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语言地理分布

中国语言地理分布

发布时间: 2021-02-23 02:19:19

中国地理分布

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限。

㈡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 特点

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分布图】: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2)中国语言地理分布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实际工作中主要依据两个具体原则开展民族识别:

一是依据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从我国民族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了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

在我国,有些人们共同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分化或融合的现象,构成民族特征方面,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民族的诸特征中,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

因此,在民族识别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民族的每个具体特征,而应历史地把民族诸特征,包括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渊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分析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谨慎地确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族属和族称。

二是尊重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族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族体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究竟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的主观愿望的表现,也是对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反映。

当然,这种意愿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应当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㈢ 中国的语言分布

总体上中国分八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三、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四、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六、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七、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八、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至于新近发现的“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

在这里特别谈谈海南的方言。

海南古往今来都是个“移民地区”,因而岛上语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说,海南岛上的语言是中国八大方言的缩影。现在,海南岛上住了几代人汉族居民,除了通行“普通话”外,还通行十几种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如:海南话(闽南方言)、军话(西南官话——北方方言)、 “艾话”(客家方言)、白话(粤方言)。此外,海南的汉族居民还有:儋州话(疑为粤方言变异)、迈话(疑为粤方言变异)、临高话(疑为广西壮语变异)、村话(语种不详)等

㈣ 语言地理的介绍

语言地理(是研究来语言现象的地理源分布的领域学科。以收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空间分布资料,编制语言地图,研究语言分布地理特征并由此探讨语言发展演化规律为主要目的。语言地理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组成方面,对于研究地域政治、社会、民族、人口、文化、经济等各种人文地理现象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语言地理也是语言学的一个课题,往往由语言学者对其语言的产生,演变,传播地域等方面进行研究。

㈤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以及所属省份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中国语言地理分布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㈥ 地理会不会考语言分布位置(比如汉语分布在中国,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完全有机会遇到这样的题。

㈦ 中国有哪些主要语言各地的方言分布是怎么产生的

一,中国主要的语言

中国有56个民族,因此语言和文字也多。少数民族的分布空间占据全国一半,因此少数民族的语言也是中国主要的方言之一。汉族和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其他的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一部分民族出现了使用几种语言的现象,导致中国的语言数量比民族的数量更多,全国共有72种语言。总体说来,中国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吴语,又叫做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主要分布在苏南、浙江以及江西福建的少部分地区,使用的人口达到了9000万。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人们将这种语言成为“吴侬软语”,辛弃疾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徽语主要分布在古代徽州一带,使用人口只有400多万。它是从吴语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徽州一带。

㈧ 中国地理分布 比如说像什么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等 这些地区是怎么划分的、包括哪些省市

1、华东(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台湾);
2、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回、香答港、澳门);
3、华中(湖北、湖南、河南);
4、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四川、重庆一带也叫做华西)
7、东北(黑龙江、辽宁、吉林);

㈨ 各种外国语言说地域分布广度排行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了联合国创始国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后来还加上了使用很广泛的语言: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列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

汉语/汉语
汉语的书写体系汉字(汉语拼音:Zhōngwén)
通行于: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使用人数: 13亿人
排名: 1
语系:
语族: 汉藏语系
汉语族
汉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中华民国(台湾)
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华民国:国语推行委员会[1]
语言代码
ISO 639-1 zh
ISO 639-2(B) chi
ISO 639-2(T) zho
RFC 3066 zh
SIL CHN

英语(English)
流行于: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及许多其他国家
使用人数: 4亿人左右(母语);3亿5000万人-10亿人之间(第二语言)
排名: 3
语系: 印欧语系

日尔曼语族
西日尔曼语支
英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见内文说明
管理机构: 无,但牛津英语字典扮演重要角色
语言代码
ISO 639-1 en
ISO 639-2 eng
SIL ENG

法语(Français)
流行于: 法国和其他53个国家
使用人数: 1.28亿
排名: 11
语系: 印欧语系
罗曼语族
高卢-拉丁语支
法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法国和其他24个国家
管理机构: Académie française
语言代码
ISO 639-1: fr
ISO 639-2(B): fre
ISO 639-2(T): fra
SIL: FRN

