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港珠澳人文地理

港珠澳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4 21:33:36

①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福建人文地理 有哪些

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0′至28°22′,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属于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辞源》的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福州为福建省省会。省花,水仙。
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75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
拥有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等众多天然港湾 福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数地区为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矿产资源
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二,仅此于台湾省。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内陆养殖面积和可作业海洋渔场面积分别约1000平方公里和12.5万平方公里。有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 水资源
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
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 旅游资源
全省人文荟萃,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一大批影响日益扩大的旅游品牌,包括山与水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素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美誉的鼓浪屿,情系海峡西岸、凝聚世界华人的湄州妈祖朝圣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著名的革命圣地上杭古田会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文化遗址,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宁德白水洋奇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漳州火山公园等旅游品牌和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全国第五大岛平潭县,岛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湛蓝,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苏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年中央苏区有10个县在福建,老区分布在62个县(市)。 2009年2月27日,全省人口为3607万人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规模继续缩小,婚姻关系稳定。
【人口增长】
2005年末,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535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长0.68%。全年出生人口40.9万人,出生率为11.60‰;死亡人口19.8万人,死亡率为5.62‰;人口自然增长21.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98‰。与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3558万人,净增人口23万人。出生人口42.56万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万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6.25‰。
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3604万人,全年净增人口23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万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6.3%。城镇化水平为49.9%。
【人口性别构成】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0.4%,女性人口占49.6%,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1.4,总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15.7。
【人口城镇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7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9%;乡村人口1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1%。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较上年的48.7%提高了1.2个百分点。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分布很广,历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个,汉族人口居多;53个少数民族人口为58.38万人,占1.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达35万人左右,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万人以上。全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德地区,其次为福州市,再次为泉州市,其中上万人口的县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周宁等。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举办独立学院(民办)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万人,在学研究生2.28万人,毕业生0.4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万人,在校生46.13万人,毕业生9.50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3.01万人,在校生57.18万人,毕业生15.1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万人,在校生78.04万人,毕业生20.18万人。初中招生52.37万人,在校生165.03万人,毕业生60.2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1.24万人,在校生269.
22万人,毕业生52.61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87.11万人。 [编辑本段]福建经济 (1)该地区生产总值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63.11亿元,增长1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
第三产业增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
人均生产总值30132元,增长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4%,上半年增长13.8%,前三季度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
(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
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
第三产业稳定发展。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服务价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6.3%,上半年上涨6.4%,前三季度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6%。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9%、2.7%和2.6%。
(3)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516.33亿元,比上年增加233.48亿元,增长18.2%;全省财政支出1133.79亿元(含中央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亿元,增长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亿元,完成预算的74.1%,比上年减少128.25亿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亿元,比上年减少46.75亿元,下降7.5%。
(4)农业
2008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面积18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13.84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91.83万亩,减少11.2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0.92万亩,增加6.4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1.04 万亩,增加8.7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65.98万亩,增加12.6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2.2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5万吨,增产2.7%,其中稻谷508.81万吨,增加7.81万吨,增产1.6%。
(5) 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47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9.06亿元,增长16.7%。产品销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02.27亿元、2045.64亿元和1626.36亿元,分别增长2.8%、12.8%和22.8%。
中国名牌产品累计100个;新增地理标志产品8个,累计3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福建名牌产品511个,累计1316个,增长28.2%。
(6)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1.2%,农村投资增长32.1%。
(7)国内贸易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81.13亿元,增长2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46.91亿元,增长14.9%。
(8)对外经济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84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569.86亿美元,增长14.1%;进口278.46亿美元,增长13.6%。出口比进口多291.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亿美元。
⊙电话拥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93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613亿元,增长21.6%。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8.72亿元,增长10.5%;实现利润49.19亿元,增长15.7%。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75万门,总容量1941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2297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97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2962万条。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7万户,年末达到14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7万户,年末达到1539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2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4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85.58部/百人。数据及多媒体用户771万户,新增173万户,数据及多媒体用户普及率达21.8%。宽带接入端口304万个,比上年底增加46万个。
⊙ 广播电视
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9座,广播节目85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9%;电视台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节目36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3%。有线电视用户428.4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2.46万公里。省级卫星电视为福建东南卫视。
福建电视频道:
1、福建电视综合频道;2、东南卫视;3、福建电视公共频道;4、福建电视新闻频道;5、福建电视电视剧频道;
6、福建电视都市频道;7、福建电视经济频道;8、福建电视体育频道;9、福建电视少儿频道、10、福建电视海峡卫视、11、福建电视国际频道。 [编辑本段]福建交通: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该省公路通车里程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达到二级路的国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拥有6个机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泉州晋江机场;南平武夷山机场;龙岩连城机场;金门机场。
三明机场即将建成;即将在莆田建立机场。
福建交通
⊙ 水 运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5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全省港口通过能力1.4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571万标箱。。厦门港已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行列。开辟36条国际班轮航线,与世界7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还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关系。福州、厦门港与高雄港开通海上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开展直接往来。
⊙铁 路
2006年底,全省铁路里程数1625公里,已拥有五条进出省铁路通道,
运营铁路:
鹰厦铁路:
江西鹰潭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福建段长604公里,1954年开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开始电气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
外福铁路: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长186.6公里,1956年3月开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横南铁路:
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全长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开工,1997年12月30日通车,计划2009年10月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编辑本段]福建特产 福州特产: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等“六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漳州布袋戏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特产:盛产笋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瓯板鸭、建莲、北苑贡茶、闽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艺品、政和功夫茶、建盏、锥栗、灵芝、南孚电池等。
莆田特产:荔枝、龙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炝肉,莆田鲁面,兴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龙岩特产:八大干系列. 、河田鸡、山麻鸭等。
三明特产:红菇、沙县小吃、沙县夏茂冬酒、沙县郑湖板鸭、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宁化老鼠干、将乐擂茶、建宁莲子、大田骨头小吃系列等。
宁德特产: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编,茶 叶,红 曲,剪 刀等。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② 2011年高考地理考点:人文地理部分

