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国家地理周游

国家地理周游

发布时间: 2021-02-23 14:48:31

1. 有什么好的介绍风景名胜的杂志或图书吗

旅游(按更新时间排来序) 野营户外(6)

《中国源国家地理》月刊

《世界博览》月刊

《亚洲旅游》月刊

《户外生活》月刊

《文明》月刊

《世界知识画报A》上半月刊

《时尚.旅游》月刊

《旅行家》月刊

《风景名胜》月刊

《新旅行》月刊

《珠三角自助游港澳指南》季刊

《地图》双月刊

《中华遗产 》双月

《都市周游》月刊

《环球旅游》月刊

《商讯·香港行》月刊

《TARGET·商品评介》月刊

《探险》月刊

《旅游》月刊

《西藏人文地理》双月刊

《中国民族博览》双月

《华夏商务旅游指南》季刊

《中国科学探险》月刊

《旅游休闲》月刊

《华夏人文地理》月刊

《中国地名旅游地理》月刊

2. 谁有几个关于探险家的故事

探险家的故事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附: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一集):魔币被窃
故事发生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即将卸任回国,中国古城香都国王忽必烈汗召见宰相福林,命他去宝库取一枚魔力金币,准备赠予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窃走了那枚金币,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将胸前的另一枚金币一掰为二,将半枚交给马可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个夜晚,爷爷发现东方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便决意将家族的秘密告诉年轻的马可,交给他珍藏的半枚金币,嘱咐他准备远航去中国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币的奥秘。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夺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滥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与他成婚,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法的君王。然而公主坚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来。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四集):海上风暴
福林恼羞成怒将荷花公主关进了塔楼。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把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海鸥瑞杰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五集):身陷海盗
爷爷的嘱咐唤醒了马可,他顽强地与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这是一艘被海盗侵占的战舰,马可在船上沦为苦力,而海盗船长垂涎的却是马可脖子上挂着的半枚金币。
(三)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四)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3. 过年去哪玩好

年已经过完了,如果你还在过年的话,建议你去看一下全球有什么景点值得去看,三四月份很适合看花,对了西双版纳四月中旬有泼水节,可以去玩一下

4. 介绍一些旅游美食杂志给我可以吗

旅游类《华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周游天下》《时尚旅游》
美食类《美食与美酒》

5. 一本有关于旅游的随笔

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6. CCTV和BBC合拍的《美丽中国》观后感

我来发一篇吧,你说从专业角度,这篇就比较合适,你可以借鉴一下,稍微润饰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吝啬分哦~~~

