并在此背景下刻画出当时整个时代的人性特征!也许唯一的理由就是作者太想为胡斐这个人物度身立传了,因为严格来说《雪山飞狐》中,胡斐实在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其实是胡斐的父亲胡一刀,甚至是苗人凤、田归农、以及胡、苗、范、田这四大家族!我个人其实还想把这部作品的座次再望前排的,但是鉴于该书的篇幅实在太短,而中短篇写起来的难度当然远比长篇来得小,因此如果真的占据了剩下几部脍炙人口的长篇的位置的话,莫说旁人,我自己也觉得说不过去了……
第八名:《碧血剑》
评语:《碧血剑》这部作品应该说是除了金庸笔下“几大”之外比较受关注的一部,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多次改编播出,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是金庸笔下最被人高估的一部作品!作者的构思很好,主人公袁承志生于明末的乱世,而且又恰恰是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儿子,这无形中其实就赋予其双重的历史使命——他既要反对害死他父亲的昏君崇祯,又要对抗满清,一下子把主人公的地位拔到极高。也许这部小说被一再搬上银幕的原因也在于此:就是它足够热闹。但是在这热闹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试问书中有哪位人物被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主人公在作者的安排下营营役役,东奔西走,好象做了不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与其说是一个主人公,不如说更象一个导游,一个带读者游历山川、又经历当时各个历史事件的导游!他没有个性,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无论感情上还是事业上。综观全书后,我想唯一会给大家留下点印象的可能就是美丽而可怜的阿九公主了——当然这更多得归功于《鹿鼎记》中的独臂神尼……
第七名:《连城诀》
评语:哇!大家是不是已经忘了金庸还写过这么一部作品?没有人会想到我会把《连城诀》提到仅次于“射雕三部曲”的地位吧?对不起,纯属个人喜好。第一次看《连城诀》是小学四年级,那是一本残破的旧版本,当时刚开始看武侠小说不久,觉得这部书特别没意思,也没看完就丢一边了……再后来是两年以后了,那时我已经看了不少武侠小说了,再次读到这部作品时我基本上对上一次阅读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一部新的作品来读的——坦白说,这次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连城诀》并不算很长的长篇,但是那一遍我读得很久,因为没读一会儿我就有点喘不过气来,要停下来歇一歇。应该说这本书的基调是灰色的,甚至大多数地方是阴森森的黑色,整部小说其实就是揭露人性丑恶的一根鞭笞,我欣赏它,不为别的,其实就因为他写实的风格,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它比《笑傲江湖》的那种揭露更深刻和血淋淋,也许很骇人,但足够人们读了以后会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不单纯地去究其什么“社会意义”……
第六名:《神雕侠侣》
评语: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史诗,一个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这也许是个童话,但这样的童话无论说多少遍恐怕都不会有人觉得厌烦;毫不讳言,《神雕侠侣》是我在所有爱情武侠小说中最喜欢的一部,不为别的,就为杨过、为小龙女,为一个贯穿全书又永恒不变的“情”字……
第五名:《射雕英雄传》
评语:金庸笔下的第一名著,不管你知不知道金庸,你都应该知道这部作品,无数无数的“金”迷都是通过这本书知道并开始接触金庸作品的,包括我,在学术界,它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里程碑”!,绝不夸张。郭靖和黄蓉这两个别具特色的主人公长期以来都被奉为武侠小说人物中的经典,更不用说这部小说奇绝的构思、波澜壮阔的场景画面以及丝丝入扣的情节……简直就是一个词:完美。相信不喜欢《射雕》的人很少,它绝对是金庸小说、甚至新派武侠小说中最受认可的一部作品。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射雕》毕竟是金庸小说中的承上启下之作,在创作风格上仍然有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痕迹在,因而其在人性的考虑上略有欠缺,比如其中欧阳锋的坏就显得有些没有道理,而且书中的善恶人物的壁垒也比较分明,稍有“脸谱化”之嫌——当然以上这些完全属于白璧微瑕,绝不会影响这部作品的可读性与精彩……
第四名:《倚天屠龙记》