nalide

③ 港珠澳大桥建造的意义是什么

1、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4、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3)港珠澳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

④ 介绍惠东人文地理的ppt

人口
编辑
2000年,惠东县辖22个镇。总人口713141人,各镇人口:平山镇118466、大岭镇105674、白花镇57757、梁化镇40736、稔山镇64338、铁涌镇30312、平海镇32259、港口镇24414、巽寮镇6997、吉隆镇41066、黄埠镇36436、盐洲镇14194、增光镇20590、多祝镇47635、新庵镇5203、安墩镇25495、松坑镇6768、石塘镇5016、高潭镇9450、马山镇7094、宝口镇5785、白盆珠镇745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东县总人口92.03万人,户籍人口84.5万人。惠东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华裔18万余人。[6]
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编辑

水路
惠东县地处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罗、东莞、广州、河源、龙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门、汕尾、汕头、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时期,境内设有2个驿站:平山驿、平政驿。这条驿道由惠州经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丰。[7]
民国时期,境内有5条沙土公路,总长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弯曲,路面狭窄、桥多木造,并且由于缺乏养护和战乱的破坏,至建国前夕通车里程只有10.2公里。[7]
惠东LNG公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交通建设,特别是在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惠东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各种车辆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东县共有公路221条,可通车里程1612.8公里,养护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达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陆路已形成以县城平山镇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连结惠州市5个县(市、区),有班车可通广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头、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县内22个镇277个管理区除盐洲镇西涌管理区外,全部实现通车。1995年惠东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32704辆,其中客车2756辆,货运汽车2653辆,其它机动车27295辆。海上运输发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来先后建成海运码头500吨级2个(盐洲、半洲)、1000吨级2个(港口、鲤鱼洲)、3000吨级2个(碧甲、亚婆角)。货轮可直航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运输船舶856艘,载重吨位9022吨。[7]
惠东范和港跨海大桥
县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广州市153公里;距惠州机场17公里,距京九铁路惠州站38公里,距汕头特区240公里,海路距香港46海里。G15沈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广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广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国家级渔港港口港,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距县城15公里的惠州机场,可直航北京、杭州、无锡、徐州等大中城市。县城每天有多班豪华巴士直通香港,仅需2小时车程。惠东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货物集散、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供了优越条件。

