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625人文地理学

625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2-23 12:21:24

A. 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和831人文地理学是指教材还是科目

625自然地理学和831人文地理学这两个是考试科目。625自然地理学和831人文地理学这两个是考试科目,指定书目为三本:人文地理学参考书目更改为赵荣版《人文地理学》、李小建版《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参考书改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西南大学始建于1906年,是2005年7月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211工程建设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西部的高水平综合型大学。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已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办学历史已逾百年。在西南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及其办学特色。承川东师范学堂及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发展时期张振兹、甘绩镛等深厚积淀;继抗战时期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陈望道、老舍、于右任、梁实秋、郭沫若、周谷城、吴继刚、竺可桢、马寅初等在北碚兴学育人、弘文励教。此后,吴宓、侯光炯、郑兰华、方敬、苏葆桢、李孝传、张敷荣、刘兆吉等在此跋涉耕耘,西南大学浸润精英文化、滋养大师精神,奠定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养基础。西南大学的办学历史起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她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一所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国家“111计划”成员高校。学校还是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和831人文地理学是指教材还是科目

B.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楼主你好,希望采纳,谢谢

人文地理学英文:human geography

定义: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简介: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近代阶段:

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现代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C. 请问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625自然地理学和831人文地理学,分别指哪些书目,难度如何

人文地理好考的,难度不大,关键是不考高数

D. 人文地理专业学些什么

人文是个大专业,其中也分很多小专业。这些专业名称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人文内涵”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更适合哪一个专业呢?
秘书学专业:最适合那些可以安下心来、处理琐碎事务的人群,这一专业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但办事不细心、没有条理性的人还是不适合的。另外,这一专业的就业起点比较低,要可以从基层做起、耐得住寂寞的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文系”的狭义理解,没错,它学的就是文学,一般要涵盖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等基础课程,它适合对文学有天然爱好的人们,以及思想比较深邃、可以一下子抓住事物本质的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这是很多人都觉得很枯燥的一个专业,整天与“故纸堆”打交道。说实在话,每天翻阅那些没有句读、竖排版、繁体字的古代文献,不仅要有相当的耐心和敬业精神,还绝对需要古文天赋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山东大学的古文献学全国首屈一指。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本科学习阶段,古代文学和现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等是一起上的,都是作为中文系文学类的本科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到了本科快要毕业、写学位论文的时候,就要涉及这一方向比较专门的知识了。它要求我们要熟练、精确掌握古代文学知识,这是必然,另外还有古代文论--从很大程度上说可以算作我国古代与文学有关的“哲学”理论,还有相当的古文字功底。比较适合准备继续深造的考生。这一专业比较“强”的是一“南”一“北”--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
戏剧戏曲学专业:有些高校的此专业名称为“影视戏曲”等,是文学与艺术学相结合的学科,适合想象力丰富的同学们来大展身手。但此专业在高校中并不算普及,最棒的当然是中国传媒大学(即前北京广播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学?我可以理解,就像我有一个学哲学的朋友,就是喜欢西方哲学,打死也对中国哲学不感兴趣,一个道理。我们在高中时后接触的“闲书”,大多是“世界名著”,外国文学对我们的文艺感觉有“启蒙”之功啊。要想向这一方向努力,首先,多看著作;其次,学好外语;再次,有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天赋(因为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都是伴随着与中国文学的对比进行的);最后,学好文艺理论。适合比较活泼、接受能力强的同胞选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这个专业与“古代文学”专业同理,是本科的基础学习之后的向一个固定方向的精深发展。就看你对当代文学感兴趣,还是对古代文学感兴趣了。还有,“现当代文学”的意思,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学,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前叫做“现代”,开放以后叫做“当代”。武汉大学的现当代专业实力在国内无二。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虽然也有“语言”,但这个专业的主要研究重点还是在“文字”,以研究文字为主、研究语言为辅助,这一方面的人才将来一般从事对外汉教的工作或者专门的研究、教学工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这才是真正专门研究语言学的专业了。可以说,语言学与文学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如果说文学的感性因素多一些的话,语言学简直就是文科中的“理科”,需要科学的实据(语料调查)和严密的推理。近几年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火爆,因为下设的应用语言学可以用于对外汉教、计算机语言处理等等领域。北京大学的本专业无人可比,很多名师、大家。
文艺学专业:“文艺学”是什么?它即不是文学,又不同于艺术,通俗的说,就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或欣赏的指导性理论,我们学习这个专业,要做的就是结合作品阐述理论,或者结合理论分析、评价作品,是人类文艺欣赏和创作经验的总结。适合善于哲思、逻辑性强的同胞们选择。
地理是个大专业,其中也分很多小专业。在叶宝明主编的《人文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主要分支学科划分为:1.人口地理学 2.资源地理学 3.经济地理学 4.政治地理学 5.文化地理学 6.旅游地理学 7.历史地理学 8.聚落地理学 9.社会地理学 10.社区地理等、
我佷赞同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的观点:
他认为:首先,开展通识教育!
这也是实际上世界各个高校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所辐射带来的结果。
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其次,上世纪90年代后,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事实上,现在不少国内外名企在招聘毕业生过程时,已经不看重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他们更看重能力与综合素质。 如果你有能力,经过培训以后马上就可以满足职业化的需求。 比如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学的是半导体物理,以前去微电子行业发展的比较多;金融危机后,该领域对这类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他的学生就转到其他领域工作,到银行、保险公司总部、证券公司,甚至房地产公司。在许多非主流领域都表现较为出色。
所以说学为所学,学为实用,学用泛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杷我们的大学教育去引导学生不仅仅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
现在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单纯的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改革也就呼之欲出。 通识教育逐步走进中国的大学校园,目标就是要寻求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集聚智慧,获得心智的提升,使他们不仅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以及熟练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也应该要具有爱心、责任心、崇高的道德水准,人与人和谐共处、共赢的健全的人格。通识教育逐步走进中国的大学校园,目标就是要寻求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集聚智慧,获得心智的提升,使他们不仅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以及熟练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也应该要具有爱心、责任心、崇高的道德水准,人与人和谐共处、共赢的健全的人格。
这就是专业学些什么?该学些什么!
说了些文不对题的话,我想也引人深思!

