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滕州的人文地理

滕州的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4 10:29:51

① 滕州的地理,风景,物产,历史,风俗

滕州市,简称“滕”,又称“善国”、“滕国”等,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 ── 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古为泗水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滕始于黄帝,周武王封其弟滕错叔于滕,乃称滕国。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唐朝,李元婴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被贬南昌,因思念故地在南昌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南昌和阆中滕王阁都渊于滕州。公元1184年,金朝设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滕州还是铁道游击队的发生地和中国滕姓的发源地。
2010年末滕州市公安户籍总人口170万人,其中,男性90万人,女性80万人。人口出生率13.67%,死亡率6.25%,自然增长率7.42%。[5]

民族
截至2010年,滕州市共有29个少数民族,人口有4050人,过百人的有满族、藏族、彝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六个民族。
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学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10]
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发明了锯、风筝、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爷”。[10]
奚仲
奚仲,造车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国的祖先。奚仲发明了车,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
毛遂
战国时薛国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后卒于薛,葬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相关典故:说楚合纵 ,毛遂自荐 ,楚廷约纵 ,真人难识 ,三寸之舌,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滕文公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滕定公之子,当时世称元公。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
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余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
洪振海
洪振海,1910年生,1942年牺牲时任八路军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山东滕州人,自幼随父亲在路矿谋生,因生活所迫经常与火车打交道,练就了飞登火车的本领,人称“飞毛腿”。抗日战争时期,洪振海在党的领导下,发动路矿工人组建了一支活跃在山东鲁南的滕州、临城、枣庄和微山湖一带,威名远扬的人民抗日武装,鲁南铁道大队即铁道游击队,他是第一任大队长。
王学仲
王学仲 ,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书画家、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创立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院及筑波大学客座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八届、九届全委会荣誉委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画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精通书法、绘画、文学、哲学;是一位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家,创立“黾学”学派。一代大家王学仲先生于2013年10月8日晨7:17在天津武警总医院病逝,享年88周岁。
李元婴
李元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婴先后任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并在这三处筑有三处滕王阁,贞观年间,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修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② 关于滕州的历史故事

在这来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涌现出许源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战国时,齐贵族田文,号孟尝群,受封于薛,门下有食客3000,先后出任齐相、秦相和魏相,是当时名扬四海的显赫人物。薛人毛遂,为赵国平原君门下,自荐出使楚国,说服楚王联合抗秦,“毛遂自荐”被历代传为佳话。汉初薛人叔孙通才智过人,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博士,后为太子太傅,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汉曾县人匡衡,自幼勤奋好学,曾流传“凿壁偷光”的故事,在朝迁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职,被历代推为名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学识渊博,曾两次出任现南京光禄寺卿,据考证《金瓶梅》作者即为此人。另外,墨子(一说河南鲁山)、滕文公、疏广、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历史人物

③ 滕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1、滕州市,简称“滕”,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2、详细的地理版位置看地权图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俗称鲁南,地处北纬34°50′至35°17′,东经116°48′至117°23′,东依沂蒙山区,南临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孔孟之乡、和邹城市接壤.

