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
⑴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的影响依据是气候和地貌。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
(1)中国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扩展阅读:
三大自然区:
一、东部季风区
(一)特点
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河流一般为外流河;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二)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二、干旱半干旱区
(一)特点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范围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三)简介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00米之间。
三、青藏高寒区
(一)特点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以畜牧业为主。
(二)范围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⑵ 中国三大自然区与哪些地理分界线重合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版东部季风区的界权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⑶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表
东部季风区
1、特点:1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 2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3河流一般为外流河 4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 5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2、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
1、特点:1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 3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为草原 4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5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2、范围: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青藏高寒区
1、特点:1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3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 4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以畜牧业为主
2、范围: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3)中国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扩展阅读:
三大自然区简介:
1、东部季风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2、干旱半干旱区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0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
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3、青藏高寒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
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居民稀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
⑷ 中国三大自然区是什么,详细说明
东部季风区 (一)特点1海拔较低 有广阔的平原 2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3河流为外流河 4植被以森林为主 部分为草原森林 5处极少数地方外 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二)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在地区。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一)特点 1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 3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为草原 4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 5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范围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三)简介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 (一)特点 1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空气稀薄 气温低 冻土广布 太阳辐射强 风力大 3植被为荒漠 草原 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 土层薄弱 4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以畜牧业为主 (二)范围 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省西部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居民稀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
⑸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限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东部季风区
特点: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河流一般为外流河;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
特点: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范围: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青藏高寒区
特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以畜牧业为主。
范围: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地貌单元,涉及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5)中国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扩展阅读
《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 个自然区 ,其级别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的高级单位——自然大区;《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将中国划分为44个自然区;《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将中国划分为33个自然区,其级别都相当于中级区划单位。
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泛指的自然区是这些自然区域的统称,既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的各种综合自然区 , 如自然大区 、自然区域、自然地区及自然带、自然地带等,又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各种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等。
⑹ 列表说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
http://www.geoe.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41
打开这个网址版
就有权
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是什么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如下: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内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容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区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泛指的自然区是这些自然区域的统称,既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的各种综合自然区 , 如自然大区 、自然区域、自然地区及自然带、自然地带等,又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各种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等。
⑻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中国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其特点分别是:
1、东专部季风区特点:属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河流一般为外流河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森林。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2、干旱半干旱区和特点: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为草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3、青藏高寒区特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土层薄弱。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以畜牧业为主。
(8)中国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扩展阅读:
自然区有时也作为综合自然区划的高、中级单位的名称 。例如 :《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 个自然区 ,其级别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的高级单位——自然大区;《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将中国划分为44个自然区;《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将中国划分为33个自然区,其级别都相当于中级区划单位。
⑼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差异
东部季风区
地形地势:海拔较低,三大平原、二大高原、低山丘陵和盆地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回,降水多答,集中在5~10月
植被: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
土壤:林下发育,淋溶性强
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
人类活动:广泛而深入,主要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地势: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植被:荒漠,部分为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
水文:多内流河,短小,雨水、融雪水补给
人类活动: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海拔高,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高寒,风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
植被: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
土壤:土层浅薄,多冻土
水文:内流河,大河源头,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完整,畜牧业为主
⑽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差异
东部季复风区
地形地势:海制拔较低,三大平原、二大高原、低山丘陵和盆地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植被: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
土壤:林下发育,淋溶性强
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
人类活动:广泛而深入,主要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地势: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植被:荒漠,部分为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
水文:多内流河,短小,雨水、融雪水补给
人类活动: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海拔高,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高寒,风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
植被: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
土壤:土层浅薄,多冻土
水文:内流河,大河源头,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完整,畜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