铁路
惠东火车站
厦深高铁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惠东作为沿途两个县级站点之一,同时启用惠东火车站,火车站地址在惠东县稔山石井村,距离稔山镇镇街约1.5公里,惠东站是一座客货两用车站,设置了2个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还有一个货车平台。连接一楼进站大厅的,是一个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轨道的另外一侧。因地下进、出通道合二为一,所以整体较宽,达到12.36米。占地总面积将达400余亩,站舍建筑面积将达到8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0.7米。惠东县开通3条公交线路与厦深铁路惠东站实行无缝衔接,分别是“惠东站至盐洲”、“惠东城南客运站至惠东站”和“惠东站至大岭乌塘”公交线路。

经济
编辑

概况
惠东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连年丰过时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初步建立起以电子、机械、建材、服装、制鞋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交通、通讯、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初具规模,以黄埠、吉隆两镇为代表的个体私营制鞋业已发展成为惠东的支柱产业。
2014年惠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2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16.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9.5%。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7503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1:48.6:41.3调整为9.3:49.1:4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30%。
2013年,惠东制鞋业经受住了各种不利因素,制鞋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惠东县6293个鞋企产鞋9.2亿双,总产值达到了278亿元,鞋业税收1.9亿元。[8]
2013年惠东县各镇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稔山镇 51.87亿元,增长23%;
2、平山街道 30.83亿元,增长14.8%;
3、巽寮管委会 28.68亿元,增长35.4%;
4、大岭镇 17.25亿元,增长50%;
5、平海镇 17.07亿元,增长11%;
6、黄埠镇 10.6亿元,增长11%;
7、白花镇 9.6亿元,增长13%;
8、吉隆镇 9.2亿元,增长11%;
9、港口管委会 5.5亿元,增长35%;
10、铁涌镇 4.9亿元,增长50%;
11、多祝镇 3.4亿元,增长13%;
12、梁化镇 2.2亿元,增长35%;
13、安墩镇 6283万元,增长11%;
14、白盆珠镇 5740万元,增长11%;
15、高潭镇 5556万元,增长11%;
16、宝口镇 4163万,增长11%。

农业
农业在惠东县国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民国38年(1949),农业总产值为275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9%。50年代前,境内农业经济以种植粮食(水稻、甘薯)为主,经济单一。农业生产由于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缚,加上水利设施缺乏,抗灾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落后,因而生产水平低下。民国38年(1949),水稻总产量5.18万吨,平均亩产78.5公斤。[9]
1950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推广耕作新技术和良种,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56年,水稻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83.04%。[9]
1958—1965年,由于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刮“共产风”,农业生产在管理上强调集中统一,农业生产强调“以粮为纲”,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展农业学大寨,农村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视多种经营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允许农民发展家庭林、牧、副、渔业生产,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村经济一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后,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高产量、高产值、高效益)。1985年,惠东县农业总产值结构中,种植业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点发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种植业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逐步向商品化、社会化、基地化转变,惠东县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5年,惠东县农业总产值达10.67亿元,比1949年增长37.7倍;水稻总产量18.83万吨,平均亩产317公斤,总产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惠东境内的工业主要有:制盐、制糖、酿酒、采矿、烧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铁器、造船等行业,均由私人开设,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盐、矿产品、石灰销往省内外,其它产品均在境内销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东大埔县人张氏在平海碧甲建厂开采石英砂,制造日用玻璃运销香港。民国27年(1938),白花谟岭人练义之与香港英商合伙开办凌坑石矿公司,开采石灰石、烧石灰运销香港,这是惠东中外合资办工业的开端。[10]
20世纪50-60年代建立国营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同时组织恢复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发展了电力、机械、冶金、建材、制糖、化工等现代工业。至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惠东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582万元增至7078万元,占惠东县社会总产值的13.0%,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8%。1979年后,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工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批外国和港澳台商人进入惠东办工业,乡(镇)、村办工业迅速崛起,私营工业和个体工商户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惠东县已形成行业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至1995年年底,惠东县工业企业有7189家,工业总产值451923万元,占惠东县社会总产值66.1%,占工农业总产值80.9%,其中重工业总产值9182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3%,轻工业总产值36009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7%;在工业企业总数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452家,总产值248552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36家,产值17322万元,集体工业企业336家,产值188331万元,其他工业80家,产值42899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6737家,总产值203371万元,其中村办349家,产值30103万元,联户390家,产值19981万元,个体、私营5998家、产值153287万元。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有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73107万元,其中“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工业企业69家,产值40126万元;“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工业企业698家、产值132981万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办工业、全民大炼钢铁高潮,惠东县钢铁师司令部调动城镇居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农村主要劳动力4万多人,上山挖铁矿、砍树烧木炭、砸铁锅、撬铁门窗,在惠东县各地垒高炉3744座,进行土法炼钢铁,大干3个多月,产品全是废品,劳民伤财,损失严重。[10]