④ 滕州市是哪个省的城市

滕州市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地处山东的南大门

⑤ 滕州的风俗

一、祝贺

( 一) 贺婚嫁
贺娶。接喜帖即备贺礼。亲戚多赠衣料或床上用品。至亲还须拿见面礼,俗称“磕头礼”。好友致贺,多赠实用生活用品,另备少数室内饰品为纪念。一般相识、同事,多集资同贺。
贺嫁。得嫁女喜讯,亲友携礼相贺,俗谓之“填箱”。亲戚—般赠送衣物或床上用品、盒装糕点。或者以现钞为贺礼。朋友以关系 亲疏而定,或单送或凑份子。50年代后,壁镜或工艺挂匾已成为必赠之物。60年代后,嫁女好友常结伴相送,男方筵后常馈赠小礼物相谢。
(二) 贺生育
得知喜信,产妇叔伯姐妹(已嫁)各备红糖、鸡蛋、淀粉、衣料、饰物、玩具。于送粥米 之日,由小儿姥娘一并送往。如今生育,婴儿父母好友及同事,皆有贺礼,多为衣物、玩具、童车之类。主人回以喜糖、喜烟或红鸡蛋,以示同喜。生男者,则多设酒宴待客。
(三) 贺痘愈
麦收前所,小儿种痘落痂,亲友备礼探视,称为“看花”,俗称“掉疙疤”。礼品为衣料、糕点、鲜果、玩具等物。其中大烧饼油条为必备之物,并以此为大宗。民间最重此俗,虽无种痘之事,乡民亦备礼物循例以往,仍称为“掉疙疤”。
(四) 祝寿
乡俗,人不过6旬不为寿。过6旬,也只在66岁生日,方有庆寿之举。一般不惊动亲友,只在家中接受亲人拜贺,稍事改善饮食,喝长寿面而已。上有尊长,虽逾66岁,也不庆寿。旧时代,唯有名流绅士庆寿,摆大席,唱大戏。
嫁女特别重视为父母庆寿。有“六十六,闺女送一刀肉;七十三,送白面蒸的老板犍;也有吃儿女送的鲤鱼的说法;七十七,送只老母鸡;八十八,闺女送只鸭;九十九,闺女送条狗”的说法。至今,老人6旬后,每逢数九,嫁女都送一只鸡或鸭,用以“抚劳”,每遇闰月,嫁女为父母送闰月鞋袜。老母高龄,闰月之时,女儿要为其母绣制寿靴。
现在,城镇小家庭,对小孩生日极为重视。届时,亲友常备礼物致贺。家庭备置蛋糕、寿面。依循古俗在新年阖家团聚之际,人们要举杯为老人祝寿。
(五) 送节礼
逢节,亲友互赠礼品,俗谓之送节礼。民国年间,富裕人家送礼常备四荤四素四样馃子。姻亲特重,一般人家稍有变通,数量常择以偶数,鱼肉必备。
1949年后,节日馈赠仍以鲜鱼为主。80年代以后,赠礼变化较大,多送烟酒。关系深厚者,多以土特产品或时令果蔬贺节。
(六) 贺新居
搭膳。每有建房,亲友常携酒肉食品为贺,俗称“搭膳”。馈礼多少,依亲疏远近而定。70年代以前,多送粉条、面粉、肥肉、鲜鱼、瓜干酒和中低档纸烟之类。70年代后,乡村仍以鱼肉烟酒为主,完工,设酒宴酬谢工匠,常邀亲友与之同欢,以示感激相助之情。谓之“社匠”。
乔迁。乔迁新居,多在凌晨。届时,亲友常携烟酒鱼肉祝贺,主人设宴款待,俗谓之“温锅”

二、嫁娶
(一)传统婚礼
议婚。民国年间,男女十几岁,父母即托媒说合,为儿女求亲。只要年龄合适,门当户对,生肖相合,便由家长作主,相约吉期,通启定婚。

定婚。男送禽鳞、糕点、美酒、布帛、首饰为彩礼,女回以鞋帽(或《尚书》与文房四宝)、禽鳞等物回聘。
请期(俗称要“八字”)。至婚龄,男家先期遣人往女家索取女方生辰,非数往而不得。既得庚帖,便请人择定婚期、进门时辰。

嫁女。嫁前,多由姑嫂操持摆盒、装柜,交待婚仪事项,传授新婚之道。届时,嫁女梳网头,裹棉衣、扎裤腿、赤袜底,外罩凤冠霞帔,头顶蒙脸红子。呜咽上轿出门。放炮启程、兄弟扶轿,送至村外。
迎亲。娶日,男方门庭挂红结彩,亲朋好友登门志贺。民国时,有钱人家多采用大娶仪式。新郎披红戴花,穿缎靴,戴礼帽,乘坐绿网官轿,前有旗锣伞扇喝道,后有人马相随。或迎亲于途,或迎于女家。一般人家小娶,只新娘乘轿至夫家。新郎或迎于村口,或迎于门前。花轿到,放鞭炮,去轿顶,进大门,跨马鞍,到院中。迎女客扶新娘出轿,坐于椅上,抬到香台前。

