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文地理鸡足山
A. 去辽宁找谭长林居士的就是傻子,哪个骗子骗了我那么多钱,说什么狐仙附体,蛇仙附体,哪来那么多附体的!
你们积点德吧!魔性这么强。首先看看谭居士说佛法,那是大智慧,这样的人要想内搞钱,还容用跑到庙里去搞啊,直接找个老板,做个参谋,哪里不能发财啊?别人这么智慧,还有必要去假扮什么附体搞点钱,然后去买佛像把寺庙搞得金碧辉煌吗?至于说他下面那些信众,因为根器不一样,可能有很多人执着要别人布施什么的,不如法,那是不对的。但是不能去怪罪谭居士,我跟他不认识,看过几次他说的佛法,绝对正知正见!
附体很正常,你们自己心中魔性太深,怕因果报应,所以激烈拒绝!
科学:
discovery探索频道: 我的死亡经验
经典人文地理: 探秘鸡足山
discoery探索频道: 灵修少年
去看看,你们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和渺小!
B.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什么成就
徐霞客一生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以日记体写成的我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徐霞客游记》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游黄山日记》、《游庐山日记》等著作,主要是对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幼年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3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至生命结束为止。正是这些长期而丰富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
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
游尽太湖、岷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写日记。
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冒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在云南腾越,徐霞客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白,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岩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闻奇必探,见险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作斗争。云南地方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
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迂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8岁那一年,徐霞客来到浙江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其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会有湖呢?但他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
他发现悬崖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是百丈深渊,无法下去。他只好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还有一次,徐霞客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但徐霞客不听劝阻,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
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他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徐霞客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3条险径,这就是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可谓处处险象横生,步步惊心!
1636年,徐霞客年届50岁。他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蛮荒”。便于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十九深夜,辞别亲友,放足万里。同行的有静闻和尚和顾姓仆人。
静闻是江阴迎福寺僧人,曾刺血写成《法华经》一部,愿供于云南的鸡足山。
他们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去云南。于1637年农历二月二十夜泊湘江新塘,同船还有其他几个客人。
这天夜里,静夜中有女子的哭声从岸边传来,僧人心不能忍,就下船去劝说那女子。等他回到船上不久,一群盗贼尾随杀了过来。
徐霞客由于长年履足山川大河,早已锻炼得身手敏捷。他见势不好,跃身跳入水中逃生。盗贼不仅抢劫,还用刀枪乱刺客人。他又只身逃到远处的一条小舟上,被一个姓戴的客人搭救。
第二天,徐霞客找到静闻与仆人,仆人受了枪伤。后来他们才得知,同船的一位客人在这次劫难中死去,几天后,尸体在下游找到。
徐霞客此时身无分文,便进城找到一个同乡金祥甫求助,就寄住在他家。遭此一劫,徐霞客并未气馁,不曾放弃游历的志向。通过一些朋友的帮助,并以家乡1.3公顷田租为代价,换来重新上路的川资。
不久,静闻病死于广西南宁崇善寺。徐霞客背负静闻遗骨,与顾姓仆人分担行李,历时一年余,经贵州到达云南的鸡足山悉檀寺,供上了静闻刺血写成的《法华经》,替他完成了遗愿。
后来,徐霞客在僧人们的帮助下继续考察,主要活动于崇山峻岭。山中无粮,就吃野菜野果为生;无处投宿,就以山洞树林为家。
攀绝壁,涉洪流,探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认真记载。由此,他成为世界上对这一带石灰岩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做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
接着,徐霞客又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了儒家经典《禹贡》以岷江为长江源之谬。
此外,徐霞客还远抵云南边陲腾冲,对有地下热能表现的地区进行寻访。直至患了足疾,还应丽江知府木生白之请,在此驻留,帮修《鸡足山志》4卷,历3个月告成。
徐霞客经过30多年考察,最后撰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4个方面的重要成就:
其一,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他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仅在广西、贵州、云南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徐霞客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其二,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我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
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其三,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其四,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我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游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不落窠臼;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作者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