《美丽中国》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该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将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摄,将使观众置身于中国的多彩风光中,包括汉代宫殿、蒙古草原和维吾尔的沙漠、丝绸之路、青藏高原。影片还包括罕见的大熊猫和一种珍稀的中国特有的食鱼蝙蝠的珍贵生活记录。
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在谈到这一系列片对中英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时说:“《美丽中国》是一部具有空前雄心壮志的自然历史系列片。该片的成功拍摄及制作不仅是两国电视节目制作合作的成功,也是中英两国创意产业领域的一次成功合作。”
在覆盖着薄薄白雪的山涧中,负责拍摄《美丽中国》的中英两国摄影师已经在这里埋伏了好几天。他们把帐篷搭在野生熊猫经常出没的地方,几个人守着42倍镜头的长焦摄影机轮流值班,但之前的每次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最想拍到的,是野生熊猫交配的镜头。”小路说,野生熊猫在交配期间非常谨慎,人们很难知道确切的交配方位。所以长时间以来,拍摄野生熊猫的交配场景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随着小路和同事扛着沉重的摄像机飞奔到拍摄地点,在长焦镜头中人们看到,树上有一只年轻的母熊猫正在不断发出叫声,而树下正有一头雄熊猫围着树“求爱”。几个小时后,另一头雄熊猫被叫声吸引而来,两头雄性在一番连咬带抓的搏斗之后,“后来者”悻悻而去。而树上的母熊猫也最终被战斗中的勇士掳获了芳心,不一会儿就从树上爬下来,乖乖地趴在石头上等待交配。就这样,一段无比珍贵的野生大熊猫野外交配的影像永远留在了《美丽中国》的胶片中。这部历经三年拍摄成功的6集纪录片,由英国BBC环球公司和中国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将于北京奥运会前夕在央视首播。
影片中,从秦岭的大熊猫、西藏的野牦牛、内蒙古的绿色草原,到云南壮观的稻米梯田,这个里程碑式的系列片真实记录了中国大地的美丽风光和动植物的丰富多样性。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由中视传媒与英国BBC环球公司合作拍摄的6集高清系列纪录片《美丽中国》即将投放市场,有望继《行星地球》之后再度引发热潮。
全片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
“在奥运会开幕之前,这样的纪录片非常有意义,可以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美丽,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国的自然历史。”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小平为即将投放市场的大型高清系列纪录片《美丽中国》(Beautiful China)激动不已。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由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中视传媒(CTV)与英国BBC环球公司合作拍摄,时间总长约6个小时,制作历时3年,摄制组踏过了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极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桂林的船上人家,从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长城到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到秦岭的野生大熊猫,再到云南的亚洲象……不论是风土,还是人情,都呈现在6个小时的全景描述中。
BBC环球公司总裁史约翰(John Smith)对《美丽中国》的全球发行充满信心:“在今年2月的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展示会上,我们向世界各地的560个买家隆重推荐了这个特别的系列节目。目前,它已经成为BBC自然历史类节目当中头号被关注的对象,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的频道已经购买了播出权。”史约翰认为,《美丽中国》将成为2006年在全球引发热潮的《行星地球》(Planet Earth)的后续者。《行星地球》不但在世界各地的电视网络获得了极高收视率、有良好的DVD销售成绩,也席卷了当年艾美奖纪录片类的几乎全部奖项。
“《美丽中国》的制作费大约是500多万英镑。”在史约翰看来,这一制作成本在纪录片中已属非常高。“我们专门购置的航拍等昂贵的设备还不算在内”,但高小平算下账来,觉得并不亏:“我们需要这样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片子,和BBC合作,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而且,通过这次拍摄,我们也锻炼出了一支自己的国际化队伍。”
曾经用于拍摄《行星地球》的Pole-cam高清摄影技术,能够呈现极为丰富细腻的影像。“这样的摄影机全世界没几台,我们专门带了一台过来。”纪录片总制片人连拜恩(Brian Leith)如数家珍地细数他们用来拍摄各种“不可思议”的镜头的“精密武器”:“我们还带了超高速摄影机,可以拍出比一般摄影机快80倍的镜头。比如一条蛇捕捉鸟的镜头,平常人可能根本都察觉不到这个过程,因为实在太快了,但是用这种超高速摄影机,就可以捕捉到蛇和鸟在这个过程中一帧一帧的详细过程。还有树叶发芽、树枝成长的镜头,用的是专门的延时摄影技术,可以快速地呈现一片森林的生长和变化。”此外还有水下摄影机捕捉中国南海下美丽的珊瑚礁,红外摄影机在黑暗中拍摄岩洞里的黑叶猴。
“我们还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求偶和交配的全过程。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第一次;而用高清摄影表现,我相信这也是第一次。”BBC自然历史部主管尼尔·纳庭格(Neil Nightingale)非常自豪。
呈现“野性中国”
《美丽中国》中,大约三分之一内容用于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全部展现自然生态。开始拍摄之前,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调研,“前期调研在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的地位很重要,只有通过前期调研,才能真正确定野生动物的行为真实性、交配的准确时间和它们的活动位置,我们才会决定去哪个保护区拍摄、什么时间去、拍摄什么,等等,然后作出详细的拍摄计划。”中方制片司路如此总结调研的重要性。
司路和同事们承担了大部分调研任务。李珂也是《美丽中国》制片之一,她记得前期合作中有中英双方的调研员,“导演提出感兴趣的选题后,调研员针对各个选题做可行性和拍摄信息的调研,例如拍摄最佳时间、地点、物种特性等问题。对BBC来说,由于时差和沟通问题,从英国进行调研非常不便,所以大部分调研工作都是由中方调研员进行。”然而,他们并非专业生物生态研究者,所以专家们的意见和经验就至关重要。在调研和拍摄期间,中科院和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家、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等,都成为他们的顾问,“像上海水产大学的钟俊生教授,正是由于他的帮助,我们才能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李珂回忆道。
中国的广袤与巨大,让BBC制作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中国有15%的国土都是保护区,这让我们非常惊异,中国光保护区的面积就已经相当于4个英国了。”连拜恩使用了“谦卑”(humble)一词形容自己最直接的感受。