评语: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收尾篇,《倚天屠龙记》其实是事隔《神雕侠侣》多年后才写的,整部小说无论在境界、构思上都达到了可以和《射雕》相媲美的地步,同时更突出的是在人物的处理上也比《射雕》更细腻并且丰满,毫不夸张地说,该部小说通篇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光辉,不仅仅对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同时更感动我的是其中的“人伦之情”,包括张三丰之于张翠山,张翠山、殷素素夫妇之于张无忌,以及谢逊之于张无忌……小说直到最后,在“金毛狮王”的皈依佛门中把这种人性的光辉达到了一个升华。坦白说张无忌的性格并不吸引人,但他毫无疑问又是最接近于我们常人的,正直但又有些软弱,有原则但又有些拖泥带水。这部作品通篇读完的话,确实给人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第三名:《天龙八部》
竟然有一部作品能凌驾于自己最喜欢的“射雕三部曲”之上,肯定有非给它第一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它实在太出色了,出色到我认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偏爱,因为我毕竟不是一个瞎子……
《天龙八部》属于金庸的晚期作品,就写于《鹿鼎记》之前——我觉得正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查先生已经把武侠推到一个无法再推上去的高峰,因此之后在写了《鹿鼎记》这样一部“更像历史小说”的作品后,他终于无憾地封笔了。其作品的成熟与精彩由此就已可见一斑,此其一。
很少有武侠小说有三个主人公,绝对不分主次的三个主人公,因为处理起来实在太难,但《天龙八部》做到了,三个有着不同身世背景的主人公分领着三条不同的故事主线,各自经历着自己的奇遇同时揭开各自的身世之迷;三条主线时有交融却又分毫不乱,最后终于又归于一起……试问这样的功力有谁办得到?此其二。
武侠小说一般都和历史背景多少相关,好的武侠小说尤其如此(古龙例外),金庸的故事更是如此,但是综观武侠小说之林,哪怕金先生自己之前的作品,绝没有一部能像《天龙八部》那样把历史与故事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把故事放在北宋初年本来就要有勇气,因为这是真正的“乱世”:宋、辽、西夏、吐蕃、大理多极鼎立,加上正兴起的女真,如果处理不好真的容易乱成一锅粥……小说中对这些国家都投入了浓重的笔墨,让我们沉浸在不同环境的故事情节的同时,更陶醉于各地的山川风光和人文风貌,这一点没有深厚的历史和地理功底是绝难完成的……此其三。
在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数不胜数,包括了当时各国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涵盖了江湖上的各路豪杰、僧俗、落魄王孙……个中的关系纷繁复杂,但作者仍然拿捏得分毫不差。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可看作是一部人性的《网络全书》,在里面争名的、夺利的、贪权的、要势的、好色的、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各色人等一一露面,组成了一副再现实不过的终生相,而同时作者又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他们一一安排了最合适的归宿:如慕容复的发疯,鸠摩智的武功全废,段王爷和他数个相爱的女人相拥而死……对于这样深刻的刻画,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此其四。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其实金庸的哪部小说不值得称道呢?只好说,《天龙八部》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第二名:《鹿鼎记》
评语:我个人其实很喜欢《鹿鼎记》,为什么?因为看它的时候人很轻松,更像在看一出幽默诙谐的轻喜剧,不过正如金庸本人在该书后记中所说的,作为他老人家的封笔之作,他自己也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历史小说。韦小宝的身上其实并没有多少侠气,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见得光明正大,但是他倒是在不经意间干了许多大事,由于我自己是个历史迷,因此对这部作品特别有感觉,其实我个人认为武侠小说写到《鹿鼎记》的份上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极至,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了(除非像黄易那样硬把科幻元素融入武侠那又另当别论),然而它又实在不太“像”武侠小说了,因此实在不好说…… 但倪匡先生给出的评语是《鹿鼎记》已经完全超越《红楼梦》,能够超越《红楼梦》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有几部?