拜天地。香台上燃香烛,置粮斗,摆托盘。司仪赞礼,新人拜天地,拜毕,迎女客边唱歌谣边撤枣、栗入洞房。 坐帐入洞房,新人拜过床公床母,升床朝一定方向坐下。迎女客唱着歌谣,挑蒙脸红子。随后,新人饮交心酒,喝同心面。
闹房。邻里少年,群入洞房,戏谑喧闹,俗谓之“吵喜”。子夜,仍有童稚潜伏窗下窃听,人称“听房”。
上拜。翌日晨起,新人拜谒公婆。尔后,近门嫂辈用红丝线为新人缚脸,俗谓之“开脸”。
叫对月。民初,此俗已大变,仅近日回门而已。婚后月内,娘家接送两趟。接送时间,均由公婆决定。
现行婚俗
恋爱。50年代以来,青年人多自由恋爱,但大都需经人介绍相识,双方通过接触、观察、了解,征得家庭意见,最后自己作主。
定婚。农村青年男女一旦认为合适,双方进城照一半身合影相,各执一张。即算相爱定情之物。此后,男方逢年过节,则向女方送节礼。女方即可出入男家,—般在婚仪前夕领取结婚证书,拟定婚礼日期。城镇青年自由恋爱的较多。许定之前,男女要分别去对方家庭非正式做客。若无异议,婚事即定,叫人便到所在地政府领取结婚证书准备婚礼。
婚仪。60年代以前,农村婚仪仍循旧制,而后稍有变通。1966年以后数年,迎娶送嫁皆步行,使用红旗和锣鼓迎送。新人进门不拜堂,向毛泽东主席画像鞠躬、致礼、祝祷、背语录、合唱《东方红》。随后,撒喜糖、入洞房。婚礼若由村“文化大革命”小组包办,新娘不得入洞房,要下地参加劳动。城镇婚仪,多于“五一”或“国庆节”举行,并多去北京上海旅游结婚。此时,无论城乡,嫁妆必备“红宝书”。1970年以后,乡村送嫁用排车、花席为棚。送亲婆另坐排车随后,儿童挎鸡的习俗仍存。拜堂仍以敬毛主席像为先,再敬公婆。坐帐、拜上一如旧仪,婚事尚俭。城郊婚仪,新娘坐人力三轮车,戴墨镜。送女客、挎鸡童随后而行,婚礼渐复旧仪。城镇青年虽旅游结婚,但归来仍大宴宾客,吵喜遵循旧俗。1980年以后,城乡迎娶竞以乘小汽车为荣,少则二三辆,多则四五乘。搭彩棚,悬音箱,宴宾狂饮,喧嚣达旦。结婚竞尚奢侈。仪式渐趋繁琐。
( 二) 再 婚
新中国建立前,婚后再嫁,主要是为贫困生活所迫的寡妇。寡妇再婚,事先秘密议婚、定婚、届时,携包袱悄悄回娘家。夜晚,或坐男方的大车。或步行去男家结婚。进门时,放火鞭、焚香、祭祖、拜堂、吵喜。一般除携带随身换洗的衣服外,绝大部分财产由于前夫家族的干涉不得不放弃。离异再婚,亦由娘家出门。婚礼视男方而定,若为初婚,比续弦婚礼较为隆重。
新中国建立后,绝大部分丧偶的中青年妇女,都能再次组成家庭。城镇再婚,也要经历介绍相识了解过程。 中年再婚,请几天婚假,把家庭布置一番,带喜糖、喜烟向各自单位分散分散,以告成婚。农村再婚,仍循旧俗。
70年代以后,丧偶老人再婚,多为有经济收入的老人。定婚后,男方儿女回家,团圆聚餐,以此致贺。儿女称继母为姨,称继父为叔伯,一般不改口。孙辈称谓如亲出。
( 三)特殊婚姻
女娶男。旧俗谓之“倒插门”,为贫困所迫,无力婚娶的男子方走此路。婚后没社会地位,备受歧视。1970年以前,娶男仍以招赘为主。此后,政府大力提倡女娶男,并从住房、生育、升学招工等方面加以照顾。婚烟由青年人自己做主。婚礼如常,子女随父姓。老人谢世后,归留自主。
娃娃媒。山区盛行。男女尚幼,父母即议婚、下启,为其订下婚姻。日后,节日庆吊相互来往、女亦以婚后称谓称呼男方亲人。至婚龄,方定婚、请期、成礼。此俗延续至今。但是,弃约抗婚事件渐多,男方违约,听任女方咒骂吵闹,女方弃约,退赔彩礼了事。
私奔男女。多为本村近邻,他们自由恋爱,—旦遭到家庭干涉,缓和无望,两人便结伴逃往他乡。或藏匿亲友家中。成婚后请人说和,再归故里,或在外谋生,数年后,抱孩子回来谢罪认亲。
换亲。多发生于穷乡僻壤。男子或年龄大,或丑陋,或无力支付彩礼,则由家长作主包办,双方以妹换妻。亦有三方转换。建国后,此举虽为社会舆论和法令所不容,但至今未绝。逼亲、抗婚事件屡有发生。
童养媳。俗谓之“团圆儿媳妇”。贫困之家,有女无力抚养,便寄养于男方家庭。待成人后,择日成礼相配。1946年以后,此类婚姻消失。
中表亲。俗谓之”亲上亲”。即姑舅亲和姨娘亲。50年代以前,较为普遍。60年代城乡仍以为常,多是家庭原因或贫困所致。80年代,已十分少见。

