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阻击手
『壹』 中国有真正的狙击手吗
有的,练习很残酷,,只是不能公开
『贰』 中国狙击手总负重多少
狙击手分警察狙击手和军队狙击手,任务不同,携带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警察狙击手的后勤保障比较可靠,自身也不需要带什么其他东西,一支枪,一部通讯器材例如对讲机,等等。 军队的狙击手则不同,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也许要爬上几天,呆个几天,放枪以后还要撤退,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包里放的有: 1 记事本,笔,做记录用。 2 数字录音机 3 面部伪装用的油 4 驱蚊剂 5 擦拭用的酒精 6 小型手电,用于夜间记录 7 GPS全球定位仪 8 哨子 9 绷带或止血胶带 10地图 11耳塞 12镜头清洁纸 13小型望远镜 14发信号的反射镜 15无线电通讯系统 身上穿的: 1 迷彩服 2 伪装网 3 靴子 4 伪装帽 5 狙击手手套,狙击用 6 飞行员手套,路上用 7 弹匣包 8 腰带 9 照明手电筒以及滤镜 10指北针 11狙击手手表 12袜子 13两个水壶 基本用品: 1 雨衣 2 开山刀 3 小锯子 4 匕首 5 手枪以及备用弹匣 背包里放: 1 折叠铲 2 睡袋,防水垫 3 净水剂 4 尼龙绳一捆 5 温度计 6 保护色胶带 7 换的衣服 8 冬天毛衣,夏天蚊帐 选择性侦查工具: 1 数码相机和镜头,电池等 2 夜视仪 3 当地居民的服装和鞋子 4 少量当地货币 5 有气味的骨头(遛狗用) 主要武器: 1 狙击枪和背带 2 突击步枪以及背带 3 4个破片手雷,2个震撼弹,2个烟雾弹 4 枪弹药 5 宽绿色麻布一块 6 狙击步枪保养维修工具 7 测距仪 8 做沙袋的小布袋两个 9 任务记录册 10绘图笔 11目标资料照片 12射程,弹道数据卡 13计算器 14风速计 所以 相对于警察的狙击手来说 军队的狙击手 负重更多 差不多要有20KG.... 答案摘抄了些许资料 呵呵 ` 希望能解决了你的问题
麻烦采纳,谢谢!
『叁』 中国什么时候有狙击手的
百步穿杨狙击手(中国古代)
《北齐书》记载,斛律光和斛律羡两兄弟,自幼练习射箭。每天一早,小哥俩吃完饭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猎,晚上带着猎物回来交账。不论是走兔跳鹿,还是山鸡野猪,每次都是斛律羡带回的猎物多。结果却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赞扬声中洗洗睡了,斛律羡却得脱下裤子,撅着屁股等着挨板子。
面对正义群众的质疑,老爹斛律金解释说,别看小儿子斛律羡猎物多,他是随处下手,得哪射哪,而斛律光的箭全射在猎物后背上,所以斛律羡“其数虽多,去兄远矣”,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是射箭的水平和他哥哥比可差大发了,打他屁股那是毫无悬念。
在猎物多少与射箭的精确度之间,斛律金这杆天平明显地沉向了后者,这与弓箭在军事领域里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
据南宋华岳在兵书《翠微北征录》中的记载,兵器有三十六种,弓为老大。武艺分一十八般,弓为第一。明朝人茅元仪在《武备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在西周时,人们就非常重视射箭,学校里有射箭课,男人们自幼练习,以不会射箭为耻。到了战国,战争更是射箭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为了激发百姓习射热情,有谁犯了罪过,不拿刑具拿弓箭,往怀里一塞,射吧,射中回家过年射不中从严治罪。这样一来,老百姓像疯了一样练习射箭,没日没夜。这事记载在《韩非子·内储》里。
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最有效的狙击方式,远距离隐蔽攻击,保证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对于箭手来说,要精确命中目标,和现代狙击枪手一样,既要考虑距离、风速,又要考虑温度、湿度的影响,可惜很难在史书里找到如此专业的记载,这与时人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许多箭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射中目标,凭借的并不是多么科学的数据计算,而是多年实践积攒下来的经验。《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大将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一次讨贼时,贼在屯子里的楼上叫骂,手扶着楼栋,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穿透其手掌狠狠钉在楼栋里,史载“矢贯手著棼”。远距离射中手掌这么小的目标,而且还是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 为了尽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外力对射箭精度的影响,提升箭射出的初始速度是最简便可行的办法,这需要力气,按史书的说法就是要“有膂力”。《魏书》对某射手有“有膂力,铁厚一寸,射而洞之”的记载,充分验证了大力出奇迹的道理。绝对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弯弓,把箭最稳、最狠地射出去,从而减少了外力对行进在空气中的箭的干扰,避免其偏离目标。