C. 郑和 张骞 徐霞客 麦哲伦 哥伦布 阿蒙森 的 资料
阿蒙森:阿蒙森是挪威人。他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的前面,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向南极发起最后的冲击。他带了4个同伴,乘坐狗拉的雪橇,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历史人物-郑和
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亦称三宝,人称三宝太监,云南昆阳人,回族。
郑和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到圣地麦加称朝拜过。三保在他们的影响下,也知道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后来入宫作了宦官,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近侍。在一位高僧的影响下,他皈依佛门,法名福善。1404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了惠帝朱允炆,夺取了帝位,是为成祖。三保因在此役中立有战功,升任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易名和。
1405年,明成祖任命郑和以钦差总兵太监的身份为正使,出使西洋。从此拉开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生涯序幕。到1433年,郑和前后共做了七次航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的蒙巴萨及红海东海岸。在第七次的航行归途中,郑和病世于古里。
郑和七下西洋,意义非凡。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空前的。郑和的远航,大大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他的船队,有效的清除了洪武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盗之患,完全的打通了由中国至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的航海活动,使亚非各国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对其经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张骞
[作者:佚名 加入时间:2006-02-11 来自:网络
(?~前114) 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即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年余,娶妻生子,但却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苏联锡尔河中游地带),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辗转西迁,这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今阿富□北部),决定在此安居乐业,无意报复匈奴。张骞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刘彻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 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 率三百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拜大行。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相传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皆为张骞自西域传入中土,未必尽然;但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治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
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地理学家。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是在旅行和探险中度过的。在漫长的旅行生涯中,他将自己的旅行路线、沿途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情况、所经受的气候条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著成了一部至尽仍有极大科学价值的不朽巨著《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而成为一位历史名人。
(一)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江阴城南不远的沈塘河畔一个名叫南肠歧村的一户地主家庭。徐霞客从小非常聪明,幼时读私塾,就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徐霞客的家庭对他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父亲徐有勉性格孤傲,为人耿直,讨厌八股文,对做官不感兴趣,惟独特别爱好大自然和自由。他经常带着孩子们游历山水和名胜古迹,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父亲的这种坚强的傲骨和热爱大自然的性格,对徐霞客影响很大。徐霞客少年时代,特别喜欢历史、地理、方志、游记之类书籍。对这类书籍的广泛阅读,使他开阔了眼界,知道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峻美的高山,奔腾的江河。每当读到这类书籍,他都产生出周游全国名山大川的念头。后来,他毕生从事探险旅行与父亲的影响分不开。
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勤劳、俭朴、通达、善良。她对徐霞客性格的形成、学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更大。徐霞客十九岁时,父亲病逝。随后兄弟三人分家,徐母和徐霞客生活在一起,她负担了操持家务和维持徐霞客念书的重任。而徐母最了不起之处,还在于她对徐霞客非凡理想和抱负的理解,对他事业的坚定支持。徐霞客本来就受父亲的影响,对科举制度毫无兴趣。他读了几年书后,曾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能考中。经过这种挫折,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外出游历。但他想,家有老母以及妻子早逝留下不满三岁的孩子,一旦他一外出,他们怎么办?因此心中十分犹豫。徐母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不要因为家里的事而放弃你的志向,耽误你的年华。你放心地去吧,去实现你的理想,家里有我呢!”她亲自为徐霞客整装送行,并叮嘱道:“你对所游览的名胜,一定要作好记录,归来交给我看,我也好欣赏欣赏。”每次徐霞客旅行归来,徐母都给予很大的鼓励。
(二)
徐霞客生活在明朝末年,正是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工业文明开始萌芽的时期,全国各地手工业、商业大量出现、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对旧科举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们开始逐步抛弃八股文,而将注意力转向社会所需的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的探索上来,而且当时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具有务实精神的知识分子和杰出人物,如著名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著名的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等。
徐霞客这时交了许多这类好朋友,他们知识渊博,对政治、科学、人生有浓厚兴趣。如“闽中大师”黄道周、著名学者陈继儒等,他们对徐霞客的科学探索精神起了积极的鼓励作用。
