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中国国家地理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气候高温多雨,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生物种类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B. 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
内容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真实
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1]
[编辑本段]四、《中国国家地理》大事记
1950年 我国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折实”,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杂志,经典由此开始。 1972年 《地理知识》是文革后期中国最早复刊的杂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识》并酝酿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识》杂志新增“卷首语”专栏,由执行总编单之蔷执笔,此专栏成为杂志的亮点。 2000年 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 2001年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2002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 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域名为:www.cng.com.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 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2004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2005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 2月—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 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 10月23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 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 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 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 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2007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 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 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2008年 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 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 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专辑》 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 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为:www.dili360.com。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 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 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 2009年 1月,举办“竹韵人生”摄影大赛的颁奖典礼 3、4月,推出《福建专辑》上下册 4月,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央视网、央视移动传媒,打造大型国庆献礼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献给祖国“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将利用央视网的互动平台,依托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展示的17大类别114处自然人文景观资料,发动广大驴友参与,分阶段推出评选活动。同时利用CCTV电视平台、央视网、央视公交移动电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手机及网络平台进行全程推广。 4月27日,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 5月,举办“花影炫色”、“荒野传奇”摄影大赛。 5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签约摄影师计划启动。 5月,杂志社与Jeep携手启动“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活动 10月,时逢新中国六十华诞和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中国地理学会推出《发现中国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专辑 地理学会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华遗产》亦同时推出加厚版特辑《最具文明意义的100个考古大发现--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专辑》,带给读者又一次科学与视觉盛宴。 2010年,推出《宁夏专辑》上下册(2010年第2、3期)
C. 国家地理评选50大中国必去的地方
香格里拉、九寨沟、西双版纳、阳朔、西湖、洱海、稻城、婺源、伊犁、扎龙、大专兴安岭、卧龙、属呼伦贝尔草原、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鸣沙山、乌尔禾魔鬼城、石林、泰山、黄山、庐山、纳木错、青海湖、阿里、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贡嘎山、梅里雪山、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农架、腾冲、四姑娘山、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丽江古城、乌镇、平遥古城、周庄、凤凰古城、安徽民居、福建土楼、开平碉楼、万里长城、北京故宫、都江堰、苏州园林、布达拉宫、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
D. 中国最美的地方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名山
1.南迦巴瓦峰(西藏)
2.贡嘎山(四川)
3.珠穆朗玛峰(西藏)
4.梅里雪山(云南)
5.黄山(安徽)
6.稻城三神山(四川)
7.乔戈里峰(新疆)
8.冈仁波齐峰(西藏)
9.泰山(山东)
10、卢山(江西)
11.峨眉山(四川)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六大冰川
1.绒布冰川(西藏)
2.托木尔冰川(新疆)
3. 海螺沟冰川(四川)
4.米堆冰川(西藏)
5.特拉木坎力冰川(新疆)
6.透明梦柯冰川(甘肃)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五大湖
1.青海湖(青海)
2. 喀纳斯湖(新疆)
3. 纳木错(西藏)
4.长白山天池(吉林)
5.西湖(浙江)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六大湿地
1.甘南若尔盖(川北)
2. 巴音布鲁克(新疆)
3. 三江平原(黑龙江)
4.黄河三角洲(山东)
5.扎龙保护区(黑龙江)
6. 辽河三角洲(辽宁)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六大瀑布
1.藏布巴东瀑布群(西藏)
2.德天瀑布(广西)
