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诺贝尔奖
Ⅰ 《自然地理》再二三十年之后,中国会不会出现大批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可能
Ⅱ 名人通过探索取得的成功事例
1、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焦耳在研究热的本质时,发现了热和功之间的转换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发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中,能量的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和开尔文合作发展了温度的绝对尺度。他还观测过磁致伸缩效应,发现了导体电阻、通过导体电流及其产生热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常称的焦耳定律。
2、布拉格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学会会长。由于在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与儿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子两代同获一个诺贝尔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还作为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英国公共事务中的风云人物。
3、吕蒙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4、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5、张衡
张衡一直对天文地理非常感兴趣,在长大之后,就被皇帝任命为“太史令”,主要是管天文地理。那时候中国经常发地震,皇帝和一般老百姓都把地震当做是不吉利的象征。
张衡他相信这是大自然的作用,于是下定决定做一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装置。从那以后,张衡用心研究,到处调查,经过一些年,他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像个大酒坛子,四周的八条龙,向八个方位伸展着。每条龙口中都含了一颗小铜球,每龙头的下面,都有一个铜做的蹲坐的蛤蟆。这就是它的内部结构模拟图。
据张衡说,只要哪个方向有地震发生,哪个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吐出铜球,铜球就正好掉落在它下面的蛤蟆嘴里,发出响声作为警报。
Ⅲ 有关著名科学家的事迹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专、航空工程、喷气属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Ⅳ 《自然地理》屠呦呦获取诺贝尔奖,给国家交了多少钱的税
不用交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省级人民内政府、国务院部委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国债。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保险赔款。
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诺贝尔奖的奖金,属于”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因而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畴
Ⅳ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谁
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
《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5)中国地理学诺贝尔奖扩展阅读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2018年12月9日,所著《等待摩西》入选“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类第3名。
Ⅵ 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地理学家
还没有哦,中国目前只有莫言和屠呦呦
Ⅶ 《自然地理》不是中国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能力去获取诺贝尔奖,而是中国的最高学术权威没有能力
不对。 真有水平完全可以把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国外权威刊物上。
Ⅷ 发明“地动仪”的张衡若放在现代,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2020年年初的疫情影响了世界的方方面面,有些人因此失去了一切。在疾病和灾难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渺小脆弱。如果说疾病还可以控制,有办法预防,那么灾难是真的完全没有办法。地震就是威力最大的自然是灾害之一,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屋顷刻间倒塌,良田陷入了地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结语
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就意味着这是一种假设,那既然是假设就会有无数种答案,或许每一种答案都有可能成为真的。奖项是对一个人的肯定,但是不等于一个人的终点。古人有大智慧的大有人在,随便一位放在现代,都是建设国家的人才。
Ⅸ 中国人没拿过诺贝尔奖这是事实,但有没有各学科的诺贝尔奖比如,地理学的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等。
又得到其他领域的。比如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