第一名:《笑傲江湖》
评 语:完美的不用评论了,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评论! 尤其是这部书的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㈢ 有没有喜欢金庸小说和地理,整理出金庸中地理的
嵩山
嵩山北依黄河,南临颖水,东西横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说。《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门左冷禅是金庸笔下比较有名的主人公。《天龙八部》中,乔锋幼时在嵩山少林寺受业于玄苦大师。少林寺武功号称天下武学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倚天屠龙记》第一回,小东邪郭襄到达少林寺后,有一段风景的描写:“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见少林寺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洌,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一洗风俗之气。”
武当山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建筑群共有殿堂庙宇两万多间,四百多处,占地面积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有“山上的故宫”之说。武当武术在江湖上非常有名,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飞狐外传》写到了武当派的威名,武当为内家拳剑之主。《倚天屠龙记》中,少年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门派,最后成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不世奇才,金庸把这一回题拟为武当山顶松柏长,就是比喻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基业。
桃花岛
桃花岛是以海岛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风景旅游区。沙滩、礁石洞崖、溪潭、峰岩、花鸟、 林木等几十处自然景观和寺、庙、军事遗址、历史纪念地、名人碑刻、渔乡民俗风情等众多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并伴随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构成桃花山所独具的岛屿风光。夏秋季,每当星辰消失,旭日钻出海面,海天、沙地浑然一体,形成“金沙日出”天象景观。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声按玉萧。在《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在东海中,离舟山岛不远。在《神雕侠侣》中,桃花岛又是杨过、武氏兄弟和郭芙共度童年的地方。黄药师、周伯通、洪七公、欧阳锋、江南七怪、杨过、郭靖、黄蓉等一大批主人公都与桃花岛有关系。桃花岛成为金庸文化中点击率最高的词之一。怎么样?靖哥哥和蓉妹妹的桃花岛让你心动了吧?游避暑胜地桃花岛,伴你清凉一下!
华山
华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峰环峙危立,高擎天空,远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华(花)山。金庸江湖中,华山的地位一直非常显赫。“射雕三部曲”更是把华山当作小说故事展开的大背景。《射雕英雄传》中,两次论剑都在华山绝顶。《神雕侠侣》最后一回中,举行最后一次华山论剑,英雄本色尽显。《笑傲江湖》中有华山派。古人说华山如立,以五岳比喻五经,华山如同《春秋》,主威严肃杀,最是奇险无比,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华山绝壁巍峙,奇峰耸立,山路险峻,摄人魂魄。
钱塘潮
钱塘潮与亚马孙河入海口的涌潮齐名,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观。《射雕英雄传》从牛家村开始,牛家村就在钱塘潮边。《倚天屠龙记》借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写到了钱塘潮。不过,《书剑恩仇录》描写钱塘潮最为细致了:“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洞庭湖(岳阳楼)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金庸小说多次写到洞庭湖,《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去铁掌山途经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写:“上得楼来,二人叫了酒菜,观看洞庭湖风景。放眼浩浩荡荡,一碧万顷,四周群山环列拱屹,真是渺渺峥嵘,巍乎大观。”在七月十五丐帮大会上,由于一连串误解,郭靖、黄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顶。《神雕侠侣》中,黄药师隐身江湖,自得其乐,曾在洞庭湖赏月。金庸江湖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好地体现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名言。
恒山
恒山如行很好地概括了恒山的气势。雄距塞北,群临旷野,恒山地处塞北高原之上,天气多晴朗之日,少云蒸雾缭之时,登高远眺,俯瞰近看,均能给人雄旷崇高之感。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笑傲江湖》中有恒山派,见性峰为恒山派总部所在。在令狐冲做恒山掌门前,恒山和峨眉山一样,也是女人山。悬空寺是恒山最为奇妙的建筑,令狐冲就是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悬空寺靠西面东,俨若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0间。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层叠起,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三面环廊国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木制楼梯沟通,迁回曲折,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面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能让你体会到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体会不到的奇险感。
