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贸易地理优势论文

中国贸易地理优势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2-24 19:17:26

❶ 中国的贸易地理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沿边对外开放以来,中国边境贸易犹如异军突起,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促进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边境贸易这种超常规发展的局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贸易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地方贸易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也使之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境贸易之首。中俄边境贸易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即指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贸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高额价差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他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其他边境贸易区也有类似现象。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贸易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既有境外方面的因素,又有国内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一、制约边境贸易发展的境外因素1.风险性的存在。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政治上的又有经济上的。比较而言,政治上不安定带来的风险还是较小的,因为政治上不安定其主流不在于政治方向上的斗争,而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2.境外复杂的社会环境。以缅甸为例,缅甸北部地区,多种政治势力并存,社会环境复杂,这种局面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上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克钦独立军是一直从事反政府武装斗争的主要武装力量。掸邦是缅甸最大的民主自治邦,境内有近30个民族,长期活跃着反政府武装,又是缅并武装的主要活动地区,祖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残部亦盘踞于此,长期处在武装割据状态。缅甸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缅边境贸易产生一种潜在的消极影响。3.走私贩毒活动有机可乘。缅、泰、老三国接壤地带是当今世界最大“金三角”毒品原料基地。中国西南地区边境贸易的开展,使境外边民入境频率高、随意性强,增加了边境贸易管理的难度,使该边境地区走私贩毒和其他犯罪活动有机可乘。云南德宏州与缅甸边境有64条陆地通道、28个渡口,民间往来山间小道不计其数;东线老挝和越南与中国接壤地区也不乏毒品走私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边境贸易的正常进行。4.国际市场竞争强烈。周边国家市场存在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与挑战,无论是在独联体边境贸易市场还是在蒙、缅、老、越等边境贸易市场,中国边境贸易出口商品面临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对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优质商品已进入这些市场。在缅甸市场,泰国的味精已挤走中国味精;日产低价镀锌铁皮正在挤走中国同类商品;日本、韩国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己使中国的兰花牌电冰箱、山茶牌彩色电视机处于滞销状况。5.强化关税手段,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俄罗斯政府1993年以来陆续出台一些法规和法令,对外国企业和商人征税过高,规定过严,迫使中国驻俄一些公司与合资企业不得不破产或撤回国内,影响了其在俄投资和经商的积极性,俄罗斯不断提高进出口关税,特别是出口关税近两年平均提高15%—30%;新近又全面提高进口关税,食品、蔬菜、服装、鞋帽、轻工产品的进口税率比国税率平均提高5%。俄罗斯强化关税手段,使俄方合作伙伴的支付能力日趋减弱,造成合同履约率很低,合作信誉下降。另外,近年俄罗斯几次大幅度提高原材料商品价格,对出口原材料实行配额和许可证限制,必然导致以易货贸易为主的边境贸易障碍增大,贸易企业的利润减少。6.边境贸易中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独联体等国家经常出现一些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来自中央的,也有来自地方的。例如,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经贸政策多变,市场商品价格上涨,1993年7月俄罗斯宣布货币改革的新措施,使中方蒙受重大损失。从微观看,企业自身困难加重,难履约,对中方伙伴回货、偿还不及时。二、中国国内制约因素1.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国实行汇率并轨、税制改革和配额许可证管理,抵销了前些年边境贸易享受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于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用于补偿工资的进口商品、过去国家视同西方支付的货币工资而免收关税和增值税,现在也按17%证收增值税,使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普遍发生亏损。同时,对化肥、钢材、石油等大宗商品恢复了配额许可证管理,实际上取消了边境贸易开放经营的政策。2.通货膨胀影响。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通货膨胀渐趋加重,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了投资规模,致使钢材等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钢材和建筑机械价格下跌,严重积压,造成边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短紧,而影响边境贸易的继续开展。3.缺乏对边境贸易市场的研究。对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市场研究不够,信息不灵,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难以驾驭。特别是周边国家经贸政策和政治形势变化频繁,使边境贸易合同难以履约,增加了边境贸易的难度。4.边境贸易的发展出现严重混乱和失控。前一阶段各级政府对边境贸易的管理和监督跟不上边境贸易的发展。例如,黑龙江省的委托代理公司最多时达到8000多家,仅黑河市就有2000余家,不少业务人员素质低下、进口货物竞相抬价,出口货物竞相压价,造成肥水外流。由跨国边境旅游带动的民贸,大多数出口商品没有通过应有的商品检验,致使大批假冒伪劣商品流出国门,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的信誉。5.边境市县在边境贸易繁荣的形势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边境市县在经济上过于依赖边境贸易,致使边境贸易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边境贸易受阻出现滑坡,其经济很快就出现萧条。这样,边境县市不具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形成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不但影响其经济发展,也间接影响边境贸易的发展。6.各边境贸易公司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甚至在边境贸易中互不配合互相拆台。许多边贸公司不懂国际商贸惯例,签约多、履约少。7.中国加快全方位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沿边地区创造了发展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地区竞争加剧,会减弱边境地区的优势。因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已不局限于沿边的特定地域,也不单纯表现为由沿海、沿边向内陆的梯度开放。中国实行的全方位开放,意味着与世界经济溶合度的加强。海关、口岸等本属于沿海或沿边地区的东西,也相继设置于内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门已移向国内。这使沿边地区以口岸为中心形成的区位优势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现代贸易的发展和层次的提高,以及现代国际金融制度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也不局限于特定地域和有形市场,消除了时空的障碍。这些都会使沿边地区形成的地缘优势逐渐减弱。因此,沿边地区发展不能满足十一般的初始优势,应尽快将其区位优势发展为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口岸城市,以其作为增长点,提高边境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把静态优势发展为动态优势;把地缘优势发展到境外参与竞争的优势。三、总体上的双边制约因素1.运输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的瓶颈。西南边境贸易区及其毗邻的缅甸、老挝交通运输条件较为落后,势必影响本区双边边境贸易的发展。俄罗斯的独立,使其西伯利亚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造成该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的通道受阻。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独立使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该铁路干线通过哈萨克斯坦境内有190公里;中西伯利亚铁路(库斯塔奈—巴尔脑尔)在哈境内有1000公里;南西伯利亚铁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巴尔脑尔)全长1860公里,在哈境内为1380公里,这样,因西伯利亚铁路通道受阻,造成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同中国边境贸易不能正常交货,运费大幅度提高。中俄两国政府于1995年6月已签署建设黑龙江大桥的协定,随着该桥的建成,黑河口岸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的经贸联系将更为便利。2.支付与结算方式问题是影响中俄边境贸易而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的一大障碍。3.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的边境贸易中,双边的边境贸易公司有些经营者急功近利,注重短期行为,经营秩序混乱。更有甚者,倒卖伪劣商品,不仅损害了国外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本国商品信誉。通过边境贸易进出口的商品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4.中俄两国自1994年实行因公普通护照签证以来,办理签证手续繁杂,尤其是俄方没有严格按中俄两国政府的协定办理中方人员赴俄的签证,俄方办理签证时间长、费用高,造成中方经贸人员入境困难,赴俄验货不能,催货无路,索赔不成。例如,1994年1—4月份,绥芬河口岸中方出境人数仅为俄方入境入数的10.9%;黑龙江省赴俄及独联体各国的经贸人员只相当于1993年同期的15%。5.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口岸虽然已初具规模,但随着边境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口岸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仓库货栈不足,交易场所简陋,卫生检疫手段落后。总之,上述因素均从不同角度制约着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❷ 分析中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经济是好是坏,为什么