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惠东境内的商业均为私营,多为个体经营,少数为合股经营。1949年以后,才出现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至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没有了私营商业。1980年又开始出现私人经营商业。

⑤ 高一地理

(1)季风水田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2)水稻 水热 冲积平原 劳动力 人口 种植水稻
(3)秦岭-淮河 洪涝 干旱

⑥ 关于珠海的地理问题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珠海是中国南方通往世界的门户城市,东距香港36海里,南与澳门陆地相接;珠海是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2009年出入境人数近9000万人,约占全国出入境人数的25%;其中的高栏(深水)港是南中国主枢纽港。
珠海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经济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其GDP超过31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10,被称为世界工厂。
即将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完工后,珠海市将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陆地相连的城市。

二、广阔的发展空间
珠海是中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在过去三十年中,珠海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区域GDP年均增长13%。快速的经济发展及广阔的市场腹地蕴藏着众多投资机会。
珠海是珠江三角洲中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城市区域产业定位清晰,东部地区(包括主城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拥有充裕的土地资源,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目前珠海市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四大园区”—--高栏港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富山工业园。同时珠海还拥有国家级的保税区。

三、优美的自然环境
珠海是花园式海滨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并拥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4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有大小岛屿146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珠海人均公共绿地21.4平方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人均森林休闲旅游面积70平方米以上,是少有的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城市。

四、良好的产业基础
珠海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产出发展迅速,2003—2009年,工业附加值复合年增长率达21%以上。我市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高增值服务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珠海现有和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电子信息制造业、家电电气制造业、航空产业、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造船及游艇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同时力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物流业、创意产业、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

五、一流的营商环境
珠海已形成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是区域交通枢纽,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都能方便抵达。珠海位于亚洲机场最密集的区域,拥有珠海机场,2小时内可达澳门、香港、广州、深圳等四大国际机场。珠海是南中国重要港口城市,其中高栏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珠海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开车2小时可达珠江三角洲大部份城市。珠三角城际轨道(客运)广州-珠海段将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广州-珠海铁路(货运)将于2011年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已于2009年底动工,建成通车后,珠海到香港仅需半个多小时。
珠海金融体系完善,拥有包括摩根士丹利、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7家外资银行在内的50多家金融机构。
珠海市已建成了遍布全市的光纤和无线通信网络,全面普及了宽带接入等互联网服务。
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及得助于邻近港澳的便利,珠海人的思想理念国际化程度高,商业氛围浓厚。
珠海市政府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拥有一支熟悉国际惯例的、专业尽责的公务员队伍,对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服务。

六、明显的人才优势
珠海市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办有大学园区,到目前为止,包括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在内的8所知名大学在珠海设立校区或分校;拥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学设立的多家产学研基地,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组建有公共实验室10家。同时,大学园区也可提供各类人才和职业培训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2009年底,珠海普通高校在校生9.9万人。珠海市共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人才需求方向开设专业,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人才。
同时,珠海也重视引进高级人才,为此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
珠海市劳动成本较低,平均工资低于许多沿海大中型城市。