峨眉山
峨眉山在金庸江湖中是一座女人山。自《倚天屠龙记》开篇小东邪郭襄创建峨眉派后,峨眉山的尼姑女子和武术都堪称一绝。灭绝师太、周芷若都是金庸笔下非常有个性的女性。峨眉派与少林、武当齐名,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派。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峨眉主峰金顶绝壁高插云霄,气势雄奇;其他诸峰含烟凝翠,重峦叠嶂,飞瀑流泉,涧深谷幽,草木茂盛,故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雁门关
《天龙八部》中,雁门关是一个发生悲剧的地方。萧锋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杀。这一事件是全书重要的逻辑起点,萧锋的人生悲剧由雁门关这次意外开始,以雁门关悬崖自杀而结束。萧锋眼中的雁门关: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心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山道数步之外,下临深俗,但见云雾封谷,下不见底。顾严武曾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泰山
泰山号为五岳独尊,古人说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处武侠门派或草莽强梁盘踞之处。《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门卢十八,《天龙八部》写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写泰山最详细的要数《碧血剑》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观泰山日出:“这时山谷间忽吐白云一缕,扶摇直升。良久,东边一片黑暗中隐隐朱霞炫晃,颜色变幻不定,或白或橙,缓缓地血线四映,一喷一耀,转瞬间太阳如一大赤盘踊跃而出。下面云影被日光一照,奇丽变幻,白虹蜿蜒。”
㈣ 金庸的武侠代表作品是什么
代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我喜欢下面的 《天版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权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笑傲江湖》
然后是特点分析:庸的书似乎有点半文言文,但是读起来却非常的顺口,娓娓道来,他的小说非常博大,能把中华大地全说进去,上下五千年自由驰骋,天文地理,星医不桐,古今中外,天所不通,天所不晓。他的小说和中国故化似乎有很大的牵连,但他汲取了西方的写作手法。和中国故化相结合,从而创作了一种奇特的金庸风格。可以说,金庸做一名武侠接的一带宗主,泰山北斗当之无愧。古龙书的特点是:他完成抛开了历史,他的语言十分的幽默,也十分的华丽,他大量的使用短句,他创造的人物大都很寂寞,还有,他的小说推理性、哲理性也极强。
金庸古拙,而且颇有中国唐送话本儿的那娓娓到来的味道。金庸书的旷达、通达、平和正是中国故化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一个中国传统问题的发展者。金庸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气、正派,人物刻画细腻,(这是和别的武侠作品相比),人物有血有肉,多讲究江湖大义,有较强的民族主义和人文思想。情节曲折,多以大团圆结局。情节比较合理,有较强的理性色彩。
㈤ 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金庸这个名字,在华人世界中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不仅开创了中国第三代武侠小说,而且把中国近现代武侠小说推上了顶峰,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武侠小说创作的大家,作为与古龙、梁羽生齐名的第三代武侠小说创作者中的代表人物,金庸先生出手不凡,从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在前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他接连创作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几乎每部小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在华人世界中普及程度之高,其艺术成就之高,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为什么金庸先生能屡获成功,为什么他的武侠小说如此受欢迎,我想个中原因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为金庸先生的拥趸之一,作为武侠小说迷之一,我想就我个人的体会浅谈一下金庸先生武侠小说成功之谜。
第一,金庸先生的博学多才,是他的武侠小说获得成功的基础。众所周知,金庸先生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无一不通,于儒家、道家、佛家学说也有精湛的研究,正因为如此,金庸先生再创作武侠小说时才会得心应手,显得如鱼得水。