三、丧葬

(一) 传统丧葬

人将死,移明间,儿女为之梳洗穿衣。逝后,停尸灵床,头南脚北。垫白枕,束双脚,白纸蒙身。燃长明灯,摆打狗饼,盛倒头饭,立“影身草”。长子于扶担登椅喊路,众孝子放声举哀。继以白纸封门、竖纸幡于户外。请族人,跪尊长,乞议丧事。遣执事,赴亲友送信报丧。当晚,孝子趋于野,登椅喊路,火焚“倒头轿”。

将盛殓,先整容。含饭,缀钱,将死者生前喜爱玩物放置棺内,尔后盖棺。若女丧,须娘家来人,叙死囚,禀贵嘱。述丧仪,概无异议,方可成殓。

入殓后,漆棺木,男黑女红,孝子昼夜守于侧,早晚举哀。亲友接丧信,携纸箔吊唁,抚慰丧主,孝子叩头谢纸(给吊唁人行礼)。并为亲友破孝。择期出丧,再遣人散帖。

殡葬前两日,报庙请魂。吹鼓乐前导,孝子擎幡随行。又有专人泼洒浆水于后。故又谓之“攉汤”。

前一日夜,冥饯送魂。入夜客尽,鼓乐引路,孝子依次缓行。至村外路口,长子呼唤着死者,送灵位于纸轿中、登椅喊路,撒岁数灯,焚烧所备社耗。男丧,女儿出资扎纸轿;女丧,则扎一纸牛。

出殡上午,亲友如期携香烛、纸箔、荤供、帐条、挽联、赙仪致吊。中午,宴宾、谢客。午后发引,家祭已毕,移棺于街。亲友依次行礼祭。礼成,长子顶“老盆”,摔于棺首。棺起,哀声大起。仪卫前导,鸣锣开道,孝男随棺缓行,孝女、孝眷顶“搭头”,就地举哀。