徐霞客在亲朋好友的影响、鼓励和帮助下,进行了长达三十四年的旅行探险。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知疲倦、不畏艰险,在祖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所到之处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毫不退缩。遇上奔流急湍的江河,没有桥梁,就泅渡过去;遇到陡峭险峻的危岩高峰,披荆斩棘也一定要登上顶峰;遇到深邃莫测的洞穴,他决不轻易放过,哪怕是像蛇似地爬行,也要对洞穴例外弄个清楚明白;旅行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他便在山野丛林中找个休息之处;饿了便找野果充饥;狂风暴雨、豺狼虎豹、盗贼土匪都不能阻止他继续前进。有一次他在云南滇西考察时,曾几度陷入绝境,但他仍然非常乐观。在爬石房洞的时候,他身上只带有够一天用的钱,不料爬山时,又却不知怎么竟丢失了,他只好将身上的衣物卖掉,换来二百余文钱,他仍是很高兴立刻买来酒肉,吃完后,又继续他的探险;到了滇东的彝族居民区,他找不到住宿,只好到人家马棚里过夜。生活上的艰难困苦,他毫不在意,仍是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去迎接,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徐霞客敢于跳处旧书堆,走出书斋,坚持通过实地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又将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存精、分析整理,进而探索大自然的规律,为近代地理学开辟了一条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新方向。
早在徐霞客之前,很多人到过溶洞游历,对我国古代石灰岩溶地貌作了相当丰富的文字记载。但对岩溶地貌进行系统勘察研究,并以科学方法去探索它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古往今来,徐霞客还是第一人。他一向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不迷信经典传说。如:《尚书》等经典中有“岷山导江”的说法,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然而徐霞客没有迷信这些。他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进入云南,一路追溯到长江上游——金沙江。尽管没有到达长江发源地,但他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分析,否定了长江之源出自岷江的错误说法。他认为岷江只不过是长江一条支流,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游。这一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打破了千百年来盛传不衰的“岷山导江”的错误说法,为揭开长江之源的秘密指明了正确的途径。徐霞客正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困苦的求实精神,对祖国的山川江河、地形地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正确结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三)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内容丰富朴实、科学价值极高的著作。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游记》中记载了我国有史以来最详尽、最准确的岩溶地形的宝贵资料。它是今天一门新兴学科——岩洞学最早的文献之一。
《游记》中也记载了大量的气候资料,,通过这些不可多得的原始记录,可以进一步探索三百年来我国各地天气变化的趋势,为今天的气象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游记》中还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给世人展示了当时五彩缤纷的动植物界的画面。徐霞客当时目睹的生态环境,经理了三个世纪的演变后,已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正是当今环境科学十分关注和着手研究的重要课题。
《游记》中以大量篇幅记录了明末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当时的手工业、矿产开采、农业、交通、商业贸易、城镇规模建置沿革等方面的状况。这些为今天经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如城镇地理、农业地理、人口地理、商业地理、交通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游记》还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人们了解少数民族,具有较高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所反映的大量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无疑是我们极为丰富的地理科学的宝库,形成了许多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地理分支学科并随着它的广泛流传,必将进一步开阔人们对祖国山河地貌进行深入认识的事业,增强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麦 哲 伦
--------------------------------------------------------------------------------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
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
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
探航的生涯。在这次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的过程中,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
盘、取得亚洲南部海洋的霸权,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过几仗,麦哲伦因而也
三度负伤。
麦哲伦伤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触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麦哲伦挺身而
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的困难,直到得到援救。由于这次事件,麦哲伦被提升为船
长,被留在了印度。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参加了殖民战争,并在这一带进行了
探索和游历
他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
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15
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
睬他,绝望的麦哲伦只好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
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
球航行的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
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
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
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
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海峡找到了!”