且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多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武侠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金庸先生巧妙的把武侠小说的创作与中国古代历史融合起来,而且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比如,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金庸先生就是把人物置身于宋末的乱世之中,详细的描绘了宋、金、元之间的民族矛盾,描绘了宋与元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仿佛把我们每一位读者都带到了宋末的中国,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他的博学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金庸的笔下,琴、棋、书、画皆可练就绝世神功,如《笑傲江湖》中的江南四友,他在《倚天屠龙记》中对银钩铁划张翠山那一套书法武功的刻画,让人惊叹于他对中国书法的精深的研究,而他在《天龙八部》中对于“珍珑”棋局的构想,更让读者对于他的奇思妙想和对围棋的研究惊叹不已。
而金庸对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解也深深地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小说中高深的武功往往是与五行八卦结合在一起的。另外,在金庸的小说中,高深的佛法,精深的佛理,在人物口中往往脱口而出,不能不让人叹服于金大侠对佛教研究之深。
总之,金庸先生的博学多才,不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也丰富了他创作的手法和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等等知识,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读者,让读者如饥似渴的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第二,深刻的矛盾冲突是引人入胜的关键。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一开始作者就安排了包惜弱救完颜洪烈,而完颜洪烈为了霸占她,竟然杀了包氏的丈夫和其义兄,却善待了包氏和其子,从此,包惜弱就陷入了家仇国恨和个人感情的纠葛之中,也为杨康认贼做父作了铺垫。而在郭靖的身上,更纠缠着数不清的矛盾冲突——郭靖从小被成吉思汗抚养长大,和拖雷结为安答,和华筝公主青梅竹马,到最后却不得不为了民族大义和成吉思汗反目成仇,甚至于去刺杀拖雷,为了和黄蓉而舍弃华筝;他从小受江南七怪传道授业,情同父子,后来,为了替自己的几个师父报仇,情急之下,差点错怪了黄蓉,等等。
又如在《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过的身上,也体现着种种矛盾冲突。杨过很小的时候就没爹没娘,一个人流落江湖,好不容易遇到了郭靖、黄蓉夫妇,可是黄蓉对他始终心存戒心,郭芙、武家兄弟也总是欺负于他;在桃花岛实在混不下去了,被憨厚的郭靖送到了全真教,却遇到了人面兽心、唯利是图的赵志敬做老师;天天被师父和师兄弟欺负,终于爆发了一次,却打伤了人,闯了祸;逃到了古墓派,总算是有了容身之处,而且小龙女也对他渐生情愫,可是两人刚打算出墓闯荡江湖之际,却因为尹志平暗中施恶而产生误会,小龙女也离开了杨过;之后两个人虽然复又相聚,但却因为种种误会,总是聚而又分,甚至为了让杨过安心治疗情花之毒,小龙女又再次离开杨过,直到十六年后再相聚才永世不分离;为人风流倜傥、仪表人才,却被郭芙斩断了右臂,成为了残疾人;郭靖对他疼爱有加,如同己出,他却为报父仇,欲除之而后快。一言而蔽之,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杨过身上时时纠葛在一起,不仅把他放到了冲突的漩涡,也让他比一般的人更为成熟。
正如金庸先生自己所说,激烈的矛盾冲突更能引人入胜,更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让每一位读者在欣赏武侠小说的过程中,不自觉的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也更加能融入到小说所描绘的武林世界中。
第三,对人物有血有肉的描写,是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关键。作为武侠小说,刻画英雄人物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而金庸武侠小说对人物成功的刻画,更是有其独到之处。
金庸先生对人物的刻画重在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从人物的品质来进行。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刻画郭靖这么一个人物,就有不同凡响之处。郭靖能威震武林、人人敬仰,不是单凭自己有着一身震烁古今的武功就能做到的,更是靠着他扶危济困、主持正义的侠义精神,靠着他义守襄阳,抵御外侮的实际行动。正如郭靖自己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正因为“为国为民”,因此,郭靖这个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必然是高大的、光辉的,也比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单靠武功取胜的武侠高出了一个档次。
又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刻画了箫峰这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小说起初,乔峰作为丐帮帮主,屡次率众抵御辽兵入侵,杀伤辽兵甚重,立下赫赫大功,后来,他被人陷害,与中原武林反目成仇,投靠辽国作了高官,人生的巨变,特殊的遭遇,使他终于认识到,辽国也有好人,大宋也有奸贼,辽国与大宋相争,死伤的都是无辜百姓,因此,他才多次力主辽、宋和平相处,直至最后以死相谏。箫峰这个人物,到最后无疑已经成了一个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主义战士,其精神境界之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当时封建社会人们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在读者心中,箫峰的高大形象简直就是空前绝后的。
总之,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金庸先生高超创作水平的体现。研究金庸先生成功的原因,不仅能帮助创作者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更能提高我国通俗文学的整体水平,使我们能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平!