但这也让拍摄变得更加困难。拍摄讲述全球自然故事的《行星地球》,BBC自然历史部用了4年,而《美丽中国》的拍摄只比那少一年。3年中,连拜恩一直在“后方”BBC布里斯托制作部坐镇,“我的感觉,好像那1100多天,拍摄组一直在路上旅行,似乎路长得都没有时间拍摄。”中国的生态多样性,同样也给“对自然有不可遏制的激情”的纳庭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有继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之后第三多的雨林,我必须承认,看到塔克拉玛干的戈壁,再看到海南的海上森林,我才知道,原来中国是如此丰富多样的一个国家。”
拍摄之旅虽让他们饱览或壮丽或雄奇的景色,但还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尽管对于有多年野外拍摄经验的纪录片导演菲尔·查普曼(Phil Chapman)来说,“拍摄本身并不惊险,我们基本上预见到了所有可能的意外。”在拍摄秦岭的羚牛时,摄制组遇上了一头孤独的羚牛。“如果成群活动,这种珍贵的动物是非常温和的。但离群出走的‘独牛’不同,它们性情非常暴躁,攻击性非常强。”毕业于牛津大学动物学专业的纳庭格解释道。摄制组和它对峙片刻就迅速撤离。而让司路难以忘怀的则是在云南高黎贡山拍摄白眉长臂猿时,他们与黑熊狭路相逢,“我们被黑熊追逐了一公里山路才脱险。”李珂还记得在大连蛇岛上的拍摄,他们允许活动的范围只是一块4平方米左右的木板,木板以外,全部是蛇的领地。“在这座小岛上到处都是剧毒的蝮蛇,拍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时刻保持紧张,每天4点起床,工作到太阳落山。”“翻车、泥石流、沙尘暴、暴风雪……”,司路记得6个外拍小组都经历了不同的“劫难”,“但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李珂欣慰地说道。
主要担纲摄影的贾斯汀·迈奎尔(Justin Maguire)和迈克·勒蒙(Mike Lemmon)都是曾为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Discovery频道拍摄过诸多精品的自由摄影师,他们周游过全球,但如此深入广泛地拍摄中国却还是第一次。勒蒙有27年野生动物摄影经验,他追拍过地球上五个大洲的壮丽日出,这次,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他等待了几个星期,才拍到一个“完美的落日”——丹顶鹤在落日的万丈光辉中优雅起舞。
第一次用高清摄影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在野外的求偶和交配的全过程,让所有制作人员都非常兴奋。“对于全世界来说,大熊猫都是偶像,所以,别提我们有多激动了。据我所知,国际团队以前确实还没有拍到过这样的镜头。”即使是秦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始也对他们的计划不抱太大信心。“我们都开始要绝望了,我们大概已经去了两三次,每次都至少等待一星期,但并没有拍到我们想拍的镜头。最后一次,等了10天,终于等到了一对发情期的大熊猫。”查普曼回忆道。
在《美丽中国》拍摄过程中,甚至还收获了科学上的新发现。当他们用红外摄影机拍摄岩洞里的黑叶猴的时候,发现“黑叶猴在舔食峭壁上渗出来的含有矿物质的液体”,“甚至专门研究黑叶猴的专家都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司路十分兴奋。
感受“天人合一”
“中国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非常实在。”查普曼在广西桂林兴坪县第一次看到人们利用鸬鹚捕鱼。他和勒蒙以及中方制片在漓江的落日时分,拍摄这个过程,“坐着他们的小竹筏在漓江上漂流,真是一个神奇的经历。”同样的事情,他们在云南丽江拉市海也经历了一次。而云南的元阳梯田也一样让他们震撼:“每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都被利用了起来,而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贵州雷山的苗寨,他们看到,屋檐下燕子的行为对于苗民是耕种节气的象征。
连拜恩等人将怒江称作“英雄的怒江”,而那些有勇气用一根挂索横渡怒江的人,在他们眼中则是英雄。这条奔流于怒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咆哮的大江,是摄制组遇到的几乎最大的挑战。“我们摄影师必须把自己捆在挂索上,紧紧抱住摄影机,拍摄汹涌的江水,”查普曼露出了笑容,“真是很刺激。”两岸居民不论男女老幼,都面色如常地从钢筋索道上一滑而过,很多人身上还抱着要拿到集市上买卖的货物,查普曼认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如果没有CTV的中方制片,我们肯定完了。”连拜恩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五体投地,“很多少数民族不说普通话,也不说广东话。”但经过沟通,他们都很享受和当地人在一起的时光。查普曼和他的团队在贵州的中洞苗寨住了两个星期,体验苗族人的日常生活。“那是一个完全住在洞里的村庄,他们还在洞里修了篮球场。我们和当地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篮球打得非常好!”在中国诸多乡间奔走近3年之后,查普曼对中国充满了感情:“我对乡村中国的印象就是非常多美丽的风景,和非常多友好、好客、乐于助人的当地人。”
然而,他们同样也看到了城市边缘不断遭受影响的自然环境,这让他们的拍摄更充满意义。3年的艰苦工作之后,“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中国的美,这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愿望。当然,让全世界的人都更加爱护我们这个地球和与我们一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司路这样总结道。美丽中国的摄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中国的独特地质地貌,珍稀的野生动物,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就这样,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睛,走进了他们的心里.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十分向往,而对于中国的了解却是十分有限,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产生无疑给那些想要更多了解中国的人们增添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其实,在展现中国独特风光的基础上,这部作品还向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们描述了很多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物灭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国家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仅仅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存在,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通病"了.美丽的中国是风光和人文共同缔造的美丽,而我们始终相信,中国还可以更加美丽.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谐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那个让中国更加美丽的希望!