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已到达了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随着船
队在海湾中的前进,发现海水变成了淡水,原来此处只是一个宽广的河口,这就是今天乌拉
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处。
船队继续向南前进。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临近冬季,风雪
交加,航行极其困难。月底,航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由于几次探索海峡的失败,大多数海员都感到灰心丧气,有三个船长也借机反对麦哲
伦。麦哲伦设下计谋平定了这次叛乱,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废的结局。
经过近5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这个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麦哲伦又率领船队
出发了。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没,此时只剩下4条船了。
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
交错,波涛汹涌。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麦哲伦
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象钻迷宫似的在海峡中摸索着前进。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
前进。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向来以
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如果你打开
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
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
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
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
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
是圆形的。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这个坚韧果敢却满怀野心的麦哲伦,企图利用当地
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
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
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
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
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虽然死去了,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所
做的贡献,却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画像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 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 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 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哥伦布的船队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 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哥伦布把装有羊皮纸信的木桶扔入大海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阿蒙森(1872~1928)
Amundsen,Roald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卒于1928年6月18日。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从挪威出发,前往南极大陆,1911年12月14日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到达南极,并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27日离开。1926年5月11~13日,与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后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因飞机失事丧生。著有《南极》、《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等。
D. 挖色镇的人文地理
挖色镇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居民寺庙景址保存比较完整。从凤尾箐沙漠庙、大官山腰、金鱼山、四龙山、高兴兰若甸、赤文岛、羊坡头、鸡岩山等处发掘出了大量的石斧、石锛、石梨和捕鱼网坠等新石器,继新石器文化后又发掘出了青铜文化;赤文岛既出土了大量新石器又出土了大量青铜和靴子造型的土陶炖器。小渡坡和沙漠庙西也曾发掘出一批土坑青铜墓葬,出土了不少青铜兵器和用具,有铜剑(箭)矛,铜锄(茨菇叶造型和三角板锄),刃开于背的铜刀。这些新石器、青铜器和土陶器具的造型与现代境内白族群众还在生产使用的器具十分相似,具有一脉传承下来的土著文化源流。公元前11世纪周孝帝期间,挖色境内的先民就以沙漠庙一带为中心建立了鲁白王国,创造了白族早期的鲁白文化(明代《赵州志》和清代《鸡足山志》都有记载)。因此,2000年以大理市政协牵头调查鲁川历史文化资源后得出:挖色是大理白族文化源头的结论。
挖色境内凡名山胜地均建寺庙,大小寺庙亭台楼阁林立,自古称多胜迹之邦,沙漠庙是洱海东岸本主神都;崇福寺是鸡足名山的开山祖寺;南诏王嘉封大臣的封臣寺(今灵济寺);清代的文庙、武庙;海天佛阁小普陀;还有“大夫第”、“进土第”、“将军第”等官绅功名匾额。
