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人文地理概况
⑴ 对山西的人文地理xxxx如数家珍怎么说
交通吧
交通
综述
2014年,山西省公路线路里程1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1.1公里。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429.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5.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72.3万辆,轿车保有量255.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234.8万辆。[5]
铁路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黄等重要干线交会处。2012年,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73.7公里,全省铁路货运量7.14亿吨,比上年增长3.2%;铁路客运量6208.1万人次,下降0.2%。山西省主要客运火车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朔州站、忻州站、原平站、阳泉北站、阳泉站、阳泉东站、榆次站、介休站、吕梁站、临汾站、侯马站、长治站、晋城站、运城站等。[1]
公路
城市风采
(5张)
山西省公路密度87
公里/百平方公里,“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108个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升,96.3%的国道、
85.5%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交通“两通一硬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
盖”;13%的乡镇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车分别完成客运量13.2亿人次和10.7亿人次。太原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全省公路货运量7.32亿吨,比上年增长12.2%;客运量3.37亿人次,增长2.4%。[1]
2013年,太原、大同两市被确定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航空
山西省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关公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大同云冈机场、吕梁大武机场等5个民用机场。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航线110条,通航城市60个;运城关公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航线25条;长治王村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航线13条;大同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航线9条;吕梁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航线3条。
2013年山西省民用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9.6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73.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7万吨,分
雁门关
别同比增长10.7%、14.2%、2.5%,旅客吞吐量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太原机场完成运输起降7.5万架次,旅
客吞吐量7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分别增长12.4%、14.5%、4.1%;运城机场完成运输起降12069架次,旅客吞吐量101万人
次,货邮吞吐量2818吨,分别增长25.18%、9.34%、15.68%;长治机场完成运输起降7230架次,旅客吞吐量5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919.5吨,分别增长11.94%、14.38%、-43.14%;大同机场完成运输起降架次4736架次,旅客吞吐量35.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1965.1吨,分别增长10.29%、27.07%、-7.89%。
⑵ 阳泉市第十一中学的概况简介
按照《阳泉十一中岗位职责与标准》,学校现有教务、教研、政教、总务、办公室、工会专、团属委七个职能处室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占地面积35199.04㎡,建筑面积40282㎡。现执行初中10轨、高中12轨的办学轨制,有6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9个班),学生4310人(其中初中生2100人),教职工总数为238人,专职教师208人,其中初中任课教师74人,目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1人(其中初中有7人),一级教师112人,(其中初中4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7人,市拔尖人才2人,阳泉市名师1人,阳泉市教育功臣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学校每年都有百余名教师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竞赛辅导、论文交流等活动中获得奖励。学校承担有两项国家级和一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任务。2006年度学生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3个;省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3个。
⑶ 山西阳泉是个什么地方
阳泉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面积属4452平方公里,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现辖城、矿、郊三区和平定县、盂县,总人口116万。
⑷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的概况
盂县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盂县地处山西东部盆地,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阳曲县东北大盂镇,因县境山峦回合,中低如盂得名。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度至113.49度,北纬37.57度至38.31度。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63千米。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本省平定县接壤,西临本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
县境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境内最高峰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 500米左右。境内河流以滹伦河最大,由定襄入境后折向东流。龙华河、乌河等支流,自南而北注入该河。县境南部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
总面积2439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盂县辖8个镇、6个乡:秀水镇、孙家庄镇、路家村镇、南娄镇、牛村镇、苌池镇、上社镇、西烟镇、仙人乡、北下庄乡、下社乡、梁家寨乡、西潘乡、东梁乡。共有453个行政村。盂县地理位置偏北,处太行山之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7度,一月-- 6.7度,七月22.3度,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霜冻期为9月下旬至次年4月,无霜期约150天。
