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城市地理纪录片

中国城市地理纪录片

发布时间: 2021-02-24 14:10:21

㈠ 关于地理的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篇一: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制度有历史的规定性,因为这一原因,对历史背景敏感是必要的。即使在革命之后,新制度的建立者也并不是从历史的真空中起步。最终无论何时,习俗、规范、宗教信仰,以及许多其他被继承的制度都制约着行动。这几天想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闲暇之余,得以有机会系统观看前不久中央电视台2频道播放的大型纪录电视片《大国崛起》,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看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诸强的兴衰变迁。简要地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先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然后再把该片的简介附后,供您回顾和参考。如有不妥,并请指正。谨致谢忱!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荷兰尽管有其曾经的辉煌,但我总觉得是昙花一现,进入20世纪鲜见有其突出的大国地位,我个人认为仍属“小国”之列,如果替代,可能意大利是比较好的替代品。由此可见,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而多以鼎盛时期的辉煌稍作界定,且尚不够统一。这点或许需要改进和完善!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行为,给被奴役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是一种被奴役的改进;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都曾盛极一时,且从其衰败的历程给其他国家以警示;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
四、曾经或正在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引领时代的进步,用更时髦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显然,中国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甚至连日本都不如。何故?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成吉思汗时代尽管用无力征服了世界的诸多地方,但毕竟是昙花一现,并未维持多久,就盛极而衰,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明朝(当时GDP比重比现在美国占世界比重还要大)竟然常有倭寇袭击我沿海地区。清代中后期以来,泱泱中国更只是西方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有种民族的劣根性。“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在大汉王朝时候体现了这一点。《汉武大帝》中,刘彻之前尽管有文景之治,但仍遭到匈奴人的滋扰和侵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尽管改变了这个现象,但由于连年征战,最终人才凋敝,国库空虚,给大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埋下了隐患。此后,绵羊的劣根性更是彰显无遗!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不仅如此,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李-登-辉的胞兄不就是当了日本兵、死在菲律宾的嘛!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要做大国,要崛起!

篇二:关于地理中国观后感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篇三: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在舒缓婉转的传统中国音乐中(我只听出其中有一首是《阳关三叠》),伴随着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圣湖、江河湖沼等优美的画面更替,种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纷纷登场,一个可与赵忠祥为《动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样舒缓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动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幅幅画卷,引人遐思!
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美的地方!对此,制片者除了惊艳,也指出了人类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但不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积极成效。特别提及,毛主席时代曾号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胜天”,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中国已回归传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挑战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着神奇的力量,中国的环境问题在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类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自然界总会有办法(恢复)”。这是影片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与西方媒体通常情况下一味炒作与渲染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秘鲁也有很多人或出于无知,或源于偏见,往往追随西方,刻意对中国的问题横加指责。去了中国,才发现大不一样,而惊叹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平衡各种复杂矛盾与关系的高超艺术。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么多的中国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中国政府不仅要对本国负责,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对整个世界负责,面临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有谁能真正肯定地给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有谁敢夸口说放在那些个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中国有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有海纳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得更好。
很高兴《美丽中国》这部片子与我经常向秘鲁朋友宣讲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近代世纪相比,今天我们可说是生逢盛世,怎当不备加努力。挑战和困难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训总结提高,前途无疑是光明的。

篇四: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篇五:经典人文地理的观后感
《经典人文地理》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电视栏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观点,以更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向更广阔的地区和高端受众讲述云南,直接促进世界对云南的了解,以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将云南以外的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推荐给观众。 带着对人文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大自然的谦卑,《经典人文地理》为您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是每一个曾经用脚走过大地,用心体验过大地生命的人所了解的地理学,其中充满了趣味与新知“人文地理”是国际电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国家地理》和《探索》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与赞誉的电视节目,两套电视节目在全球145个国家通过有线网络等各种渠道播出,成为覆盖全球的最有影响力的电视频道。 近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采购和播出《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的节目,但是这些节目中涉及中国的题材还不到1%。 以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以及最为丰富的自然、历史与人文资源,我们需要自己的《人文地理》电视制作与播出,最应该也最渴望了解中国的正是我们自己。 电视《都市里的戏班子》是一部反映老昆明传统民俗文化的好片子。
整部片子以散文笔调的形式述说着花灯在昆明的鲜活故事,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成分,又有老昆明人熟知的调子,可谓人文经典。就片子而言,有优点,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下面就自己的感觉,少谈优点,多说缺点吧。
整部短片是纪实的,但在编排的情节与故事给人的感觉是有些仓促,若能娓娓道来,且能大大提高片子的质量,也更有厚重感。
里面缺少经典的花灯唱词、唱调,而这些又是许多昆明人,以及部分云南人所熟悉的,假如在片中出现,会给人以久违了的感觉。这正是吸引观众与让观众有亲情感的最好的手段。
在拍摄演员的日常生活时,有表演的痕迹。由于这些人有表演的天赋,在舞台下,在生活中,当面对镜头时自觉不自觉地表演了起来,因而让自然的生活情节,有了不自然的成分。这是一部好片子所应该避免的东西。
主持人普通话没有特点、个性,缺乏感染力,本来影片最后的解说词精彩、到位,但经他这么一说,显得苍白无力。
本剧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音乐配得非常好,舒展、悠扬的轻音乐,加上时髦的歌曲,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并引起共鸣。我们不在乎用什么音乐,古典的、现代的、前卫的,或者是民间的,只要能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只要我们喜欢就是最好的。