俄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流行于: 俄罗斯
地理分布: 东欧和亚洲北部地区
使用人数: 1.7亿
排名: 7
语系:
语族: 印欧语系
斯拉夫语族
东斯拉夫语支
俄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联合国,克里米亚,乌克兰
管理机构: en: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语言代码
ISO 639-1 ru
ISO 639-2 rus
SIL RUS

阿拉伯语 (لغة عربية Arabiyya)
流行于: 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地理分布: 阿拉伯世界
使用人数: 2.1亿
排名: 42
语系:
语族: 亚非语系(闪-含语系)
南部语支
阿拉伯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乍得,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国际组织:联合国,阿拉伯联盟,穆斯林联合会,非洲联盟
管理机构: 埃及:Academy of the Arabic Language
语言代码
ISO 639-1 ar
ISO 639-2 ara
SIL ABV

西班牙语 (Español)
流行于: 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西班牙,秘鲁,委内瑞拉,波多黎各,玻利维亚,巴拉圭,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古巴,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尔,乌拉圭,智利,多米尼加共和国,赤道几内亚。以第二语言在联合国,伯利兹,西撒哈拉广泛应用。
地理分布: 欧洲(西班牙,安道尔共和国)及欧洲的移民国家,美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美国),赤道几内亚及西撒哈拉(非洲部分区域),复活节岛,而澳大利亚,伦敦及亚洲国家(菲律宾及其它)的移民社区的使用者在减少。
使用人数: 3.32亿
排名: 2
语系:
语族: 印欧语系
Italic
罗曼语族
Italo-Western
Western
Gallo-Iberian
Ibero-Romance
西伊比利亚语
西班牙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西班牙,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西撒哈拉(作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直到1987年)。
管理机构: Real Academia Española
(Royal Spanish Academy)
语言代码
ISO 639-1 es
ISO 639-2 spa
SIL SPN

㈩ 语言地理的世界九大语系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就是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一个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南方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
分类
汉藏语系的语种及分类比较通行的分类法以美国学者白保罗为代表。他在《汉藏语概要》一书中,把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克伦语两大类,又在藏-克伦语下面分藏缅语和克伦语两类。但他认为苗瑶、壮侗语言均不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特征
通过语言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语言间不仅在现状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发展规律。
语音
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声调能区别词汇意义。在有些语言里,声调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如彝语凉山话的单数人称代词用声调表示格的区别:a33(我,主格)a55(我 ,属格)a31(我,宾格)。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系很密切。各语言的声调发展不平衡。从调值来看,数量上最少的只有2个(如普米语)。汉藏语系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以壮侗语族为最普遍。就多数语言情况而言,主要元音是长的,韵尾则短;主要元音是短的,韵尾则相对地略长。所以,就整个音节来说,长元音韵母和短元音韵母的音节长短大致相等。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的发展趋势 。在多数语言里,清浊对立主要出现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塞音、塞擦音的清浊对立大多出现在不送气音上。清浊由对立到不对立,是汉藏语系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汉藏语系语言的辅音韵尾常见的有-m、-n、-ng、-p、-t、-k、-?等7个。有个别的语言还有-r、-l、-s等延续音韵尾。汉藏语系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三合的。
语法
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此外,许多语言的量词还兼表事物的类别、形状、性别、级别等特征。汉藏语系语言有词的重叠形式,在许多语言里具有共同的特点,表现在重叠的范围、作用、形式等方面。汉藏语系语言广泛运用各种助词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
语汇
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如嘉戎语、景颇语等)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中国境内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多,分布广,所以汉语以外的汉藏语系语言都普遍借用汉语词。
语群
语言地理
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在中国,汉藏语系一般分为四个语族,即汉语族、壮侗语族(或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25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亚洲各地。最早提出汉语、藏语、缅甸语之间有同源关系而和其他亚洲语言不同的是德国学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发表的书中首先提出这个假设,但后来他的著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才重新重视他的研究。
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一些类型学的特点:
——很多是孤立语;
——有声调;
——单音节词根占多数;
——有量词;
——以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语言地理
“印欧语系”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
印欧诸语言传统上分作两大类:K类语言和S类语言。K类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克诸语言、凯尔特诸语言、日耳曼诸语言,以及赫梯语和吐火罗语。S类语言包括波罗的诸语言、斯拉夫诸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和印度-伊朗诸语言
语种
印欧语系西部语群和东部语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语族。
日耳曼语族
约公元前500年前,产生了所谓原始日耳曼语(也称“条顿”语),日耳曼诸语言就是从这个新阶段发展起来的。日耳曼诸语言分西支、北支和东支: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生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
罗曼语族
又称意大利克语族或拉丁语族。罗曼诸语言的共同母语是古拉丁语。罗曼语族通常分东支和西支。
凯尔特语族
凯尔特诸语言在不同时期曾分布于从安纳托利亚(又称阿纳多卢)到大西洋沿岸的广阔地带。后来,处于上升地位的拉丁语逐渐取代了某些凯尔特语言,使后者的使用范围大为缩小。凯尔特诸语言习惯分为两大类:大陆凯尔特语和海岛凯尔特语。
波罗的语族
仅存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又称莱蒂语)。波罗的诸语言,特别是拉脱维亚语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印欧语特点。鉴于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斯拉夫语族
5 ~10世纪,斯拉夫人从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迁移,最后到达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和整个东欧,形成3个斯拉夫人集团:东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们的语言也逐步分为3个相应的分支:东支包括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和卢萨提亚语(又称文德语或索布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语。
印度-伊朗语族
印欧语系最东部的一个语族,所包括的语言比印欧语系任何别的语族都多,约有60种。分为印度语支(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和伊朗语支。印度语支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语言至少有9种: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
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各构成印欧语系中单独的一个语族。此外,安纳托利亚语和吐火罗语代表了印欧语系两个已消亡的然而却占有一定地位的语族。

