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
❶ 林培的人物生平
林培,1928年9月17日生于湖北公安县申津渡附近的农村,6岁于农村家族私塾受启蒙教育,13岁于申津渡小学毕业后考入公安县初中。1943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公安县,于1944年冬与几位同学赴重庆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武汉继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系(1952)年合并为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1953年毕业后到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作研究生,由学部委员李连捷教授指导,从此开始了他的土壤地理学的研究生涯。195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其研究生论文“吕梁山山地土壤垂直带地理结构”就是由李连捷教授委托当时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马溶之教授指导的,所以深受两位土壤地理大师学术思想的熏陶。1956 年参加中苏两国科学院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续3年(1957-1959)的大型综合考察,是其学术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1963-1966年协助李连捷教授组织北京山区综合考察,并开始山区找水打井及改土丰产实验,取得较好成绩而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72年与李连捷教授一同参加榆林地区毛乌素沙漠的研究。1973年开始参加由国务院指定的河北省曲周县盐渍土改良实验,他主要负责执行农田建设规划与农作物丰产实验,由于成绩突出,被授予了国务院“黄淮海农业开发试点奖”。1980年参与(后期主持)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农业遥感技术合作,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遥感应用与培训中心”及南京、成都和哈尔滨三个应用分中心。“六五”、“七五”主持“黄淮海平原低产土壤遥感调查”及“黄土高原遥感应用研究”,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参与水利遥感中心的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创立了土壤侵蚀的多因子定量组合制图,1994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主持我国“尖兵一号”卫星和美国陆地卫星的TM影像对黄河三角洲的应用比较研究,分别获农业部及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0年开始参加全国土壤普查的技术领导(华北区)和指导,1994年获农业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先进工作者奖”。1980年和1982年先后指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北京顺义县冬小麦遥感估产项目及中央气象局农气所的全国冬小麦遥感估产项目研究,其成果获中央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相继入英国剑桥和美国世界名人字典(ABI)。他还编写了《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专著,主编了《区域土壤地理学》、《农业遥感》和《土地资源学》等部级统编教材,发表论文50余篇。
林培曾任中国土壤学会及中国土地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农业大学全国农业遥感应用与培训中心主任等职。
❷ 中国地理学会的会员信息
1.普通会员:具有中级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的地理工作者、与本会专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地理科学爱好者。
2.资深会员:年龄在65岁以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曾(现)任本会理事或二级组织的主任、副主任职务的教授、研究员(或相当技术职称);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博导资格的教授、研究员;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地理学家。
3.港澳台会员: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永久居民,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相当中级职称以上或与地理专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4.外籍会员: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学者,对我国友好并具有相当国内高级职称的外国籍的地理科技工作者。
5.学生会员:大学地理专业及与地理相关专业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有关学术资料;
4.拥有平等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力;
5.会员拥有退会自由。
具体内容:(1)会员每人每年可以免费获得6期《中国地理学会会讯》;(2)有资格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评奖活动,包括“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等;(3)优先优惠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组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等;(4)优先优惠在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等等。 1.提交入会申请表一份,须有二名会员介绍或本会秘书处、专业(工作)委员会、分会、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推荐;或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报请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审核、组织推荐。
2.交纳一寸照片一张,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请须一次性缴纳4年的会费;
4.由学会理事会(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审批;
5.由学会秘书处办理收缴会费、制作发送会员证等手续。
❸ 哪些人可以加入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关于会员重新登记和吸收新会员的通知
为了建立健全会员档案和管理制度、掌握会员人数,及时做好为会员的服务工作,在中国科协及国家民政部的要求下,1999年,中国地理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对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工作,在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建立会员个人档案,同时收取会费,并重新核发会员证。到2006年10月,已有6000多名会员办理了重新登记或新入会手续,同时交纳会费、办理新会员证。但这与中国地理学会原有近20000名会员和全国20万地理工作者(包括中学地理教师)相比,还有绝大多数会员没有办理重新登记手续以及90%的地理工作者没有加入到自己的学术组织中来。为此,希望还没有办理重新登记手续的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尽快来中国地理学会学会秘书处办理;同时,我们也欢迎符合条件的地理工作者或地理科学爱好者,以及在校高年级学生加入本会。
2004年5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对本会会员、会费等事宜作了新的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员种类
个人会员,其中包括普通会员、资深会员、港澳台会员、外籍会员和学生会员。
二、会员条件
1.普通会员:具有中级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的地理工作者、与本会专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地理科学爱好者。
2.资深会员:年龄在65岁以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曾(现)任本会理事或二级组织的主任、副主任职务的教授、研究员(或相当技术职称);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博导资格的教授、研究员;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地理学家。