棺至族林墓前,孝子绕穴、亲自清扫,下棺入穴。放长明灯、倒头饭于穴内,立纸制金童玉女于棺前两侧,簇哀杖于棺后。而后,拱砖砌石成墓,筑上为坟。

翌日,儿女眷属上林祭扫,俗谓圆坟。五七、百日前,再祭扫于墓前。子女三年后除孝。其间,男穿白鞋,帽沿白边;孝女穿白,扎白带,衣镶白边。

丧葬因贫富有别,以上所述为中等之家发丧仪俗,富户还要奢侈,讲排场;旧社会贫穷人家无力富葬,人死后,只给至亲报丧,三日后即行埋葬,如无力购置棺木,仅以席簿卷埋。

(二) 现行丧葬

“文化大革命”初期,传统丧葬仪式被禁行,一般薄棺简葬。亲友多送花圈、挽联。孝子穿白鞋,戴孝帽、佩黑纱,单位(或生产队)开追悼会。会后,抬棺木于族林,掘穴深葬,不砌墓,不筑坟。但圆坟、五七、百日祭奠一 如旧俗。此时,境内林地夷为平地,人们仍循族林旧制,依序土葬。数年之后,乡村丧葬渐渐复旧,但“报庙”、扎“社耗”等旧仪式废除,规模也小。

70年代初,推行火葬。公职人员及乡村干部带头力行,普通居民也逐渐响应。火葬前,穿衣、停尸、招魂、守灵、启灵、报丧、祭仪,服孝、吊唁,一如旧仪。三日后火化,骨灰仍葬祖林。70年代后,人们仍把骨灰重置灵堂,罩以彩扎的楼阁,然后冥饯、发引、出殡,旧时葬礼仪式逐渐恢复。

1985年后,乡村土葬旧习俗日趋恢复。人死后,连夜抬尸于族林,掘土墓深葬之。山乡僻壤,更有筑土为坟者。城镇葬礼简单、停尸三日即火化。骨灰葬于故土,或寄火化厂存放处,一般仍以入土为安。

(三) 特殊丧葬

中年人死亡,上有尊亲,丧事从简。停于偏房。仅送信不发帖,三日便葬。旧时,也有侯尊亲故后合并发丧者、谓之“发老丧带少丧”。

婴儿夭折,称之为”殇了”。俗以为催索前辈薛帐的“讨债鬼”以谷草裹尸,于夜间抛至乱尸岗或荒郊野外。踅身疾走,须绕道辗转回家。

少亡,也无停尸丧葬之仪,于午后由叔伯埋葬于林地角落,亦无棺木。

作奸犯科,死于非命者,俗以为耻,无葬礼,不吊唁祭奠。族人拒之入林,多葬于荒郊。

⑥ 滕州的介绍

滕州(Teng Zhou),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东临沂蒙山,南望苏北徐州,西抱微山湖,北依孔孟之乡。滕州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黄淮冲积平原,遥望龙山,荆河穿城而过与美丽的微山湖相连,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岚曹高速、104国道、京杭大运河贯通境内。滕始于黄帝,周武王封其弟滕错叔于滕,乃称滕国。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唐朝,李元婴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被贬南昌,因思念故地在南昌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南昌和阆中滕王阁都渊于滕州。公元1184年,金朝设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滕州还是铁道游击队的发生地和中国滕姓的发源地。1912年京沪铁路筑成通车,沉睡了千年的古滕开启火车时代。改革开放后滕州站担负着滕州市及周边地区近500万旅客客运、货运任务,极大了方便了市民的出行,2009年滕州站迎来首班动车组,滕州进入动车时代。2011年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沪高铁全线贯通,滕州东站为全线23个客运站点之一,滕州驶入高铁时代。2015年滕州全市GDP突破1010亿大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70亿,固定资产投资过60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升自350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万元。滕州还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境内著名景点有龙山、莲青山、龙泉广场、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微山湖古镇、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