包括60多种语言,说该语系语言的人口约为2.5亿,该语系主要集中于中亚及其临近地区,语系主要由各个时期的入侵者带来的语言和当地语言互相融合形成。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国、中亚、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
语音结构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的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构拟的各语族共同语和原始阿尔泰语也有元音和谐律。
阿尔泰语系各语言在辅音上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大多数语言都有16个辅音:b、 p、 m、d、t、s、n、l、r、□、□、□、j、g/□、k/q、□。其中塞音3对,塞擦音一对,每一对都是古代以清浊相对立,现代或以清浊对立,或以清音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擦音3个,鼻音、边音、颤音共5个。每一种现代语言在这16个辅音之外又增加了少数几个辅音。就维吾尔、乌孜别克、蒙古、达斡尔、满、鄂温克6种语言增加的辅音而论,共有13个。
阿尔泰语系各语言都是粘着语,在构词法和形态学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词根之后加构词附加成分为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以在词干之后加语法粘附成分为形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构词成分和语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单层的,又可以是多层的。总之,从语音结构上、语词派生上和语法构造上看,阿尔泰语系 3个语族各语言之间都表现出类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语法成分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有同源关系的有力证据是名词(体词)后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种语言的动词都至少可以接3套粘附成分,以表达 3种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的主要谓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述谓形式或终止形式;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状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副词或动副形式;一套出现在能仿照名词作句子的几种不同成分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名词或动名形式。带后两套粘附成分的动词同时也可再带宾语、补语、状语、主语、定语。
词汇
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之间词汇的共同性最引人注意的是第一、二人称单、复数的人称代词。3个语族各有一套数词,这种词汇的差异性也是最引人注意的。

也称为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是从《圣经》的传说中,诺亚的两个儿子的名字来源的,《圣经》说他的儿子闪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另一个儿子含是亚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共同特征
是一种屈折语,辅音除了有清辅音和浊辅音外,还有一种重辅音,是在口腔后部和喉腔形成的。动词有人称前缀,有格和性的区别,但比印欧语系简单,词根基本由辅音组成。
其分支为:
闪语族
南部语支
阿拉伯语
马耳他语
西北语支
亚述语
希伯来语 东部语支
阿卡德语
西南语支
阿姆哈拉语
乍得语族
豪萨语
柏柏尔语族
塔马舍克语
卡比勒语
希尔哈语
库施特语族
贝扎语支
贝扎语
阿高语支
东库施特语支
索马里语
加拉语
西库施特语支
克法语
南库施特语支
姆布古语
姆布隆格语
埃及语族(已灭绝)
古埃及语
科普特语