7. 国家地理推荐旅行地怎么样

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的美丽风光,相信我们总会怀着无比好奇和期盼的心情通过不同的途径欣赏着这个世间的美好。 带着这份梦想,我更有幸地接触到了一套有关于梦想之旅的系列丛书。当然,作为开场的曲目是其中的一本《梦想之旅系列: 欧洲最美的旅程》。无可厚非的是梦想之旅下包含着无情无尽的美景,有世界各地的,有不同风味的,有最为浪漫的----。但是我选择欧洲最美的旅程的初衷不仅因为生活在亚洲的我非常好奇欧洲的那份不同的美,更因为如此集结着有关于欧洲特色的综合。不仅欣赏欧洲的美景,更是提升自我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不仅是领略世界的风貌,更是人生记忆中的最美好刻录。 事实上,通篇的阅读让我感觉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唯美。笔墨上的流光似水,文字上的生灵活现,图片上的震撼人心-----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可以在瞬间感受着这片地球另一边土地的美妙所在。无可厚非的一如此书的推荐般,欧洲最美的旅程是又没文字和绝美图片的最佳组合。尽管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去观赏这份欧洲情调,但是书却能随时随地地引发着读者情难自禁的感触所在。这本书的特色所在便是很有归纳性地将不同的美貌风景进行了归纳和综合。从最初的蓝色魅惑到随后的城市盛宴,到岁月的沉淀,到沉醉与漫游的总结。如此的独特设计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感悟着这些美景的特色和潜在话题所在。 在地球上,欧洲这片土地并不是占据特别之多的地球板块。但是它就是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美所在。平时工作上班的繁忙,总是占据了我平时太多的时间。尽管梦想着周游世界各地,但是基于时间,精力,经费的考虑总不能够让自己的欧洲之旅成形。现在有了这本《梦想之旅系列: 欧洲最美的旅程》的出现,真是恰到时机地一圆了我欧洲之旅的梦想。虽然并非真正的亲临实地,但是此书却是异常完美地概括综合了欧洲的美景所在。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欧洲一游,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先期的攻略版。至少让我在还未去之前便可以了然一胸地规划好最佳的形成方案。如果没有机会去欧洲,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得以有机会观赏到欧洲那片土地的风貌风光。 跟随着欧洲最美的旅程,我其实便是圆满地实现了一次梦想的旅程。的确,读《梦想之旅系列: 欧洲最美的旅程》无疑便是一次精神上的最好享受。欧洲的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