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中纬度地区,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⑸ 阳泉有多少人口
阳泉市 总人口抄 统计表
发表年份 统计对象 数字 全文快照 来源文献
2005 阳泉市 50万 其中城市建成区43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 查看
来源:城市概况, 栏目:阳泉市,《中国城市年鉴》(2005年)
2005 阳泉市 为126.32万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6.3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41
⑹ 阳泉市属于哪个市
阳泉市不属于哪个市,阳泉市属于山西省,是山西省的地级市。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晋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平定、盂县两县及城、矿、郊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面积4559平方公里,人口141.44万人。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城市,被誉为“中共第一城”。
阳泉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相距均为100公里,一重一轻两大城市对阳泉经济互辅性极强。阳泉又处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具有承东接西、双向支撑的战略地位。
阳泉还位于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合理运输扇区内,在半径 500公里内,分布着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及省会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经天津、青岛、黄骅港可东出渤海,是京津塘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幅射的重要通道。
(6)山西阳泉人文地理概况扩展阅读:
阳泉市地处沁水煤田东北部,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埋藏浅、储量大、易开采、质量高等优点。阳泉矿区含煤面积183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73亿吨,其中阳泉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2亿吨。
阳泉矿区煤种70%以上为低硫低灰优质无烟煤,灰分10-20%,含硫0.5-0.7%,发热量8000大卡/千克以上。
全市有煤矿53座,原煤产量5373.3万吨。主要产品有:洗中块、洗小块、洗精煤、末煤、高炉喷吹煤等品种。
主要销往冀、鲁、苏、沪等全国16个省市,并出口巴西、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近年来,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阳泉煤炭工业大力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整合煤炭资源,积极推动煤电铝一体化和煤化工,借助煤炭资源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阳泉境内铝矾土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保有资源储量7.1亿吨。依托丰富的资源,阳泉市铝产业蓬勃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等为主导产品的铝产业链。
全市依托煤炭和电力优势,将以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箔、板带、盘条、合金棒等系列化产品为主导,走加工增值之路,实施资产整合、资本重组和产权改革。
未来几年,氧化铝将形成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规模,电解铝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生产规模,使铝工业成为全市重要的优势产业。
阳泉市具有良好的火电开发条件,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距东部最近的一个城市,是输电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发电企业6家,总装机容量280.3万千瓦。
主要有山西阳光发电有限公司(4×32万千瓦)、山西河坡发电有限公司(2×35万千瓦)和阳煤集团兆丰煤矸石电厂(3×13.5万千瓦)、南煤龙川煤矸石电厂(2×13.5万千瓦)等发电企业,未来将形成7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
光伏发电方面,全市现已建成并网地面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19.68万千瓦,包括盂县牛村镇晋阳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10万千瓦项目、盂县西烟镇中广核1.5万千瓦项目、阳泉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万千瓦项目、平定东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项目;
各县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18万千瓦;总规模达22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的规划已通过国家能源局批复,目前已实现并网100万千瓦。
风力发电方面全市已建成并网总装机容量达11.78万千瓦,包括中广核盂县风电一期工程4.95万千瓦、二期4.83万千瓦、三期2万千瓦项目。
阳泉铝矾土以其储量大、品位高、杂质少、埋藏浅、易开采而著称,境内已探明的铝矾土保有储量7.1亿吨,氧化铝含量在65%以上,仅次于世界铝矾土王国圭亚那,是国内主要的铝矾土基地之一。
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阳泉下千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圣火炉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除满足国内各大钢铁企业需求外,还远销世界各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阳泉的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交织,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比八达岭长城早150年建成的中山国古长城固关,有千古绝唱春秋时期赵氏孤儿藏身之处所在的藏山,有历代文人学者隐居治学的冠山书院,有近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故居,有我国古建筑的瑰宝林里关王庙,
有水温达80度、“高温氡泉甲天下”的梁家寨温泉,有“太行第一溶洞”玉皇洞,还有以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纪念碑(馆)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
另外还有正在不断完善和开发的大汖古村、药林寺森林公园、北方罕见的大溶洞--万花洞、玉花洞等。目前,我市成型且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有16家,其中AAAA级景区4家,AAA级景区3家,AA级景区3家。
阳泉是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多年来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政策给阳泉经济注入活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70年的建设,逐步形成煤炭、电力工业为支柱,电解铝、耐火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水泥、阀门、粉末冶金、聚氯乙烯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体系, 产品多达2400余种,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比较雄厚的技术力量。
