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经典作文

人文地理经典作文

发布时间: 2021-02-25 02:54:22

❶ 经典人文地理作文

云南是影视拍摄天然基地,尤其是纪录片拍摄的风水宝地,用纪录片这种极具国际性的影视样式记录红土高原的自然与人文、现实与历史、人物与地理交织的真实故事和文化意义,并让记录的触角不断延伸,是极具前瞻性又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为。《经典人文地理》开播一年多来,在云南卫视频道开创了精品力作,树立了基本的电视品牌,堪称云南卫视的文化品牌和大台名片,它的地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它悄然改变着纪录片在人们心中的旧有印象,初步培养了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带给人们无限的心灵震撼,这是栏目化纪录片尊重观众、尊重市场的成果和回报。透过《经典人文地理》播出的大量好看的节目,我们可以窥见,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正在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在这充满着浮躁和娱乐的空气中还给人们缕缕清新与丝丝绿意,滋润心田,感动心灵。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让纪录片这种需要用时间和心血去完成的片种与一群追求卓越、甘于付出的电视人很好的达成了默契。借着云南电视台改版改革的力量推动一个精品栏目的平稳发展,它是在云南电视台全面升级战略中的一个新惊喜和大手笔,它在悄然中让云南电视台旧貌换新颜,为云南电视台渗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为云南电视台的长足发展和特色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经典人文地理》能有现在的良好发展势头,最核心的转变是将纪录片架设在观众和市场有机融合的收视之桥上真诚地纪录和讲述人文地理故事。观众需要真诚面对,也需要合理引导。纪录片的观众群,不可能是最普通大众,但是面向观众拍摄纪录片的理念无疑在悄然改变着纪录片在观众中的传统印象;我们在尽最大力量保持纪录片的文化本性时,需要充分考虑中下层次观众的接受,如此拍摄出来的纪录片才具有较为普遍的接受意义。
下面就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收视率较高的纪录片,一起体会其中的震撼与感动,一起分享纪录片的意味与文化。从题材的角度,栏目所播出的代表性节目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人文地理故事,挖掘独特的自然地理背后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意义。

❷ 地理作文

记得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是在六年级,那时我们隔壁班的语文老师教我们“社会”这门课。从那个时候就被其文字、图片、地图给吸引住了,那就是我的地理开始吧!

到了初中,有了地理课,不幸的是它是“副科”。我是怀着兴趣爱好去学习的,看地图是百看不厌的,世界的,中国的,江苏的,还有很多的,甚至还有盱眙的呢!呵呵!那儿的文字,符号总是能吸引我,有着太大的魅力了,初二的会考让我暂时离开地理了。不过平时我还时不时地接触的,不为别的,只为兴趣。

高中开始接触地理了,按理我应该好好学习的,至少地理成绩出色的,但是却相反。唯一一次考的好是因为张兆勇坐在我前面(不在意我把你的大名现出来吧),呵呵!

3+2,江苏的高考模式,当时第一次选择,我没去,正选的时候我发现化学、政治、历史这三门打死我也不学(对历史有好感的,不过那时间太有杀伤力了)。生物,我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我就傻乎乎得选择了物理——地理了。

高中时我的地理,我现在自我感觉还行,不过那时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呀,我总认为它不是我的强项呀,所以我在想我到底什么强呀,没有呀!自卑呀!在高中我们又很少接触地图,不过平时没事也看看,缓解压力,有时也很有用的。

高中的后两年我利用我的兴趣作为桥让我走入大学,地理发挥得不错,133,我仍然记得这个分数,不过有时也觉得自己挺窝囊的,靠兴趣走了一段路。考试完我都不想去面对地理了。我知道了:兴趣有时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但也不是能拿来作为职业的。这与我喜欢的足球不一样,这是我根本不能成为足球运动员的。

而我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我没有选择地理,我当时看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就业率也太低了,我当时认为我背叛自己的理想了。看到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时,我更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选择土木工程,我喜欢吗?我还想过考地理之类的研究生呢。那只是曾经了,呵呵!那时真傻。

后来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地理专业的书,我才发现很多的东西我是一窍不通的,而且是不喜欢的东西。我思考了很久,哦,我喜欢的只是人文地理,地理太大了!还有很多……呵呵!留点自我空间吧!