㈡ 有什么优秀的中国自然地理的纪录片

《南太平洋》拍的是地球上一片广大的富有生机的海域,星罗棋布的岛屿,各色生物,天和海的蓝色美的很特别。首次拍到了滚筒海浪的内部,每集后面都有花絮。景色吹爆!还有BBC野性系列纪录片,其实这十几部关联性没听起来那么大,是BBC先后做了一些自然纪录片,为了便于编排和销售推出了这么一个系列,但是每一部都很有料哦,每一部都是好几集,体量巨大,制作精良,是重点推荐哦,我也只看过南美和中国。

㈢ 有哪些关于城市的纪录片

个人对历史、地理来类的知源识比较感兴趣,题主若是想要了解不同城市的风貌,CIBN高清影视里有“中国城市”专区,全部都是我国各个城市的纪录片、航拍还有专题栏目等内容,在大屏电视上看感觉还是蛮震撼的。另外在“真实影像”专区也有较多记录片,环球旅行、纪录中国、历史人文这些专区也会从各个角度展现世界上不同城市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变迁,相信lz看完一定会觉得获益匪浅。

㈣ 写一篇观看《美丽中国》地理记录片作文 观后感一篇(800字以上)

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美丽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观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对人类自我糟蹋,导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时候常常面对匪夷所思的镜头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间平稳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变化得经历如何漫长的等待。一部优秀纪录片最为重要的是创作的精神,团队意识,敢于冒险又耐得住寂寞。
《美丽中国》关注了自然与人生存的大命题。更多了种人文关怀,对古老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地了解。人与自然的不断疏离违背了宇宙的规律,纪录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环境的审视。自然不会毁灭,即便人类灭绝,天也照蓝,归根结底,人类毁灭的只是自己。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几千年的人与生物。
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原味的中国,一片数个世纪以来传送着的土地。

㈤ 与历史和地理有关的纪录片都有哪些

《档案》系列
《记复录片频道》制香港凤凰卫视
《中国远征军》,有探索发现版、凤凰卫视窦文涛版,推荐探索发现版
《滇缅公路》云南卫视版
《一寸山河一寸血》台湾版,台湾GMD立场
《故宫》央视版 NHK版,推荐看NHK版
《晋商》
《颐和园》
《圆明园》
《夜与雾》阿伦·雷乃的,二战纳粹集中营的权威作品
《上海滩的七张面孔》讲的也不错
《鸟的迁徙》非常值得一看的,拍的太美了。
这样的片子太多了,给你例举一些我看过的一部分吧,我特别喜欢看纪录片,也可以去探索发现官网看,多的是。

