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人文地理
❶ 西递和宏村哪个值得去
个人推荐宏村。
宏村住宿的地方很多,村里村外都有,一家名叫“浔阳饭回店”的地方,进门一看答,墙上果然挂得满满的铜匾,都是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实习基地。乘着暮色还没降临,驱车来到距宏村2公里远的一个小山村——塔川,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此种洞穴,在浙江金华也有——龙游石窟,只是一时无缘得见。景区的入口是一条江,经浮桥才能通过。从景区出来,经过黄山市(屯溪)、休宁、黟县到达宏村。全程120多公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3个小时。路况很好,景色也非常地美,夕阳、村落、河流,典型的皖南风格。
❷ 我是学生想13,14好去宏村西递玩,哪位朋友能给点建议给点建议比如路线住宿等等谢谢
住宿的话,我记得上次我们住在一家名叫‘宏阳旅社’的点~~~老板跟老板娘都是回很好的人~~~吃饭的答话,千万别去那些本土人家去吃~~~太坑人~~~
然后在宏村的牛大肠小肠里兜兜玩玩~~我觉得一天就能摸索完毕~~~
不过,建议你去爬爬齐云山~山顶上有农家可以在那吃午饭,山下有漂流地~
嗯~如果你是一个人去,还是建议找个当地导游吧!那边的人总会欺负下外乡人~价也是。呵呵~祝你玩地开心!旅行愉快。
❸ 地理复习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安徽省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 琅琊山风景区 齐云山 西递宏村 经典徽派建筑
徽州古城 万佛湖风景区 太平湖 巢湖 等等。安徽素有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红色旅游丰富, 藕塘革命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渡江战役前委遗址, 王稼祥纪念园, 芜湖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大别山红色 旅游等87处红色旅游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❹ 张先鼎的烟雨西递,概括它的行文思路
烟雨西递 (散文)
作为皖南第一座保存完好、古朴典雅的古民居——西递,这些年来,一直令我神往。由于公务,错过了一次次良机,只任其在思绪里纷飞、幻想。
一个草长莺飞的晚春,我终于踏进细雨霏霏、烟染翠柳的江南。一路上,望不尽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总是那样灵秀。正午时分,车子停在一个被浓绿掩映、氤氲笼罩的村头。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
我举伞而立,喑喑无语地望着,啊,青山环抱着绿水,残红落遍了浅溪,一片飞檐翘角、黑瓦白墙的村庄,如梦般沉醉在蒙蒙的薄雾里。我惊诧、欣喜,一时间,时空的概念也消失了。这就是陶渊明“桃花流水,鱼郎泛舟”的世外桃园的西递?这就是具有徽州古文化典型色彩的西递?这就是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古貌依旧的西递?一个以“孝”字为道,延伸的“商”、“儒”、“官”,是怎样名扬南北的?“以贾求仕,贾而崇义”的祖训,又是怎样延续的?不难理解,西递人坚韧地奉行着“奋”、“义”、“德”,使一个偏僻的山村,步出山外,步向了全国。
我就这样想象着、思索着走近了村庄。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峥嵘巍峨、结构精巧,高十多米的楼阁式青石牌坊。据说,这是明朝御批的功德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官位刺史,是西递特独文化最典型的践行人。是要为他立一道牌坊,因为他使西递人放眼世界,因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颂着佳话、吟诗击掌,经久不息。
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西递,因有水西流,又因是古代递送邮件的驿站而得名。传说,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姓为胡,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聚居村落。也许,因为是皇家之后,才文风昌盛、底蕴深厚吧,二百余栋砖木结构的古民居,青一色的徽派建筑;布局相宜、错落有致的层楼迭院,在一条条青石铺就的幽巷串绕下,令人如入迷宫。特别是那些梁、枋、斗拱、雀替、隔扇、漏窗,以及门坊、门楣上的砖、木、石雕,玲珑剔透、精美无比,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神态各异,无一雷同,使一门一扇、一窗一棂,都赋予了各自的灵魂,深刻地展现了古徽州人文地理、世俗风情。