现在的我也仍然喜欢地理,时不时买本《中国国家地理》看看,我觉得这本杂志有点烂,自我想法呀!呵呵!

希望我能按我的风格办一两期,想法而已。不代表我就时刻有灵感,找到好文字,话题,评价。

我的地理缘。

❸ 东港人文地理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东港,这里有美的地方,也有特别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吧! 东港有美的地方:如一座座高楼,井然有序,如同强壮的卫士,守护着小城东港。一个个小区干净整洁,让家变得更温暖。还有宽阔平坦的马路和一个个多彩的霓虹灯,美丽无比。一到晚上,那些彩色的灯把东港打扮的光彩亮丽。正如书中所说的:此时的东港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芳香四溢的小花坛,把城市装点得格外清幽,仿佛华丽晚装上的装饰,使其分外妖娆。说完了美的地方,再说一说这些特别的地方吧:从前的参天大树都变成了如今的高楼。再也听不到大自然的“交响乐”,感受不到“天然之声,森林天使”的歌声。城市边缘的小河,失去了从前的光彩,换上一身灰蒙蒙的长裙,并且散发出恶臭,熏得人们不敢再靠近。不讲文明的人们随地大小便,还乱扔垃圾,五颜六色的垃圾,成了名副其实的“多彩世界”。楼道里,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贴满了墙面,成了一面面广告墙。难道这就是人们提倡的“文明社区”?我看应该改为“广告社区”。新、旧广告好几层,害得环卫工人天天打扫,非常辛苦。我觉得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表,应该从人们内心出发,促进人们心灵和谐的美,才能让城市由内而外的散发光彩。这就是我的家乡东港,有美得地方,也有特别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美的地方变得更多,让特别的地方越来越少。

❹ 一篇关于人文地理的作文,250字的

女儿有个特别的作业,写一篇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之所以说特别,是因为班里只有包括她在内的四个学生有这个作业。
但女儿却很为难;我在网上找了几篇小学生作文让她阅读,以便有所启发。
说实在话,这类作文比较抽象,是不好写;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写作以感性见长。但女儿读了几篇例文之后,有了思路,马上就要动笔。我劝阻她说,你现在先不要写,还是该好好想一想,想好了明天再写。
于是我也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有爱国的这种感情呢。
我们的爱国到底是爱什么?
我们爱这里的人。不仅是我们的亲人朋友,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人,他们的皮肤头发眼睛和我们几乎一样,他们说话的声音和我们很相似,他们使用的文字和我们和我们完全一样,他们的穿着打扮,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一见到这样的人,我们就有一种亲近感,心中就会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激动,仿佛他们就是我们日夜思盼的人。
我们爱这块土地。这里的山早已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头脑,那起伏的群峦,就是我们眼中最完美的曲线。脚下的小草,散发着熟悉的香味,带我们回到似乎不遥远的童年。那高高的杨树,飒飒地在风中挺立,正是我们熟悉的声音。看着这些,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这正是成长中日夜陪伴我们的亲密的伙伴啊。
这些陌生的人、熟悉的山水树木,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客观上与我们毫不相干,但感情上,我们无法摆脱其中的牵连。这就是我们爱国的感情。只要在这里生活过,成长过,就会在这里留下深深地的印记,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印记;我们的一切也变与这里的一切有了关联。这就是我们的爱国啊。
无论是苦难还是喜悦,都与我们的经历息息相连,难以割断。

❺ 怎么写学习人文地理的作文

首先,你得清楚那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再下笔。
既然是人文地版理,则注重人文。可采用权由景物描写或故事描写,在深入写当地的人文,也就是当地人风俗习惯,文明体现,或独特的种族习惯和著名的经名胜古迹,(可详写)可写当地发生的事情,之后总结人物品质、景观特点。再可略写地理面貌。大功告成。当然也可以像写说明文一样,但要详略得当。