阳泉铁路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石太铁路、朔黄铁路(山西朔州神池至河北黄骅港)横贯东西,阳涉(阳泉至河北涉县)、阳盂铁路纵衔南北,石太高速客运专线的顺利运行,
大大缩短了阳泉与周边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西至太原、东至石家庄仅需30分钟,至首都北京仅需2小时,阳泉现已成为连接京、津、唐、豫、冀、晋的重要铁路枢纽;
公路网络四通八达,307、207国道及太旧、阳五、京昆、新中高速公路在市区交叉,西至太原、东至石家庄各只需1小时,与首都北京也仅4小时车程,并以此为骨架,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所辖县区、乡镇及邻近省、市的纵横交错的交通格局。
阳泉空中交通也十分便利,距太原和石家庄机场均为100公里,市内设有若干民航售票处,购票、发货都很方便。
阳泉市水资源储量丰富,总量为14.8亿立方米。东部娘子关泉域是我市工业和居民用水主要水源。当前,阳泉市日供水能力为20万立方米/日,实际需求量约为10万立方米/日,尚有10万立方米/日富余量。另外,阳泉市已建有14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
境内北部有滹沱河、龙华河流经我市,做为第二水源正在开发中。平定、盂县、娘子关镇等县级、镇级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水资源供应可以满足我市不断增长的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需求。
⑺ 高一地理
(1)季风水田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2)水稻 水热 冲积平原 劳动力 人口 种植水稻
(3)秦岭-淮河 洪涝 干旱
⑻ 阳泉市的概况
行政区划
阳泉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面积4452平方公里,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现辖城、矿、郊三区和平定县、盂县,总人口116万。
历史渊源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地理资源
阳泉物产资源丰富,黑(煤)、白(铝矾土)、黄(硫铁矿)被誉为阳泉“三宝”。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共52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32种,尤其是阳泉的煤、铝矾土、硫铁矿以其储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而驰名国内外。阳泉煤田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储量127亿吨。煤炭质地优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发热量达7000大卡左右。铝矾土和耐火粘土储量达数十亿吨,矿石品位高,杂质少,结构严密,耐火度高达1750度,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硫铁矿分布面积49平方公里,储量25亿吨,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质),易碎不粘炉等特点。建材资源更是遍及全市,业已同“黑、白、黄”一起,成为阳泉的四大优势资源。阳泉盛产玉米、谷子、小麦、高梁等农作物和200余种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冻兔肉等,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风景名胜
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修建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还有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城市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我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交通通讯
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东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讯发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无线寻呼、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
工业体系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支柱,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所产无烟煤质量优、规格全,其年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和日本、美国。年产原煤400万吨,并与洗选、热电联供“三同步”的贵石沟矿井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井。建设中的阳泉矿务局三矿新井,设施能力为年产原煤900万吨,建成后将名列亚洲矿井之首。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阳泉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和再建的电力装机容量可达200多万千瓦。冶金工业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同时,已形成钢铁、制管、电解铝、耐火材料四大主导产品。阳泉钢铁公司是冶金部的重点铁合金企业,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耐火产品品种全、质量优、档次高,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化学工业从矿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铁矿、煤化工、钙化工、橡胶、火药等多种化工产品链,阳泉硫酸是华北及中原地区的主要供应地。
商业流通
阳泉是晋东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国营商业为主体,集体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场之一的阳泉百货大楼及阳泉矿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兴隆百货大楼是阳泉市较大的购物中心。粮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遍布全市,有力促进了阳泉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晋东各县的经济繁荣。阳泉有装饰典雅的阳泉宾馆、迎宾饭店、沙江酒家、物资宾馆、建设宾馆、望月楼酒家等较大饮食服务单位百余家,具有较高的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本地及全国各地传统风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复、引进和发展。阳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已先后与英国的切斯菲尔德市,美国纽约州华伦市,以及国内的镇江、淄博、潍坊、德阳等15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省级技术开发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1984年以来,阳泉市已兴办三资企业53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对外贸易在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出口商品已达十大类50余个品种。
科教文卫体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科技战线成绩喜人。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
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