㈥ 纪录片 国家地理 特大城市巡礼

你可以在迅雷里面搜索【[Discovery]勇闯天涯】系列电影,里面有很多的城市介绍。

㈦ 求可以了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地理纪录片

介绍中国的非“美丽中国”不看
也可看探索中国

㈧ 有没有好的关于中国人文和地理的纪录片,像《新丝绸之路》这样的

《泊客·中国因你更美丽》、《华工军团》、《追踪史前宝藏》、《踏上丝路寻访中国印记》、《爱新觉罗.溥仪》、《地标物语》、《华尔街》、《现象1980||》、《为中国而设计》、《迷失的踪迹》、《日本细菌战》、《地下四千年》、《龙江行》、《先生鲁迅》、《中原大发现》、《抗日同盟军》、《刘海粟》、《青色诱惑》、《太空英雄》、《大唐西游记》、《李查尼与长城》、《太空英雄》、《爱唱侗歌的凯瑟琳》、《鱼祭》、《岭南王国》、《老舍传》、《梅兰芳》、《战痘记》、《燃烧的黄龙旗》、《台北故宫》、《异乡·驿客》、《金色道钉》、《圆明园》、《遥远星球的孩子》、《邬老板世界杯》、《重庆大轰炸》、《发现少校》、《蛟龙潜深洋》、《成长的秘密》、《努尔哈赤》、《天上西藏》、《北归》、《新丝绸之路》、《血战腾冲》、《绥远抗战秘档》、《上海2010》、《1921点亮中国》、《红色档案》、《隐蔽战线II|》、《我和我的祖国》、《秦始皇陵地下高楼》、《我的母亲》、《中国三峡》、《铁路萌初》、《我的济南老家》、《湖商》、《再说长江》、《复活的档案》、《洋海古墓》、《五千年以前的文明》、《十里红妆》、《三坊七巷》、《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历史名人与澳门》、《帝国商行》、《土楼幻境》、《地铁》、《晋商》、《中国远征军》、《现象1980》、《中华武功》、《流年碎影》、《汉字五千年》、《昆曲六百年》、《滹沱沧桑》、《地下4000年》、《龙坊》、《西湖》、《葫芦岛大遣返》、《河套长烟》、《大明宫》、《风雪中东路》、《大西迁》、《为世博而设计》、《宇宙大爆炸》、《法门寺》、《流放宁古塔》、《喜洲》、《普洱茶》、《家园》、《路易·艾黎》、《鸭绿江》、《郑和下西洋》、《最高境界的格斗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费利斯·比托的1860》 、《梁思成与林徽因》、《时光II》、《哥窑谜案》、《方志中国》、《巴人之谜》、《淹城探谜》、《戴笠之死》、《蝶谷秘境》、《家园》、《山林里的故事》、《登月迷局》、《扬州盐商》、《寻踪东胡林》、《未被发掘的皇陵》、《揭秘狮虎兽》、《深湖魅影》、《绝灭谷地》、《破译魔鬼城》、《敦煌》、《798》、《天地洛阳》、《中原大发现》、《魔窟》、《生活在2050》、《密码疑案》、《土墩下的王陵》、《神秘的石磨盘》、《外滩》、《荡涤尘埃》、《亚运在中国》、《悲壮的荣光》、《北洋军阀》、《王陵遗梦》、《古图探秘》、《森林之歌》、《怪图》、《西泠印社》、《发现甲骨文》、《发现圣旨金牌》、《探访魔沟》、《苦行者的回归》、《寻找阿房宫》、《孤岛叶猴》、《碉楼残梦》、《屋脊上的王朝》、《金川硝烟》、《少林秘笈》、《宝藏迷踪》、《飞天神功》、《幼童》、《古城末日》、《迷失的踪迹》、《越窑秘事》、《地球展望》、《神洞探奇》、《花冈越狱》、《宠宦秘史》、《蜂战无间道》、《最后的图瓦》、《庐山》、《王陵疑云》、《蔡伦的秘密》、《深埋的物证》、《日内瓦1954》、《中国冰雪记忆》、《重返北领地》、《百年机车之谜》、《隐蔽战线II》、《转向113度》、《岁月山河》、《中国现代奇迹》、《国货前世今生》、《北归》、《追梦九成宫》、《寂静山谷》、《劫后宝藏》、《探秘蜘蛛人》、《再见蒸汽机车》、《血战腾冲》、《失落的天书》、《郭氏家族》、《侠之蝙蝠》、《史前宝藏》、《南少林之谜》、《丛棺疑云》、《凤棺迷魂》、《拼音的故事》、《晋祠之谜》、《与龙同行》、《滇缅铁路》、《海上沉浮》、《绥远抗战》、《亲历国宴》、《找乐》、《追逐太阳》、《时光》、《在天那边》、《请上座》、《公元一六四四》、《河姆渡》、《荒城秘史》、《霞客行》、《失落的王城》、《颐和园》、《帝国的兴衰》、《王者之器》、《绝活世家》、《稻米的歌声》、《秘色瓷的真相》、《金编钟之谜》、《甲子》、《致命的皮球》、《魂断神禾塬》、《彩俑寻踪》、《大河源》、《古堡迷踪》、《天书》、《江湖》、《中国记忆》、《“银究”传奇》、《莽权寻踪》、《察卡洛》、《惊情700年》、《巨龙惊现》、《帝国宝藏》、《末代皇帝与国宝》、《消失的建筑》、《越窑秘事》、《绝世宝藏》、《古颅悬疑》、《大足石刻》、《吴韵》、《通天石人》、《木客大冢》、《铁骨忠魂》、《为中国肖像》、《玉碎夺魂》、《无棺古墓》、《玉石传奇》、《猜想三星堆》、《太极武当》、《文明的脚步》、《隐蔽战线》、《美丽中国》、《国家宝藏》、《中国人从哪里来》

㈨ 求推荐点自然探索,地理类型的纪录片,要好看,要绝对好看!本人很爱看记录片,所以有些朋友推荐的如果我

亚马逊深渊
赤道
南太平洋
环球旅行
尼罗河
恒河
极地之旅
撒哈拉大漠之旅
野性系列(除魅力中国外还有俄罗斯、澳洲、非洲、印尼、南美洲等)

国际地理超级城市巡礼
台北、香港、纽约、墨西哥城、伦敦
。。。。。
《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
《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
《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
《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
《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
《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

㈩ 有哪些介绍自然地理的纪录片

《亚洲绝美秘境》本纪录片由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出品,一共分为4集,探访了印度内、马来西亚、中国容和日本最有特色的自然景区,挖掘每一个秘境背后的神奇景观和动物生活。这部纪录片还从人文角度讲述人与自然如何共存的话题,展现了人类与珍稀动物之间保护和被保护的微妙关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