❻ 美丽的连南人文地理作文

我的家乡是连南,她是粤北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丽的瑶山脚下,住着勤劳善良的瑶汉族人民。古老的瑶寨风光,奇特的生活方式,五彩缤纷的服饰,独特的风格等鲜为人知

到连南,站在107国道向下望去,你就可以看见群山怀抱着的美丽的县城——三江城,三江河像一条绿色的带子穿城而过,县城的周围,是一层层碧绿的稻田。城
的中心,是热闹非凡的街道、学校、工厂。这里有美丽的顺德文化广场,每到晚上或节假日,人们就到这里娱乐、休闲,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进行各种
各样的健身运动。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霓红灯闪烁,整个县城呈现出美丽的夜景。
走进瑶山,只见山峰连绵不断,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山下
是层层的梯田,潺潺的溪流。百里瑶山,她养育着我们勤劳善良的瑶汉族人民,也是观光旅游的胜地。。这里有三排古寨、南岗千年瑶寨、姐妹亭、盘古王庙等美丽
的景点。三排古寨有着古朴的风格、独特的建筑;千年瑶寨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姐妹亭有着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瑶家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过
新年”、大年初一的“玩坡节”、农历三月初三的“开耕节”、 农历六月初六的“穷节”、 农历七月初七的“盘古王诞”、
农历十月初十六的“盘古王婆诞”……
“盘古王婆诞”即是现在的“盘王节”,是瑶家庆祝丰收的日子。现在,每年的这一节日,连南都要举行“耍歌堂”活动,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

家还有瑶族各式的名菜,比如炕猪肉、苦斋鸡汤、火爆牛皮、狗血酿肠、清蒸野鸡、红花豆褒山猪肉、天鹅菇鲜汤……
其中,最常见的是炕猪肉,它几乎是每个家庭每年都要制作的美食。现在生活好转,六畜兴旺,瑶家各户在春节前都要杀大猪过年。他们不把猪肉放在冰箱里,也不
用日晒,而用草灰熏炕。这种炕肉,用时煮吃,入口醇香,皮脆肉嫩,肥肉爽口,没有油腥杂味,亦不腻喉,真是世间极品呀!
近几年来,到连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观赏百里瑶山的美丽风光,品尝瑶家风味,喝瑶家酿的米酒,与瑶家阿贵和瑶家莎腰妹载歌载舞,欢乐之声常常在百里瑶山回荡……
我爱美丽的连南,我爱她美丽的百里瑶山,我爱她独特的民族风情,我更爱她勤劳善良的瑶汉族人民。

❼ 人文地理学作文 写三亚的

三亚市地处中国海南省(海南岛)最南端.这里四季如夏,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这种气候最宜旅游休闲度假。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湾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是西岛、蜈支洲岛。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三亚落笔洞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现在相关景点都有雕像以示纪念。

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总人口45.6万(城区人口13万人),其中黎族17.3万人,苗族0.3万人,回族0,6万人。各民族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少数民族仍保其特有的文化和风俗。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姿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艺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探访。

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聚居铸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孕育了极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工艺精华、宗教文化。传统的风俗与文化生活令人怦然心动。三亚文化艺术有神话传说、民间舞蹈、民族音乐、雕塑、园林、宗教、工艺品等等。体裁多样,形式各异,美化了三亚,精装了三亚,使游客们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黎苗歌舞是三亚舞蹈艺术的代表,其舞姿提炼于狩猎耕作基本动作,其旋律提炼于民间传统歌谣。每逢丰收,新春佳节,"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约而同,携妻带子,来到村寨开阔之地燃起火把,敲响铜锣,舞起"打鹿舞"、"鹿回头"、"椰壳舞"等欢庆舞蹈,自娱自乐,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评为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并被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保留舞蹈之一。