8. 是谁改写了摄影历史 就是他们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
(1908-2004)
“摄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绘画的速写,凭直觉完成,不容修改”
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虽说他不是这十位中对于世界摄影影响最大的,但毫不夸张地说,摄影界没有人不知道布列松的。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男孩》(1958)
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彰显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其实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见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我们发现,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和感动。
最优秀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
(1913-1954)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
匈牙利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在五次战争(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都拍摄了大量非凡的作品,是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通过倡导保护原始底片的概念以及摄影师对底片的所有权而持续不断地维护他的业界同仁的权益,他的这种努力给现代新闻摄影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1954年5月25日,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
《战士之死》(1936年)
瞬间抓拍一个中枪的西班牙战士中弹,用枪托着地正在倒下的瞬间,大仰角烘托了悲壮的气氛,是纪实摄影的经典之作。
纪实摄影大师——斯蒂夫·麦凯瑞
(1950-)
“只有当你静心等待,人们才会忘记你手上的照相机,被摄者的灵魂才会在画面中浮现出”
一位喜欢探险和周游世界的美国纪实摄影家,1950年出生在美国费城。近30年的摄影生涯中,史蒂芬·麦凯瑞以玛格南摄影师和《国家地理》杂志记者的身份周游列国,拍出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作品。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表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著名肖像《阿富汗女孩》。其拍摄手法和取材视角,在当今的肖像摄影领域中,显然代表了一种具有主流意味的风格,尽管这种拍摄方式偶尔也会引发评论者的争议,但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则是毋庸置疑的。
《阿富汗女孩》(1984年)
拍摄于巴基斯坦白夏瓦附近的难民营,她那双锐利的绿眼睛告诉了我们她悲惨的故事。斯蒂夫关注战争对人的影响,习惯用35mm小相机抓拍,其作品的重点不在于表现战争场面,而是将焦点对准人,用他的话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别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广大影友倒是可以模仿一下。
经典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
(1902-1984)
“真正的摄影作品不需要言语去说明,而且它也无法用言语说明”
美国人,国际公认的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也许你对他的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小至明信片大到声望显赫的博物馆,他提出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虽然在他去世之前还没有出现Photoshop,但亚当斯已经预见了计算机可以为一幅照片做点什么,他也是“将计算机技术适当地运用于摄影中”的一贯倡导者。
《内华达山脉》
亚当斯的经典作品之一,按照他的理论,一张好的风光作品,里面应该包含11个不同灰度区域的层次,指的就是由黑到白的11个阶梯,拥有更多层次的作品会更加耐看。
私房摄影鼻祖——南·戈尔丁
(1953-)
“我常想,如果我拍了足够多的照片,我就不会再失去任何人了。事实上,我的照片让我看到我失去了多”
美国人,十位影响世界的摄影大师中唯一一位女性。她的摄影源于14岁时姐姐自杀带给她的巨大阴影,她采用“快照”、以“视觉日记”模式记录自己不能错过的东西。她说:“快照来自爱,用于记住人们、地点和共同度过的时光。快照是通过记录历史来创造历史。1986年出版为著名的摄影画册《性依赖歌谣》,超越一切所谓文化、政治、社会的各式差异,被《纽约时报》在2003年评论为过去2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画册。
《性依存叙事曲》(1986年)
看了她的作品之后极其震惊,以至于再看任何新闻纪实的、描写人物的、叙事性的照相,统统觉得做作。在此之前,拍摄同一题材的还有美国戴安·阿勃丝,也是一位女摄影师,她们的视角和男摄影师完全不一样,细腻、大胆,真实,开创了一种被称为“私人纪实摄影”的类型。
肖像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
(1908-2002)

