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三峡
㈠ 三峡大瀑布在地理上有哪些特别。列举地理知识
三峡大瀑布(原名:白果树瀑布)景区位于晓峰旅游景区中,占地6000多亩,以天然瀑布群和峡谷丛林风光闻名,是集迷人风光、民俗文化、水上娱乐、旅行探险等多种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神奇峡谷。
峡谷内植物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新鲜,幽幽峡谷绵延10公里。白果树瀑布以瀑高、景秀、山险、水清见长。开发景观有神女观瀑、纸糊洞、藏经洞、水帘洞、乌龟笑天、金钓桥、饮马岩、四不像、巴人戊洞、野人谷、巴人文字、长桥超渡、佛楠叶、白果树主瀑、珍珠瀑、仙女瀑、古龙潭、仙女潭、泰山大佛,千年鱼化石等20多个自然景观。新扩建的泰山大佛,座北朝南,卧身高70米,宽40米,形象逼真,气势恢宏。
三峡大瀑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瀑”的三峡大瀑布,是展示震旦纪、奥陶纪、寒武纪等多个地质年代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峡谷、溶洞、山水、化石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三峡大瀑布溪流全长5公里,沿途分布着30多道瀑布。逆水而上,虎口瀑、一线瀑、珍珠瀑、丫瀑、连环瀑、五扇瀑等形态各异的瀑布接踵而来。这些瀑布,有的宽大舒缓,骤然跌落,“汩汩”有声;有的狭窄湍急,顺着岩壁倾泻而下;有的环环相扣,瀑瀑相连,形成了罕见的连环瀑。尤其是午后晴朗时,瀑中彩虹更是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㈡ 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峡谷是哪些
1 雅鲁藏布大峡谷 2 金沙江虎跳峡 3 长江三峡 4 怒江大峡谷 5 澜沧江梅里大峡谷 6 大鲁阁大峡谷 7 黄河晋陕大峡谷 8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 9 太行山大峡谷 10 天山库车大峡谷
㈢ 国家地理超大建筑狂想曲三峡大坝怎么样
不看还真的不知道背后有如此多的故事,也算是国人在现代工程学上给世界的一个教材,感觉还不错。片子用动画和试验的形式说明白很多原理,很不错啊~非常值得一看!
㈣ 2014中国国家地理各期的主要内容
十大峡谷美丽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金沙江峡谷(云南),长江专三峡(重庆,湖北属),怒江大峡谷(西藏,云南),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云南),太鲁阁大峡谷(台湾),黄河峡谷(内蒙古,山西,陕西),大渡河(四川),太行山大峡谷(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天山库车大峡谷(新疆) - 欧洲6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织金洞(贵州毕节),芙蓉洞(重庆武隆),黄龙洞(湖南张家界),腾龙洞(湖北利川),薛吁冬(重庆丰都),本溪(辽宁)
㈤ 谁有国家地理三峡大坝的英文字幕
看上面的链接
以后找字幕 去字幕网站在搜索想要的名字
㈥ 国家地理.中国历险记.长江三峡.1024高清种子下载地址有么好东西大家分享
国家地理.中国历险记.长江三峡.1024高清种子下载地址:
㈦ 中国国家地理讲318国道的是哪一期
2006年第10期,总第552期,景观大道珍藏版“中国人的景观大道”,410页加厚版,定价16元
㈧ 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请简要说明。
你眼中的三峡,我们哪里知道呢?
