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之勇探唐古拉
㈠ 地理中国观后感250
今天抄,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破解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㈡ 求一个地理问题!长江有三个中国之最,我知道它是最长的,另两个是什么
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唐古拉山)
我国第一长回河 全长6300千米 世界第答三长河 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最长的支流是汉江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
年经流量占全国的1/3
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
长江上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
干流先后流经青海 西藏 四川 云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江苏 重庆 安徽
㈢ 一篇1000字左右的中国地理地形观后感
中国大陆上东西走向的山脉较为明显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咯喇昆仑山也可大致看作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为横断山、六盘山和贺兰山。其中尤以横断山脉中段南北走向的特点最为明显。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大雪山、怒山、玉龙山、高黎贡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夹其间,形成了岭谷相间、山险流急的地形。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中,有两列在陆地上,一列在海中。最东面的台湾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连结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个边缘弧,因此得名“岛弧山脉”。沿中国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以武夷山为代表的浙闽丘陵。最西面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于中、苏、蒙边境上的阿尔泰山是典型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
西部多山地,由于远离海岸,与外界联系接触较少,导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东部地形平坦,则因为靠近太平洋,与周围国家联系密切,经济交流多,时刻与世界经济保持较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比较快。
西部深处内陆,缺水,毗邻国家也较落后,无法发展较好的对外贸易;东部有充足的太平洋的水,利于经济发展,与周围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方便。
㈣ 地理中国观后感250字 xuan
今天,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内蓬莱滩容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破解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㈤ 2篇地理中国的观后感200字到300字
《地理中国》观后感
——山水长安 冰湖神话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主峰。它,雄伟俊秀,风光绮丽,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感叹。尤其是山顶上那个椭圆形的湖泊———大爷海,如同一只幽蓝的天眼,向尘世间抛出一个个足以令人动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宝鸡,在陕西民间对其神秘的猜测经年不断。
有一个传说,在天上玉皇大帝让他的儿子们下凡来到太白山上修炼,被太白山那锦绣的风景所吸引住了,于是便不愿意离去,就化为一个个湖泊,从此以高山相伴。相传大爷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儿子变的。
大爷海东、南、西三面高耸着山,北面为山谷。大爷海周长约为300米,以此推算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处是18米,有23万立方米的储水量。在大爷海的背后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水晶宫吗?
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在洞内有许多冰锥、冰笋、冰旗琳琅满目,景象万千,这就是大爷海的源头——水晶宫。它里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体,是因为他正好处于背阴的山坡,常年没有阳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渗出的水滴,到了这里,就化成了冰锥、冰笋。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锥、冰笋的奇观,更多的则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在侵蚀岩石的同时,也注入了下方湛蓝的湖泊——大爷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蕴含着那么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送给我们那麽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在着神秘的世界中,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神秘景观?让我们慢慢的来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码吧!
地理中国 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破解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㈥ 我国英勇探险家的事迹
刘雨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走完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上、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殧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物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能报道了他的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余纯顺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
邓廷良
男,藏族,青海果洛人,1943年生于重庆,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学家、探险家。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协会创始人之一。中科院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与历史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著作等身。
邓廷良教授为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各部族的历史与文化,自六十年代起,每年都有不少时间只身耗在雪山草地之间,在旷野、丛林、河谷、山麓拜访犷悍或和蔼的部族居民。他先后在民族地区度过了十几个春节,有时甚至整年不归,人称“牦牛”教授。他还是我国徒步全程考察西南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是研究“南丝路”、“茶马古道”、“蒙军入滇”、“横断山民族走廊”、“华夏文明起源”等领域的权威。
邓廷良教授诗、书、画、散文具佳,且有着康巴汉子特有的豪爽、率真、与刚毅,极富人格魅力。他的“关注地球,关注生命”的人文关怀思想影响甚广。三十年来,他用坚实的双脚不断书写、记录着人类发展艰辛历程的史书,他告诉我们在现代都市以外,人原来可以与自然和谐地共生,质朴简单的生活也展现着五彩缤纷的人生。作为现代中国探险家的典范,邓廷良教授主持策划了协会的“西南丝绸之路电视片拍摄”,“炎黄子孙大型系列画册”、“黑竹沟科学探险”等多项主题活动。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依然活跃在协会活动的最前沿。