《金史》记载有一神箭手郭虾蟆,在一次守城战斗中,城外一敌远远坐在胡床上,认为该处“箭力不及”,以此对守军表示鄙视。郭虾蟆奉命干掉这厮,于是手持弓箭等待时机。平日里虾蟆射箭,专攻敌人腋窝,因为那里没有甲胄掩护,因此“无不中”。这次依样画葫芦,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会儿不知是举杯喝酒还是打哈欠捂嘴,“坐者举肘”,蛤蟆眼疾手快,将其射死。对于神射手,奖励是多种多样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长大后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誉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声。太史慈一箭穿敌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记载,魏孝武帝将银酒杯悬挂于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以赐之”,这大概是最早的奖杯。最幸福的应属唐高祖李渊,凭借两箭射中画里孔雀的双眼,赢了个老婆。这段故事记载在《旧唐书》里,让人看后好生羡慕。
宋朝民间射箭风气颇盛。北宋时期,民间有“弓箭社”,有数十万成员,他们“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或训练或竞技或娱乐,培育出相当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记载,有官员对于“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晕,就是圈,类似现在靶子上的环,当时为考核射箭精准与否,在靶子上画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为目标,然后召集士兵在距离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没有说出八环、九环这样的术语,与现如今的评比方法没什么分别。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统江山之后,政府即刻把射箭列为限制级活动。据《元史·刑法志》记载,除了给类似刑警等几类特殊职业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当时以一张弓三十只箭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四副以下,鞭打七十七,劳改二年;五副以上,杖打九十七,劳改三年;私藏十副者,二话不说直接处死。
就这样,本该广受赞誉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涡中眨眼间就换了角色。
『肆』 中国最厉害的阻击手是谁啊!
张桃芳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版谱写了一曲权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伍』 中国史上10大狙击手是
1.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内朝鲜前线我军冷枪容杀敌的最高记录。 2. 吴志林 2004年10月10日上午8时许,顺德区均安镇发生一起抢劫案,事情败露后,一名歹徒将一名女子劫持到楼顶与警方对峙。警方与他进行了多次谈判,未果。凌晨1时,联合指挥部决定:公安正面牵制,武警实施隐蔽袭击。当时在武警佛山支队机动中队当排长的吴志林的步枪里只装了一颗子弹,解救人质必须是一枪中的,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借着4楼一小灯打开的瞬间,他抓住稍瞬即逝的时机扣动扳机,子弹不偏不倚击中歹徒后颈部,人质获救。当年,这一事件被评为“全国十大惊心动魄事件”。找不到了
『陆』 有没有关于狙击手的电视剧或电影或纪录片或视频或短片
电影:生死狙击 双狙人 兵临城下 狙击精英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
纪录片:国家地理的狙击手:身在瞄准镜
『柒』 中国的狙击手能打多远
这涉及多方面的来原因。国外源在狙击步枪和对狙击子弹的开发上向来比较重视。也包括狙击理论和系统等等方面的研究也比我国要早。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也正在向国外学习。但问题是,长久以来我国都并未就狙击进行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或者说有,但仅限于内部,作为军事爱好者的我们并没有办法知道。还有就是对狙击枪和子弹的研究也不如国外那么重视。就像88狙一直被军队士兵所诟病那样。我国也无自研的专用狙击子弹。就各方面的原因来看,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军事战争理论不一样。以前在我国,狙击手仅仅处于比较鸡肋的地步。主要是协同地面部队作战。其作用很像美军作战班中的“精确射手”,还不能称之为狙击手。当然,现代狙击手标准都是国外制定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确比较落后。但这不是人得问题,而是不同的军事理论,体制所决定。单单就狙击手的素质来讲,我国并不落后于国外,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具有优势。我想,只要之后的装备,理论跟上了。那追上或是超越外军并不难。
举个例子吧,同为中华同胞的台军狙击手,在这次的国际狙击手大赛上就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捌』 关于中国阻击手的电影有那些
狩猎者,主演:王文杰、王勇泉、靳东、崔凯 精彩视点:
本片根据独孤手网络版小说《抗战权狙击手》改编而成。《抗战狙击手》是风靡2006年网络的一部原创军事小说,小说以其流畅的文笔、真实的故事、新颖的手法、鲜活的人物区别于过去其它的抗战文学作品。本片选取其中一个故事,以“太行抗战”为历史背景,以“战壕真实”为写实手法,从一个普通抗日战士的角度,再现了伟大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关于狙击手的描写和战斗场面的反映,很有一些《兵临城下》中狙击手“瓦西里·泽索夫”的味道。
『玖』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阻击手
据考证:在1935年德国顾来问就自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用枪膛30支,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
1936年中央教导队挑选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