E. 什么叫人文地理学

定义: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回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以人地答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F. 人文地理学考研

人文地理下面有分很多方向:聚落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回、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地理等答等。

就目前几个方向来看,发展最快速的是旅游地理,这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关,以至于旅游地理学有明显向设计和社会科学方向转移。其次就是聚落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向,这和国家最近的政治举措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人文地理学有史以来接到的国家最大规模的上千万的项目就是在这个方向,是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再次就是文化历史地理等方向了,这些方向大多是一些大学在发展着,但是项目较少,更多的是偏重理论研究。所以在就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差异巨大。

人文地理学相对来说涉及面要小偏向人文就业选择面也要小待遇可能不是很乐观。但也有好的去向如旅游局等旅游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旅游、国土、资源环境、城镇规划等经济建设、管理工作。总体来说,高校、设计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务员去政府部门都不错,只要能力强,能去的地方很多。

G.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说到底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

H. 人文地理学属于什么学科考研国家线是多少

人文地理学属于理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代码是070502,前面的07是代表理科
人文地理学考研国家线这几年都在290-310之间浮动,考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大家通常必须考的科目是政治、英语,属于国家统考科目,没有参考书,不过考研书店一大堆,你看看那买就可以!你考的是外语专业,也就意味着英语换成二外,剩下的还有两门专业课,是学校自己出题!
http://grs.dlmu.e.cn/
http://yz.chsi.com.cn/zsml/zyfx_search.jsp
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
http://bbs.kaoyan.com/

I. 人文地理学考研要考地理知识吗 人文地理学考研要考哪几门课程~

不同学校的考试方法抄是不一样的!地理知识是要考的!课程的话一般的高等院校需要考四门课程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程!(不排除有些高等院校会考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2008年人文地理学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08年 本院系招收人数: 本专业招收人数:28 专业代码:070502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 同等学力 备 注
01 区域开发与资源管理
02 投资环境与产业布局
03 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
04 城市与区域发展
05 国际经贸与投资环境
06 城市地理
07 城市管理与区域发展
08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09 旅游发展与管理
10 城市规划
11 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 ①101政
②201英,方向05可选202俄
③625高等数学(B)
④881人文地理学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