姿态各异的椰工艺品、贝雕工艺品及各种海洋动物标本、蝴蝶标本,是三亚新近崛起于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工艺美术新品种。民间艺人利用椰壳资源,摄取生活中的神话传说为表现体裁精心雕刻,再现生活。三亚的民间编织历史悠久,扬名海内外。大体可分为:布织和竹织。布织主要以黎族织绵为代表,图案精美,色彩斑澜。有毯、布巾、腰带、头盖、背包、裙等各种款式;民间竹织以山间竹子为材料,经劈刮、刷亮等复杂工序,制成品种齐全、观赏实用皆宜的竹器工艺美术品。

天之涯,海之角,千里迢迢路茫茫,“同是天涯沦落人”让多少谪官贬臣凄楚悲沧,泪洒天涯路。可今日的三亚已非昨日的天涯,“万丈炎荒无觅处,花映天涯海角新”。三亚以其山海奇观、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这座总面积

1919平方公里、人口 44. 5万、聚居着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的滨海旅游城市,宛如一颗美丽的浮珠镶嵌在南海碧波之中……

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三亚这片热土依然绿意盎然,暖风袭人。“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人会,只看桃行纪岁华”。明朝琼州知府方向的这首诗描写三亚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独特自然景观,已被人们广为流传。这里集中了阳光、海水、沙滩、空气、森林

动物、温泉、岩洞、风情和田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形成了山、城、沙、海、港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观。到处可见山峦翠绿。碧波环抱、椰林掩映,呈现着一派旖旎的热带海滨风光,置身其中,犹如仙家境地。闻名中外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天下第一湾”亚龙湾,享有“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的美誉。日间看云观潮、纵情碧波,夜里听涛入眠、梦系蓬莱的大东海,沙平水暖,是冬泳胜地。鹿回头山顶公园上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诉说着黎家猎手和鹿女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被国外游客称为“北览万里长城,南游天涯海角”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巨石突几,惊涛拍岸。以“缥缈云天外,海际树千帆”而著称的海山奇观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古崖州城、伊斯兰古墓群、羊栏清真寺……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让游人抚古思悠,驻足留连留恋。玩海面、住海边、吃海鲜,充分展示了这座滨海旅游城的特色。宽阔洁白的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三亚成为日光浴、潜水、帆板和沙滩体育活动的最佳去处。宾馆酒店鳞次栉比,凯莱度假酒店、南中国海大酒店、珠江花园酒店等傍海而立,占尽海水沙滩、阳光空气之优势,东方大酒店、三亚国际大酒店等则身居闹市,争得便客之利。生猛海鲜都是现捞现做,令游人大快朵颐。在滨海路一带的装饰别致的海鲜店,游人头顶澄澈蓝天,身沐习习椰风,坐看渔帆点点,品尝美味海鲜,旅途又凭添了一番情趣。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各种热带佳果、热带海产干品和琳琅满目的贝雕、椰雕等旅游工艺品。“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是古人对琼崖远离中原的慨叹。