“如果说什么是工作动力的话,那就是记录下人们最美好的神情,并保持其真实性”
美籍加拿大人,一位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其的肖像照片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成为后来者必须学习的范本。他使用8×10的大相机、大页片和结像十分清晰的爱克塔镜头,小光圈拍摄。因此,这些照片层次丰富,影纹清晰,质感强烈,皮肤上的纹理、毛孔、胡须历历可数。在他的镜头下留下过英国文豪萧伯纳、海明威等,还包括12位美国总统。
《丘吉尔》
这幅作品被人们誉为是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经典,不仅“形似”,而且达到“神似”。作品通过光影造型,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特别注重手的作用,总是设法把人物的双手组织到画面中,进一步扩大和丰富肖像照片的表现力。在灯光的运用方面,主光和辅光的光比,有时大到1:3,甚至1:4,有时主光仅仅被用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人物的面孔大部分虽然处在阴影中,但又有丰富细腻的层次。
流连街头的大师——森山大道
(1938-)
“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

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最大的摄影癖好在于喜欢使用傻瓜相机,从成名作《日本剧场照相本》到《新宿》到《巴黎》到《摄影啊再见》,大多的作品都是使用最一般的傻瓜相机快摄于街头巷尾,傻瓜机的魅力可见于森山大道的自白:“袖珍相机太棒了,它相当轻便、轻松、轻廉。即使你搞错了,它也不会拍出很令人心烦的照片”,难怪他还被人称为专出废片的摄影大师。在他看来,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让我透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
《野狗》
森山大道喜欢以狗自比,“我以前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的在街头各处拍摄照片。”在他的镜头里,没有口号、奇观和煽情的调调,那些摇晃、粗粒子、不呈现事物完整面貌的照片,脏兮兮的,但又极具冲击力,全来自于他与街道擦身而过时的整个生理状态。
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
(1947-)
“作为摄影家,我所要拍摄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种深层力量的迹象。”
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不牛谁牛,《照片的本质》一书,绝对是有志于研究照片本质的专业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以及任何对摄影媒介感兴趣者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
《照片的本质》
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
时尚摄影之父——马丁·芒卡西
(1896-1963)
匈牙利人,知名度其实并不高,他对摄影历史的贡献在于他将自己早期在体育摄影中的动感表现方法运用到了后来的新闻摄影和时尚摄影中,达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还将在摄影室中精心摆布的时尚带到了富有现实感的室外,在沙滩、在农场、在田野他拍摄了很多具有现实色彩富于动感的作品,是当代快照美学当仁不让的鼻祖,对时尚摄影的影响持续到1940年代。
正是马丁·芒卡西拍摄的三个黑人小男孩奔向利比亚某湖边的照片,改变了当时还在画画的布列松的24岁人生,开始摄影创作。布勒松曾回忆说这是唯一一幅影响过他的照片,让他感到摄影可以通过瞬间达到永恒。
色彩摄影大师——皮特·特纳
(1934-)

“坚持使用一种焦距的镜头,你会因此提高很多”

出生于纽约州奥尔巴尼。皮特·特纳对色彩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他对色彩的喜爱更是达到了一种严重痴迷的程度。作为彩色摄影方面的先驱,在彩色摄影刚刚兴起时,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他对色彩、几何形状的把握能力超过其他任何摄影师。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冷暖色的鲜明对比是其创作的重要元素,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红色与蓝色的突兀冲撞,也可以看到紫色与橙色融合出的地平线。著名摄影评论家A.D.科曼曾经用一句话描述皮特·特纳:“他对事件有着剧作家的敏感,照片中强烈的色彩饱和度、独特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Times Square》
当众多摄影大师只拍黑白的时候,Turner在色彩摄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皮特·特纳无疑是“治愈系”色彩摄影大师

9. 有什么职业能让你周游世界

只有一种职业:大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