㈥ 关于金庸小说中的地方名称
神雕侠侣 无名谷
㈦ 请问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问题
当然,你说的很对。这里是金前辈笔下八大门派的真实来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少林、形意、太极、八卦、武当、峨眉、南拳、青城八大门派盘点:
少林: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自古有称“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少林武术的要旨,传说当日达摩祖师见众憎坐禅,萎靡不振,难以入定,有碍佛法,细究其由,乃因躯体衰弱所致,于此悟到修习佛事必先强健体魄,因效鸟兽神态创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点,首要之点即为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兼济而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成为各类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形意:形意拳又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与武当、太极、八卦并称内家四大拳派。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相传姬际可早年曾到嵩山少林寺学艺十年,颇得少林秘传,尤精枪术。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太极:说太极拳创于明朝丹士张三丰,更有吴图南先生在20世纪初就考证出了太极拳最早始于南朝的韩拱月,可惜在南北朝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却找不出有关流传的记载,在明朝武术家戚断光的《纪效新书》中历数了“古今拳家”,却不见太极拳的踪迹。甚至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成后,逢人问所学何拳,答曰:绵拳。伊仍不知太极为何物。咸丰年间,武氏推荐杨露禅云京城教拳时,有拳师请杨一试身手,杨仍自称所学绵拳,除石人、木人、铁人不能打外,余者皆不在话下。在号称中国太极拳发祥地的河北永年也有很多人称太极拳为“绵拳”或“沾拳”。太极拳内功修炼法博大精深,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两句话道出了练功的要旨。
八卦:明末清初,中国山东吴定府海丰县杨家庄,有一位武师杨吉兴,自幼得各派武林高手传艺,内外家武功均有所习,尤以内家阴阳八卦掌和外家铁砂掌最精。经过多年苦心研习,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便是杨氏武艺原始之雏形。后来,经过世代传习修正,形成杨氏武艺体系,并记录于《诏世拳术训谱》手抄本中,可惜毁于“文革”。其中,谱上关于《杨氏武艺》之八卦掌和铁砂掌的记载列为首卷,文中记有“诏世训,世传之八卦掌,亦唤‘阴阳八卦掌’也。铁砂掌者,出少林,祖吉兴合习。后裔杨景继承祖训,隐传天理教为将,相互授受,交流拳法,各习其所长……”。至于杨吉兴的师承,谱中并无记载。卷中还列有三大绝手、五大解手、七星点手、九龙盘手、十二反手、二十四夺命手等绝技。
武当:武当为内家之宗。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据说张三丰是北宋未年武当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张三丰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派。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
峨眉: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
南拳: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
青城:青城派剑术被誉为全国四大剑派之一,历代青城道士中均有习剑术者。近代,青城山还流传有七星剑,飞剑十三剑,二十四剑等。青城拳术深受剑术影响,有“剑拳”之称。青城派武术常有的器械,除剑器外,还有青龙大刀,乾坤圈,铁鞭等。青城拳术因师承不同而有多种,其中以青城洪拳最为知名。清代道光庚子年(1840)灌县(现都江堰市)还出现过全国武科榜眼(亚军)王万寿。
㈧ 金庸的文化水平究竟真的高吗