❽ 我想求一篇关于人文地理的论文。。

我找了一篇有关方言的 也是人文地理:
保护方言 留存故乡记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而产生了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从方言的这个定义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方言和本地域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所以说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种继承。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上面的各个方面的历史景象已不可能重现,但是它们在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打下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烙印。因而说方言是历史发展留下的一种非物质遗产也不为过。
但是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推广普通话在全国开展,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方言是落后的、不好的,必须要摒弃掉方言,努力的学习好普通话。我觉得这些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方言为什么会存在,我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像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一样。方言的产生是因语言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单方面的大力推行普通话而忽视方言肯定是违背正常的语言发展规律的。现在许多地方的年轻人都只会讲普通话,对于他家乡的方言却一句都说不出,我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回乡偶书》中的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我想这在现代这可能几乎快成了一个只能在历史的记忆中才能见到的场景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一大批学者意识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之所在。前段时间,我在一篇名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建华校长的建议引发多方关注》的文章中说到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身为语言学教授的王建华就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开展语言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国语言多媒体语料库及相关数据库,绘制详细、精确、可传至后代的多媒体语言地图,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王建华代表的建议引发了多方关注和共鸣。当时,新华社、人民网等众多媒体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报道。报道还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共鸣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短短几个月时间,王建华的建议和设想正在变为现实。10月11日,国家语委在苏州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建设。这个数据库分为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3个分库。每一个分库都有由文字、国际音标等组成的文本,还有声音和图像,文本、声音、图像之间彼此对应,并具有链接功能。这种呈现实态的有声语言资料,使这个数据库能听、能看,便于今后的检索和开发利用。苏州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城市,共有苏州市区及五个县市6个数据采集点,将通过朗读字、词、句和讲故事的方式,分批采录吴方言。苏州话,将有幸得以“原汁原味”传承。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就真实的体会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上面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可以说方言起到了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下面我就具体的有选择性的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从方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留存于方言中的古代语音,词汇。从方言上面我们可以找到古代汉语发音的方式,南方的方言更接近于传统。比如说在广东话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现代汉语没有的一些音调,粤语中不仅存在着入声字,并且有八九种的音调,据考察,古代汉语发音中就存在着入声字。从这方面可以说粤语是一个古代语音的活化石了。
第二,从方言中留存的富有地方特色词汇上面来看。在湖南方言词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体现了湖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体现了湖南人的全体性格特征。湖南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降水丰富,镜内河流、湖泊密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泽之国”。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水”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语言上,一批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并流传到湖南各地。例如,在长沙话中,拉关系、走后门被喻为“走水路”;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为“水老倌”;不正派、庸俗下流叫做“水里水气”:肤色被称为“水色”等。
湖南古称南蛮之地,其三面环山,北面又阻于长江洞庭,所以古代时与外界交往颇为困难,而大凡交通不便。对外接触较少的山区居民,性格都较为率真强悍,加之湖南在古代有大批外来移民(江西为主)在战乱中迁入,这些移民往往会受到当地土著的抗拒,因而械斗之风在湖南极盛,湖南人就这样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中,一直维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从而形成了强悍的性格。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湖南人十分“骠悍”,“其俗剽轻、易发怒。”光绪《湖南通志》中也有“民悍劲而不能为欺诈”,“要以劲直任气。好文尚义”的记载。历史的积淀,使湖南人养成了“强悍刚烈,倔强霸蛮”的性格品质。湖南方言的流行词语也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群体性格烙印。在这些词语中,有一批反映了湖南人蛮、倔、强悍的传统性格。例如:“霸蛮”、“蛮巧”、“行蛮”、“有狼”、“发狠”、“抬横杠”、“过硬”、“猛天搭地”、“厉霸”、“咬筋”等。
第三,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例如,用小麦磨成的粉, 北方方言叫“面”, 广西柳州方言叫“面粉”或“灰面”; 用麦面粉制成的条状食品, 北方方言叫“面条”, 柳州方言只叫“面”。稻米和粟在北方方言中分别叫“大米”、“米”, 柳州方言则分别叫“米”、“小米”; 用稻米煮成的干饭, 北方方言叫“米饭”, 柳州方言只叫“饭”。这些名称的不同反映了北方人以麦面为主食, 柳州人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饮食习惯。北方人日常吃饭主要是吃以麦面制成的食物, 所以吃用稻米煮成的饭时要说“米饭”, 以示与日常的“饭”区别开来; 而柳州人吃饭向来就是吃米饭,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必用其他词, 只有偶尔吃面当饭时, 才说“面”以示与日常的“饭”相区别。柳州地处华南———珠江流域, 素来以产稻米为主, 所以说“米”即指大米不会产生误会, 但指称粟米时要冠以“小”, 以示区别; 而北方是出产粟米的地方, 说“米”即指粟米, 但指称稻米时则冠“大”。这是由于不同饮食民俗文化结构造成的差异, 从这种各地方言中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 我们已经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由此可见,地方方言中囊括的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如此的丰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国方言的种类如此之多,恰恰是说明了汉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丰富多彩的方言带来的是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不懂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的是可悲的。我们只有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重保护方言,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❾ 大大们 赐予我一篇关于天津人文地理的作文吧 高一作文700字左右

