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工业区位因素选择
1. 工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1)中国地理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扩展阅读:
由于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城市工业区。多由加工工业企业群组成,大部分是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结构比较协调,并有紧密的生产联系,往往体现着城市经济的某种特征。
2、矿山工业区。在采掘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企业群组合。与开发区域资源相结合,可组成部门结构复杂、矿业与工业均较发达的矿山工业区。如中国淄博市的南定、甘肃的金昌、安徽的铜陵。
3、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区,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等。工业区以企业联合布局为基础,以企业群为主体,厂与厂间的距离一般很近。
2. 高一地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回虑:
(1)从经济因素看,主要从答土地成本(城市中心、边缘、远郊地区的地价差异很大)、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电子、纺织、食品、出版印刷等无污染、高利润的企业一般位于市区;钢铁、石化、火电厂等需要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土地,并且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一般选择在郊外;钢铁、制糖等制成品重量大为减少,原料及运输成本比重高的企业应以原材料产地为首要区位因素;有色金属冶炼等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电子装配、服装、纺织等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应接近廉价劳动力;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讲,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啤酒饮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费市场;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往往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首选。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3. 地理工业区位选择
应为全年主要盛行的是东南风所以答案是D居民区肯定要位于飞向的上游,工回业区位于下游,才不至于答污染了居民区,加上中间的绿化带刚好隔开居住区和工业区,这是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排布。因此选D不选C. C的排布是把工业区放在了风向的上游盛行偏东风把工业的污染物就吹到下游的居民区造成污染。所以不选C.
4. 高一地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工业区 1.应垂直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
2.位于河流的下游(内减少水污染容)
3.远离居住地和农田(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要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具体分析,看看是不是违背了这三条中的哪一条才导致工业区区位的选择变化
5. 详细的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
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沪宁杭工业基地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
京津唐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6. 工业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版;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
拓展资料:投入分类
1.资源密集型
主要分布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受资源分布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特点为:需进行一定开发,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投入要素为原料。(权例:采掘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2.劳动密集型
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发展特点为:产品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需开发优质新产品,并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要素为劳动力。(例:纺织、普通服装制造、家用电器装配工业)
3.资金密集型
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资金雄厚,对原料依赖性强;发展特点:产品多处于成熟期,应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投入要素为资金(例:钢铁、化工)
4.技术密集型
多分布于高科技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特点为产品多处于增长期和开发期,更新速度快,技术成本高:投入要素为技术(例:微电子、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
7. 高中地理:在选择工业区位考虑风向因素,怎么考虑
工业区只能放在主城区的东北区位或西南区位。这是由我国的季风气侯决定 的。东部沿海地区,长年盛行东南风、西北季风。
8.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
色金属以电力冶炼
金属是能源指向型的
甘蔗制糖由于运输成本太高甘蔗制糖原料指向型的
石油提炼工业要靠近消费市场
汽水加工工业由于产品不利于运输是市场指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