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广大地区的一组语言 。分为芬兰-乌戈尔语族和萨莫耶德语族。
语音结构。元音有长短之分,有些语言有元音和谐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个词中。大多数芬兰-乌戈尔语词的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芬兰语、匈牙利语和拉普语的句子词序是主语—动词—宾语,萨莫耶德诸语言的句子词序是(主语)—(宾语)—主要动词—(助动词),括号代表不是非有不可的成分。在变化了的主要动词上添加词尾,以跟主语的人称和数一致。句子中词的功能用格的词尾和后置词表示。
构词法属于粘着型,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则更多采用融合法来构词。大多数乌拉尔语言的名词都有数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数目为12个,一般包括主格、受格、所有格和3种表示空间位置的格,这是各个语言系统的基础。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的高加索地区,使用人口约五百万,其中操格鲁吉亚语的就有三百多万。下分四个语族:
卡尔特维里(伊比利亚)语族 有格鲁吉亚语、赞语、斯万语等。
达格斯坦语族 有阿瓦尔语、达尔金语、拉克语、列兹金语、塔巴萨兰语等。
巴茨比-启斯梯语族有巴茨比语、车臣语、印古什语等。
阿布哈兹-阿第盖语族有阿布哈兹语、阿第盖语、卡巴尔达语等。

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又称南岛语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岛、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台湾等地。使用人口约一亿七千余万。包括四个语族: 印度尼西亚语族印尼语、马来语、爪哇语、塔加洛语、马达加斯加语、高山语等。
美拉尼西亚语族斐济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马绍尔语、吉尔伯特语、瑙鲁语等。
玻里尼西亚语族毛利语、萨摩亚语、汤加语、塔希提语、夏威夷语等。

南亚语系主要分布在缅甸、柬埔寨、印度的东北部和我国的云南一带。使用人口约一千二百余万。又称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约包括150种语言。
语音
南亚语系诸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辅音系统比较整齐。塞音清浊的对立比较普遍,有独立的清音送气系列。元音系统比较丰富,元音常区分为高、前、中、后4级。除越南语等少数语言有声调外,南亚语系诸语言通常都不是声调语言。
语法
句子的一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形容词通常跟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面。
词汇
词的结构通常是一个主要音节,有时前面可再加上一个次要音节。大多数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南亚语系诸语言常常从邻近的或有影响的大语种借词。动物名称往往是禁忌词语,因而多使用别称。文字方面,孟语和高棉语的文字传统最古老,字母形状和书写原则都来自印度文字。但该语系大多数语言只是近百年来才有文字。包括两个语族:
孟-高棉语族孟语、高棉语、佤语(佧佤语)、布朗语、崩龙语等。
蒙达语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内,有桑塔利语、蒙达里语、霍语、萨瓦拉语、科尔摩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又称南印度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的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一亿三千余万。主要有泰米尔语、马拉亚兰语、卡纳雷语、泰卢固语等二十种语言。
语系
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语族。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语言,其包括泰米尔语、泰卢固语、马拉雅兰语和坚那勒语等。
达罗毗荼语言元音有长短之分。元音和谐比较弱。辅音按发音部位排列,由内及外,和印度其他语言相似。论类型,该系语言基本上属于粘着型。名词性的词类分两种: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包括代名名词,分为两类:人类名词(有理性的)和非人类名词(无理性的)。人类名词常有特殊的词缀,与动词相适应。名词变化有两个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语);②间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义。加上人称词缀形成的派生名词是达罗毗荼语言的特征。代名词第三人称和指示代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之分。没有关系代名词。动词有3个基本形式:① 现在不定时;② 过去时;③ 将来时。构成方法是词根加特殊词缀。句子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谓语总是放在最后面。定语放在被定者前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