要说砖、木、石雕是西递的“三绝”,那么楹联书画,就是西递的底蕴了。我尾随游人一踏进或玲珑精巧、或气势恢宏、或陈设典雅、或书香气十足的“玉瑞堂”、“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弟”、“敬爱堂”、“履福堂”等,迎面扑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展示儒学的对联书画:“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更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事无不可对心意,人生处事儒谦言”、“寿本呼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掘俭可养廉”,尤其是那高悬在“敬爱堂”上据说是南宋朱熹所书的“孝”字,右侧看,酷似后生,左侧看,则像猴子,真是独具匠心、寓意深长。
烟雨,湮没了商贾的车辙、仕途的笑容,湮没不了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八字门户、一对对象征荣耀的石狮;是庭院里的梅花、牡丹以及寒窗上的冰纹;是条条回廊上蕴含事理的字匾、座座楼阁上的诗经……曲曲弯弯,百转千回,我就这样穿厅进堂,徜徉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快乐每从辛苦得”的世事哲理之上。是啊,没有梅花、冰纹的“苦”,哪来牡丹的“富贵”荣耀?没有寒窗里的苦读,哪来那些八字豪门?难怪,西递人庭院里种梅、窗户上塑梅。而哺之于儒的,惟有靠商。西递人经商讲究一个义字,“便宜多从吃亏来”,大概就是今天的薄利多销与广结天下朋友、坚守诚信吧。护商的最好之道,便是官。西递的先人是否就是这样为商为官、以达到常盛不衰、光宗耀祖,奉行那个高悬在祠堂之上若人若兽的“孝”字之道的?
西递的往事,在厚厚的宗谱里演绎着醉人的典故,青山绿水倒映着前世的佳话。一片横跨两条浅溪、占地十六公倾、三百余户顺溪而建、如村如镇的船型古民居里,竟走出一百一十五名大小官员,最高的达二品,尚有誉满华夏的收藏家和一批富豪。试想,昔日的西递是何等的辉煌?虽然堵堵马头墙已披上苔藓、根根雕栋画梁于岁月里褪色,但依旧昭示着当年有多少惊世绝伦的工匠云集西递的场面。我不知道,西递的先人采用怎样一种管理方式,男孩十一、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这就构成了一条“儒”、“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西递人倡导的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了整个人生。
细雨,如烟似雾,幽深的小巷,像挂上一道晶莹剔透、微微颤动的帘,一任轻盈的紫燕掠一路幽梦,声声问古。我踏着块块光洁如玉的石板,陶醉在一排排清楼、明阁的暗香里。倏地,一队披着雨衣、背着背包的青年走过,然后,各自选准角度,席地而坐,专注地目视着雨巷,架起了画版,哦,是写生的。啊,画吧,写生的青年,用你们手中的画笔,定格西递岁月的沧桑,定格这条纵横今昔的雨巷,向世人展示一个时代的风貌吧。
我轻轻地步出西递,站在流水连绵的石桥上,回望着烟雨里的西递,深深揖别着这片古民居,揖别着萦思牵古的旧我——
别了,桃花园里人家;别了,古貌依旧的西递……
是这一篇吗?不知道概括要多长,总体来说应该就是:
本文从作者对于西递的向往出发,描写了一次西递之游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行文从从游人路线的视角,展开了对西递村自然景观、人文建筑、历史典故、风物民俗的描绘与慨叹。
❺ 西递和宏村哪个值得去
宏村值得去。
安徽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因地势较高常年云蒸霞蔚,将古村的人文景观与如泼似墨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旅游攻略:
1、必游景点:南湖、月沼、承志堂、南湖书院、际村街;在徳义堂、根心堂、剑琴阁等地品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徽州当地风格的茶道表演。
2、建议跟村里导游(免费)转一下,从宏村古民居中领略到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闲逛一下。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宏村山村的风水格局是牛型结构布局,村头两树是牛角、月沼是牛胃,村中水道是牛肠,非常有意思。
3、到宏村游玩,最好能住个两三日,一定要住在村里,这样出入宏村就不用多买门票。而且村中多是老宅子,运气好的话,还能住进有雕花大床的厢房。
4、木坑竹海一年四季竹林旺盛,不过建议最好不要4、5月去,此时正赶上竹子换叶,会有些青黄不接。
5、三月底至四月初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此时的宏村实在太美。
❻ 人文景观的分类
人文景观可分为以下四类:
1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石窟、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❼ 李凡的主要论著
1.李凡,黄耀丽,郑坚强等. 探幽大旗头——历史、文化和环境研究. 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5.(获2003~2006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李凡. 从清代佛山“万真观”到“城隍庙”的空间文化含义的解读. 热带地理,2011,31(5).