七、高品质的生活
珠海拥有便利的生活娱乐设施,1998年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7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珠海有众多购物商场和超级市场,著名的有法国家乐福、日本吉之岛、万佳等。珠海拥有5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珠海还有2个大型温泉中心,30多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众多的世界各地风味餐饮企业等,其中仅日本餐馆就有20多家。珠海设有2所国际学校。
珠海市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有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
珠海治安良好,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⑦ 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简短概括 然后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对外交往中心,中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航空交通枢纽之一。战国时为燕国都城,故也称“燕京”。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有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陕西省,春秋战国秦国的所在地,故简称“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名城,钟馗刘海故里,华夏精神故乡之一。古长安,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临潼是秦兵马俑的故乡。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4、山西省,西临黄河,东临太行山脉,位处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煤海”之称,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战国时代为晋国领地,故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山西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5、河北省因位于黄河北边而得名,在战国时期,河北的南部属于赵国,北边属于燕国,所以河北又成为燕赵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故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市,北戴河与承德均为避暑胜地,唐山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交通枢纽、工业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南边,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简称“豫”,因居于天下之中,又称“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和郑州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一个前进中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
7、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发源地,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辽宁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另有计划单列市--大连市。有“钢都”鞍山。
9、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也是中国的“光学之都”。
10、黑龙江省有着“北大仓”(粮仓)之称,是中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简称“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11、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简称“甘”或“陇”,古所辖地为甘州(现张掖市)和肃州(现酒泉市),是故甘肃。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简称“宁”。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内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简称“青”。
14、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位于本区。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简称“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15、云南省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简称“滇”或“云”。云南省有五十二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16、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闻名于世界的黄果树瀑布位于离贵阳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自治县。仁怀市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17、四川省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简称“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被人们称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气温高,是“四大火炉”之一。
19、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沙市,夏季气温高,是“七大火炉”之一。
20、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因从唐代开始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为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故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炉”之一。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上饶的三清山、圭峰则是世界自然遗产,九江有举世闻名的庐山即世界文化遗产。
21、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简称“皖”,古有徽州和安庆二府,各取一字,乃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东省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故简称“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青岛市。
23、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现南京)、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级城市。 江苏的经济,建筑和服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4、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Zhè),境内最长的河为钱塘江,钱塘江曲折多弯,又名“折江”, “折”与“浙”谐音,是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25、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
26、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简称“粤”。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有“羊城”之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广东集中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GDP一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2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因桂林在历史上长时间为省会,故广西的简称由此而来。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议所在地。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辖区组成的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28、海南省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省份。
29、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对,是中国的宝岛,简称“台”,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居过去的,通用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最大城市为台北市,高雄市则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级行政区名称由来及简称
1、北京市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期为都城。1928年设市,简称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间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设市,简称津。 3、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属中书省,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简称冀。 4、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春秋时为晋国,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简称晋。 5、内蒙古自治区 清为内蒙古地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6、辽宁省因境内有辽河而得名,清初为盛京,后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简称辽。 7、吉林省因境内吉林城得省名,唐为渤海地,明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简称吉。 8、黑龙江省因边境大河黑龙江得省名,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简称黑。 9、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宋设镇,始称上海,1920年设市,简称沪或申。 10、江苏省清初属江南省,后取江宁(南京)和苏州各一字,置江苏省,简称苏。 11、浙江省境内有大河钱塘江(旧称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东西两道,始称浙江,清为浙江省,简称浙。 12、安徽省西周时皖山(今桂山)附近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庆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简称皖。 13、福建省唐代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南宋置1府5州2军,故称八闽,因境内最大水系闽江,故称闽。 14、江西省唐属江南西道,宋属江南东西两路,元置江西行省,清为江西省,因其境内有大河赣江,故简称赣。 15、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明字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简称鲁。 16、河南省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古属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简称豫。 17、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区属鄂州,故简称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内有大河湘江,故简称湘。 19、广东省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宋为广南东路,明清为广东省,简称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秦置桂林郡,宋为广南西路,清为广西省,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21、海南省三国时始称海南,明设琼州府,清为琼崖道,1988年由广东省分出独立建立海南省,简称琼。 22、四川省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北宋置川峡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23、重庆市隋唐属渝州,1997年从四川省分出后,设中央直辖市,简称渝。 24、贵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简称贵或黔。 25、云南省旧以云岭以南得省名,战国楚时为滇国地,元代置省,简称云或滇。 26、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7、陕西省清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28、甘肃省秦置陇西郡,清置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29、青海省因境内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30、宁夏回族自治区1928年置宁夏省,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2、台湾省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置台湾省,简称台。 33、香港旧以运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属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市)。1842年后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并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 34、澳门旧属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6世纪被葡萄牙占领,于1999年12月20日归还中国,并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⑧ 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中国三十四个省得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