金庸的文化水平高不高不知道,但写作水平要高出其他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小说之所以影响面如此巨大,是因为他能做到雅俗共赏,说它雅俗共赏,是因为金先生的小说在形式上是武侠小说,而实际上它已大大地超越了武侠小说的范畴。小说中文戏的分量相当重要,而且武中有文,文中有武,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密不可分。
突出人物性格是金庸小说的一大成就,金庸曾说过:他的一十四部小说中的所有人物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这是一般作家所做不到的。黄蓉的机智聪慧,临危不乱比她的美貌更能打动人心,但在该剧中,当黄蓉看到女儿被金轮法王绑在高台上处境危险时,竟然哭着喊着一个人连滚带爬地往前冲去,张导演的意图可能想表现黄蓉爱女心切,痛女心急之意,可他却忽略了一点:黄蓉不是一般的村妇,这是一个智慧超群颇有乃父之风的巾帼英雄。其智慧不在诸葛武侯之下。即便是再着急也不会做出那种举动的。
㈨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有什麼不同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古龙的作品
金庸的小说里大多写的是名门大家的经历和爱情
你的家世决定着你的命运
出生在有背景的家庭里
你就是世人的骄子
那是社会底层人无法可及的
而古龙的小说里大多写的是浪子或社会的底层
写他们的经历、写他们的情感
也许那里面的某一个人就是你
连古龙都说他自己就是一个浪子
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岂非都有他的影子
他才能写出小说中浪子的真情实感
一个把自己真正感情注入到作品的人
他的作品又怎么会空洞呢
也许古龙的小说不像金庸的小说那么有社会深度
但古龙所描写人类的情感却是无人可及的(包括金庸)1:金庸梁羽生好拿历史做文章大框架基本也和历史相关联,古龙则基本撇弃,
2:金庸考虑东西比较细腻,他的风格是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细致动作一一展现。这么写的确真实感比较强,但缺点就是写作速度慢,要考虑的东西太多。
古龙则简洁明快,甚至招式打斗基本全省略了,很少深究人物内心深处的变化,基本上人物的变化都体现在外部行为动作上。
3:情节人物上金庸书里比较丰满,各式各样人物都有;古龙基本一锤子定死,不是朋友背信弃义就是女人淫荡毒辣,主角一顿悲惨,没个好鸟。他这一辈子也就会写这一种书了,说白了他写东西纯粹为了宣泄,和他悲惨经历有关,不像老金还立志本本书各不相同。
4,至于独到之处,古龙风格是耍酷,金庸比较质朴;古龙情节诡异,金庸情节衔接过渡自然;古龙比较淫荡,金庸比较腼腆;古龙渲染现实,尽管很夸张;老金编制童话,但尽量往现实靠,这样比较有代入感,好引诱别人陷入其中淡忘现实的痛苦。
最后老善给你的总结就是:一个是以刺激人为乐,一个以麻醉人为喜;两人共同为了培养自己的‘知音’而努力着,没一个好鸟,哈哈哈哈。天下文人莫出于此也 金庸的对决,重形
一个剑招一挥掌的都写出来,使人身临其境
古龙的招数,重意
比如小李飞刀都是没人看到怎么出手就over了
金庸的故事多是角色升级型的RPG
主角由一开始的小菜鸟一步一步地努力成为大侠
古龙的故事则是解谜类型的游戏
楚留香、陆小凤,没人知道他们的出身,只知道他们一出场已经很强
金庸的主人公多侠客
古龙的主人公多浪子
金庸的爱情,若非坚贞到万劫不复,就是处处留情却不知身该何处
如杨过,如郭靖;也如张无忌,如韦小宝
古龙的爱情,却往往是表面的浪子,心底的永恒。
如小李飞刀,爱,和伤痛。 事实上,金、古属于两种不同格调。
金庸比较中庸,左右逢源,所以,很吃得开。
古龙情热,终于自己把自己燃烧掉。
不怀疑古龙是用心写的,但毕竟难登大雅之堂。说什么古龙如酒,金庸似茶?一派胡言,如是说,则: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浓如醴。醴即酒。又说古龙小说反应底层社会人物生活,更属无知之说。古龙小说中的那个社会也叫社会?底层民众什么样?就他说的那个样儿?脑子进水了才相信。当然,看过有人那样评论,古吧持这种观点的只是跟风罢了。
金庸比较喜欢早期的书剑,还有连城诀。其实连城中的狄云才是底层社会的民众的化身。天龙太虚幻,当然,最讨厌鹿鼎。金是承前启后者,书剑承前,鹿鼎启后,但启出来的都是些什么?古龙,温瑞安,黄易,直到李凉,一蟹不如一蟹,越来越垃圾。
㈩ 对金庸 评论
对金庸的评论: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 金庸 将其回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答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 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