3.李凡,朱竑,黄维.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人文地理,2010,25(4).
4.李凡,朱竑,黄维. 从祠堂视角看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的流变和社会文化空间分异. 地理科学,2009,29(6).
5.李凡,司徒尚纪. 民间信仰文化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对社会文化空间的整合——以明至民国初期佛山神庙为视角. 地理研究,2009,28(6).
6.李凡,朱竑. 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地理,2009,24(1).
7.李凡,司徒尚纪. 清至民国时期基督教在佛山传播的空间透析——以教堂景观为视角. 热带地理,2009,29(5).
8.李凡,符国强,齐志新. 基于GIS的佛山城市文化遗产景观风险性的评估. 地理科学,2008,28(3).
9.李凡. 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
10.李凡,黄耀丽. 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旅游学刊,2008,23(5).
11.李凡,司徒尚纪.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视角——以佛山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6).
12.李凡,司徒尚纪. 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文献分析. 人文地理,2007,22(1).
13.李凡,蔡桢燕. 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 旅游学刊,2007,22(1).
14.李凡,金忠民. 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和南屏为例. 人文地理,2002,17(5).
❽ 求黄山宏村历史背景、人文、艺术、风俗详解
宏村[1],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版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权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 宏村导游图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❾ 求宏村人文、风俗、艺术详解
宏村[1],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宏村周围为青山绿水环抱,环境秀丽宜人,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宏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据说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这里读过书。现为南湖中心小学校址。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 宏村导游图 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❿ 董孝芳的泾县中学优秀教师
董孝芳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贯彻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研究变革中的教学大纲,驾驭中学教材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实践素质教育的真谛,在多年推行“愉快教育法”的基础上,突出教法重点,结合电化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广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其课任班级的会考合格率,即使是非重点班,也达百分之百。在实施新大纲的2003年高考中,董老师与同仁们共同努力,把泾县中学文科达线率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名列全市第三位。
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征。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参加过国家地学夏令营安徽分营的具体工作,出席了国家人口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和多次省级相关专业学术研讨会议,交流观点,博采众长。他先后考察过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河谷地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连城市规划和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村地学规划、千岛湖旅游风景、黄山----九华山花岗岩地貌、齐云山沉积岩地貌,巢湖地质地貌调查,金寨县山区经济综合开发和天堂寨北亚热带植被考察,屯溪老街和西递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对杭州西湖和上海港口历史地理以及马鞍山钢铁企业布局进行过调研。大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调查实践,所获得的一手资料,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
在80年代初,董老师率先在全市提出了乡土地理教育的课题,开始了乡土地理教学方面的建设。他清醒地认识到,乡土地理的推广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因素,促使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丰富美育因素,探究地理“开放式”教学都将起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了《泾县地理》并作为全县首本初中乡土教材,以后又参与了《宣城地理》主编和多次修订。积极协助地区教研室首先在全区推行有特色的乡土地理小论文竞赛,把乡土地理教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支持与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全区中学生小论文参加全国竞赛并一炮大响,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我市在全国学科竞赛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乡土地理教育教学因而也成为宣城市中学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小有名气。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董孝芳老师的一贯教学理念。多年来,在紧张的教学之余,他研读了大量的专业书刊和与专业相关的理论书籍,接受新理论,汲取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董老师从未间断过教科研工作。他与市教研室教研员周军怀及其他同仁合作完成了三项省级课题。1996年7月完成的《乡土地理教学与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研究》获省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0年8月完成的《高初中地理衔接问题研究》获省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11月完成的《环境教育读本》获省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7篇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上交流过,获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论文有4篇。
除此以外,他还出版了专著《中学地理纵横》2004年6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走进知识经济》(中国特级教师文从)已被学校列为校本教材。新著《地理高考门槛经》正在付印之中。
2005年,董孝芳老师被泾县教育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