给你看看别人眼中的三峡吧
-----------------------------------------------------------
三峡精神之旅zz
附图:三峡夔门映像(centrial摄)
一支竹篙撑过三峡的湍流,也划过千年的华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三峡,曾是一
代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的形胜之地,是长江文化源流最光彩照人的一段。世易时移,
屈原归去,李白不复,沿岸的城镇早已更换了名字。而当6月1日下闸蓄水之时,高峡
出平湖,三峡将又一次改变它原有的样子。
值此之际,我们请来各界学者名人,各抒己见,纵论三峡之美。历史的湍流不可
挽留,但有关美的记忆却可在心中典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撰文/刘征(著名散文家、中学课文《过万重山漫想》作者)
与黄河文明比起来,长江文明的特质最重要的便是:人文的、开放的、多元的、
感性的。
我一生三下三峡,三峡至今对我来说仍是人生里极其重要的地方。《过万重山漫想》
是在1979年我第一次去三峡时写的。二期工程以后,三峡将再无险可言,后人们恐怕
再难体会人们最初克服这一天险时的心情了。
开放的另一重意义是冲破,到了三峡,“冲破”变成一件极为艰巨的事情。三峡
险峻,自古就是天堑,北魏的郦道元曾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水经注》)险滩乱礁,狂风巨浪,三峡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里都是生死路。老船工讲,“闯过去了是运气,闯不过去就再无回头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极大的勇气,否则是很难下决心走一遭的。
而我眼中的三峡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开拓精神。古人下峡,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
每到急流,就用篙将船从逼近礁石的角度上撑开,生死毫发,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实在
太令人感叹了。当初看到宋人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我震惊了好久,再过三峡时,头
脑里总是反复出现苏轼“古人篙眼似蜂窝”的诗句来,感慨万千。前人眼中的三峡是
生死关,就是这样的生死关,无数的中国人闯过去,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许多人说中
华民族是封闭、保守的民族,我想如果他们去走一遭三峡,看看那些与时代与急流险
滩搏斗的艄公,就不会再这么想。
我一直坚持,只有开拓精神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拓,三峡才能
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它也因此而最美。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撰文/舒婷(我国著名诗人,曾作神女峰组诗)
睽别三峡20余载,我所念念不忘的神女,可还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
云,暮为行雨”,于“阳台之下”,为谁望穿秋水?
1981年初夏,我在北京开完会,准备到武汉参观正热火朝天的葛洲坝工程,顺便
游三峡。我们先坐长途汽车,崎岖惊险,年轻不知道害怕,一路颠簸到宜昌,然后上
船。没有导游拉客,只有广播,每到紧要关头轰轰响起。解说者操浓重地方口音,不
是湖北腔便是四川嗓门,初闯江湖的我,听在耳朵里全成了一片紧张嘈杂的防空警报
。只凭着对三峡的一点粗浅常识和周围游客的兴奋度,来揣测西陵峡呀香溪呀兵书宝
剑峡呀等逶迤变幻的山水画廊。
其实看山看水,不必拘泥于名头的响亮与否,而在于入目入耳入心,那一刻的亲
近和融汇。想它是什么便是什么吧。于是拿把椅子,披件同伴的宽大西装,坐在船头
,任风勒着我,把乱发一根根往后扯直如缰绳。仰望“两岸连山,别无阙处”(北魏
郦道元《水注经》),“肃何千千”、“磐石险峻,交加累积,重叠增益”(楚宋玉
《高唐赋》);俯视江涛水流,汹汹洋洋湛湛,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感心动耳”
,回肠荡气。
游客纷纷,说是半夜进巫峡,怪不得楚王邂逅神女,一定是在睡梦中。我非白马
王子,要亲睹倩影只有睁大眼睛,片刻不敢交睫。守侯许久,见众人慌张着鞋加衣,
挤向舷边甲板,我自然不甘人后一涌而出。
微蓝的天幕已经拉开,序曲低溢在浪弦的韵律之间。清月迷朦、冷雾飘忽,山影
幢幢,江氤四起,烘托的悲剧呼之欲出。神女裹着素袍缓缓转过身来,却只是默默侧
聆,幽幽眄视,欲说还休。千言万语只在最不设防的一瞬间,她是我们大家的梦中情
人,随即隐入其他形状,不复重现芳容。
众人还在指指点点。蓦然,我眼眶一热心中刺痛,不由得抽身回到空寂的船舱里。江
涛高一声低一声,都是激越的和弦。
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民间
另有传说:夏禹时代,西王母娘娘的女儿瑶姬带领十一姐妹下凡,协助大禹治水,并
送他一本工具书叫《上清宝经》。瑶姬不但是个杰出的女工程师,还是称职的地方官
员。疏通峡道,解除水患后,奔波流连于三峡,为民办实事,例如为船民擒水妖,为
樵夫驱虎豹,为农人布云雨等。三峡人民把这群叛出天庭的守护女神挽留在人间,化
成奇俏秀绝的巫峡十二峰,最高峰即是为首的瑶姬,被称为神女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撰文/林东海(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李白研究会会员,为寻访李白的踪迹曾多