邓廷良先生除了探险外,剩余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高校里任教。作为历史学、民俗学的资深专家,同时作为有深厚艺术造诣的书法家、雕塑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认真、翔实的考察经历,幽默的谈吐,经常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
李乐诗
李乐诗是第一位提出"白色力量"的人。所谓"白色力量"指南极与北极。李乐诗3次去过北极,第三次,李乐诗才如愿以偿到达北极点,将五星红旗插在地球的最北端。1987年,李乐诗登上世界最高极的喜马拉雅山。从那以后,李乐诗的生活开始了大的转折。她的生活重心已由旅游摄影转到地球生态环境的科考上来
。
金飞豹、金飞彪兄弟
金飞豹
生于1963年11月23日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海拔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8年攀登昆明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昆明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3年攀登昆明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
2005年9月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 )
金飞彪
生于1960年10月18日
1980年春季独自徒步探访珠江源头
1982年首次攀登昆明最高峰禄劝县内的轿子雪山并登顶(海拔4217米)
1984年骑自行车环游贵州省
1985年攀登大理苍山的马龙峰并登顶(海拔4130米)
1986年攀登玉龙雪山(丽江境内处女峰)海拔4900米
1987年攀登滇中最高雪岭及马鬃岭(4360米)
1990年横渡滇池(约9公里)
1995年首登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1996年参加梅里雪山中日联合登山队(未登顶)
1998年攀登云南碧罗雪山并登顶,同年攀登云南老挝山
1999年攀登四川眠山主峰雪宝顶并登顶(海拔5600米)
2000年穿越唝嘎山脉
2001年 5 月组织并参加云南曲靖大天坑的探洞
12月第八次攀登玉龙雪山,到达海拔5200米
2002年 5 月攀登四川西岭主峰大雪塘
2003年 3月参加贵州盘县洞穴考察考察
5月攀登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到达海拔6000米
2004年七月攀登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m)
黄效文
2002年,被《时代杂志》选为「二十五位亚洲英雄」之一,并被誉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专门从事中国偏远地区之探险、研究、保护及教育工作,为保护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奋斗了20年 。
他曾先后六次为《国家地理杂志》率领大型之探险旅程,其中一次更发现长江的新源头。本书为黄效文最重要代表作之一,是他花费十几年时间对中国黑颈鹤的观察与研究。
廖佳
旅行作家,汽车旅行探险家。 廖佳从1996年开始自驾车旅行,至今已驾车走遍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行程18万公里。 ·2001年7月到12月,廖佳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单人、单车环绕欧亚大陆的旅行。
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于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探析大自然的奥秘。远足34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考察并记载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 19多个省市的山川地形,呕心沥血凝成《徐霞客游记》。他因此被誉为"千古奇人"。
马中欣
祖籍浙江东阳,生于兰州,长于台湾。作过工程师、当过珠宝商、环游世界20载,著有三本著作有《天涯历险》、《三毛真相》、《冰裸南极》马中欣走过127个国家和地区。最为人争议的是他的撒哈拉之旅。他沿著作家三毛的足迹一路寻访,发现三毛在当地人眼里是个怪异的老处女,其笔下的至亲爱人荷西根本是子虚乌有。马中欣的一系列关于三毛真面目的文章刊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骂他哗众取宠,有人则对他大加激赏。
傅庆胜
傅庆胜在6年多时间里,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走遍了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相当於绕地球一圈半。先后访问了41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个村寨、800多个风景名胜和建设工程;结识了几百位当今名人;拍摄了8000多张少数民族的风情照片;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游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已将他的游记编辑出版,定名为《中华十万里记游》。 另外,他还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傅庆胜历险记》的两部文字著作及一本《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中国》的摄影集需在世界内寻找出版商合作出版。
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 ,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西藏。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 。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魏顺德
他的《西部野生动物世界》专题电视片已正在拍摄完成,引起媒体极大的关注。采风团踏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一道道大沙梁子又唤起了魏顺德老师的兴趣。丰田面包车刚一停下,他提着三角架和两部相机就跳下了车,健步如飞,转瞬之间,他已爬上大沙梁子支起了三角架,让我们汗颜,一个66岁的老人
刘立
男,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中科院成都分院高级工程师。中科院成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中科院成都分院外事办主任。
刘立多次组织参加西部地质、地貌、植物、植被等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活动。主 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观资源开发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及文章。
刘立豁达乐观,爽朗的笑声极富感染力,作为我们国家极难寻觅的跨学科复合型 科考专家,极少有人象他那样对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有着如此全面的了解,他在青藏高原从事科考探险活动近20年,作风胆大心细,冷静沉稳,临危不乱,他率领的队伍总能既圆满完成任务又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原之狐”。
杨勇 ---- 中国著名的探险家和环境地质学家
杨勇 ---- 中国著名的探险家和环境地质学家,他有许多辉煌的探险经历和学术成就。曾成功地进行了1986年长江漂流,中国百慕大至黑竹沟揭秘、驾车深入藏北无人区等活动。他主张理性探险,他所开辟的路线和所提供的服务保障,适合大众参与体验,并使之达到探索自然,关注环保、创造生命新意境的崇高目标。他期待着朋友们走进充满诱惑的旅程。
他徒步考察万余公里,自设立数十个江河生态环境观察点,进行年度观察对比,取得上万个数据,完成了数十篇长江上游流域科考报告和专著。他放弃名利,甘愿默默无闻,他以“草根科学家”的身份游走于长江上游的高山峡谷之间。他曾为国家水电开发项目献言献策节约投资数亿,自己却时常身无分文、忍饥挨饿。二十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与长江融为一体,以为母亲河请命为己任。
简历: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著名职业探险家,环境地质高级工师程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西藏林芝地区旅游发展,生态建设顾问、西藏昌都地区地质灾害和旅游发展顾问。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基金会科学顾问。
1985年考察长江上游,对长江漂流探险进行科学论证。
1986年发起筹备长江科考漂流探险,并全程参加长江全程科考漂流活动.长漂核心队员。
1988年徒步考察金沙江,写出《金沙江河谷地质地貌特征及地质生态机制》一文,参加世界科技大会,并获一等奖。《长江上游自然生态问题的调查》,并提出长江上游自然生态保护和水土整治的一系列建议,受到国务院重视。
1991年徒步考察雅砻江全程,考察河谷地质灾害及水电站坝址,1500余公里,历时4个月。获部、省、市科技成果奖.