⑦ 滕县志的内容

此志系统地记述了滕县自古以来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风土民情,礼仪风俗。为滕州市和后世人留下了宝贵并且丰富的史实记载。内容包涵广泛,如
政治: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滕县、薛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金置滕阳州,金大定二十四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州驻地为滕县,属山东西路。
经济:清雍正八年,大水灾,米价暴涨。
清光绪二十七年,设邮政局,开办国内外信函、印刷品、贸易契、商务传单等业务。
文化:光绪三十四年,建官桥火车站站房发现毛遂墓址,遂迁葬于铁路西。
宣统三年,滕县设劝学所、通俗图书馆。
教育:民国14年,县政府下令改私塾为学堂。
民国20年,杨士元捐地13顷充当办学基金,在城隍庙、吕祖庙旧址创建滕文中学。
文学作品:《谒车服祠》:初阅车服祠,云峦楚楚长。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岗。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浮屠峙玉》:久随韦肇映题名,卓立龙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齐毓秀,影浮七级独含清。 凌云更作孥云势,就日应同捧日情。 风过金铃音凫凫,顿教俗耳洗琶筝。
地理:昌虑城,南,陶山后薛河上,有陶朱公庙。
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薛城内有奚仲庙,孟尝君庙。
民生:唐中和三年,大饥,滕县饿死人甚多。
明隆庆元年,大水坏庐舍。
此外,还有气候,金石,军事,战争等等方面的记录。

⑧ 滕州在古代叫什么有没有什么历史知道的请说说·

滕州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西晋仍袭汉制。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滕阳军为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改滕阳州为滕州(州治滕县),辖滕、沛、邹县三县和陶阳镇。明初(1369年)撤销滕州。建国初,曾为滕县专署驻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驻滕县),辖滕县、薛城县(原临城县)、峄县(今枣庄市南部)、凫山县等13个县和两个市。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驻济宁),滕县改属济宁专署;同时撤销白彦县,将其所辖原属滕县的5个区划归滕县;建立微山县,将滕县所辖湖区划入微山县。1956年3月,撤销薛城县和凫山县,把其所辖部分地区划归滕县。同年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60年3月,把滕县临城公社(今枣庄薛城区全境)的164个自然村划入枣庄市。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撤销,设立山亭区(驻山亭),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入枣庄市山亭区。1988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县级);同年5月1日,全市举行了热烈、隆重的建市庆祝大会。

⑨ 山东省滕州市属于哪里的管辖

滕州市,山东省管县,枣庄市代管。东与山亭区毗邻,南与薛城区交界,西与济宁市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介于东经116°49′—117°24′,北纬34°50′—35°17′之间,总面积1495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滕州市常住人口167.8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0.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4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8.5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6.36亿元。

滕州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境内有景点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古滕八景。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以、中国中小城市网。

(9)滕州的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滕州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滕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区的西南麓延伸地带,属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滨湖。海拔最高点596.6米(滕州市东郭莲青山),海拔最低点33.5米(滕州市滨湖湖东村),市驻地海拔65.4米。低山丘陵区面积45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0.5%;平原区面积91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1.6%。

2、气候特征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大陆度为66.4%。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383小时,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地温16.3℃。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8℃。

3、水文概况

滕州市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大都发源于滕州市东、北部的山丘地带,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共有大小河道近10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左右的有22条,市内有5条较大的山洪河道,主要有界河、北沙河、城河、郭河、薛河,从北到南分布均匀,担负着排涝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滕州

⑩ 滕州市的地名来历

滕州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版异母弟叔绣于滕,乃权称“滕国”。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西晋仍袭汉制。金设滕阳州,后改称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明初废除滕州。建国初,曾为滕县专署驻地。1953年撤销滕县专署,滕县改属济宁专署。1979改属枣庄市至今。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