3.港澳台会员: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永久居民,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相当中级职称以上或与地理专业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4.外籍会员: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学者,对我国友好并具有相当国内高级职称的外国籍的地理科技工作者。
5.学生会员:大学地理专业及与地理相关专业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
三、会员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有关学术资料;
4.拥有平等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力;
5.会员拥有退会自由。
具体内容:(1)会员每人每年可以免费获得6期《中国地理学会会讯》;(2)有资格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评奖活动,包括“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等;(3)优先优惠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组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等;(4)优先优惠在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等等。
四、会员义务
1.执行本会的决议;2.维护本会合法权益;3.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4.积极参加本会的有关活动;5.按规定缴纳会费;6.向本会反映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五、会费标准
1.普通会员:每人每年50元人民币(中学教师每人每年可缴纳30元人民币);
2.资深会员:不规定缴纳会费标准,会员可自愿缴纳或捐赠;
3.港澳台会员:每人每年50元人民币;
4.外籍会员:每人每年50美圆;
5.学生会员:每人每年10元人民币。
六、入会程序
1.提交入会申请表一份,须有二名会员介绍或本会秘书处、专业(工作)委员会、分会、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推荐;或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报请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审核、组织推荐。
2.交纳一寸照片一张,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请须一次性缴纳4年的会费200元/人(中学教师须一次性缴纳5年的会费150元/人);
4.由学会理事会(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审批;
5.由学会秘书处办理收缴会费、制作发送会员证等手续。
请将上述申请表、照片和会费一同寄到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邮编:100101;电话:(010)64870663、64889598;E-mail:[email protected])。
我会接到上述材料后,随时将会员情况存入数据库,并制作身份证样式的带有效期的会员证,连同会费发票一起交给会员本人会。
❹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英文名: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缩写:GSC)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专国民政部属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理学会拥有全国会员2万人,学会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7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联系地方学会31个(未含台、港、澳),学会理事会设有分会:沙漠、冰川冻土、环境遥感、山地研究、长江流域开发、沿海开放地区研究分会。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气候、水文、化学地理、历史地理(附古地理组)、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数量地理组)、海洋地理。此外,还有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这些分会和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对地理研究和科学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❺ 如何加入中国地理学会
入会程序
1.提交入会申请表一份,须有二名会员介绍或本会秘书处、专业(工作)内委员会、分会、省市自治区地理容学会推荐;或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报请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审核、组织推荐。
2.交纳一寸照片一张,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请须一次性缴纳4年的会费;
4.由学会理事会(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按本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审批;
5.由学会秘书处办理收缴会费、制作发送会员证等手续。
❻ 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机构
中国地理学会拥有全国会员2万人,学会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7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联内系地方学会容31个(未含台、港、澳),学会理事会设有分会:沙漠、冰川冻土、环境遥感、山地研究、长江流域开发、沿海开放地区研究分会。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气候、水文、化学地理、历史地理(附古地理组)、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数量地理组)、海洋地理。此外,还有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这些分会和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对地理研究和科学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❼ 对于中国地理怎么学习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3.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4.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
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7.多看地图
可以买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特大的那种)分别挂在房间里,每天用心看看,
比如想一想到地图上的某个地方去玩,那里会是什么气候啊,首都在哪,都盛产什么,什么时候去气候最合适,为什么会形成那种气候,以及那里会有什么著名的自
然景观,怎么形成的,这样慢慢的就很有兴趣啦,而且还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❽ 《中国地理学会》 知识论文比赛
首都
北京
地形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丘陵9.9%。
岛屿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山脉
喜马拉雅山
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7座,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长的河流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长河。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最大的峡谷
西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上,有全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峡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801公里,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湖泊
鄱阳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
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北部部分地区则靠近寒带。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最大的城市
上海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