寻找美丽的天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翻开了中国以及天津现代史的新篇章。在天津人民六十年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天津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如今,天津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它那巨大的变化也另我们应接不暇: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快捷方便的地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高超尖端的科技发明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原本未知的世界……
如果说到天津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繁华商业区,它是天津的发源地和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一条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一座座雕龙绘凤的亭台楼阁,无不体现了天津悠久的历史,成为了记载天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而炮台是明代崇祯十二年,为阻止满洲统治势力侵犯而修筑的防御工事。铃铛阁则是明代万历七年建成的一座藏经阁。这“三宗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津历史的特色,成为了天津人民永远的骄傲。
天津为渤海之滨,是一座美丽而又有着六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蜿蜒的海河横贯其中,犹如一条巨龙,从三岔口流入渤海之湾。倘若俯视海河,它又像一条如玉的飘带,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妖娆。黄昏,在夕阳的照耀下,海河泛着金色的光芒,似乎有一条金纱铺展在上面。夜晚,当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逐渐点亮时,音乐喷泉翩翩起舞,美丽的焰火映红了夜空,此时的海河更加艳丽,好似一块巨大的七彩水晶光芒四射。
那座高耸入云的天塔,在它旁边的天塔湖内设有世界一流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组泉、水幕电影。白天,鲜花草木与湖光塔影相应成趣;入夜,波光夜空间,荧塔与星月争辉……
还有那银河广场就像一只圣洁无比的白天鹅;还有那独巨匠心的堆山公园;还有那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无不体现出天津——这个极具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天津的美景令我道不尽,说不完。我爱天津——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太多的惊喜,我爱这美丽而精彩的城市——天津!
我爱天津
天津,北方的重要港口;天津,中国重工业的基地;天津,科技发展之城;天津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爱天津。看,春天的天津是一个绿色的世界。一个充满芬芳的世界,鸟语花香,树木新绿。小河边,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哗啦啦地向东流去。河边杨柳依依多情。多么可爱的天津。
我爱天津。古老而又年轻的它迎来了自己600周岁的生日。天津在蜕变着,它的巨变让我目不暇接,一幢幢高楼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一个个商店鳞次栉比,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一条条快速路四通八达,广场上,公园里,街道旁,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青年,蹒跚学步的儿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忍不住让人笑开怀。华灯初上,夜晚的津城分外妖娆,整条马路都被灯照得亮堂堂的,像一条金色的长龙……稍远点儿的地方南京路和金汤桥,彩灯闪烁着,各条路纵横交错,各种颜色汇在一起。构成了如梦境般的画面。
我爱天津。天津的月牙河,改造之前,臭气熏天,路过的无不掩鼻疾走,河里的各种生活垃圾,烂树叶,塑料袋真是应有尽有。自从市政府下决心改造月牙河,工人叔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那月牙河如浴后的少女,一条崭新的河出现了,它身披着漂亮的彩衣,岸两边的柳树随风飞舞,花池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河水清澈见底,傍晚,漫步其间,微风一吹,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迷醉其间,流连忘返。
我爱天津,天津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经营者众多。津门三绝,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坚持选料精细,讲究工艺,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来天津旅游的外宾,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我爱天津,天津的风景秀丽,其山,山势雄伟险峻,峰峦秀丽清幽,每一座都是一幅清新的画,一首朦胧的诗,一支悠扬的歌;其水,轻风一吹,层层水浪,犹如起了皱的裙幅。映着依依垂柳。
我爱天津。天津的旅游景点众多。盘山——国家四A级旅游景点。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可以与世界著名的“伊甸园”相媲美。泉水叮咚,瀑布飞流直下,从国外引进的大王椰子,加拿利海藻让人目不暇接,肯定让你大饱眼福。天津体育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蕴藏让你心动的事物,希望你也来游览。
我爱天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