次游历三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固然是三峡的山川锦绣之美,而巫山云雨,白帝晨昏,亦
是三峡的古今叠映之美。昭君村、白帝城、屈子庙、武侯祠……这些密布于三峡沿岸
的古迹遗踪、情景交融投射下历史的叠影,引无数文人墨客穿过惊涛骇浪走向楚天大
地。
是以如果没有三峡,地图上不仅将抹去一道水流湍急的河道,更重要的是,中国
的文学史一定会因此而改写。巴楚文化的源流浇灌出三峡两岸的风光,壮美的景象催
促屈原宋玉写下楚辞中的不朽篇章,而他们本人也成为后人吟咏的章节。李白杜甫从
这里走过,沿岸的足迹又铸出了三峡新的传说。然后又是陆游、苏轼……古人的身影
在这里穿梭交织,一代代密密层层有如地质层累积。一道巫山云雨,两岸猿声哀啼,
就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史。
历史上的三峡是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同时也遭遇过不少战乱以及历朝历代
的水患。沿岸的民族风情、民生疾苦、英雄史事以及沧桑变化的感叹,和着涛声一古
脑儿都汇入了诗篇。是以在三峡必作怀古诗、咏史诗,千古以来蔚然成风。诗风在李
白之前多为浪漫遐想,在杜甫之后则多为沉郁悲凉。身世的沉浮造就了不同的诗篇,
想来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同样欣赏到的三峡风光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撰文/鲜于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导师、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学者、多年来从事三峡文化的研究工作)
司空图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诗品》将中国古诗按照美学风格分为二十四种情境,
其中“劲健”一派中有“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的字样,这里的巫峡是泛指三峡。它
清楚地说明了三峡已经作为一种符号,深入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之中。
黑格尔说:“美感是主体同对角处于和谐统一,主体的感性与理性活动也处于和
谐统一状态时的心意状态。”就三峡来说,山的巍峨、水的急流,以及行舟峡中的跌
宕奇险,很自然地引发文人们内心的激荡不安;灵感,往往由此而来。外在的景色美
冲撞着心灵,景物与心灵和谐契合,反映在文学上,便是触景生情,物我为一。当小
船在冲破激流险滩之际感受良辰美景,不由发出浩浩长叹。
群山万壑、大江奔腾,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海洋、画的长廊。李白、杜甫、高
适、岑参、元稹、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范成大……一连串的诗人铭刻在三
峡的史册上。高耸入云的巫山十二峰、一泻千里的滚滚长江,以及生活在高山密林、
深沟险谷中的苗人、瑶人、羌人、越人等许多少数民族,都曾以三峡特有的地理环境
和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激情。最具说明性的是杜甫——他一生50多
年的时间里总共写出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三峡地区共居住了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就写出481首,几乎平均每两天就写一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撰文/岑学恭(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三峡画派创始人,多年来专门从事三峡
山水与巴蜀风光的绘画创作)
画家眼里的长江三峡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三峡之美,美在雄、险、奇、幽。
瞿塘峡以雄伟峻拔著称,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逞胜。在三大峡谷
之间处处风光旖旎,两岸青山,犹闻猿声;数叶扁舟,饶有野趣。千姿百态、相得益
彰,令人心驰神往。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似诗如画。比较起方正平整的
黄河文化来,三峡之美是一种动态之美。要体会出三峡的美,就要在中景、远景处欣
赏。三峡峡谷高且窄并险,但仍有平缓的山势和宽谷。峰峦如削,波涛如怒,湍急的
水流和巨大的落差构成了动态的画面,也因而更能激起书画者的激情与畅想。如能乘
船江上,船动景移,可揽尽山、水、泉、洞之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三峡文化,长江就只能是一条“长白江”。
中国长江三峡历史上早有闻名,隋唐时期山水树石,已渐转入独立画科,刘(松年)
、李(唐)、马(远)、夏(圭)画作显示出山水画气势之清劲雄伟,大有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风。美
不胜收的历史上记载了绘画山水,如唐吴道子画嘉陵山水(嘉陵江为长江在重庆、四
川的一大支流)三百余里一日而毕。
三峡画派的形成主要在于巴山蜀水,长江三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出了一大批绘画