1992年开始从事西部特种旅游,自费独立考察、研究、探险至今,其间去拉美、亚洲国家考察特种旅游、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
1993年率7个国家科学家考察滇西北和西藏
1994年考察长江源地区沙化情况,赴美国考察
1995年率队进入黑竹沟,完成首次穿越,同年赴马来西亚、菲律宾热带雨林考察
1996年“长漂”十周年率队回访考察长江上游生态状况,赴美国参加国际探险博览会。当年受从《国家地理》杂志之聘,考察通天河、金沙江地质灾害与生存状况;同年赴南美、非洲考察。
1997年驾车横穿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1993—1997年组织多个欧美科考团队去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并一直对长江上游和江源地区进行追踪定位研究。其间赴美国参加世界探险博览会并去哈佛、麻省大学和美国地理委员会交流访问
1998年赴雅鲁藏布江预考察,同年率队进行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和科学考察,并徒步穿越大峡谷。
1999年赴可可西里考察沙尘暴
2000年与美国峡谷专家考察雅江大峡谷,并赴可可西里、新疆考察.参与西藏易贡特大型山体滑坡现场救灾抢险技术方案。
2001年念青唐古拉考察,主持雅安地区芦山县白垩纪地质公园地质调查及论证。参加一系列西部大开发科研规划、国家战略项目的课题论证工作。
2002年川西、滇西北、藏东南三江流域生态考察、提出建立中国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构想。被聘为西藏自治区政府旅游发展顾问.
2002—2004年主持筹建云南省香格里拉和丽江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和丽江虎跳峡国家峡谷博物馆。其间对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独立考察工作。
2005年参与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可行性评估。
2006年,带队三江源考察.
20年来走遍青藏高原,并深入到各自然绝地、生态敏感区和科考空白区。通晓越野驾驶,水上漂流,野外生存技巧,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编写出版了《自驾云南牛皮书》、《天堂隔壁是西藏》、《江河诉说》、《长江上游科学论文集》等书籍,发表了大量科考论文及科普探险游记文章。
满意望采纳
㈦ 一篇电视是地理中国作文三百字左右
地理复中国 观后感
今天,我制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破解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㈧ 唐古拉山在哪个国家的哪个位置
唐古拉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青藏高原),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
山脉高度在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峰名)6099米。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为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经此。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唐古拉山脉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旅游景点之一。
㈨ 面积比台湾还大,唐古拉镇为何有着中国最大“飞地”之称
要了解唐古拉镇为何有中国最大“飞地”之称,还得先了解什么是“飞地”。看到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来做个简单介绍。所谓“飞地”,就是一个城镇管辖权归属于一个省或者直辖区,但是这块土地却和管辖它的省或者区相隔一段距离,或隔着另外一个省或者区,并没有在本省或者本区内,此种现象就取名为“飞地”。
唐古拉镇不仅仅是飞地这么简单,在唐古拉镇还有许多其他乡镇,虽然这些乡镇位置在青海省玉树州内,管辖权也在另外一个州,但是这其中的乡镇的群众还有管理者都是属于西藏的,并不是由青海省内管辖。这个原因也是追溯到很多年的一些灾害。当时一场雪灾,为了安置灾区人民,才暂借青海省的一些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移民也就没有搬走了,才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复杂的飞地现象。
㈩ 唐古拉山镇的地理与交通
唐古拉山来镇地处青藏高原腹自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正源沱沱河位于境内,全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属内陆高寒气候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辖区北靠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邻玉树州治多县,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是海西蒙古自治州格尔木市的一块飞地。
镇政府驻地位于沱沱河沿,距格尔木市区425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重要驿站,青藏铁路在此设有沱沱河站,驻地及周边常住人口约600人,主要是学校、科研机构及驻军人员。全镇辖区面积达4.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很大的乡级行政区之一,接近半个浙江省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