挖色是洱海东岸的宗教文化中心,各种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白族传统的人神合一;偶像崇拜的本主(土主)文化和故事传说;有为本主寿诞办寿和专门用轿子或木轮车迎送本主的活动。相传佛教从印度传到这里,因为当年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曾到鲁白王国传播佛教,居住在境内大成村崇福寺下的法衣阁址内,尔后从此进入宾川鸡足山,因此崇福寺才被称为是洱海东岸和鸡足名山的开山母(祖)寺,白语中称为“豆波赛”(意为祖先寺),以后便逐渐发展壮大,到极盛时期以崇福寺为中心,有大小寺庵24院,田地数百亩,师僧数十人;至民国年间仅崇福寺仍有寺产田90多亩,民族宗教活动广泛。据载:明洪武十五年前为保护春苗等每年三月初七、八日由崇福寺举行观音游乡一会;明代至清初,宾川和海东一带至此迎释迦佛祖。至今境内仍保持农历二月轮流迎释迦会(即本主节),先后历时半月之久;各村或登(小村亦即自然村)组成莲池会,村间老妇有常斋教,会员常年禁食泥鳅、狗肉、大蒜,非佛非道,一切神圣仙佛均崇拜。往昔农历五月栽秧结束后在乐利坡举行谢水欢歌的乐利会(今废);一年一度的大理白族“三月街”民族节历史悠久,相传最先起源于挖色大城沙漠庙,起因是唐代杨干贞与郑隆澶为争夺孟郡城(今挖色大城沙漠庙)大战三日,争夺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大战七日,经激战,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此战以南诏杨干贞胜利而告终。杨干贞建国后为纪念取胜并镇住战场上的阴气,把战期定为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挖色大城沙漠庙举行,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转至大理城西。挖色境内的“三月街”俗称“小三月街”,明代后街场迁至境内康廊村(原名拴廊),清咸丰年后迁至挖色(文革中被废)。挖色地区至今保持有一套完整的婚丧、饮食习俗,还有服饰装束,古典乐曲,吹吹腔(吹乐调),唢呐音乐,花柳曲,霸王鞭舞,白族调,语言方音等。
挖色地属喀斯特地形地貌,溶岩穴洞众多,坡岭峰峦,箐坪台壁层层迭起,山川地理天设地造,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绚丽多姿,雄险奇秀。西面洱海清碧如玉,海天佛阁小普陀和中心海岛赤文岛,如镶嵌在洱海碧玉盘上的两粒珍珠;大城(场)曲和牛角曲如同两条海中游动的龙;凤尾箐口凉风终年不息,气候宜人;花岭坡和花箐,四季繁花似锦;西眺点苍山顶终年白雪皑皑,颇有一番情趣;又有小普陀的“普陀晓月”,形成“风、花、雪、月”四景俱全。沙漠庙水库中苍山倒影(青山白雪,望夫云,玉带云尽在水中),洱海和大城水库中的夜晚篝火倒影;凤尾箐口石马桥头遥现大理三塔;龙绕石天然仙龙绕迹;壁虎岩壁虎爬山;金鱼山如游动中的金鱼展鳍献彩;长蛇岭似长蛇穿岭,徐徐爬动;赤文岛犹如猛虎跃海;四龙山恰似天然龙椅,天生造化,二龙抢宝和双龙抱柱;三峰山麓南北两侧延伸金线吊葫芦双岭;八卦山天然八卦成图;大官山从上到下似天鹅将翔,右翼下抱出一蛋;乃击石钟驱鬼邪的天然石壁挂钟;狮子山雄狮回首;牛眠山卧牛安睡;牛角山牛角对峙;黑龙归潭现龙鳞;钟坡鼓岭、猫头岭、赤牛壁、七子岩、观天岭、乐利坡、层峦迭嶂远近排来;日课岩日课百拜;凤鸣台百鸟朝凤;泌基岩和水珠滴翠;鸡岩山鸡鸣晓日;观音和迦叶屐足;杀龙坪台,处处风景如画,古迹故事多,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流连忘返。
挖色气候较大理温和,常年无酷热严寒,少风霜,四季如春,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应农作物生长,一年两熟,粮食单产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物产丰富,既种稻、麦、梁、豆,又种亚麻、蔬菜、小葱、瓜果、苞谷和烟草等;山箐间产豆类、薯类、荞子、油菜籽、秋小麦;洱海中盛产油鱼、鳔鱼、黄壳鲤和黑胭脂鱼(即丙穴鱼);小河流沟道湖塘中产鲤鱼、鲫鱼、泥鳅、黄鳝和田鸡(蛙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多山箐坪地,牧场广阔,大多农户都饲养生猪、养牛养马。盛产水果林木,有桃、李、杏、梅、梨、石榴和板栗,向称“水果之乡”。大城名玉箐的板栗,酸箐的雪梨、马梨,挖色香葱等农副产品畅销省内外。洱海和山箐间有不少飞禽、野生珍贵动植物,名贵中药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妇女尤善手工刺绣衣、帽、鞋等,享有“白族服饰刺绣之乡”的美誉。
“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历史以来,挖色经历了历史演进、文化发展、经济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随着洱海东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挖色镇的地理位置由过去较为偏僻的地区一跃成为连接大理苍洱风景名胜区、鸡足山风景名胜区和南诏风情岛景区直至大丽线贯通大理、洱源、宾川三县市的交通咽喉,挖色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知难而上、顺势而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挖色镇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E. 经典旅游的地方有哪些具体说说可以吗
经典旅游的地方有北京、云南、成都。
一、北京——故宫
又名紫禁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称的“三宫六院”。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等。
F. 国内有哪些旅游景点被过分吹捧,其实不值得一去
旅行是为了放松心情,欣赏奇特美景的,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各地有诸多景点去了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还想去第二次,但是如果碰上坑人的景点,只怕是会让心情更加郁闷.
1、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很多朋友梦寐以求的景点,但是现在的丽江口碑却大幅度下滑,不仅因为当地东西价格贵、宰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让很多游客是又爱又恨。但是一到节假日,来丽江的游客依然是络绎不绝!
4、天涯海角。海南的天涯海角吸引了无数的文艺青年,都希望能和自己的恋人在“天涯海角”许愿永不分离。但只要你去了就会发现门票和风景一点不相称,用100块来看几块石头,想想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