3.黄河壶口瀑布(晋陕交界)
4.九龙瀑布(云南罗平)
5.诺日朗瀑布(四川九寨沟)
6.黄果树瀑布(贵州)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1.天山雪岭云杉林(新疆)
2.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吉林)
3.尖峰岭热带雨林(海南)
4.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云南)
5.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西藏)
6.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云南)
7.轮台胡杨林(新疆)
8.荔波喀斯特森林(贵州)
9.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黑龙江、内蒙古)
10.蜀南竹海(四川)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1.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内蒙古)
2.伊犁草原(新疆)
3.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
4.川西高寒草原(四川)
5.那曲高寒草原(西藏)
6.祁连山草原(青海、甘肃)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十大峡谷
1.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
2.金沙江虎跳峡(云南)
3.长江三峡(重庆、湖北)
4.怒江大峡谷(西藏、云南)
5.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云南)
6.太鲁阁大峡谷(台湾)
7.黄河晋陕大峡谷(内蒙古、山西、陕西)
8.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四川)
9.太行山大峡谷(北京、河北、河南、山西)
10.天山库车大峡谷(新疆)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
1.织金洞(贵州毕节)
2.芙蓉洞(重庆武隆)
3.黄龙洞(湖南张家界)
4.腾龙洞(湖北利川)
5.雪玉洞(重庆丰都)
6.本溪水洞(辽宁)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十大海岛
1.西沙群岛 以永兴岛东岛等为代表(南海)
2.涠洲岛(广西北海)
3.南沙群岛 以永暑礁太平岛等为代表(南海)
4.澎湖列岛 以澎湖岛为代表(台湾海峡)
5.南麂岛(浙江温州)
6.庙岛列岛(山东长岛)
7.普陀山岛(浙江)
8.大嵛山(福建福鼎)
9.林进屿、南碇岛(福建漳州)
10.海陵岛(广东阳江)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五大沙漠
1.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内蒙古)
2.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新疆)
4.鸣沙山、月牙泉(甘肃)
5.沙坡头(宁夏)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
1.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新疆)
2.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新疆)
3.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新疆)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五大城区
1.厦门鼓浪屿(福建)
2.苏州老城(江苏)
3.澳门历史城区
4.青岛八大关(山东)
5.北京什刹海地区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
1.丹巴藏寨(四川)
2.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云南)
3.喀纳斯湖畔图瓦村(新疆)
4.黎平肇兴侗寨(贵州)
5.婺源古村落群(江西)
6.丽江大研镇(云南)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八大海岸
1.亚龙湾(海南三亚)
2.野柳(台湾基隆)
3.成山头(山东荣成)
4.东寨港红树林(海南琼山)
5.昌黎黄金海岸(河北)
6.维多利亚海湾(香港)
7
E. 云南有什么白酒品牌
1、玉林泉酒:
玉林泉酒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特产。玉林泉酒始创于版清朝中叶,民国年权间便驰名滇中,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2、杨林肥酒:
1987年,杨林肥酒厂成功研制出只有38度的低度肥酒,民国初年,云南省举行首届物产品评会,杨林肥酒金榜夺魁,荣获一等银质奖。1987年,杨林低度肥酒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被评为昆明市优质产品。
3、鹤庆乾酒:
鹤庆乾酒,云南省鹤庆县云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鹤庆乾酒被誉为鹤庆“乾酒、火腿、猪酐酢”三宝之一,有着厚重的加工历史和酿酒文化底蕴,是滇西茶马古道和汉、白、纳西、藏等多民族历史文化交融的实物代表,享誉滇西北。
4、云南铜锅酒:
云南铜锅酒是哀牢山人民沿袭古老酉人酿酒传统工艺,云南铜锅牌系列酒酿制方法古朴完美,用料考究,色泽清亮,口感绵甜爽冽,酒度低而不淡,香气浓而不烈。
5、云南竹筒酒:
云南竹筒酒是一种产自云南1000米海拔的山区,用竹筒装着种出来的,成酒色泽金黄,酒质芬香浓郁,醇和甘爽,余味悠长的原生态高端食品。
F. 国家地理中国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理
孕育出了不同的美景
经常看到有粉丝留言说:
其实不必去国外,此生能把中国走遍
眼睛便已经装满了山川大海
心胸自然开阔
这不《国家地理》评选了
中国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
每一个都让人向往
不用去国外
中国四季的美景足以令你沉醉
-49-
龙门石窟
-50-
大足石刻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全世界,
如果你不走出去,
那这狭小的空间就会是你的全世界。
试着开始旅行吧,走出熟悉的这座围城,
你会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
每一处都美到心惊,每一处都闪闪发光
这50个美景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哦
祖国的大好河山
值得你去邂逅
G. 普洱茶是属于什么系列
只要是云南本地的,具有原产地认证和QS认证的,你都可以信赖。最好还是版到专卖店里卖,这样更权货真价实。你进店后看看,如果店里只卖专一的品牌,这样你就可以放心了,如果店里什么品牌的都卖,这多是炒货的主。 精选茶叶商行普洱茶品质好,唯信的话,前3142中721后061
顺便说说价格方面的事:
一位很熟悉普洱茶的朋友给我算了一笔账,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在云南普洱茶产地大叶晒青台地毛茶30元左右一公斤,加上制作成357克茶饼的相关费用及厂家的合理利润,价格应该在二十元左右;如果是乔木茶或者是古树茶的话,价格应该在六七十元以上;如果是千家寨、邦威山等名山出产的古树茶,每饼的价格应该在一百七八十元左右吧。朋友道出了那些低价茶的秘密,一是采用“雨水茶”制作降低成本,再就是使用非普洱的外地茶叶冒充普洱茶。要是碰上十几元一饼的所谓陈年古树普洱还包邮费的那种普洱茶的话,还是应该多留意一下呢。
H. 《中国国家地理》里有讲过云南西双版纳的内容么
2002年10月《云南专辑——云南,如此多样》
2008年4月《热带雨林》其中有报道西双版纳
I. 请用我们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回答,西双版纳的冬天为什么会那么热(以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气候分布来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
北面西面皆为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西北寒流
地形有利于西南风、东南风暖风进入,北面山脉又使得暖风长期逗留,故而温暖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故而冬天雨水少,晴天多,温度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