也就是说,从地理上讲,中国贸易伙伴的分布。
比如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772.9亿美元,美国次之,双边贸易额1696.3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额1678.9亿美元。”就是描述中国贸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欧洲,其次是美国、日本等。

❸ 初中中国地理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小论文300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版积广大,长江中下权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 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❹ 要写一篇关于中国中药出口的贸易地理分布以及原因分析的论文

这个应该对你有帮助

❺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及未来趋势分析 论文该怎么写啊

说先就是以中国对外贸易为检索词,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然后楼主就需要对专资料进属行仔细分析和解读了。
同时楼主要拟定一个纲领来完成,主要就是写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规划。
很好搞定的。

❻ 写一篇主题与国际贸易地理有关的论文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内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容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❼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论文!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来贸易结构转换源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结构上也出现相应变化。然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着一种“悖论”,即贸易结构的升级与其比较优势的演进似乎不相关,并且贸易结构的高度化并没有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这就引发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还要不要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二是中国在新的贸易格局下如何进一步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国际分工与贸易分析的基石,本书在此基础上立论阐释,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转换必须基于比较优势的内生演进。整合先天比较优势与后天比较优势,实现各类优势的动态嫁接和空间重组,从而促进中国比较优势的内生演进与对外贸易结构的转换

❽ 急求中国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文献综述,主要提示一下思路和相关文献,3000字怎么完成!

国际问题就是边疆咯,分析北边的俄罗斯(详),西边的中亚小国(略),内南边的印度,菲律宾容等(略),还要单独分析海上的贸易和出海口的问题。急求中国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文献综述,主要提示一下思路和相关文献,3000字怎么完成!

