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天坑奇观成因原理100字
1. 小寨天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小寨天坑主要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一个荆竹乡小寨村,它大约是在北纬30°44'23",东经为109°29'附近,同时也是所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当中的一个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当中主要成因的一个活化石,因为它是喀斯特漏斗的一个俗称。属于当今世界洞穴当中奇观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天坑。
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之间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主要是由天井峡地缝所补给的,自迷宫峡直接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的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天
坑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地质现象,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的河流切割很深的一个地区。天坑的形成主要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的河流。如果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由于水流经过长期的冲蚀,也就会形成一个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天坑。中外地质学家对此早有考证他们普遍认为经过地陷从而形成了一个天坑。
2. 天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2)地理中国天坑奇观成因原理100字扩展阅读
中国的天坑
一、小寨天坑
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荆竹乡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
二、四川天坑
“天坑”直径约为20米,坑内可看到泥层的地方最深约15米,再往下则便没有光。为试探坑的深度,有人抱起一块重约2斤的石头朝坑内扔去,只听见“啪、啪、啪……”的声音一直延续并变小。“石头没有到底部,发出的‘啪啪’声是碰到坑内其他的石头了,这个坑具体有多深,无法估计。”
三、江苏天坑
2014年1月5日,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滨河新城一条在建的公路旁突然塌陷,随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天坑”,道路施工被迫停止。“天坑”位于道路边上一磷矿矿区内,距离新修的道路大约70米,新修道路有500米的路段穿越了磷矿的“采空区”。事发后,磷矿方面立即向多个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坑
3. 为什么中国四川天坑怎样出现的、
天坑的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 天坑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直至2010年,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美国,当然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中国喀斯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但喀斯特这个术语诞生于斯洛文尼亚。我国还有多地近日惊现“天坑”,大邑“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常年抽采地下水,使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逐渐被地下水带走,从而致使砂卵石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架空结构,后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塌陷,致使地面下陷。
崇州“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其附近曾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在冲击钻探及爆破振动影响下,卵砾石层变疏松,形成架空结构。随着灌溉水不断渗入,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作用下发生的塌陷。大邑和崇州两处‘天坑’,并非如村民们所传的地震前兆,这是属于正常的地质现象。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既岩溶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天坑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薛仁贵探过得无字天书、程咬金探过还做了皇帝。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受到下渗水的引导而导致土层下陷就形成了最初级的天坑,这只是原因之一,而我认为,基岩破碎才是“天坑”广泛出现的主要原因,基岩,我先称之为岩石,这样大家就能充分的理解了,我们要解释的是地下岩石破碎的原因,我们在初中地理学到过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分为以下三点:
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
②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
至此,我怀疑:
1.发生温度变化的并不只是外部因素,所谓的人为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改变的是地球内部的温度,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温度对岩石的影响,,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如此广泛的天坑出现的原因,这也是我的主要观点;
2.千百年来,地球上有旱有涝,如前文所说,也出现过许多“天坑”,水对岩石的溶解,是可以解释通的,但是天下哪里不下雨,哪里又出现过崩塌呢?二者相对照便知道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了;
3.动植物尸体的分解腐化对岩石的影响,现在看来这是影响最小的原因了,因为超大型的动植物的数量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敢恭维的,谁会相信一只小猫小狗就会导致直径六七十米的地面崩塌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说“天坑”是人为造成的是略有道理却极其牵强、极其不负责任、极其高估人类力量的一种说法,但你又不得不这么说,因为如果你肯定了我所陈述的自然原因,也就承认了地球正在走向毁灭,正在走进“2012”。
4. 天坑形成的一些原因什么的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既岩溶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天坑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薛仁贵探过得无字天书、程咬金探过还做了皇帝。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受到下渗水的引导而导致土层下陷就形成了最初级的天坑,这只是原因之一,而我认为,基岩破碎才是“天坑”广泛出现的主要原因,基岩,我先称之为岩石,这样大家就能充分的理解了,我们要解释的是地下岩石破碎的原因,我们在初中地理学到过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分为以下三点:
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
②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
至此,我怀疑:
1.发生温度变化的并不只是外部因素,所谓的人为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改变的是地球内部的温度,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温度对岩石的影响,,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如此广泛的天坑出现的原因,这也是我的主要观点;
2.千百年来,地球上有旱有涝,如前文所说,也出现过许多“天坑”,水对岩石的溶解,是可以解释通的,但是天下哪里不下雨,哪里又出现过崩塌呢?二者相对照便知道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了;
3.动植物尸体的分解腐化对岩石的影响,现在看来这是影响最小的原因了,因为超大型的动植物的数量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敢恭维的,谁会相信一只小猫小狗就会导致直径六七十米的地面崩塌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说“天坑”是人为造成的是略有道理却极其牵强、极其不负责任、极其高估人类力量的一种说法,但你又不得不这么说,因为如果你肯定了我所陈述的自然原因,也就承认了地球正在走向毁灭,正在走进“2012”。
5. 地理中国吞天井天坑
天坑(tiankeng)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专的空间与形态属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6. 中央十套地理中国第169期天坑,仙人洞是怎样形成的
地质运动和河流冲刷形成
7. 天坑是什么这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天坑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它的岩壁陡峭而封闭 ,坑内是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我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是云贵高原。
那么这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天坑的形成原因有两种,大多数天坑是塌陷型,比如说广西的乐业天坑群,还有一种罕见的是冲蚀型,比如说重庆武隆天坑群。想要形成一个天坑,需要具备很多种条件。
任何地貌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我们才能得以欣赏这些奇观。但是由于很多人破坏环境,许多地理奇观都遭到了破坏。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既要战胜自然带给我们的危难,同时也要保护自然带给我们的宝藏 。人只有与自然共生,才能生生不息,我们是自然的主导者,也是护卫者。
8. 宜宾天坑的形成原因
最佳答案天坑,地理地貌上命名为“喀斯特漏斗”,当地人称为“石围群”。关于天坑的形成,众说纷纭,科学地讲,天坑的成因有四:乐业地区是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质构造的“S”形旋扭构造使岩层产生了深度很大的扩张性裂隙;乐业充沛的降雨使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水系统即地下河,并整个岩层垂直塌陷;乐业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才会使天坑越来越深。
资源现状: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全部目光都集中于南北两极
这里地球暖化的影响最明显,
一切来得太快
经由北极连接美欧亚的西北航道打开了
北极的冰冠开始融化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
四十年来冰冠的厚度减少了40%
它在夏天的表面积逐年下降
可能2030年会全部消失
有些则预言2015年
很快这些水就会在夏天的几个月里脱离冰川
本来被大冰原反射的阳光
现在直照深海并加热海水
这加速了暖化过程
冰雪包含地球的记录
数十万年来
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未这样高
人类未来生活在这种大气下
资源的过度开发正威胁所有品种的生存?
气候变化使危机加深
到2050年 地球上四分之一物种
面临绝种的危险
在南北两极 大自然的平衡已瓦解
格陵兰岛的沿海 冰山越来越多
在北极圈 三十年来
冰冠面积减少了30%
但当格陵兰岛迅速变暖
一整个大陆的淡水
注入海中咸水
格陵兰岛的冰储存地球上20%的淡水
如果溶化了 海平面会升高七米
但这里没有工业
格陵兰岛的大冰原受地球其它地方
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影响
我们的生态系统并无疆界
无论在那里 我们的行为在全球各地引起回响
地球的大气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是我们共享的资产
在格陵兰岛表面 湖泊开始形成
冰冠融化的速度
连最悲观的科学家十年前也预计不到
越来越多源自冰川的河流
汇集并在表层下穿过
人们以为河水会在冰的深处结冰
而恰恰相反 它在冰下流过
把冰原带进海洋
并碎裂成冰山
当格陵兰的冰原淡水
慢慢渗入海洋的咸水
地球各处低洼地区将受到威胁
海平面正在上升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的军费开支超过发展中国家援助费用的12倍
每天有5000人死于饮用水污染 10亿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粮食贸易量的50%用于饲养或制造生物燃料
40%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每年有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
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 八分之一的鸟类 和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面临灭绝
物种死亡的速度超过其自然繁殖速度的1000倍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枯竭、废弃或处于减产的危险
过去15年的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
冰盖厚度比40年前减少了40%
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气候难民
我们的行为代价昂贵
其他没有积极参与的也会付出代价
我见过在沙漠上绵延的难民营
9. 天坑地缝是怎样形成的
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首奉节县南部山区。 北靠三峡风内景区的瞿塘峡,容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东西长37.5公里, 南北宽19.5公里,幅员面积340平方公里,辖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
其形成原因:仰面朝天的“天坑”学名叫做喀斯特漏斗或岩溶漏斗。其形成原因:是在可溶性岩石大片分布且降雨比较丰富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表面的垂直裂隙向下渗漏,裂隙不断被溶蚀扩大,从而在距地面较浅的地方开始形成隐藏的孔洞。随着孔洞的扩大,地表的土体逐步崩落,最后便形成大漏斗。世界上的天坑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墨西哥、斯洛文尼亚等地。近年来,我国西南各省屡次发现天坑。当科学工作者揭开这些天坑的面纱,一个个奇异的天坑惊奇轰动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