艺术家。三峡画派,把最能反映巴蜀变迁的三峡风光,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以绘画
方式来描写历史文卷,被感染者愈来愈多,描绘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记录三
峡的新景观,久而久之竟在现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
弹指算来,画三峡近五十年了。我对三峡的风景感兴趣由来已久。小时候读到的地理
课本上面有插图、照片,其中描绘三峡景色,曾使我对景生情,殊为神往。我生长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平原,每见到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风景照片时
,总会幻想那远古时代“蜀犬吠日”的四川山川风物的图像……
抗日战争爆发,我被迫离开那莽莽大漠,从西北向西南,踏着三国时邓艾走过的“阴
平小道”,走蚕丛,攀栈道,进入了四川,从此又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往返三
峡,写生采集素材。李杜的诗句,开阔了我画三峡的胸襟。恩师徐悲鸿先生在抗战期
间也为我写过三峡题画诗。总之,不到三峡,没有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体会
到这些诗句之意境的...
(以上文字内容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详情请见中国国家地理2003.6期.)
㈨ 请问哪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描写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
2006年第九期
《中国国家地理》再次聚焦乐山大渡河大峡谷
近日,受《中国国家地理》之托,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范晓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业摄影师林强专程来到金口河区,为今年9月出版的第九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采写拍摄文字、图片资料。
美丽峡谷景色壮美鲜有人知
去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十几位院士和近百位专家参与评定的“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大渡河大峡谷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评选中榜上有名,位列第八。这次,范晓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之托,专程来到金口河,记者陪同他们再次走进雄奇壮美的大渡河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西起雅安市**县乌斯河,东至乐山市金口河区,全长26公里,谷底宽一般70至200米,局部小于50米,谷肩最大宽度约8公里,峡谷深2600多米,为长江三峡的一倍,比被称为世界第一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860米。峡谷内,金乌公路与成昆铁路沿着峡谷蜿蜒向前,创造了多处壮美的人文景观。
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大渡河大峡谷景色壮美,交通方便,距成都仅半日车程,但它还养在深闺,这次《中国国家地理》峡谷行将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这里。
专家建言为旅游发展出点子
“这里的地质构造属于古老的‘康滇地轴’,分布了各种太古代的变质岩系和后来的岩浆侵入体,它们暴露在峡谷两侧,犹如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尤联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给了大峡谷这样的评语。
大渡河大峡谷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地壳强烈上升地段,构成峡谷基岩主要为坚硬的白云质灰岩,成为我国最大型的、河流上最为典型的峰谷与隘谷,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几乎全为河槽占据,没有河滩;流水这样的峡谷中冲撞、翻腾,浪头飞溅,声猛如雷,如虎啸、如裂山……范晓说:“在这样的激流轰鸣声中,仿佛被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那样最雄浑的音乐所包围,没法不震撼,没法不让它走进‘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行列,为它投上一票”。
大渡河大峡谷那汹涌澎湃的激流,它们是地球的血液,奔腾不息;面对这条峡谷,你只能联想到“汹涌澎湃”这个词,你甚至会觉得,这个词语就是为这个峡谷创造的。范晓说:“大渡河大峡谷集峡谷、激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文化古迹于一体,为最佳地质景观和生态旅游基地,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攀岩、探险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