自然人文特征






位于华北平原西
北部

是中国的首都,
也是全国的对外交往中心,
中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
和航空交通枢纽之一。战国时为燕国都城,故也称“燕京”。












位于中国的西北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
约有
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西



位于中国内陆的
腹地,
属于黄河中
游和长江上游

春秋战国秦国的所在地,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
丝绸之路起点,

界历史名城,
钟馗刘海故里,华夏精神故乡之一。古长安,古代中国的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临潼是秦
兵马俑的故乡。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西



西临黄河,
东临太
行山脉,
位处黄土
高原

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有着“煤海”之称,
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
得名,
因在战国时代为晋国领地,
故简称“晋”,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
原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山西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位于黄河北边

在战国时期,
河北的南部属于赵国,
北边属于燕国,
所以河北又成为燕
赵之地,
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
故简称“冀”,
人民政府所在
地是石家庄市,
北戴河与承德均为避暑胜地,
唐山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
河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交通枢纽、

业大省。






大部分地区位于
黄河南边

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
故简称“豫”,
因居于天下之中,
又称“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
方可“鼎立天下”。
洛阳市、
开封市、
安阳市和郑州市是中国八大古都
中的四个。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一个前进
中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












横贯我国东北、

北、西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
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发源
地,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位于中国东北地
区,
南频渤海与黄


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
简称“辽”,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另有
计划单列市--大连市。有“钢都”鞍山。






位于东北平原的
中心

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也是中国的“光学之
都”。







是中国最北和最
东的省份

有着“北大仓”
(粮仓)
之称。
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
又称“冰城”,
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地处黄河上游,

接陕西,南控巴
蜀、
青海,
西倚新
疆,北扼内蒙古、
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古所
辖地为甘州(现张掖市)和肃州(现酒泉市)
,是故甘肃。

宁夏











位于中国的西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位于我国西北地


因青海湖在其境内而得名,
青海湖古代叫“西海”,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
湖和咸水湖,
蒙古语称“库库诺尔”,
意思是“青色的湖”。
也是中国
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简称“青”。

西







位于中国的西南
边疆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位于本区。
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
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发展。
简称“藏”。
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
在藏语中是“圣地”
或“佛地”的意思。
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
日照时间长,
人们把
它叫做“日光城”。






位于中国的西南
边疆

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简称“滇”或
“云”。
云南省有五十二个民族,
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
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也是闻名中外
的“春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位于中国西南的
东南部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闻名于世界的黄果树瀑
布位于离贵阳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自治县。
仁怀市出产
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位于中国西南腹
地,
地处长江上游

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
简称“蜀”或“川”,
人民政府所
在地是成都市。






地处洞庭湖以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被人们称为“九省通衢”和
“江城”,夏季气温高,是“四大火炉”之一。






位于洞庭湖以南

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全省,
故简称“湘”,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
沙市,夏季气温高,是“七大火炉”之一。


西



地处长江中下游
南岸

因从唐代开始设江南西道而得名,
又因为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
故简
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炉”之一。


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
上饶的三清山、
圭峰则是世界自然遗产,
九江
有举世闻名的庐山即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华东地区