❾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怎么写啊,关于中国与埃及经济贸易的,急求啊、、、1000-2000

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以下分而论之。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权衡利弊,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教育、科技、贸易"这一立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扬长避短,执行了一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政策。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全国有1085个港口集中分布于三湾-海地区,其中有100多个是对外贸易港,它们往往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形成"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使其"出口主导型"的经贸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60年代末,日本国民经济总值仅次于美、原苏联;到80年代初,超过原苏联仅次于美国,且保持至今。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充分说明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如横跨赤道的非洲大国扎伊尔和纬度偏高的亚洲内陆国家蒙古,虽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经济却长期落后。原苏联解体后,经济原本较为发达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传统的交通联系被打乱。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经北高加索到俄罗斯的铁路几乎中断,一部分勉强可使用的公路也无法保证运输安全。中亚五国地域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因交通不畅,使经济难以发展。为了把资源推向国际市场,发展经贸,解决交通出路刻不容缓。1993年5月,上述8国代表聚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共同商讨地区交通发展问题,通过了欧洲经里海、跨越高加索到中亚的"欧亚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该计划的实施,使参加国受益匪浅,因而成员不断扩大。1998年巴库国际会议又把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扩展TRACE计划、加强欧亚大陆交通和贸易合作的象征,为欧亚大陆中部各国经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各国的港口有的可全年通航,有的则冬季封冻,船舶不能停靠。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如雨季不宜装运易潮、易霉变的商品;夏季不宜装运易融化物品,如沥青、浸酸羊皮等。否则,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到西非,用多层牛皮纸包装,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当船行至红海时,沥青开始融化。红海气温高,盐度大,表层水温达32℃,盐度40%左右,为世界上温度和盐度最高的海区之一。高温使融化的沥青透过纸袋粘附在货仓里,当船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时,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里的沥青又凝固起来,到达目的地潜口时,卸货十分困难,清扫船仓更困难,不得不雇佣大量劳力,最后结算,入不敷出,贸易失败。究其原因,除出行季节不合适,还有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不甚了解,若采用桶装则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全球性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世界各地旱涝失常,同时诱发狂风、大潮、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工业、交通、国际贸易以巨大的冲击,其中首当真冲的是农业生产。因为气候可以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由此而产生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世界市场上的粮食贸易。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环境等。其中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活跃的因素,战争与和平的环境对世界贸易影响极大,前者使交战国双方经济受到破坏,贸易中止,后者则可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60年代以前的中东地区,经济落后,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其后,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出口,巨额的石油贸易顺差,使这里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区(OPEC成员国人均年收入都在10000美元以上)。但80年代的两伊战争,使两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不仅两国贸易完全中断,亦波及到其它地区和国家。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战争期间科威特、伊拉克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战后,联合国对伊拉克长期的经济制裁,使原本富有的伊拉克缺衣少食,药品匮乏,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60年代中期才获独立的新加坡(面积632平方千米,280万人口)资源缺乏,是一个连淡水亦需进口的小国,但独立后,却因政通人和,扬长避短,在不长的时间内,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新兴工业中国家的行列,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西欧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集的地区,其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后西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利用物质、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和潜力,依靠美国的扶持并化敌为友,结束历史上的长期敌对状态,积极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特别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欧元的启动和使用,商品、资本、人员、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其在工业总产值、外贸总额、国际储备等项指标上成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支强大的劲旅。
此外,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消费习惯和水平等文化地理环境亦程度不同的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如伊斯兰教国家不崇拜偶像,因而禁止进口人物雕像、肖像和娃娃玩具等;印度人把牛视为神明,任何人不能侵犯,因而不能向其出口牛类制品及其商标;欧洲人忌讳"13"和"星期五";英国人忌用人物肖像、山羊、大象等商标、图案,称"不列颠"人,忌称英国人(因英国人仅是英格兰人的意思):法国人热情、幽默、诙谐,艺术修养较高,但等级观念极强,喜饮酒,喝生水,爱吃蜗牛,酷爱蓝色,公鸡是其国鸟,而且法国人勤劳,爱整洁,善美化,有洁癖之称,严肃拘谨,诚实可靠,十分好客;喝啤酒是德国人的普遍爱好,年人均喝啤酒量世界第一,因而每年举办世界着名的啤酒节;意大利人较随便,时间观念不强,赴约常迟到,会议不准时开,办事效率不高,普遍爱好唱歌,常以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嗜酒(葡萄酒),喜面食,据说其面食有700多种吃法,穿浅色衬衣,紫色被认为是消极的颜色,菊花是丧仪之花;日本人不喜欢"9"和"4",因"9"与苦同音,"4"与死同音,所以日本人不送四种礼品,没有4号病房,喜欢鸭子、乌龟、松、竹等图案,禁忌用荷花、菊花做商标、图案等。
总之,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常常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显视了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❿ 求一篇国际贸易地理的论文!题目是:以某国为例分析其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00

你看看吧,看行不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