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
墨、
砚,
简称“皖”,
古有徽州和安庆二府,
各取一字,乃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位于太行山以东

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
故简称“鲁”。
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
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青岛市。






位于中国华东地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现南京)
、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
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也是副省级城市。


苏的经济,建筑和服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位于中国东南部
沿海的中段

境内最长的河为钱塘江,钱塘江曲折多弯,又名“折江”,

“折”与
“浙”谐音,
是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
是我
国“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位于中国东南沿
海的南段

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
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厦门市,
位于福建省东南
沿海。
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
景点。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

广




位于中国南部沿


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
有“羊城”之称,
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
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
人、
客家人、
潮汕人,
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
广东集中了深圳,
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
GDP
一直
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广
西








南临北部湾,
面向
东南亚,
西南与越
南毗邻,东邻粤、
港、
澳,
北连华中,
背靠大西南,
周边
与广东、
湖南、

州、
云南等省接壤

简称“桂”,因桂林在历史上长时间为省会,故广西的简称由此而来。
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议所在地。由南宁、
北海、
钦州、
防城港四市辖区组成的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
桥头堡。






位于中国最南端

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简称“琼”,
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是中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省份。






与福建省隔海相


是中国的宝岛,
简称“台”,
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
他们的祖先大部
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居过去的,
通用普通话、
闽南话和客家话,
风俗习
惯和闽南差不多。
最大城市为台北市,
高雄市则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
口。






地处珠江口以东,
与广东省深圳市
相接

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
服务业及航运中心,
是继纽约、
伦敦之后世界
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经济自由度指数
居世界首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为全球最安全、
富裕、

荣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
香港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
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
良好的治安、
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
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位于环渤海经济
圈的中心

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
一。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天津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
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北邻珠海,
西与珠
海市的湾仔和横
琴对望,
东与香港
相距
60
公里,
中间
以珠江口相隔

澳门是一个自由港,
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
1999

12

20
日澳门回归
中国之后,
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著名的轻工业、
美食、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
澳门成
为亚洲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澳门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位于中国大陆海
岸线中部长江口,
隔海与日本九州
岛相望,
南濒杭州
湾,西部与江苏、
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
城市,
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举办过世博会。
江南
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
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早已
成为国际大都市,并致力于在
2020
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⑨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有多长

港珠澳大桥抄海底隧袭道长度有5.6千米。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全长6.7公里 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约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9)港珠澳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整体布局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

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⑩ 港珠澳大桥有多长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主桥全长约29.6千米。为桥隧结合结构,包括一条长约6.7千米的海底隧道及两个人工岛。其中,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国际机场人工岛,止于粤港分界线)由香港方面建设,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10)港珠澳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兴建横跨珠江口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应湘提出,并将比较成形的方案定名为《兴建内伶仃大桥的设想》。此方案得到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政府的响应,1989年2月,珠海市开始筹划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并按照基建程序开展了伶仃洋大桥建设的前期准备,1997年12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因种种原因搁浅。

后来香港青屿干线通车,加上新的香港国际机场位于大屿山,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该善用青马大桥等新落成的基础建设;把大桥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同时增加连接澳门(单Y方案)和深圳(双Y方案)。

2002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港,明确表示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计划。2003年开始,香港政府积极研究建设跨海大桥。在当年1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便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澳门和珠三角西部的大桥。

其指出粤港两地特别是和珠江三角洲特殊的地理和人文关系,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区,而单个城市的力量相对单薄,故要加强与区内城市的优势互补,进而提升香港在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地位。

这项大型建设计划经过草拟与协商后,最后在2005年选择了单Y方案,并且定名为“港珠澳大桥”。连接深圳的路段则改由深港西部通道连接。2006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正式成立,专责小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交通部、国务院港澳办及粤、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共同参与。

经过多个月的协商,于2007年2月达成协议,各地政府部门设置自己的入境口岸,即“三地三检”;由于采用“三地三检”而非“一地三检”,毋须兴建原来计划面积达2.62平方千米的人工岛,所以主桥工程总预算由500亿大幅度地省减至约300亿,相对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较少政治争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